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在复杂地层中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的施工控制技术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盾构在复杂地层中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的施工控制技术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盾构 复杂 地层 近距离 运营 地铁 施工 控制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深圳复杂地层中盾构近距离下穿深圳复杂地层中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的施工技术运营地铁的施工技术陈湘生陈湘生 刘树亚刘树亚 等等 2010年年10月月主要内容o-1-复杂的地层难点之一o-2-近距离的空间位置关系难点之二o-3-工程风险分析和技术对策o-4-组织管理措施o-5-典型工程案例的实施情况o-6-结语1 复杂的地层难点之一1.1 地铁工程和深圳地区典型地质条件 深圳地铁1、2、3期工程均为浅埋工程。盾构区间隧道埋深一般在8m-20m之间。在这个埋深位置,区间隧道主要穿过地层为残积层和风化岩,以花岗岩为主。上部残积层主要为砾质黏土和砂质黏土,下部为花岗岩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层。1
2、.2 花岗岩残积层地层特点 1 组分: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o花岗岩残积土中的长石、云母、角闪石已完全风化,唯有石英矿物残留成石英角砾。从残积土的颗粒组成来看,属于由细粒土和粗粒土混杂且缺乏中间颗粒的混合土,兼有砂土和粘性土的性质。从母岩角度来看,中粗粒花岗岩风化而成的残积土多为砾质粘性土,中细粒花岗岩风化成砂质粘性土,粘性土基本为岩脉风化而成。o砾质粘性土颗粒组成见下表颗粒大小/mm220.50.50.250.250.0750.075重量百分比范围20545213122123056平均31136644从表中可看出,颗粒组成明显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混合土性质。
3、2 球状风化 花岗岩残积土的不均匀风化包括囊状风化和球状风化,深圳地铁工程中主要表现形式为球状风化,即残积土中存在球状中等风化、微风化岩体。球状风化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岩石岩性不均匀、抗风化能力差异大,加之断裂构造发育及岩体的次生裂隙导致岩体破碎,抗风化能力减弱,在深程度风化情况下所形成的。一般于地形平缓,风化带厚度较大的地区较发育。风化球一般见于残积土的下部。单个风化球的最大竖向尺寸一般不超过风化带厚度的1/10,多呈水平椭球体。3 物理力学指标 残积土天然含水量25%-30%,塑性指数17左右,液性指数0.15-0.2,;内摩擦角约23度(快剪),粘聚力c为20-25kPa(快剪);渗透系数0
4、.5m/d。全风化、强风化地层天然含水量18%-22%,塑性指数12-15左右,液性指数0.06,;内摩擦角约24-27度(快剪),粘聚力c为23kPa(快剪);渗透系数(1-3)m/d。1.3 花岗岩岩层 中风化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15-50MPa,微风化花岗岩单轴抗压强度在50MPa以上,最大强度达140MPa。花岗岩岩面起伏和地层强度多变。规范规定的钻孔间距难以判断其岩面变化规律。1.4 盾构施工中的难点 1 刀盘结泥饼:残积土中的粘粒在盾构机切削刀具高温作用下会逐渐黏附硬化,形成泥饼包裹刀盘,使得盾构机切能力降低。工程风险:结泥饼后的刀盘使得盾构机切削能力降低;掘进速度迅速下降。为清除泥
5、饼,只能采用人员进入土仓人工清除。工程风险在于:(a)进入土仓人员存在安全风险;(b)盾构机长时间停止,花岗岩残积土在卸载和渗透力作用下已发生崩解坍塌,造成超挖,引起盾构隧道上部地层下落或变形过大,从而加大既有隧道的变形。2 刀具磨损严重:残积土中的砾砂使刀具磨损严重,一般每 环就需换刀一次。人工进仓更换刀具,工程风险基本同上,主要为:(a)进入土仓人员存在安全风险;(b)盾构机长时间停止,花岗岩残积土在卸载和渗透力作用下已发生崩解坍塌,造成超挖,引起盾构隧道上部地层下落或变形过大,从而加大既有隧道的变形。3 球状风化体(孤石):难以勘察清楚,遇到后不易处理;若在下穿过程中,则只能在盾构机舱内
6、处理。人工进仓清除风化体,工程风险基本同上。4 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机姿态难以控制、刀具偏磨、掘进速度慢导致超挖。工程风险主要为:(a)掘进速度下降,刀具偏磨严重;(b)盾构机出土量难以控制,极易造成超挖,引起盾构隧道上部地层下落或变形过大,从而加大既有隧道的变形,增大周边建构筑物安全风险。2 近距离的空间位置关系难点之二地铁二期工程中,盾构隧道下穿运营隧道的距离都比较近,在13m之间。4个下穿工程具体情况如下:2.1 2号线下穿4号线运营隧道4号线是深圳市目前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其隧道宽约13m,高约7m。4号线隧道上部为硬塑状砾质粘性土,下部为全风化花岗岩。2号区间盾构始发端距离4号线仅1.
