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电子教案-配理论力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理论力学电子教案-配理论力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力学 电子 教案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静力学核心内容 力系简化结果 平衡条件(几何、解析)一般 特殊 各类平衡问题2-1 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2-2 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2-3 简单平衡问题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f=0)2-5 平面静定桁架2-6 考虑摩擦的物体平衡 R0()0iOOi,FFMMF力系平衡且2-1-1 力系几何平衡条件 2-1-2 力系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2-1-1 力系几何平衡条件 主矢和主矩矢多边形同时封闭。不平衡。实为一合力偶平 衡0M 0OM 图示力系沿正方体棱边,各力大小相等,平衡吗?若不平衡,试加一力使之平衡。图示受力圆板平衡吗?ABCDABCDOFFFFFF2-1 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一般力系的
2、平衡条件不平衡。加力F后平衡。2-1-2 力系解析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1.基本形式即空间力系平衡方程基本形式 6个独立方程 可解6个未知量。2.其它形式 由 、向直角坐标轴投影,得0 ()0iOiFM F000 xyzFFF000 xyzMMM4矩式、5矩式、6矩式及其补充条件。(并不重要)2-1 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由基本式去掉力系几何性质自动满足的方程1.平面一般力系 置各力线于xOy平面,则000 xyzM,M,F-三矩式(A,B,C不共线)-二矩式()ABx000 xyzF,F,M000 xABF,M,M-基本式则000ABCM,M,M2-2 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2.空间
3、汇交力系,汇交于O点000zxyM,F,F,3.空间平行力系 让各力线平行于z轴,有0,0,0,0OxyzMMM M即000 xyzMMF则000 xyzFFF则2-2 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1)力系平衡时,对任意轴x,有(2)各类力系独立平衡方程数 可用于判断问题是否可解。4.平衡方程要点=0 0 xxFM 一般 平行 汇交 力偶 空间 平面 633332212-2 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指出下列力系独立平衡方程数目。1.各力线平行于某平面。5 2.各力线平行于某直线。3.各力线相交于某直线。4.各力线分别汇交于两点。3 5 5 5.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加一个垂直于此平面力系所在平面的平行力系。6
4、6.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加一个平行于此平面力系所在平面的平行力系。42-2 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下列问题是否可解?三杆平行,三杆汇交,一为“0”杆四杆汇交,四杆平行,三杆不平行,三杆不汇交,可解不可解可解不平衡力偶平衡,不可解(非对称)不可解(非对称)FFMGF零杆2-2 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可解四杆对称汇交,可解四杆对称平行,可解ABABF2GNBF1GABFNAFAB1.汇交力系 分别研究A、B轮,受力如图,12sin()sinsin()sinABABGFGF,12sinsinsin()sin()GG2112tantan tanGGGG故由相应力,有1G2G2-3 简单平衡问题 已知 f=0,
5、1290G,G,不计杆重,求平衡位置 角。ABFFAB若 f0 情形怎样?轮为二力构件,斜面约束力必指向轮心,摩擦力为零,故结果相同!三力以上汇交力系,宜用解析法!本例可用解析法,对A,B分别由 四个方程求解。0,0 xyFFAB1G2G2-3 简单平衡问题 2.平行力系 如图所示,移动式起重机自重(不包括平衡锤重量),其重心O离右轨1.5 m,悬臂最大长度为10 m,最大起重量 。欲使跑车满载或空载时起重机均不致翻倒,求平衡锤的最小重量以及平衡锤到左轨的最大距离x。跑车自重可忽略不计。500 kNG 1250 kNG OG1.5m10m1G3 mx0GBA2-3 简单平衡问题 研究整体,其受
