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件-烹饪化学(第三版)-A12-1754.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子课件-烹饪化学(第三版)-A12-1754.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课件 烹饪 化学 第三 A12 1754
- 资源描述:
-
1、1 烹饪化学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 目 录绪论第一章 水第二章 蛋白质第三章 糖类第四章 脂类第五章 食品中其他成分第六章 食品颜色第七章 食品气味第八章 食品味道目目 录录3 绪论 一、烹饪化学的概念 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 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 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绪论绪论4 新课引入你的家乡最具特色的美食是什么呢?绪论绪论5 绪论绪论6 一、烹饪化学的概念 食品烹饪烹饪化学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保持人体健康的体外物质把食物原料用一定方法加工成餐桌食品的行为烹饪化学是食品化学在烹饪中的应用和发展,是用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烹饪产品(各种菜肴、面点)的本质科
2、学,它构成了烹饪学科的基础绪论绪论7 菜肴品质安全性营养价值感官性能工艺性能状态、性质理化变化原料的化学成分、结构营养卫生学烹饪和烹饪工艺二、烹饪化学研究的内容 绪论绪论8 三、学习烹饪化学的目的 打开科学烹饪之门的钥匙四、学习烹饪化学的方法 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创新意识绪论绪论9 第一章 水 第一节 水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水在烹饪中的作用 第一章第一章10 第一章第一章新课引入炎炎夏日,哪样是你解渴的最爱?11 第一节 水的基础知识 一、水对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1.维持体温的恒定 2.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3.体内物质的运输载体 4.体内摩擦的润滑剂第一章
3、第一章12 第一节 水的基础知识 二、水的重要性质 1.密度 2.沸点 3.比热容 4.溶解能力 5.硬度第一章第一章13 第一节 水的基础知识三、水的含量和分布 第一章第一章14 第一节 水的基础知识四、水的存在状态 第一章第一章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结合水(束缚水)自由水自由水是食品中被毛细管力或其它较弱吸引力维系的水。结合水是食品中被氢键维系着的水,处于束缚状态或结合状态,也称束缚水。15 第一节 水的基础知识四、水的存在状态 第一章第一章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区别结合水自由水数量固定,与极性基团的数量成比例不固定,与食品的物理结构有关对风味影响较大不大沸点沸点升高、难挥发 与纯水一样结冰不易与纯
4、水一样作为溶剂不能能被微生物利用不能,不引起Food的腐败变质能16 第一节 水的基础知识 五、水分活度 第一章第一章(一)水分活度的表示方法1.定义:一定温度下样品水分蒸气压与纯水蒸气压的比值;公式:1000ERHppAw其中:Aw:水份活度;p:样品中水的蒸气分压 p0:同温纯水蒸气压;ERH:样品周围空气不与样品换湿时的平均相对湿度2.数值:Aw的值在01之间。17 第一节 水的基础知识 五、水分活度 第一章第一章(二)水分活度的意义水的有效性(可被利用程度)大小水的有效性溶剂作用被微生物利用挥发、冻结18 第二节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一、水是良好的溶剂 第一章第一章吊汤就是使多种鲜味物
5、质溶于水中通过浸泡、焯水等方法可去除烹饪原料中某些苦味物质和有害物质烹饪过程中原料的各种成分发生的理化变化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或在水的参与下发生的水的溶解作用会使原料中许多有益物质溶解于水中而发生损失,所以应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二、水是良好的润胀剂三、水是良好的传热介质四、水对食品品质的影响19 第二章 蛋白质 第一节 蛋白质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第三节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应用 第二章第二章20 第二章第二章新课引入一起来找找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吧!21 第一节 蛋白质基础知识一、蛋白质的概念 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大约22种氨基酸。二、蛋白质的组成1.蛋白质的元素组
6、成 第二章第二章 构成单元氨基酸 元素组成-C H O N S P Fe.H:6-8%O:20-23%S:0-4%N:15-18%;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22 第一节 蛋白质基础知识二、蛋白质的组成2.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第二章第二章分类定义常见品种必需氨基酸人体需要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非必需氨基酸人生需要而自身又能合成的氨基酸。在人体内可由葡萄糖或必须氨基酸转化而得到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按照氨基酸的营养作用及生理功能分类23 第一节 蛋白质基础知识 2.蛋白质
7、的化学组成 第二章第二章分类常见品种脂肪族氨基酸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羟基氨基酸、含硫氨基酸有环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杂环氨基酸按照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分类24 第一节 蛋白质基础知识三、蛋白质的分类 第二章第二章按分子组成分简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简单蛋白质又称单纯蛋白质,这类氨基酸只含由-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不含其他成分结合蛋白质是单纯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结合构成25 第二节 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一、蛋白质的两性 第二章第二章氨基酸是酸氨基酸是碱R CH COO-NH3+R CH COO-NH2+H+R CH COO-NH3+R CH COOH NH3+H+26 第二节 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一、
