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6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第6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 设计
- 资源描述:
-
1、了解系统设计的内容,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理解结构化设计的思想,掌握模块(子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代码设计的原则、任务与方法;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理解关系模式和关系规范化的概念;了解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输入输出的格式设计,了解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掌握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结构和编写要求。1第一节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第一节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系统分析提出了系统的功能目标,对业务流程和数据流进行了梳理,从逻辑上明确了系统的结构。逻辑结构的具体实施则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提出的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方案转换成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物理方案,即根据系
2、统分析说明书中的系统逻辑模型,综合考虑各种约束,利用一切可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各种具体设计,确定新系统的实施方案,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2一、一、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1)结构化的思想源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思想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也被用于系统分析与设计环节,形成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和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系统开发人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人们往往将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结合在一起讨论。文3(1)抽象抽象原则是一切系统科学方法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注重把握系统的本质内容而忽略与系统当前目标无关的内容。它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4(2)自顶向下,逐步分解自
3、顶向下,逐步分解是一种先总体后局部的思考过程。自顶向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逐步分解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解过后的系统更容易被理解和识别,也更容易实现。5(3)模块化使用分解原则把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功能单元,每个功能单元完成一个子功能,这些功能单元就叫模块。然后把这些模块集成为一个整体,完成系统总体功能要求。这种分解和组合的全过程就是模块化。模块化原则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在人类现有智力水平下,模块化是人类解决问题采用的普遍方法。62)模块和结构图模块是一个包含输入输出、处理功能、内部数据和运行程序的具有一定逻辑功能的单元。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处理功能可表示为一个模块。模块之间通过输入输
4、出进行信息交换,逻辑功能决定了模块的作用,两者构成模块的外部特性。外部特性是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关心的部分,而构成内部特性的内部数据和运行程序一般在程序设计阶段考虑。7图61系统结构图8图62结构图例9二、二、子系统的划分子系统的划分1)子系统划分的原则系统功能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划分子系统,然后确定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在系统划分成子系统,子系统划分成模块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确保划分是科学合理的、是能够实现的、是符合用户要求的。子系统划分的指导原则有:(1)独立性原则(2)数据的依赖最小化原则(3)数据冗余最小化原则(4)阶段性原则(5)考虑管理发展需要的原则 102)划分子系统的方法划分子系统的方法
5、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系统规划阶段,通过对功能/数据图(U/C矩阵)或聚类分析等方法产生子系统。这种方法得到的子系统比较粗糙,功能项不能充分分离,模块化程序低,后期的分解优化工作量很大。另一种方法是从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流程图导出模块结构图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导出的结构图模块清楚,关系明确,是进行系统结构设计的主要方法。11图63基于变换的数据流12图64变换流模块结构图13图65基于事务的数据流14图66事务流模块结构图15三、三、模块的分解与调用模块的分解与调用1)模块的分解通过划分子系统所得到的功能模块还需要优化,使得软件模块结构更为合理,优化的方法就是进行模块的分解。模块分解的根本原
6、则是提高模块的独立性,实现模块的“高聚合低耦合”。162)模块的调用模块之间有3种调用方式,即顺序调用、选择调用、重复调用。用结构图表示如图67所示:17图67模块调用示意图18第二节数据库设计第二节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将现实问题中要处理的对象转换成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处理的数据结构,然后在某一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上实现的过程。数据库设计在系统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数据库设计主要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4个阶段,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9一、一、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任务是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的使用情况,弄清所用数
