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培训资料-组织胚胎学重点.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培训资料-组织胚胎学重点.doc》由用户(小魏子好文库)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培训资料 组织 胚胎学 重点
- 资源描述:
-
1、(缺少第八章免疫系统与第十二章皮肤)1、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结缔、肌、神经组织2、HE染色法(组织学中最常用染色方法)苏木精 碱性 细胞核 酸性(嗜碱性 紫蓝色。 伊红 酸性 细胞质 碱性(嗜酸性 红色3、嗜酸性:能够与伊红等酸性染料结合的性质;嗜碱性:能够与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结合的性质;第二章 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1、大量形态较规则,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2、无血管和淋巴管;3、有丰富的神经末梢;4、 有极性; 5、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二、分类: 1、被覆上皮(最多) 2、腺上皮 3、特殊上皮:感觉上皮、生精上皮、肌上皮等-三、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
2、的上皮。腺是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的器官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上皮类型主要分布特点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 心、血管和淋巴管 表面光滑,利于液体流动,减少器官间的摩擦,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其他:肺泡、肾小囊等单层立方上皮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边形单层柱状上皮 胃肠、胆囊,子宫等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核椭圆形,位于基底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细胞基底部均覆着于基膜,基膜明显。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角化:皮肤表皮 表面细胞呈扁平状,中层为梭形,基底层为多边形细胞,有分裂增殖能力。注意:
3、1、位于皮肤表皮的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的核消失,胞质充满角蛋白,细胞干硬,并不断脱落,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变移上皮肾盂、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细胞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四、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一)游离面纹状缘(小肠单层柱状上皮)刷状缘(肾近端小管)光镜:粉红色的均质性亮带;电镜:由微绒毛整齐排列组成1.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向外伸出的指状突起 内含物:微丝功能:扩大表面积,增强细胞的吸收2.纤毛:定义: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而粗的突起,能够有节律性的定向摆动。 分布: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等 与微绒毛相比:量少,由微管组成,结构复杂,粗
4、长(二)侧面 细胞连接分类:1.紧密连接(闭锁小带):功能:(1)阻止大分子物质由外部进入细胞间隙 (2)有一定机械性的连接作用2.中间连接(黏着小带):功能:(1)粘着和连接相邻细胞。(2)保持细胞的形态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3.桥粒(黏着斑):功能:是一种最牢固的细胞连接,多见于皮肤、食管等的复层扁平上皮4.缝隙连接(通讯连接):功能:(1)利于细胞之间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2)利于细胞之间传递电冲动,使相邻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功能同步化。(三)基底面 1.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1)由糖蛋白构成的薄膜状结构(2)组成:基板(上皮组织);网板(结缔组
5、织)(3)功能:1、具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2、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3、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影响细胞增殖和分化。2.质膜内褶第三章 结缔组织二.分类 1.固有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2.软骨组织3.骨组织4.血液三、特 点: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2.细胞外基质多,有基质、纤维之分; 3.无极性分布; 4.分布于内环境5.起源于中胚层的间充质 第一节 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组织) 连接、支持、防御、创伤修复,营养,保护组 成细胞成纤维细胞 ; 巨噬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6、 ;白细胞细胞外基质纤维胶原纤维(白纤维);弹性纤维(黄纤维); 网状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糖蛋白(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一)基质蛋白多糖 :防御屏障作用; 物质交换作用; 离子交换作用 2、纤维粘连蛋白:识别、黏附、迁移和增值3、组织液(名解): 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血浆成分,是细胞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纤 维1、胶原纤维 LM:较粗,HE染色呈粉红带状,波浪状走行,无分支 EM:胶原原纤维,有横纹 化学成分:胶原蛋白 功能特性:韧性大,抗拉力强 ,弹性差 胶原蛋白-胶原原纤维-胶原纤维2、弹性纤维 LM:较细,HE染色呈浅粉红色,折光率强 ,有分支 EM:微原纤维, 弹性蛋白 功能特性
7、:弹性大 3、网状纤维 LM:较细,HE染色不宜着色,嗜银性,在镀银染色切片呈黑色 EM:胶原原纤维,有横纹 化学成分:III型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三)细 胞 1.成纤维细胞 (最多见) 形态:LM(光镜):扁平多突起,胞核卵圆,胞质着色浅 EM(电镜):RER、GC 发达 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 成纤维细胞功能静止时称纤维细胞,梭形,胞质嗜酸性,核呈杆状着色深 2.巨噬细胞 形态:LM:形状不规则,胞核卵圆或肾形,胞质嗜酸性 EM:胞质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和残余体 功能:吞噬功能 抗原提呈 分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来源:由血液内单核细胞游走出血管后分化而成3.浆细胞 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
