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份打包).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份打包)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_聚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份打包.zip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份打包.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340988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8-28
2
文币
资源描述:
-1-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过程与方法】采用读图法、实践法、讨论法学习地球与地球仪。【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语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2.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教学难点】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2-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纬 线 经 线定 义指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圆弧状况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 度就半球而言每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相等第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五、纬度和经度(板书)(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度数,同学们看图,这就是 1 纬度(板书)0的这条线是“赤道”(板书)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度是多少呢?(4 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在黑板上画图,画出纬线,标出纬度,边画边讲)北纬和南纬各有 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 90N 和 90S。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度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呢?(逐渐增大)同学们再想,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纬线长度是否相等呢?(相等)下面大家看书 P6 1.6 低、中、高纬的划分。(2)低纬 中纬和高纬(板书)-3-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中纬和高纬三部分(读题,找同学回答低、中、高纬所占的纬度范围)好,纬度我们明白了,下面我们再看看径度(板书)在地球仪也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也向纬度一样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方向度数,这就是经度。(在黑板上画图画出经线,标出经度边讲边画)同学们看图,地球仪的 0经线叫做(1)本初子午线(板书)那么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以东的 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同学们看一看,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排列,它们度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呢?(愈向东愈大,愈向西也愈大)现在我们一同来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度数相同的经线各有两条,比如 20E 和 20W,60E 和 60W,只有 180E 和 180W 相互重合为一条经线,这就是(2)180经线(板书)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那么东半球和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呢?在国际上习惯用(3)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我们看图 1:11东、西半球的划分,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把 20W 和 160E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呢?同学们看,通过这样的划分,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同学们看一看图,通过这样的划分,亚洲大部分在西半球还是东半球?(东)北美洲在哪半球(西)好,刚才我们讲了纬度和经度。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总结一下。纬 度 经 度度数起点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 10经线度数划分向南向北各分作 90向东西各分作 180代 号南纬(S)北纬(N)东经(E)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20W、160的 E 和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用表格对比纬度和经度)六、经纬网(板书)我们学习了纬线和经线,那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经纬网呢?(找同学回答)对,经纬网就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同学们看 P9 1.12 图,这就是经纬网,比如老师说东径 60E,40N 的位置,同学们找一下。(在黑板上画出两个,让同学填)-4-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经纬网,其中纬线、经线、纬度、经度是重点也是难点,同学们一定要学懂学会,回去后仔细复习。布置作业;做课后习预,练习册和填充图册宣布下课。板书提纲1、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地轴和两极四、纬线和经线北纬 N,南纬 S,东经 E,西经 W五、纬度和经度1、纬度(1)赤道(2)低纬、中纬和高纬2、经度(1)本初子午线 (2)180经线(3)20W 和 160E。六、经纬网-1-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能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2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3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过程与方法】采用读图法、实践法学习地图的阅读。【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教学难点】1.正确运用比例尺,换算图上和实际距离。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地图册、课本中的相关插图、小黑板上的一幅指向标地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激趣猜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打一事物。(学生回答谜底:地图)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地图的有关知识。(板书)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启思我们拿到一幅地图,该怎样去看地图呢?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呢?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阅读课本 16 页“台湾的卫星影像”和“台湾岛地图”先自己独立思考“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能从地图上获得哪些信息?”,然后再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师生活动)教师找小组代表发言,不同小组可相互补充。(教师注意评价学生的回答)(小结)卫星影像反映的是一种实物景象,而地图上出现的是一些符号和文字。地图就是对地面景物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运用各种符号,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学习地图知识,首先要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个是地图的基本要素。我们首先探讨地图的比例尺。(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启思 假若绘制你的课桌平面图,用 1 厘米的线段表示课桌的长度,那么实际课桌长度缩小了多少倍?活动(要求)学生动手量算,用准备好的刻度尺量出自己课桌的长度。-2-(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我们把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叫做比例尺。启思比例尺的公式是什么?表示比例尺的形式有哪些呢?请你比较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在比较时要换算成哪一种方式,然后再比较。)A 1:600000 B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 千米 C 1/800000通过上面的比较你能总结出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方法吗?