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奥赛植物生理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奥赛植物生理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植物 生理学 PPT 精品课程 课件 汇总
- 资源描述:
-
1、授课人:XX XX XX学院 XX 专业【全套课件全套课件】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概 述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规律1.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2.同种植物生长环境不同,含水量也不同;3.同株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含水量也不相同;4.同一器官在不同生长期含水量不一样。二、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状态1.水分存在状态:束缚水(bound water)自由水(free water)2.形成不同水分存在状态的原因:(图1)3.两种水分存在状态与植物代谢的关系:4.原生质的两种存在状态溶胶(sol):凝胶(gel):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分是构成原生质的主要成分2.水分是代谢作用中的反
2、应底物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能保持植株的固有姿态5.水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1)高比热利于体温稳定(2)高气化热避免高温伤害(3)具极性原生质交体稳定(4)表面张力大利于吸附和运输(5)透光性好利于光合。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渗透渗透 作用作用植物的吸水方式(一)自由能和水势(一)自由能和水势自由能化学势水势(二)渗透作用(二)渗透作用渗透作用(osmosis):渗透系统:(三)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三)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1.概念: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质壁分离复原:把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或水势较高的溶液中,液
3、泡变大,整个原生质体慢慢恢复原来状态的过程。2.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1)外界环境水势低于细胞水势;(2)原生质层具有选择性;(3)细胞壁与细胞质的收缩能力不同。3.质壁分离说明以下问题:(1)原生质层具有半透膜的性质;(2)判断细胞的死活;(3)能测定细胞的渗透势。(四四)植物细胞的水势植物细胞的水势1.典型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压力势+渗透势2.形成液泡前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衬质势3.形成液泡后植物细胞的水势=压力势+渗透势4.细胞吸水饱和时水势为0。5.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实质是增加吸水力),为负值。6.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
4、而增加的水势(它阻止吸水),一般为正值,但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时为负。7.膨压:细胞吸水膨胀而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8.渗透势:又叫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部分(水的自由能降低),一般为负值。(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水势差异决定水流方向和速度 X Y水势梯度:当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如果一端细胞的水势高,另一端的水势低,顺次下降就形成一个水势梯度。水分从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植物器官水分流动就遵循这一规律。渗透势=-1.4Mpa压力势=+0.8Mpa水势=-0.6Mpa渗透势=-1.2Mpa压力势=+0.4Mpa水势=-0.8Mpa二、扩散三、集流水
5、孔蛋白的水通道膜内在蛋白,存在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质膜、液胞膜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植物的吸水器官:根系2.根系的吸水部位:根尖3.根尖的吸水区域:根毛区(图)4.根毛区为吸水的主要区域原因何在?(1)根毛多,吸收面积大;(2)细胞壁由果胶物质组成,亲水性强;(3)疏导组织发达。5.其他区域:细胞质浓厚,疏导组织不发达,对水阻力大。一、根系吸水动力(一)根压(root pressure):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主动吸水)。证据:伤流、吐水伤流(bleeding):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溢出液体的现象。伤流液(bleeding sap)成分:吐水(guttati
