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电机与电器控制第二节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399187
  • 上传时间:2022-08-27
  • 格式:PPT
  • 页数:28
  • 大小:1.7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电机与电器控制第二节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电机 电器 控制 第二 课件
    资源描述:

    1、v元件v由绝缘铜线绕制而成,每个元件有两个嵌放在电枢槽中,能与磁场作用产生转矩或电动势的有效边,称为元件边。元件的槽外部分(2和5)亦即元件边以外的部分称为端接部分。v为便于嵌线,每个元件的一个元件边嵌放在某一槽的上层,称为上层边1,画图时以实线表示;另一个元件边则嵌放在另一槽的下层,称为下层边3,画图时以虚线表示。每个元件有两个出线端,称首端6和末端4,均与换向片相接。v每一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每片换向片又总是接一个元件的上层边和另一元件的下层边,所以元件数s总等于换向片数K,即v每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而每个电枢槽分上下两层嵌放两个元件边,所以元件数S又等于槽数Z,即SKSKZv 对于小容量

    2、电机,电枢直径小,电枢铁心外圆不宜开太多槽时,往往在一个槽的上层和下层各放u个元件边,即把一个实槽当成u个虚槽使用。虚槽数Zu与实槽数Z之间的关系为v为分析方便起见,本书中均设u1。uZuZSKv节距v表征电枢绕组元件本身和元件之间连接规律的数据为节距。为了正确地把各元件安放入电枢槽内,并且和相应的换向片按一定规律连接起来,就必须先了解绕组的极距。v极距v一个磁极在电枢圆周上所跨的距离称为极距,当用槽数表示时,极距的表达式为2Zpp,式中 为磁极对数节距第一节距y1第二节距y2合成节距y换向器节距ykv第一节距v指同一元件的两个元件边在电枢周围上所跨的距离,用槽数来表示。由于线圈边要放入槽内,

    3、所以y1应是整数。而为了让绕组能感应出最大的电动势,应使y1接近或等于极距,即112Zypy=整数,式中 为小于1的分数,是 将 补成整数的正分数。称为整距元件,绕组称为整距绕组y1=称为短距元件,绕组称为短距绕组y1 称为长距元件,其电磁效果与y1的元件接近,但端接部分较长,耗铜多,一般不用。y1v第二节距v 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与直接相连的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之间在电枢圆周上的距离,用槽数表示,称为第二节距y2v合成节距v直接相连的两个元件的对应边在怒枢圆涌上的距离,用槽数表示,称为合成节距y。v换向器节距v每个元件的首、末两端所接的两片换向片在换向器圆周上所跨的距离,用换向片数表示,称为换向

    4、器节距yk。换向器节距yk与合成节距y总是相等的,即kyyv一元件的端接部分紧叠在前一元件的端接部分上,这种绕组称为叠绕组。当叠绕组的换向器节距yk1时称为单叠绕组。v下面举一例说明单叠绕组的连接规律和特点。v 一台直流电机,ZSK16,2p4,接成单叠绕组。v计算节距第一节距换向器节距和合成节距第二节距116424Zyp1kyy214 13yyy v绕组展开图v展开图是把放在铁心槽里、构成绕组的所有元件取出来画在一张图里,展示元件相互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及主磁极、换向片、电刷间的相对位置关系。v绘制步骤v先画16个槽(一根实线和一根虚线,其中实线代表槽的上层,虚线代表槽的下层)和16个换向片,为

    5、了作图方便,令换向片宽度等于槽与槽之间的距离并将元件、槽和换向片按顺序编号。编号时要把元件号码、元件上层边所在槽的号码以及与元件上层边相连接的换向片号码编得一致,即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1号槽内并与l号换向片相连接。这样当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1号槽内(上层边用实线表示)并与1号换向片相连后,因为y1=4,则1号元件的下层边应放在第5号槽(1+y1=5)的下层(下层边用虚线表示),编号为5;因yyk1,所以1号元件的末端应连接在2号换向片上(1+yk2)。一般应使元件左右对称,这样1号换向片与2号换向片的分界线正好与元件的中心线相重合。v 然后将2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入2号槽的上层(1+y2),下层边