活动(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本 13 页图 1.22 和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北京市地图、北京城区图,然后回答比例尺的公式和表示形式,通过演算总结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方法,可以同桌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尤其注意说明比例尺的公式里,图上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板书)公式 三种表示形式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巧练 读“台湾岛图”,量算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请你填出下列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1:60000000 10 千米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 千米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启思请同学们观察课本 20 页中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比较这两幅图,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说明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再比较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的大小?由此,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地图比例尺越大,要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反之,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板书)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激趣看地图,不只是要会读地图上的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是如何确定呢?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板书)2方向-3-启思阅读课本图 1.24 思考回忆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如果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何确定这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图中的 X、Y、Z 三点,分别注出它们的东、南、西、北方向。图中的 Y 点在 X 点的什么方向?X 点在 Z 点的什么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该怎样辨别方向?当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站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呢?活动(要求)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合作。(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板书)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启思阅读小黑板上的指向标地图(如右图),思考指向标有什么用途?图中的 A 点在 B 点的什么方向?C 点在 A 点的什么方向?活动(要求)分组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巧练课本 19 页“活动”2 题。激趣如果我们把“活动 2 题”中的指向标去掉,这样的地图又如何辨别方向呢?启思“活动 2 题”中的指向标指向此图的什么方位?这个方位和指向标指示的什么方向重合?另外的三个方向如何确定?你能总结出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的地图该如何辨别方向吗?活动(要求)独立思考(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对一般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辨别方向。(板书)一般定向法巧练按照教室的自然方位,请任意两个同学说出相对方向。野外旅行或考察,有时会迷路,需要确定方向,假若你没带指南针,在北半球如何确定方向呢?各小组同学合作交流激趣大家知道,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因此,要利用好地图,必须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板书)3图例启思 请同学们看图 1.25 一些常用的图例,请你想办法,如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北 A BC-4-活动(要求)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记忆的方法。(学生活动)讨论方法并记住常用图例。(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一张图例卡片,学生回答其代表的地理事物。(小结)巧练(梳理知识)本堂课所学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课外作业)利用课外时间,分小组观察校内的主要地理事物,绘制一张校园平面图。(要求:自己设计图例,并介绍它们代表着实物的那些特征)【板书设计】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公式 三种表示形式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表示内容详略及范围大小的关系 2方向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3图例二、选择适用的地图(略)-1-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过程与方法】采用实践法、讨论法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2-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 小时,15)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生:讨论、回答。(4)昼夜的形成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生:答略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生:昼夜不停地交替。板书:(1)昼夜更替师:还有什么现象产生?生:东边先天亮,西边后天亮。师:东边比西边先看见日出。板书:(2)时间差异-3-师:看书 P13 图 1.17,并解释: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师:现在你们能让我们的祖国从处在白天的状态转入黑夜的状态再转入白天的状态吗?学生活动: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祖国经历昼夜的交替。师: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所以姚明在纽约的下午打比赛我们要在晚上才能看到。师:时间的差异。这就有大宾馆总服务台的墙面上悬挂许多挂钟,分别表示在同一时刻不同大城市的时间,如北京时间、纽约时间、伦敦时间等。不同地方时会给国家间的交往带来不便,不过,我们已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同学们以后会学习到。师:人们以一天(24 小时)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假设地球的周期变长由一天变为两天,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假设地球的周期变短为 12 小时一天,我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承转:同学们知道,地球除了绕地轴不停的转动,同时它还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那么,围绕太阳的转动叫什么呢?生:公转师:公转它是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地球的公转(2)绕转中心、公转方向、公转周期是什么?(3)公转特点?生:答略板书: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承转:地球的公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这个问题留作下节课研究。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1、完成下列表格: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概念旋转中心方向-4-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周期)2、讨论生活在地球上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1-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和产生五带;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四季形成和五带产生等自然现象。3.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数量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过程与方法】采用时间法、观察法、讨论法进行地球运动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3.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产生。【教学难点】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特征。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新课教学:板书: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一:地球公转演示教师把手电筒(拎下灯罩,当作太阳)立在讲台中间,手拿地球仪绕其转动。请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4)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可以到达哪里?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生:答略师:请同学们看教材 13 页“地球公转示意图”-2-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所以,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板书:(1)形成四季活动二:分组讨论填表说明:二分二至是我国 24 节气中的 4 个节气。生:答略师: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还会有四季吗?同学们课后讨论完成。活动三:用两个手电筒,一个垂直照射黑板,一个斜射黑板。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生:垂直照射黑板的光圈小,亮度大;斜射黑板的光圈大,亮度小。师:如果手电筒是太阳呢?会有什么现象?生:答略师:直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少,温度低。