7、567m。4号线隧道距离2号线新建盾构始发井6.5m,受该条件限制,车站始发端头仅能加固2.7m。2号线左右线盾构下穿地铁四号线时在全风化花岗岩和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通过,距离运营隧道的净距分别为1.841m和1.567m。相对位置关系见下图。2号线下穿4号线运营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图12号线下穿4号线运营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图22.2 2号线下穿1号线运营隧道重叠隧道2号线左右线盾构隧道下穿地层为中风化花岗片麻岩和微风化花岗岩,洞顶地层为强风化花岗岩。距离1号线正在运营的重叠隧道净距分别为1.78m和2.76m。2.3 3号线盾构隧道下穿1号线运营线路新建3号线隧道右线隧道与号线隧道之间的净距为1
8、.46 m,新建左线隧道与号线隧道之间的净距为1.23 m。既有1号线隧道主要位于砾质粘土层和全风化花岗岩层中;新建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全风化花岗岩层和强风化花岗岩层,两隧道之间所夹土体为全风化花岗岩。3号线下穿1号线运营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图13号线下穿1号线运营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图22.4 2号线小角度下穿1号线大-科区间下穿范围隧道洞身处于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均有存在的复合地层中。其中左线上软下硬地层共计42.8m,占下穿范围的60.7%;右线上软下硬共计地层34.9m,占下穿范围的47.3%。2号线斜下穿既有运营中的1号线,投影交叉段74m,2号线与1号线最小垂直净间距1.7
9、5m。2号线小角度下穿1号线运营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图12号线小角度下穿1号线运营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图23 工程风险分析和技术对策3.1 运营地铁的要求 1 不能停运;2 下穿区段最低限速20km/h;3 变形控制标准如下表:序号项目预警值报警值控制值1道床平顺度2.0mm/10m3.2mm/10m4.0mm/10m2左右轨道差异沉降2.0mm3.2mm4。0mm3三角坑2.0mm/18m3.2mm/18m4.0mm/18m4结构绝对变形量10mm16mm20mm5隧道相对变形量1/50001/31251/25006隧道结构的裂缝与受损情况监测设计单位确定3.2 风险事件分析 1 掘进隧道在运营线路
10、正下方开挖面失稳;2 掘进隧道在运营线路外侧开挖面失稳;3 运营隧道变形绝对值和速率超过预警值、控制值;4 运营隧道开裂、渗水、道床与隧道结构拖开;5 监测信息中断。其他风险事件还有:6 深南大道路面沉陷;(在地面沉陷情况下,还可能在地层中产生空洞)7 非机动车道地面沉陷;8 管线损伤;9 地面坍塌冒顶;10 人员进入土仓的安全风险。3.3 技术对策 1 岩土工程补充勘察 在详勘的基础上应进行补充勘察,尽可能了解下穿区段地层特点,探明岩层强度、完整性、侵入隧道范围、球状风化体等地层特点。2 试验段掘进 设置试验段,目的是获取相似地层的各项盾构推进参数,确保盾构在微扰动状态推进,为下穿施工提供较
11、合理的参数。试验段一般长度30m50m,设置在下穿段预警区以外的相似地层处。试验段应强化监测(地表沉降、地层内部沉降规律),将监测数据与盾构推进参数与工艺对比分析、优化调整。3 数值模拟分析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运营隧道结构形式、空间位置关系,结合盾构掘进施工的各种工况,采用合适的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分析,了解新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程度。4 根据地层岩性配置刀具根据详勘和补充勘察结果,在下穿之前对刀具组合和配置进行分析评估,按照最不利情况考虑。5 微扰动掘进(1)连续掘进、匀速推进;(2)保持土仓压力与开挖面地层压力相对平衡;(3)保持切削土体重量和排土重量相等;(4)盾构保持
12、最优姿态,减小对土体的超挖和扰动。6 渣土改良以获得理想掘进效果进行有针对新的渣土改良,以解决以下问题:(1)防止花岗岩残积土在刀盘和土仓中结饼;(2)改善全、强风化岩土体的和易性;(3)降低土仓温度。7 同步注浆配比调整和注浆压力、注浆方式优化(1)采用水泥基浆液;(2)根据推进速度调节浆液凝固时间,在不影响盾构机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具备强度,防止在列车震动下不凝固而引起运营隧道沉降变形过大;(3)注浆压力与地层压力相对平衡,注浆方式尽可能多点同时压注。8 二次注浆(1)填充同步注浆可能残留的空隙;(2)改善管片周围土体形状,减小土体固结变形。9 自动化监测和信息化施工。(1)为不影响正常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