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理学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出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第八 生成 排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概 述第二节尿 的 生 成 过 程第三节尿 生 成 的 调 节第四节尿 液 及 其 排 放第一节概述一、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排泄的概念及途径排泄排泄(excretion)(excretion)是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过剩的或不需要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是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过剩的或不需要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出体外的过程。第一节概述二、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概述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概述u(一)肾脏的结构特征(一)肾脏的结构特征 1.肾单位和集合管肾单位(nephron)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每个肾单位由一个肾小体和与之相
2、连的肾小管构成(图8-1)。肾单位组成简示如下: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但在结构上与远曲小管相连,在尿的生成过程中,尤其在尿的浓缩和稀释及维持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第一节概述2.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肾单位按所在的部位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两类(图8-2),其结构特点见表8-2。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 3.球旁器 球旁器又称近球小体,由球旁细胞(近球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图8-3)。球旁细胞能分泌肾素;致密斑则可感受小管液中NaC1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邻近的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球外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等功能。第一节概述u(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3、1.1.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1)肾血流量大,分布不均匀;肾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正常成人安静时两肾的血流量为心输出量的20%25%,达到1 200 mL/min。其中94%左右供应肾皮质,56%供应外髓,其余不到1%供应内髓。通常说的肾血流量指的是肾皮质血流量。(2)两套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内血压较高,这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内血压较低,这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第一节概述2.2.肾血流量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当动脉血压在80 180 mmHg(10.7 24.0kPa)范围变动时,肾血流量能
4、保持相对恒定(图8-4)。这种现象在去神经或离体灌流的肾脏仍然存在,表明这是一种自身调节现象。()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平滑肌受肾交感神经支配。安静时交感神经的紧张性较低,对肾血流量影响不大。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减少。第一节概述u(三)肾脏的主要功能(三)肾脏的主要功能121排泄功能2内分泌功能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尿生成包括三个相互尿生成包括三个相互连接的环节(图连接的环节(图8 85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一、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是指血液流经肾
5、小球毛细血管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外,其余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滤过膜滤人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的过程。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一)滤过的结构基础(一)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滤过膜 1.1.滤过膜的组成滤过膜的组成滤过膜包括三层结构:内层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上有许多微孔,其直径为50 100 nm,称为窗孔,能阻止血细胞通过,但对血浆蛋白的滤过不起作用;中层是基膜层,由胶原和蛋白聚糖原纤维细丝组成,厚约300 nm,多角网孔直径2 8 nm,可允许水和部分溶质通过,而大分子的蛋白质很难通过,是滤过膜中主要的屏障;外层是肾小囊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有许多很长的足突附着在基膜上
6、。各足突之间有裂隙,称为裂孔,裂孔上有一层薄的裂孔膜,其上有4 8 nm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后一道屏障(图8-6)。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2.2.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血浆中物质能否通过滤过膜,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有效半径及其所带的电荷。正常情况下,滤过膜只允许分子量不超过69000或有效半径不超过3.6 nm的物质通过。血浆中的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Na+,K+离子可不受阻碍地自由通过。血浆白蛋白分子量为69000,有效半径为3.5 nm,本可通过滤过膜上的较大孔道,但由于带负电荷,不能通过电学屏障,故原尿中几乎无白蛋白。在患有某些肾脏疾病的情况下,滤过膜上负电荷减少或消失,对白蛋白的
7、屏障作用减弱,可出现蛋白尿。故肾小球滤过膜既是分子大小的选择滤过器(机械屏障),又是分子电荷的选择滤过器(电学屏障)。两种屏障决定了滤过膜对血浆中的物质具有选择通透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原尿的性质和成分。3.3.滤过膜的面积滤过膜的面积正常成人两肾有效滤过面积约为1.5 m2,如此大的滤过面积加上滤过膜的通透性很高,有利于血浆的大量滤过。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二)滤过的动力(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图图8-7)8-7)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与其他器官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与其他器官组织液生成的机制相似,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的机制相似,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肾
8、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液胶体渗透压血管血压肾小囊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小囊内压)。但因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屏障作用,原尿中蛋。但因滤过膜对血浆蛋白的屏障作用,原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微,肾小囊液胶体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白质含量极微,肾小囊液胶体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为: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三)评价滤过功能的指标(三)评价滤过功能的指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9、。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有密切关系,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1.滤过膜滤过膜2.2.有效有效滤过压滤过压3.3.肾血肾血浆流量浆流量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二、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u(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特点(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特点 选择性重吸收 重吸收量大 重吸收的有限性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重吸收的实质是物质跨膜转运过程,可分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两种。被动重吸收是一种顺
10、电一化学梯度进行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直接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尿素、水和HC03-等都是被动的重吸收;主动重吸收是借助管壁细胞膜上的泵或转运体,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的重吸收。它需要管壁细胞为其提供能量。葡萄糖、氨基酸和大部分Na+依靠主动重吸收。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物质的途径有两种(图8-8)。一是跨细胞转运途径。二是细胞旁转运途径。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三)重吸收部位(三)重吸收部位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具有重吸收功能,但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四)主要物质的重吸收(四)主要物质的重吸收 1.Na1.Na+,C1,C1-的重吸收的重吸
11、收 小管液中Na+的重吸收率为99。Na+绝大部分在近端小管经钠泵主动重吸收,C1-也随之被动重吸收。Na+在近端小管重吸收时还促进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图8-8)。但在髓拌升支粗段Na+和C1-均为主动重吸收,髓拌升支粗段的上皮细胞管腔膜上可能有Na+-K+-2C1-同向转运体,该转运体使小管液中1个Na+、1个K+和2个C1-同向转运进入上皮细胞内(图8-9)。2.2.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小管液中99%的水被重吸收,仅排出100,主要靠渗透作用而被动重吸收。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三、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u(
12、一)(一)H H+的分泌的分泌80%80%的的H H+是在近端小管通过是在近端小管通过H H+-Na-Na+交换分泌的。它是一个继发性主交换分泌的。它是一个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其动力来源于侧膜的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动转运过程,其动力来源于侧膜的钠泵活动形成的跨膜NaNa+浓度差。浓度差。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二)(二)NH3NH3的分泌的分泌NH3是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代谢过程中由谷氨酞胺脱氨生成的。由于NH3脂溶性高,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小管液。扩散的量取决于小管液中的pH。小管液pH较低,所以NH3容易向小管液中扩散。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u(三)(三)K K+的分泌的分泌因为通过肾小球滤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