6、力如图所示,各力组成一平面平行力系。满载时,0BM由,有01(3)31 510AGxFG.G 01(3)1.5103AGxGGF起重机不向右翻倒的条件是故01(3)1.510GxGG即空载时,1250 kNG,10G,OG1.5m10m1G3 mx0GBAAFBF0AF a2-3 简单平衡问题 故04.53BGG xF起重机不向左边翻倒的条件是 ,0BF 即(b)04.5G xG(a)-(b),并将 1500 kN,250 kNGG代入,得01000kN3G 故0min1000kN3G0AM由,有034.5BFGxG OG1.5m3 mx0GBAAFBF2-3 简单平衡问题 225036.75
7、m1000 xG故max6.75 mx00minmax,GGxx并验证(a),(b)两个不等式成立。均为临界值。设计时,应0minGmaxx和适当取值,使此处0min1000kN3G将代入(b)式,得OG1.5m10m1G3 mx0GBAAFBF2-3 简单平衡问题 1kN1kN3kN2kNCBxyzDE 试求图示折杆C截面的内力。截面法。N1 kNxF轴力 Q2 kNyF 假设用垂直于轴线 的平面在C处将杆截开,研究BC段,C截面内力如图。yMxMzMQyFNxFQzF0 xF,由得0yF,由得1m1kN1kN3kN2kNC2mB2m2mDEA2-3 简单平衡问题 1 22 2 kN m6
8、kN m zM 228(6)kN m10 kN mM 扭矩 1 22 1 kN m4 kN mxM 1 23 2 kN m8 kN myM 0 xM,由得0yM,由得0zM,由得剪力 Q1 3 kN4 kNzFQ2 5 kNF0zF,由得1kN1kN3kN2kNCBxyzDEyMxMzMQyFNxFQzF弯矩 2-3 简单平衡问题 分三段,选取三个坐标。如:将C处2m,改为x,则AE段扭矩为常数,弯矩成为线性函数。如何求各段内力函数?1kN1kN3kN2kNC2 mB2mxDE2-3 简单平衡问题 A2xCBAqlx 在x处作截面,研究左半段,受力如图。已知 q、l,试求图示简支梁,横截面内力
9、随轴线 x 的变化规律(内力函数)。0yF,由得02qlFqxxlQ2AyByqlF=F=约束力2qlQFMqxByFAyF2-3 简单平衡问题 2022qlqMxxxld0dMx,由有由0CM,有由2max18Mql2lx时,MQF21ql82ql2ql2l2-3 简单平衡问题 A2xC2qlQFMqx 图(a)所示支架由三根互相垂直杆刚结而成,两圆盘直径均为d,分别固定于两水平杆杆端上,盘面与杆垂直。竖直杆AB长为l,在图示荷载下试确定轴承A,B的约束力。3.力偶系研究整体,FdM 因主动力是两个力偶矩大小为的力偶,A,B两处约束力必构成一力偶与主动合力偶相平衡。ABxyFFFF a2-3
10、 简单平衡问题 ABxyFFFF c其方向如图(c)所示。运用力偶系平衡的几何条件解空间三力偶问题十分简便,先由力偶矩矢三角形,求出未知约束力偶矩矢的大小和方向,再用右手法则确定约束力的方向。2 故ABABMFdFFllAF 由力偶矢三角形(图 b)知,约束力偶矩 的大小为ABM2ABMFdABMM(b)M2-3 简单平衡问题 BF4545先研究杆DE,其受力如图(b)所示。图(a)所示结构中,杆DE的D端及杆端B为铰,E端光滑搁置,且 DEAC,力偶矩为M,求A,C铰支座约束力。3,4,90ABl BClB,与AB杆平行,BCF E与 组成一力偶。EFDFDFEF图(b)DEM图(a)CBA
11、DEM3l4l2-3 简单平衡问题 图(d)CBADEM0AxF再研究杆AB,其受力如图(c)所示。最后研究整体,其受力如图(d)所示,因铰A对AB杆约束力为FA,方向沿BA,它与铰C对BC杆约束力组成一力偶。0BM,有由FAxFAy图(c)BADDFBxFByFCFAF可由三力汇交判断!2-3 简单平衡问题 4CAMFFl 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由此确定D,C处约束力方向;杆端力沿杆向正交分解,常使求解简便。0M,有由2-3 简单平衡问题 图(d)CBADEMCFAF 如图(a)所示,等截面梁受横向荷载 作用,()q x试求垂直于轴线的横截面上内力的平衡微分方程。4.变形体平衡问题图(a)MF
12、()q xBA2-3 简单平衡问题 图(b)()q xdxC 由于B端为可动铰支座,横截面上不产生轴向内力。取梁的微段dx,其受力如图(b)所示,先将整体受力简化为梁的纵向对称面内的平面力系,再简化横截面内力。内力 (称为剪力),内力偶M(称为弯矩)是横截面上分布内力的简化结果,且均设为正(内力的正负号不能按坐标定出,应重新规定,以使同一截面左右两边的同一内力正负相同),视 为常量QF()q xdx(因 很小)。MQFdMM+QQdFF2-3 简单平衡问题 略去上式中的二阶微量 d()d2xq xx,由(a)和(b)式得 QQd()()dd()()dFxq xxM xFxx 这组方程由刚体平衡
13、条件导出,是材料力学中分析梁内力的基础。由 0yF,得 QQQdd0 FxFxFxq xx a0,CM由得 Qdddd02xM xM xM xFxx q xx b(b)MQFdMM+QQdFF()q xdxC2-3 简单平衡问题 .试导出理想流体(无粘性)的静力平衡微分方程。设单位体积质量体积力为 。f 考察左右两侧面中点的压强大小如图所示,并视为整个侧面的平均压强。在静止流体中取一个无限小六面体微团,边长分别为 VFf及6个侧面上的表面压力作用。dx,dy,dz ,受体积力 yfdzdydxcdppyyp2-3 简单平衡问题 同理可得1100 xzppffxz故有1()xyzpppfffxy