活动四:教材 15 页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小结: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正午太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月份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3-阳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该地得到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进而反映出了四季的变化。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地方,季节不同,太阳光照不同;那么,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光照的情况相同吗?师:由于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因此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随纬度而不同,从而产生五带。板书:(2)产生五带活动五:读教材 14 页“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以下问题:找出五带的名称和界限哪个带获得太阳热量最多,哪个带最少?(3)热、温、寒带各有什么气候特点?(教师展示几副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给学生观察)有无阳光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些带?(5)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生:答略师:可见,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不但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还形成了五带。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1、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是_,直射的最南界限是_。2、太阳直射点在_ 之间来回移动。3、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全球各地平分,各为小时。4、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南半球为季。5、画出地球上的五带图。板书设计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更替(2)时间差异二、地球的公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形成四季(2)产生五带-1-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4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5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过程与方法】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板书)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激趣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一、地形图的判读启思 学生阅读课本图 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活动(要求)独立思考(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 1500 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 1000 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相对高度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 8848 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 4000 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启思 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2-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面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板书)2等高线地形图启思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学生观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观察等高线地形模型,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结合课本图 1.3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观察等高线形状和山地实体形态的差别,你能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的方法吗?活动(要求)前两个问题独立思考,第三个问题小组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以及根据等高线的形态识别山地的不同部位。(板书)判读地势高低识别坡度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识别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巧练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让学生判断要从 A、B 两个地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激趣 比较一下课本图 1.42 的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图 1.30 的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对了,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3分层设色地形图启思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 1.42,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五种地形景观图,试找出它们高度和地面起伏程度的区别。(完成课本 28 页“活动题”)活动(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3-同颜色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着色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浅绿色表示盆地;浅黄色表示丘陵;深黄色表示高原;棕黄色表示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激趣 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那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呢?当然有,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地形剖面图。(板书)4地形剖面图启思怎样得到地形剖面图?观察课本 28 页图 1.43 已绘制部分,你能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吗?地形剖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比较有什么优势?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或小组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师生活动)(小结)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巧练(梳理知识)请你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堂课学习内容。(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板书设计】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势高低识别坡度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识别地形部位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3分层设色地形图4地形剖面图-1-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4.知道天气污染指数是评价大气环境质量优劣的指标,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被污染的大气又会危害人类。5.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懂得一些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计算机与地理学科整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1.区分天气和气候。2.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懂得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课前准备课前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况回答。教学新课(版书)一、天气及其影响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注意“短时间”、“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因而天气有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天气对人类有那些影响呢?资料: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伏旱天气的危害。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2-两道思考题:1 人类喜欢这种天气吗?为什么?2、这种天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生:阅读、讨论、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得很肤浅,教师讲述这一带受副高控制等方面的知识。