    6、放在6号槽的下层(2+y16),2号元件的上层边连在2号换向片上,下层边连在3号换向片上。依次类推,最后第16号元件的下层边与1号换向片相连,整个绕组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绕组连接完毕。绕组元件的连接顺序见下图。v放置磁极和电刷 v在绕组展开图上均匀放置4个磁极(2p4)。设N极的磁通是进入纸面,S极的磁通是从纸面穿出,电枢自右向左运动,根据右手定则就可判定各元件边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在展开图中所示这一瞬间,1,5,9,13四个元件正处于磁极几何中性线上,感应电动势为零,这四个元件把整个绕组分成四段,每段有三个电动势方向相同的元件相串联。由于每段电路中对应元件所处的磁场位置相同,所以每段电路的电动

    7、势大小相等,但方向两两相反,因此在整个闭合回路内互相抵消,总电动势为零,不会产生环流。v为使被电刷短路的元件中感应电势最小,正负电刷间引出的电动势最大,必须在换向片1和2,5和6,9和10,13和14之间,也就是在磁极轴线位置,放置4组电刷A1,B1,A2,B2。因为这时A,B电刷之间所包含的元件,其电动势的方向都是相同的。为了清楚起见,将展开图中瞬间各元件的连接与电刷的关系整理、排列,可得到如下所示的电路图。v这时电刷A1,A2的极性为“+”,B1,B2的极性为“-”,而且A1与A 2,B1与B2电位相等,可以把它们连接起来,整个绕组就由4条并联支路组成,正负电刷之间的电动势称为电枢电动势,

    8、也就是每条支路的电动势。v由于电刷和主磁极在空间上是固定的,对于直流发电机,当用原动机带动电枢旋转时,虽然每条支路中的元件连同与电刷接触的换向片在不断地变化,但每条支路中各元件在磁场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各支路的元件总数并没有改变,因此在电刷A、B之间的电动势其方向和大小不变,是一个直流电动势。由此再次展示了换向器和电刷装置在直流发电机中的作用。对于直流电动机,也是由于换向器和电刷装置的作用,使处于N极下和S极下的元件受到电磁力的方向和大小始终不变,从而形成一个恒定的电磁转矩。v因为每条支路的元件都是处于同一磁极下,因此每条支路就对应于一个磁极,本例2p4,所以支路数也等于4。由此可得出单叠绕组特点

    9、:位于同一磁极下的各元素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并联支路对数等于极对数,即ap。当元件形状左右对称,电刷在换向器表面的位置对准磁极中心线时,正、负电刷间的感应电动势最大,被电刷短路元件中的感应电动势最小。电刷刷杆数等于极数。v单波绕组的元件首末端之间的距离接近两个极距,yky1,两个元件串联起来成波浪形,故称波绕组。p个元件串联后,其末尾应该落在起始换向片前1片的位置,才能继续串联其余元件,为此,换向器节距必须满足以下关系:v pykK1v下面以一例说明单波绕组的联接规律和特点。v一台直流电机:Z=S=Kl5,2p=4接成单波绕组。第一节距换向器和合成节距第二节距11533244Zyp115 1

    10、72kKyyp21734yyyv绕组展开图v绘制单波绕组展开图的步骤与单叠绕组相同。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也是在主磁极的中心线上。要注意的是因为本例的极距不是整数,所以相邻主磁极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是整数,相邻电刷中用换向片数表示时也不是整数。4334152pZv绕组展开图v绕组连接顺序表v按绕组展开图所示的联接规律可得相应的联接顺序表v并联支路图v 按展开图中各元件的联接顺序,将此刻不与电刷接触的换向片省去不画,可以得此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图所示。将并联支路图与展开图对照分忻可知:单波绕组是将同一极性磁极下所有元件顺序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由于磁极极性只有N和S两种,所以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数总是2,并联支路对数恒等于1,即a1。v并联支路图v单波绕组特点v单波绕组由于连接方法与单叠绕组不同,故特点也不同,主要有:上层边位于同一极性磁极下的所有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并联支路对数恒等于1,与极对数无关。当元件形状左右对称,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准主磁极中心线时,支路电势最大。单从支路对数来看,单波绕组可以只要两根刷杆,但在实际电机中,为缩短换向器长度,以降低成本,仍使电刷杆数等于极数。亦即所谓采用全额电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电机与电器控制第二节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991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