8、泌蛋白4.肥大细胞 形态:LM:大,卵圆形,核小而圆,居中 EM: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分泌颗粒)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胞质含白三烯 功能:1、肝素:抗凝血2、组胺、白三烯释放可造成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向该处聚集,对抗体过敏反应5.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功能: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三、脂肪组织 (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为脂肪小叶) 四.网状组织 第三节 血 液 5L成分 血浆,有形成分:血小板、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一、血浆二、血液有形成分(一)、
9、红细胞(RBC) 大小:直径约7.5 m 男: (4.05.5)1012/ L 女: (3.55.0)1012/ L 形态:1.胞体双凹圆盘状,2.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 3.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功能: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男:120-150g/L 女:110-130g/L 临床上作为是否贫血的指标(二)、白细胞(WBC) (4.010)109/L1.中性粒细胞 形态:胞核为杆状或分叶状; 胞质含细小、均匀、淡红的颗粒。 功能: 吞噬细菌、抗感染2.嗜碱性粒细胞 形态:1.核呈 “S” 形、不规则形等; 2.胞质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呈蓝紫色,深浅不一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类似疏
10、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 3. 嗜酸性粒细胞 形态:1.核多2 叶;2.胞质内粗大、均匀分布、鲜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功能: 抗过敏性疾病、抗寄生虫感染4. 淋巴细胞 形态:核常为圆形,一侧常有凹陷;胞质少,嗜碱性,蔚蓝色 功能:免疫防御功能5. 单核细胞 形态:胞核呈肾形、马蹄形等;胞质多,呈弱嗜碱性,灰蓝色 功能:与巨噬细胞功能相似 三、血小板 (100300)109/ L形态:双凸圆盘状。无核,可有少量细胞器功能:止血与凝血 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 第四章 肌 组 织肌细胞因呈长纤维形,故又称肌纤维;细胞膜又称肌膜;细胞质又称肌浆;滑面内质网又称肌浆(质)网分 类 骨骼肌 心肌
11、 平滑肌 骨骼肌、心肌又称横纹肌 第一节、 骨 骼 肌 (随意肌) 结缔组织膜:肌外膜,肌束膜,肌内膜(支持、连接、营养和功能调节)肌卫星细胞 位置:位于骨骼肌纤维表面 形态:扁平有突起 功能:肌损伤时可增殖分化,参与肌纤维的修复(一)LM 形态:长圆柱状 结构:核椭圆,数十至数百个,位于肌膜下方;肌质中含肌原纤维,呈横纹排列(二)EM 1、肌原纤维 细肌丝 形状:长约1 m ,直径5nm ;组成:肌动蛋白(有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的位点)、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可与Ca2+ 结合) 粗肌丝 结构:长约1.5 m ,直径15nm;由肌球蛋白组成,肌球蛋白为豆芽状,分头杆两部分,头部为横桥,有ATP
12、酶活性 (明带(I带)Z 线 暗带(A带)H带 M线)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横小管 定义: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 位置:明带与暗带交界处 作用: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3、肌浆网 结构:是肌纤维内高度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形成纵小管、终池 功能:浓缩、储存、释放Ca2+ (1)纵小管: 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 (2)终池 :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 三联体 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三)骨骼肌纤维收缩原理 神经冲动-肌膜-横小管-肌浆网-释放Ca 2-激活肌钙蛋
13、白-肌动蛋白位点暴露-与肌球蛋白结合-细肌丝滑动肌肉收缩第二节、心肌 (一)LM 形态:短圆柱状、常有分支,互联成网 结构:胞核卵圆形,1-2个,位于心肌纤维中央; 胞质中有横纹,细胞分界处有闰盘结构 (二)EM特点:1.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不清,肌原纤维间有极为丰富的线粒体2.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3.肌浆网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扁小,形成二联体 4.闰盘的横位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有缝隙连接闰盘 1.心肌细胞的连接处2.光镜下呈横纹或阶梯状,电镜下横位部分有 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有缝隙连接3.功能:便于心肌的同步舒张和收缩第三节、平滑肌LM 光镜结构:长梭形;无横纹;单核,呈杆状或椭
14、圆,位于中央;胞质嗜酸性EM 平滑肌纤维内无肌原纤维,可见密斑、密体、细肌丝、粗肌丝和中间丝第五章 神经组织(神经系统的主要组织成分)组成: 神经细胞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作用: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神经胶质细胞 作用:支持、营养、绝缘和保护等作用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构成:胞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突起(树突,轴突)1、胞体(神经元营养和代谢中心) (1)细胞膜:兴奋性膜(接受刺激、整合信息、产生和传导冲动)(2)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 着色浅,核仁大 (3)细胞质:含特殊结构( 尼氏体 ,神经原纤维)尼氏体 结构: LM 强嗜碱性,颗粒或斑