14、zijkijk即1pf 这就是静止理想流体的平衡微分方程,也由刚体平衡条件导出,是欧拉于1755年首先提出的。故10ypfy由 0yF,得d d(d)d dd d d0ypp x zpyx zfx y zyyfdzdydxcdppyyp2-3 简单平衡问题 悬链线。如图a所示总长为l的柔软绳索两 端对称悬挂于重力场中,已知绳索单位长度的重量为q,试求平衡时绳索的形状。OCB图(a)2-3 简单平衡问题 取绳索最低点O为坐标原点,研究任意OA段索,其受力如图(b)所示。由 得:0 xF 0TTd()dxF xFs(a)由 得:0yF Td()dyFxqss(b)T()xFsq0TF图(b)AO其
15、中,s为OA弧长。dsdxdy2-3 简单平衡问题 002TTdd1()ddyqsqyxFxF分离变量后,从O到A点积分得即两边对x求导数,得0TshqyxF 01TshqyxF 由式(a),(b)消去 T()Fx,得0TddyqsyxF 2-3 简单平衡问题 T()xFsq0TF图(b)AOdsdxdy再积分,并由0 x 时 0y,得此即为悬链线方程。00TTchFqxy1qF0TF可由OC段平衡求得。其中2lq0TFAOC2-3 简单平衡问题 简单超静定问题 F 如图a所示刚性杆用三根刚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水平悬吊。今在D处作用铅直方向力杆重,试求3根弹簧的内力。,不计2.4 物体系统平衡问
16、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CBAkkkFll12图(a)2-3 简单平衡问题 本题所涉及的力系属平面平行力系,有三个未知力,只有两个独立平衡方程,是一次超静定问题尚需建立一个补充方程。设系统受力后,位移如图b所示。0yF 有由2131()2lll 又0BM 可得由123FFFF(a)132FFF(b)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CBAF1F2F3F1l2l3l图(b)2-3 简单平衡问题 123711,12312FFFFFF(1,2,3)iiFk l i 将代入上式,可得联立(a),(b),(c)式得求解超静定问题的关键是,由变形情况,通过物理关系,建立包含未知力的补充方程,再与静力平衡方
17、程联立求解。所设未知力的方向与物体变形假设方向要一致。2132FFF(c)例题图a中,若有n根弹簧悬吊,如何求解?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2-3 简单平衡问题 确定各构件的受力(外力、内力)目标: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f=0)2-4-1 静定与超静定概念 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1 静定与超静定概念 未知量个数Nr独立方程数Ne 未知量个数Nr独立方程数Ne 只用静力平衡条件能求解的问题。静定:超静定:只用静力平衡条件不能求解的问题先建立初步概念,组成分析后再严格定义.(各构件全部外力)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Nr=6 Ne=6
18、静定结构Nr=7 Ne=6超静定结构MFMFNr=5 Ne=6运动机构(k=1):一个自由度MF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2-4-1 静定与超静定概念 Nr=8 Ne=6二次超静定Nr=8 Ne=6二次超静定试判断下列系统是否静定?(a)BA0f GCD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2-4-1 静定与超静定概念(b)ACBF(c)Nr=3+2+2=7 Ne=2 3=6;一次超静定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2-4-1 静定与超静定概念(c)F(d)Nr=6+3=9 Ne=2 4=8;一次超静定 或 Nr=4 4+3=19 Ne=3 6=18;一次超静定(d)
19、F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2-4-1 静定与超静定概念(e)Nr=4 Ne=3;一次超静定(e)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2-4-1 静定与超静定概念 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1.一般步骤 1)灵活选对象,先求未知量“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2)正确画受力图,注意力系的等效条件 3)巧取矩心、投影轴、尽量避免联立方程 常选未知力交点矩心、与多个未知力垂直的投影轴。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2.典型例题 整体“静定型”先研究整体,受力如图(a)123 4BF+FF=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1243BFaF aFa0AM,由得CB