6、on):从未受伤的叶片的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二)蒸腾拉力(二)蒸腾拉力大气叶片气孔下腔下腔叶肉细胞旁边细胞导管根 土壤二、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外界条件外界条件:大气因子和土壤因子本节主要讲述土壤因子(一)土壤可用水分1.定义:永久萎蔫系数以外多余的水分。2.永久萎蔫系数(permanent wilting coefficioent):植物叶片刚显示萎蔫之后,转到阴湿之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率(引起植物萎蔫不能因蒸腾的减弱而恢复的土壤最高百分含水量)。3.土壤水分的分类:重力水、毛管水和束缚水。(二)通气状况(二)通气状况(三)土壤温度(三)土壤温
7、度1、高温:加速根的老化和木质化减少吸收面积;酶的活性下降甚至失活,原生质流动缓慢。2、低温:水分粘性增大,扩散速率降低;原生质粘性增大,水分不易透过;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压;根系生长缓慢,影响吸水面积。3、适温:(四)土壤溶液浓度(四)土壤溶液浓度第四节蒸腾作用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现象。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1.生理意义:(1)植物吸水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有利于矿质、盐类的吸收;(3)能降低叶片温度。2.植株蒸腾部位:幼体、成体3.叶片蒸腾的方式:皮孔蒸腾、角质蒸腾、气孔蒸腾二、气孔运动气孔结构特点
8、:1.细胞壁不均匀加厚;2.细胞器与表皮细胞不同;3.体积小于表皮细胞;4.与表皮细胞间无胞间连丝。(一)经过气孔的蒸腾速率1.气孔扩散速率特点:比同面积自由水面的蒸发速率快50倍以上。2.扩散速率快的原因小孔扩散原理(二)气孔运动1.气孔周期性运动2.气孔运动的原因保卫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三)气孔运动及机理:1.淀粉-糖变化学说(starch-sugar conversion theory):主要内容:认为保卫细胞水势的变化是糖和淀粉互相转化的结果。关键酶为淀粉磷酸化酶(在PH6.1-7.3促进淀粉水解,PH2.9-6.1促进葡萄糖-1磷酸合成淀粉)。在光照条件下由于保卫细胞具有叶绿体进行光合
9、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细胞PH升高,促进淀粉水解,细胞内可溶物质增加,水势降低,气孔打开吸水。在黑暗条件下,。存在问题:(1)对某些植物的保卫细胞无叶绿体,但气孔仍然开闭,难以解释;(2)气孔开/关在先,糖变化在后。2.钾离子吸收学说(inorganic ion uptake theory):细胞膜上有H-ATP酶,它可被蓝光和红光激活,利用ATP将H+从保卫细胞运到周围细胞,同时吸收K+和Cl-,降低了细胞的水势,气孔张开。3.苹果酸生成学说(malate production theory):PEP+HCO-3OAA+磷酸OAA+NADH苹果酸+NAD(四)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1)光照为其主要因
10、素,它促进糖、苹果酸的形成和K+、Cl-的积累。(2)温度影响气孔开度(3)二氧化碳浓度低浓度促进气孔开放,高浓度促进气孔关闭(4)叶片含水量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条件气孔蒸腾水蒸气扩散过程(一)外界条件对蒸腾作用的影响1.光照:最主要条件2.大气的相对湿度3.温度4.外界空气流动速率5.昼夜变化蒸腾速率=扩散力/扩散途径阻力=(气孔下腔蒸腾压-叶外蒸腾压)/(气孔阻力+扩散层阻力(二)内部因素对蒸腾作用的影响1.气孔频度2.气孔大小3.气孔开度4.气孔下腔大小5.气孔的特殊构造6.叶片内部面积(三)蒸腾作用的表示法1.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株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
11、积蒸腾的水量。用克/平方分米.小时表示。2.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植株每消耗1千克水所形成的干物质克数。用克表示。3.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又叫需水量,植株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用克表示。蒸腾系数是蒸腾比率的倒数。第五节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一、水分运输的途径1.水分从被吸收到蒸腾到体外经过的途径:土壤溶液根部皮层薄壁细胞木质部导管和管胞茎或叶的木质部叶片木质部膜端细胞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细胞壁蒸腾2.根据原生质的有无植物组织分类:质外体(apoplast,非原生质体):没有原生质体的部分;共质体(symplast)
12、:原生质体跨膜运输:3.水分在茎、叶细胞内运输的两种途径:(1)经过死细胞:长距离运输(2)经过活细胞:适于短距离运输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1.水分沿导管、管胞上升的动力:(1)根压(2)蒸腾拉力:主要动力2.如何保证导管内的水柱不断?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3.有关内聚力学说的争论的焦点:(1)水分上升是否需要活细胞参与;(2)木质部有气泡,水柱不可能连续,为什么水柱还能继续上升?三、水分运输的速度1.活细胞原生质体对水流阻力很大,因亲水性物质存在形成水合膜。水流经过原生质的速度为每小时千分之一厘米;2.水分在木质部运输速率比薄壁细胞快得多,为每小时3-45米。