结束语:人类不喜欢这种天气,但这种天气的产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人类活动要规避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天气灾害对生产生活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学会阅读和看懂天气预报。(版书)二、明天的天气会怎么样?1、城市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师:电脑演示打开图片的路径。这里有五幅图片,老师演示第一幅图片,剩下的四幅图片学生来做,做到第五幅图片停止。说明:前面四幅图:a-晴,阴,多云;b-雨;c-雪;d-霜冻,雾,沙尘暴。每一幅图是一类天气景观图片及相应的天气符号。如果把天气符号准确的拖到景观图上,符号就不动,否则,又回到原来位置。第五幅图是各种天气符号及相应的文字,与前四幅图的做法不一样。这样,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做得对错。生:按教师演示的路径打开图片,做完剩下的四幅图片。师:打开第五幅图片,想象一下,怎样把抽象的天气符号记住?生:教师按类别提问,学生按类别讨论回答,并加深记忆。如晴,有太阳;多云,太阳被云彩遮住;阴,云层很厚,有两层,但没有雨点霜冻,薄薄的一层;雾,被雾遮住,看不见了,所以符号像百叶窗一样;沙尘暴,“沙”字的拼音第一个字母是“S”加上尖头-,因为沙尘暴一般由我国西部向东部吹.师:再提供一个画面,学生观察并明确阵雨的符号(教师演示画面、多云、阴、小雨、中雨、大雨、阵雨的符号)。师:再提供一个画面,学生来观察。(教师演播画面:风的符号:Ap B-F分别显示出风杆,风尾和风旗。A 图:风杆从北快速落下,B 图,风杆从东徐徐落下,来演示风向和风速的不同。)生:观察。师:提供一个画面。(教师演播八种不同风的符号)。生:抢答。(版书)2、天气预报师:再提供几个画面,考考学生刚才记得怎么样。学生活动:请一名学生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城市天气预报播音员播报教材 50 页图 3.6(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天气预报。教师评价学生的播报。教师演播:节选中央电视台的城市天气预报和重庆各区县的天气预报。师:再提供一个学生天天能见到的画面看学生每天观察是否仔细。(教师演播:卫星云图)师:这是一幅什么图?从上面你能获得那些天气信息?-3-生:观察并回答,让学生在电脑上指出范围。师:你们每天通过那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生:根据日常经验回答。电视节目、报纸、手机、互连网等。师:我们确实可以从互连网上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现在我们就进入“中国气象在线”网站浏览一下。其他网站也都可以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如重庆的天气情况,可以登陆“重庆气象”网站等。生:打开“中国气象在线”和“重庆气象”等网站浏览。(版书)3、天气预报的制作师:我们每天都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呢?看书 44 页,了解一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看书提出问题,如:卫星地面站接受谁发出的信息?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师:讲述1、各个气象站按照世界统一的观测规范,在同一时间进行气象观测,获取各种气象情报。2、通过卫星地面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3、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源源不断传来的气象情报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制作各种天气图表。4、天气预报员对各种天气图表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预报结论。5、电视台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讲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的天气 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的高低。提问:我们这里的空气质量怎么样?有没有受到污染呢?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围绕调查报告,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说一说人类的那些活动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学生回答:人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居民生活燃煤产生的烟尘都使我们的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版书)人类工农业生产、交通、生活产生的许多污染:如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有毒重金属等,但它们进入到大气中就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污染,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加上地面植被不良,风力较大时就会形成沙尘暴。播放录音: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危害。提问:请同学们联系我们身边的事例,说一说大气污染会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版书)2、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学生回答:许多人会生病,如咳嗽、肺结核、铅中毒等。讲述: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很多,同学们已举出了很多例子,下面我们来看看在 1997年 12 月日本京都国际环保会议上,世界卫生组织科学家的工作报告(摘录)幻灯片: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几天或几个星期,那些直径小于 10 微米的微小颗粒可以直接吸入人的肺部,而那些直径小于 2.5 微米更小微粒则可以渗入到血液中,并携带有毒重金属和细菌以及其他污染源。而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几百立方米的空气,儿童呼吸的空气重量大于他们的体重,工作和运动量大的人呼吸的空气量更大。因此人们不断吸入受到污染的空气就会对身体产生慢性不良影响,也可能对身体立刻造成破坏性伤害,如对一些肺部受损的人来说,吸入到严重污染的空气可以造成哮喘和死亡。学生活动:朗读幻灯片中的内容-4-讲述: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还不仅是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影响。讲述:二氧化硫的危害 很大,一是刺激人的呼吸道,引发呼吸道疾病,二是与大气中的水化合形成酸雨降落,会使森林、花草枯萎死亡,会使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表面受到侵蚀,影响市容市貌,对许多文物古迹也会造成损害。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人类活动使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而大气的污染又会给人类的健康以及其他生产活动造成危害,因此关注大气质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从1997 年开始,我国有 20 多个大城市开始在新闻媒体上发布空气质量日报,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天都要发布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版书)3、读懂空气质量日报学生活动:读 51 页图 3.7“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1 年 2 月 26 日)”活动建议:按以下步骤与学生一起读图:图名是什么?2011 年 2 月 26 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中共有几项与空气质量日报有关的指标?举例说明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天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有那些城市?这一天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最低。6我们重庆的污染指数是多少?空气质量级别是多少?空气质量状况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讲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最近两天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回答下面几个问题:(网上下载最近二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我们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级别、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如何?与课题中的图对比,其中多了那一项指标?这两天内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什么?讲述:通过读图和看录象,我们知道了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关系,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请一名学生模仿中央电视台的城市天气预报播音员播报教材 51 页图 3.7(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图)的空气质量日报。师:评价学生的播报并表扬学生。提问:同学们会看空气质量日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学生回答:知道我们城市的空气状况,当空气质量较差时,少在户外活动,少做剧烈运动,老年人和幼儿避免外出。小结:空气质量日报的发布,不仅使我们了解每日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对增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份打包).zip》由用户(huzn11)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新版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地理 地舆 上册 教案 15 打包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份打包).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0988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