20、A2F1Faaaa(a)AxFAyFBF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已知F1、F2分别作用于AC、BC杆中点,不计杆重,求AB杆内力。90C再研究BC杆,受力如图(b)222ABBFaFaF a1214ABFFF 整体“静定”,先研究整体,后拆开分析局部。不需求的约束力不求。题型特点:BFABFCyFCxFCB2F(b)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0CM由 ,得求出FB后,研究铰B,能求出 FAB吗?铰B受力如图,直接求不出。求出FCx、FCy后即可求出!若AB上作用一力,AB杆内力有何变化?能否求出?ABFBFBQFNFM2-4-2 物
21、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此时,AB杆内力有3个分量,CBA2F1FaaaaF 如图(a)所示结构中,C,E处为光滑接触,销钉A,B穿透其连接的各构件,已知尺寸a,b,铅垂力F可以随x的变化而平移。求AB杆所受的力。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图(a)FABabxCDE先研究整体,其受力如图(b)所示。由 0 xF,得0AxF由,得0EMAybxFFbEyFAxFAyF图(c)FCBx再研究BC杆,其受力如图(c)所示。由,得0BMCF bFx故CFxFbBxFByFCF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
22、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图(b)FABxCDE最后研究AC杆,其受力如图(d)所示。其中,ABF为AB杆对销钉A的作用力(AB是二力杆)。图(d)ADCDxFDyFCFAxFAyFABF由,得0DM()22ABAyCbbFFF故 ABbxFxFFFbb可见,AB杆受力与x无关。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本题所涉及结构属“整体”静定型,先求出铰A约束力。注意AB为二力杆,它所受销钉A对它的约束力与其A端对销钉的作用力等值反向;A处销钉附在AC杆上,使分析过程简化。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3.图a所示铰接横梁。
23、已知荷载q,力偶矩M和尺寸a,试求杆的固定端A及可动铰C端约束力。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局部“静定”型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qCBAaaaaM图(a)22CaFaqaM42CqaMFa 先研究杆BC,其受力如图b所示。故0BM,有由(a)再研究整体,其受力如图c所示。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BxFByFqaMCB2aCF图(b)AxFAyFAM2qaCF图(c)MCBAaaaa0AxF0 xF 由,得0yF,得由20AyCFFqa(b)4220ACMFaqa aM27423AyAqaMFaMqaM0AM由,得式(a)、(
24、b)、(c)联立解之,得(c)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AxFAyFAM2qaCF图(c)MCBAaaaa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分析整体“超静定”系统时,可先分析局部“静定”部分,求出相应外力。分布力q的简化,只能在可视为刚体的研究对象上进行,如图(b),(c)所示。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 若在铰B处再加一力F,如图所示,试问哪些外力会变化?CBAqaaaaMF 4.图(a)所示结构,不计自重,试求铰A、B、C的约束力。已知a,F1=F2=F。整体和局部“超静定”型 分析:整体超静定,局部亦超静定,但可求出某些分力。CBAa
25、Oaaa2a3aED图(a)1F2F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再研究整体,受力如图(c)2AFF CyF=Fcos450ACxFF23CyFaFaFa由 得:0 xF 由 得:0EMCBAOED1F2F图(c)CxFCyFBFAFFFCx先研究COD,受力如图(b)由 得:0DMCxFCyFDxFDyF图(b)CODF2-4-2 物系平衡问题解法 2-4 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物体系统平衡问题2BFF 整体与局部均为“超静定”,设法求出某些分力(找突破口)。222ABFFFF由 得:0yF 题型特点:CBAOED1F2F图(c)CxFCyFBFAF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