13、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灌溉的基本任务是用最少量的水取得最大的效果。一、作物的需水规律作物需水量引种类而异;。如小麦生育期同一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量也有很大的差别分五个阶段1.萌芽到分蘖前期:需水量不大;2.分蘖末期到抽穗期:耗水量增多,出现第一个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3.抽穗到开始灌浆:水分重要;4.开始灌浆到乳熟期:第二个水分临界期;5.乳熟末期到完熟期:减少水分供应。二、合理灌溉的指标1.从土壤湿度决定灌溉时期2.灌溉的形态指标长相、叶形、叶色3.灌溉的生理指标水势、细胞质液浓度、渗透势、气孔开度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灌溉方法沟渠排灌喷
14、灌滴灌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1.灌溉可改善各种生理作用,尤其是光合作用:(1)植株生长加强,叶面增大,增加光合面积;(2)根系活动能力加强,叶片水分充足,加快光合速率,同时还能改善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3)茎、叶输导组织发达,提高水分和同化物的运输效率,改善光合产物分配作用,提高产量。2.能改变栽培环境“生态需水”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矿质元素(mineral element):植物燃烧后以氧化物形态存在于灰分中的元素,又称灰分元素。氮不是矿质元素,但由于也是植物从土壤中
15、吸收的所以也归入矿质元素来讨论。植物体干物质(5-90%)水分(10-95%)有机化合物(90%)无机化合物(10%)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1.如何确定何种元素为必需元素,何者不必要?技术:溶液培养法(solution culture method)与砂培法(sand culture method)确定方法:2.常用培养液:Hoagland(荷格伦特)培养液3.必需矿质元素具备的条件:(1)由于该元素缺乏,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是可以恢复和预防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出直接效果,决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
16、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4.植物必需的元素有碳、氢、氧、氮、硫、磷、钾、钙、镁、铁、锰、硼、锌、铜、钼、氯、硅、钠、镍共19种。大量元素(major element):植物体内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上的元素。碳、氢、氧、氮、硫、磷、钾、钙、镁、硅10种;微量元素(minor element):植物体内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01%以下的元素。铁、锰、硼、锌、铜、钼、氯、钠、镍9种。5.植物必需元素是一个动态概念,种类随研究深入可能会有新的元素。思考:植物体内有多少种矿质元素?有多少种必需矿质元素?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的生理作用:(1)结构组成;(2)参与调节;
17、(3)电化学作用。(一)大量元素1.氮(1)吸收形式(2)生理作用(3)缺乏时症状2.磷(1)吸收形式(2)分布(3)作用:A、核苷酸的组分B、在糖类代谢中的作用C、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D、对脂肪转变的关系(4)缺磷时症状3.钾(1)吸收状态(2)分布(3)作用促进呼吸进程及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对糖类的合成运输有影响提高抗旱性(4)缺乏时的症状4.硫分布均匀不足时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叶绿素的形成也受到影响,缺乏时叶片呈黄绿色。5.钙主要存在于老器官缺钙生长受抑制,严重时幼嫩器官(根尖、茎端)溃烂坏死。6.镁主要才能在于幼嫩器官和组织缺镁时叶绿素不能合成,叶脉仍绿脉间变黄,有时呈红紫色,严重时形成褐
18、斑坏死。7.硅细胞壁缺硅蒸腾加快,生长受阻,易感染,倒伏。(二)微量元素1.铁(1)吸收形式(2)生理作用(3)缺乏时症状:如:黄叶病2.锰(1)生理作用(2)缺乏时症状:叶绿体破坏解体(缺绿)3.硼(1)生理作用(2)缺乏时症状:花而不实4.锌(1)生理作用(2)缺乏时症状:“花白叶”病、“小叶病”5.铜作用6.钼作用7.氯作用8.镍:脲酶组成成分,水解脲酶。缺镍时叶尖坏死9.钠:碳四植物和CAM植物必需。四、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一)化学分析诊断法待测株与正常植株比较(二)病症诊断法注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元素之间的位置竞争(三)加入诊断法大量元素可以土壤施肥作追肥;微量元素可以用根外追肥