8、蛋白质的两性 第二章第二章等电点(pI):在某一pH的溶液中,蛋白质(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所带净电荷为零,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蛋白质(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氨基酸)在等电点时,其溶解度最小,对外呈电中性。27 第二节 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1.蛋白质的胶凝现象 第二章第二章胶凝作用是指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聚集形成有序的、连续的立体网络结构,使蛋白质溶液的流动性失去,转变成固体或半固体凝胶的现象,即溶胶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凝胶的现象。28 第二节 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2.蛋白质的水化现象 第二章第二章干货碱发29 第二节
9、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三、蛋白质的变性1.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当蛋白质受热或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同时生理功能丧失的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第二章第二章30 第二节 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三、蛋白质的变性2.变性蛋白质的变化 第二章第二章物理性质的改变 有直接 工艺学意义凝集、沉淀粘度增加化学性质的改变酶水解速度增加有直接 营养学意义生物性能的改变 有直接 卫生学意义抗原性改变生物性能丧失31 第二节 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三、蛋白质的变性3.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 第二章第二章温度机械作用力pH值 有机试剂金属离子32 第二节 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四、蛋白质的水解性蛋白质的水解过程
10、第二章第二章蛋 白 质月示胨多 肽短 肽氨 基 酸 非 蛋 白 辅 基33 第二节 蛋白质主要理化性质五、蛋白质的其他性质1.蛋白质的乳化性2.蛋白质的起泡性3.蛋白质的渗透和透析现象 第二章第二章34 第三节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一、肉类蛋白质的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肌浆蛋白(20-30%)水溶蛋白 肌红蛋白:使肌肉显得红色 肌溶蛋白:溶于水,在55-65变性凝固球蛋白X:溶于盐水,在50 时变性凝固 肌原纤维蛋白(51-53%)盐溶蛋白 硬蛋白不溶于水和盐溶液胶原蛋白是基质蛋白的组成部分,属于弹性蛋白。是骨骼肌的主要成分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动球蛋白肌原球蛋白是皮骨和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保水35 第
11、三节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二、牛奶蛋白质的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 离心分离脱脂乳全乳酸或凝乳酶 凝乳酪蛋白 煮沸乳糖、无机质水溶性维生素乳清蛋白乳脂乳清凝乳乳清牛 乳 成 分36 第三节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二、牛奶蛋白质的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在冰淇淋和发泡奶油点心加工中,乳清蛋白起着发泡剂和稳泡剂的作用在烘焙制品中适量添加脱脂奶粉,可改善面团的吸水能力,增加产品体积,加强结构性,提升产品品质肉糜制品中,添加脱脂奶粉可增加其保水性和风味37 第三节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三、鸡蛋蛋白质的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l含蛋白:卵白约10%,卵黄约16%l60左右凝固。80以上时完全凝固l卵黄和卵白均有乳化性,还具
12、有起泡性 l卵白及卵黄加热、加酸或碱等,会失去流动性而凝固 38 第三节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四、小麦蛋白质的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小麦蛋白质分类:麦谷蛋白、麦胶蛋白(醇溶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面筋:向小麦面粉中加水捏合制成面团,再放入水中或盐水中搓揉,能形成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有黏弹性的胶体面筋中的主要蛋白质是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麦谷蛋白与面筋的弹性有关,麦胶蛋白与面筋的黏性、可塑性有关少量食盐、碱、乳化剂、大豆粉有利于提高面筋的良好筋力脂类、糖、外源淀粉等会妨碍面筋的形成,降低黏弹性39 第三节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作用五、大豆蛋白质的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咖啡乳咖啡乳冰淇淋冰淇淋面制品面制品富