15、块状的物质 EM 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功能:合成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质等神经原纤维 LM 嗜银性,在胞体内交织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 EM 神经丝 + 微管功能: 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突起形态数量尼氏体功能其它结构树突由粗到细,分支多1根及以上,常多根有接受刺激树突棘轴突细长均匀,分支少只有1根无传导冲动轴丘(无尼氏体)(二)神经元的分类1、按突起数量分类 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3、按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 突触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突触形式 :轴-树,轴-轴,轴-体,树-树,体-树分类:化
16、学性突触,电突触(人极少)1、化学性突触 特点以神经递质为媒介,单向传导 LM:球状或扣状膨大 EM:1.突触前成分 (突触前膜(增厚)。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线粒体)2.突触间隙3.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增厚)。递质受体。化学门控通道)三、 神经胶质细胞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 分类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作用参与形成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来源单核细胞,有吞噬功能参与产生脑脊液施万细胞参与周围神经系统髓鞘形成卫星细胞营养、保护神经节内的神经元2、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四、 神经纤维和神经 (一)神经纤维定义:由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神经元的轴突或感觉神经元的
17、长树突构成,包括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1、有髓神经纤维(1)PNS(周围)的有髓神经纤维 相邻施万细胞不完全连接,于神经纤维上这一部位较狭窄,称为郎飞结 相邻两个郞飞结间的神经纤维称结间体 由施万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同心卷绕形成髓鞘(2)CNS(中枢)的有髓神经纤维 结构:与PNS的相似,但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 神经纤维的功能:传导神经冲动,电流的传导在轴膜进行 ( 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在郎飞结间呈跳跃式传导,故传导速度快 无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沿轴膜连续传导,故传导速度慢)(二)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束-神经 神经内膜:每条神经纤维表面薄层结缔组织结缔组织膜 神经外膜
18、:包裹在一条神经表面的结缔组织 神经束膜:神经纤维束表面结缔组织五、神经末梢(一)感觉神经末梢 1、分类 (1)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冷、热、痛觉 (2)触觉小体:感受触觉 (3)环层小体: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4)肌梭:感受肌张力等 (二)运动神经末梢 1、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分布:骨骼肌 功能:支配骨骼肌的收缩运动终板 结构:运动神经元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形成的突触第七章 循环系统一、心 脏(一)心壁 1.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蒲肯野纤维(心室) .心肌膜: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心外膜(心包膜脏层) :结缔组织:含脂肪细胞;间皮 (二)心脏传导系统 蒲肯野纤维: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19、纤维短而粗,形态不规则,缝隙连接发达;将冲动快速的传递到心室各处,导致所有心室肌纤维同步收缩二、血 管 1、(一)大动脉(弹性动脉)结构特点:1.内膜:内皮下层:增厚 2.中膜:厚,主要为40 -70层弹性膜.外膜:外弹性膜(弹性纤维)疏松结缔组织(含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二)中动脉(肌性动脉) 结构特点:.内膜:内皮、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内弹性膜(弹性蛋白) .中膜:厚,10-40层平滑肌纤维 )3.外膜:疏松结缔组织(三)小动脉(肌性动脉)结构特点:.管径0.3 - 1mm 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的内弹性膜 中膜有几层平滑肌纤维 外膜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一般缺乏外弹性膜 功能:调节器
20、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和血压,又称外周阻力血管(四)微动脉结构特点:、管径在 0.3 mm以下 、内膜无内弹性膜 、中膜由1 - 2层平滑肌纤维组成 、外膜很薄 功能:调节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和血压,又称外周阻力血管2、静脉结构特点 .腔大、壁薄、腔不规则 内、中、外弹性膜不明显,三层分界不清 管壁中结缔组织成分较多管壁结构差异大静脉瓣三、毛细血管()结构 内皮细胞:13个内皮细胞围成基膜 结缔组织;周细胞 功能:物质交换分类分布连续毛细血管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和肺等处有孔毛细血管胃肠粘膜、肾血管球和一些内分泌腺(如:肾上腺)等处窦状毛细血管(血窦)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如:
21、垂体)等处四、血脑屏障结构 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型)基膜(完整) 神经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脚板) 功能: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第九章 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 1、消化管: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2、消化腺:包括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和大消化腺(大唾液腺、 胰腺、肝)。3、主要功能:(1)、消化 (2)、吸收(3)、排泄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化管壁一般分为4层,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 肌层、外膜(一)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此层各部结构差异大,为功能最重要的部分。1上皮: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保护),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 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