19、或浸渗法。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生物膜植物细胞的膜系统(一)膜的特性和化学成分1.特性:selective permeability2.结构成分:蛋白质(structural protein、functional protein)和脂质主要为磷脂(具有双亲媒性)(二)膜的结构1.单位膜模型(Unit membtane model)2.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外在蛋白(exfrinsic protein)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二、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理植物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离子通道运输、载体运输、质子泵运输和胞饮作用。(一)离子
20、通道运输(被动方式)(二)载体运输载体学说1.内容:生物膜上存在一些组分(载体R),能有选择地与外界物质(分子或离子,Me)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体(MR),透过质膜,在质膜内方脱离,把物质(分子或离子,Mi)释放在细胞内。Me+R MR Mi+R2.载体及作用方式载体:指膜中专门运送物质的大分子蛋白质。又叫运输酶,透过酶。载体作用方式:(1)扩散方式:认为载体为透过酶,其在膜内可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把外界物质带入细胞内。(2)变构方式:认为载体为变构酶,其在膜内不可移动,它为膜的 一部分,横跨膜内外,通过变构作用,把膜外分子或离子运到细胞去。(三)离子泵运输1.基本观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运
21、输是由膜上的载体电致质子泵(electrogenic proton pump)推动的。起电致质子泵作用的是ATP酶。2.运输过程:3.运输方式:协同运输,主要分两类:(1)共向运输(2)反向运输(四)胞饮作用1.胞饮作用(pinocytosis):物质吸附在质膜上,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2.特点:非选择性,可吸收大分子。3.胞饮过程:物质吸附质膜内陷(物质进入)质膜内折小囊泡两种去向:(1)囊泡溶解,物质留在细胞质内;(2)交给液泡。第三节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离子选择性吸收(ion selective absorption)的表现:(1)不同植物吸收离子情况
22、不同;(2)对同一盐的阴阳离子吸收有差异。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一)对盐分和水分的相对吸收既有关,又无关。不存在直接的依赖关系(二)离子的选择吸收生理中性盐:(三)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植物生长培养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离子对抗(ion antagonism):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再加入少量的其它金属离子,即能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离子之间这种作用叫离子对抗。平衡溶液(balanced solution):对植物生长良好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思考:平衡溶液是否完全营养液?二、根部对矿质元素
23、的吸收过程(一)根部吸收矿物质的区域吸收部位为根尖,吸收区域为根尖。(二)根部吸收矿物质的过程1.把离子吸附在根部表面交换吸附(exchange absorption):不需能,与温度无关,属非代谢性的交换吸附。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1)质外体途径(2)共质体途径3.离子进入导管 机理:两种不同观点(1)被动进入证据:裸露玉米种根微管组织吸收、保持钾、氯离子的能力很低。(2)主动运输证据:运输受阻时,中柱鞘及导管周围薄壁细胞中离子多。三、根部对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通过土壤溶液而得到,具体过程如下:(1)根部呼吸放出CO2和土壤溶液中的H2O形成H2CO3;(2
24、)H2CO3从细胞质表面逐渐接近土粒表面;(3)土粒表面的K+和H2CO3的H+进行离子交换;(4)K+HCO 3-返回根表面;(5)K+和H+进行离子交换,K+便进入根部,也可连HCO3-一起进入根部。2.直接交换得到(接触交换,contact exchange):在根部和土壤微粒表面上的离子不同地振动,如果根部和土壤微粒的距离小于离子振动的空间,即可发生直接交换。四、影响根部吸收矿物质的条件根部对矿物质的吸收主要有主动吸收和交换吸附,凡能影响这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条件均可影响。(一)温度一定范围内根部吸收矿质的速率随土温的升高而加快。1.温度过高不利吸收:(1)酶钝化,速率下降;(2)细胞
25、透性增加,原生质外流。2.温度过低:代谢弱,主动吸收慢;细胞质粘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二)通气状况在一定范围内,氧气供应越好,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越多。(三)溶液浓度在浓度较稀时,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根部对离子的吸收数量也增加;当浓度进一步增加时,并无此关系,原因何在?离子载体的饱和效应。况且,当外界溶液浓度过大时,会使植物组织脱水,出现烧苗现象。(四)氢离子浓度1.直接影响:由于组成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不同的pH条件下带电情况不同,对外界离子的吸附情况也就不一样2.间接影响:(1)土壤溶液反应改变,可以引起溶液中养分的溶解或沉淀;(2)土壤溶液反应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