13、含脂肪的肉制品富含脂肪的肉制品大豆蛋白大豆蛋白发泡性乳化性弹性、韧性、吸水性保水性、乳化性、胶凝性40 第三章 糖类 第一节 糖类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 第三节 糖类在烹饪中的作用 第三章第三章41 第三章第三章新课引入如何组合一天减肥食谱呢?42 第一节 糖类基础知识一、糖类的概念 第三章第三章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表达式 Cx(H2O)y二、糖类的分类43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一、单糖和低聚糖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1.甜度各种糖的相对甜度单糖和低聚糖都具有甜味甜味高低,称为甜度一般采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糖的甜度,选择蔗糖为基准物,设其甜度为1,其他糖的甜度即为与蔗糖
14、比较所得到的相对甜度44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一、单糖和低聚糖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2.溶解度大多数糖都能溶于水中,但溶解度不同果糖的溶解度最高,其次是蔗糖、葡萄糖、乳糖等各种糖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温度20304050糖糖浓度浓度溶解度溶解度浓度浓度溶解度溶解度浓度浓度溶解度溶解度浓度浓度溶解度溶解度果糖果糖78.94374.7881.54441.7084.34538.6386.94665.58葡萄糖葡萄糖46.7187.6754.84120.4661.89162.3870.91243.76蔗糖蔗糖66.60199.468.18214.370.42238.172.25260.4
15、常见糖的溶解度45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一、单糖和低聚糖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吸湿性和保湿性各种糖吸湿性不相同,以果糖、转化糖的吸湿性为最强,葡萄糖、麦芽糖次之,蔗糖吸湿性最小不同种类的食品对于糖吸湿性和保湿性的要求不同46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一、单糖和低聚糖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4.熔点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晶体糖)熬糖过程在一定量的水或油中溶解软化,白糖结晶迅速溶解,糖液黏度逐渐增大,直到能起丝之前为止继续加热至起丝,浓度和黏度增大,糖浆颜色由乳白色浅黄色栗色,此时温度为155左右继续加热糖浆,温度上升到165以上时,糖浆的颜色迅速变褐,便可闻到一股愉快的焦糖香味(
16、温度不要超过200,以免糖色过深,发生炭化反应)47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二、单糖和低聚糖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1.水解反应糖类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分解成单糖,这一过程称为水解反应水解反应低聚糖、多糖的水解糖苷的水解有益糖苷的水解作用有害糖苷的水解作用含有毒的糖苷类的原料常用的去除方法杏仁、木薯、利马豆、苦杏仁、桃仁利用糖苷的水解反应,充分水解(浸泡、蒸煮等),除去有害成分木薯、某些菜豆类充分炖煮后方可食用发芽、发绿的土豆及未成熟的番茄高温烹煮、充分浸泡也不会水解破坏48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二、单糖和低聚糖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2.焦糖化反应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
17、,加热至其熔点(185)以上时,会变为黑褐色的深色物质,这种现象称为焦糖化反应49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二、单糖和低聚糖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羰氨反应羰氨反应又称为美拉德反应,是羰基化合物与氨基化合物经过缩合、聚合等一系列反应,生成深色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系列反应的总称。美拉德反应的总体过程50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二、单糖和低聚糖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4.发酵反应某些糖类物质被酵母、细菌、霉菌所产生的酶作用,而进行的反应叫作发酵。51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1.淀粉结构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部分组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结构和性质上有一定
18、的差别,它们在淀粉中的比例因粮食种类和来源的不同而不同地下淀粉多为大而圆滑的颗粒(如马铃薯),地上淀粉多为小且有棱角的颗粒(如大米)52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2.淀粉的物理性质淀粉为白色粉末,吸湿性不强,无甜味,是无定形状态物质,密度在1.5克/立方厘米左右,在生淀粉(-淀粉)加热制熟前,人体不易消化吸收淀粉是高分子的化合物物质,与水形成胶体溶液,有胶体共有的性质53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淀粉的化学性质(1)呈色反应纯直链淀粉在冷水中不能完全溶解,遇碘呈蓝色纯支链淀粉在冷水中也能部分溶解,遇碘呈紫红色54 第二节 糖类
19、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淀粉的化学性质(2)水解反应淀粉在水中加热,或加入酸,或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淀粉紫色糊精红色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55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淀粉的化学性质(3)糊化反应淀粉在水中加热,或加入酸,或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56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淀粉的化学性质(3)糊化反应淀粉的糊化过程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淀粉粒解体阶段57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淀粉的化学性质(3)糊化反应淀粉糊化的必要条件水热影响淀粉糊
20、化的因素糖蛋白质脂肪酸碱58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淀粉的化学性质(4)老化反应糊化后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离水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行业上叫“返生”老化过程可看作是糊化的逆过程,但老化不可能使淀粉彻底复原到生淀粉的结构状态59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三、淀粉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淀粉的化学性质(4)老化反应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淀粉种类玉米小麦甘薯土豆木薯黏玉米温度淀粉老化最适宜的温度为24含水量方便面和方便米的制作原理PH值弱酸性条件下会促进老化共存物质添加乳化剂可抗老化糊化程度未充分糊化的淀粉易发生老化60 第二
21、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四、其他多糖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1.果胶物质果胶物质果胶酸果胶原果胶61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四、其他多糖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2.纤维素62 第二节 糖类主要理化性质四、其他多糖的理化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3.琼胶63 第三节 糖类在烹饪中的作用一、蔗糖的作用 第三章第三章蔗糖的作用调味剂保存剂赋形剂发色剂64 第三节 糖类在烹饪中的作用二、麦芽糖的作用 第三章第三章65 第三节 糖类在烹饪中的作用三、淀粉的作用 第三章第三章淀粉水解糊精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淀粉糊化淀粉食品生熟勾芡上浆或挂糊淀粉老化粉丝、粉皮的加工淀粉老化防止66 第三节 糖类在烹饪中的作用四、果胶物
22、质的作用 第三章第三章胶凝剂增稠剂 稳定剂67 第三节 糖类在烹饪中的作用五、琼胶的作用 第三章第三章胶凝剂增稠剂 稳定剂68 第四章 脂类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第二节 油脂主要理化性质 第三节 油脂的氧化酸败 第四节 油脂的理化变化 第五节 油脂在烹饪中的作用 第四章第四章69 第四章第四章新课引入为什么反式脂肪酸如此不被待见呢?70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一、油脂1.油脂的概念 第四章第四章习惯上将室温下呈液态的叫做油,呈固态的叫做脂,统称为油脂或脂肪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所组成,其中以甘油三酯为主要成分烹饪中常见的天然油脂都是单纯甘油三酯和混合甘油三酯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即少数脂肪酸组成了众多
23、的甘油酯71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一、油脂1.油脂的概念 第四章第四章指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油脂饱和脂肪酸在常温下为固态,性质较稳定(1)饱和脂肪酸油脂中重要的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名称存在丁酸(酪酸)奶油己酸(低羊脂酸)奶油、椰子辛酸(亚羊脂酸)椰子、奶油癸酸(羊脂酸)椰子、榆树子十二酸(月桂酸)月桂、一般油脂十四酸(豆蔻酸)花生、椰子油十六酸(软脂酸)所有油脂中十八酸(硬脂酸)所有油脂中二十酸(花生酸)花生油72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一、油脂1.油脂的概念 第四章第四章不饱和脂肪酸的化学性质活泼,稳定性差,很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双键转移、分解等反应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不饱和脂肪酸中有几种是维
24、持人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而人体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由食物来供给,所以把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又分为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2)不饱和脂肪酸 天然油脂中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名称主要存在于豆蔻油酸动植物油花生油酸花生、玉米油油酸所有动植物油棕榈油酸多数动植物油芥酸芥子、菜籽、鳕鱼肝油亚油酸各种油脂亚麻酸亚麻、苏子大麻籽油73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一、油脂1.油脂的概念(2)不饱和脂肪酸 第四章第四章74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一、油脂1.油脂的概念(2)不饱和脂肪酸 第四章第四章75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一、油脂2.油脂的分类 第四章第四章分类依据实例介绍油脂来源可分为植物油脂
25、和动物油脂国家标准可分为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前两者属于高档次的烹调油,加热时不产生油烟、泡沫、无臭味、黏度低、色泽浅,既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健康。使用用途可分为煎炸用油、生食用油、炒菜用油、调味用油等多种不同用途油脂脂肪酸构成根据油脂的脂肪酸构成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按营养所需的脂肪酸比例,使脂肪酸组成均衡,使各种油脂的微量成分互相补充76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一、油脂3.常见的油脂 第四章第四章种类种类别名别名特点特点用途用途油炸油油炸油口味纯正,热稳定性好。我国多用植物油与口味纯正,热稳定性好。我国多用植物油与猪油的混合油,国外多用氢化的植物油或牛脂。猪油的混合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