7、据的种类、范围、数量以及它们在业务活动中交流的情况,确定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需求规约。用户需求分析分3个步骤完成:1)调查用户环境2)收集分析数据,确定环境约束条件3)编写需求分析说明书20二、二、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分析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或者生产生活中的活动,对其中信息进行分类、聚集和概括,从而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在概念模型中,实体表示客观事物,实体集表示同类实体的集合,属性表示事物的特性,联系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21使用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可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先明确现实世界各部门所含的各种实体及其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对信息的
8、制约条件等,从而给出各部门内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数据库中称为用户的局部视图)。第二步再将前面得到的多个用户的局部视图集成为一个全局视图,即用户要描述的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图68是一个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ER模型(部分)的实例。22图68库存管理信息系统ER模型23三、三、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本节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关系模型为例介绍从概念结构设计到逻辑结构设计的方法。241)实体的转换每个实体
9、都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作为关系的属性,实体的关键字作为关系的内关键字(内码,用右下划线表示)。252)联系的转换实体之间的联系也应转换为关系模式,但联系类型不同转换方式也有所区别。(1)1对1的联系(2)1对多的联系(3)多对多的联系263)具有相同关键字的关系可以合并为减少系统中的关系个数,如果两个关系模式具有相同的主关键字,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关系模式。合并的方法是将其中一个关系模式的全部属性加入到另一个关系模式中,然后去掉其中的同义属性,并适当调整属性的次序。27四、四、物理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具体计算机系统(和硬件等)的特点,为给定的数据库模型确
10、定合理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与逻辑设计不同之处在于,逻辑结构关注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将来存储的内容及其格式。物理结构关注的是在何种数据库系统中存储以及如何提高数据库的效率。281)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储记录结构包括记录的组成、数据项的类型和长度,以及逻辑记录到存储记录的映射。决定存储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存取时间、存储空间和维护代价3个方面。设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292)确定数据的存取路径在关系数据库中,选择存取路径主要是指确定如何建立索引。比如要对哪些属性建立索引或组合索引,采用哪种索引方式等。303)确定数据的存放位置确定数据存放位置是按照数据应用的不同
11、将数据库的数据划分为若干类,并确定各类数据的大小和存放位置。数据的分类可依据数据的稳定性、存取响应速度、存取频度、数据共享程度、数据保密程度、数据生命周期的长短、数据使用的频度等因素加以区别。314)确定系统配置DBMS提供了系统配置选择,可以根据系统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物理优化。比如SQL Server(如图69)在其“工具”菜单的“配置选项”中提供了对数据库配置方案,包括多用户操作控制、使用缓冲区的方式、数据库大小、数据库优化以及对硬件环境的设置等选项。这些参数值在物理设计时要根据应用环境进行设置,以优化系统性能。32图69SQL Server数据库属性配置操作335)评价物理结构数据库物理设
12、计过程中需要对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和各种用户要求进行权衡,其结果可以产生多种方案,数据库设计人员必须对这些方案进行细致的评价,从中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作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34五、五、关系规范化关系规范化关系的规范化往往在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进行,是对数据库关系模式的优化。关系规范化是建立在函数依赖和关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其任务就是按照关系范式的要求对数据库关系模式进行分解,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数据冗余,避免在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时产生异常。关于函数依赖和关系范式的基本定义在关系规范化理论中有详细的说明,请参考相关资料。下面仅举例说明关系范式的要求及模式分解的方法。351)第一范式(1N
13、F)在关系模式R中的每一个具体关系r中,如果每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位,则称R是第一范式的关系。如表61就不符合第一范式,因为它的“电话号码”列又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属性。因此,要将它转换为关系模式:员工(职工号,姓名,办公电话,家庭电话)36372)第二范式(2NF)如果关系模式R(U,F)满足1NF,并且R中的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二范式的。比如下面这个关系模式:订购(订单号,商品号,订单日期,商品名,单价,订购数量)383)第三范式(3NF)如果关系模式R(U,F)满足2NF,并且R中的所有非主属性对任何候选关键字都不存在传递信赖,则称关
14、系R是属于第三范式的。比如有关系模式商品(商品号,商品名,类型,供应商号,供应商电话)394)BCNFBCNF是在3NF基础上进一步消除主属性对关键字的部分函数依赖和传递函数依赖。如果一个关系数据库中所有关系模式都属于BCNF,那么在函数依赖的范畴内,已经实现了模式的彻底分解,消除了产生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的根源,而且数据冗余也减少到极小程度。40第三节代码设计第三节代码设计代码是用来表示系统中客观事物的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管理信息系统为了方便计算机处理,一般使用数字、字母及其组合来表示代码。代码设计方案对整个系统的效率、易用性、可维护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41一、一、代码的功能及类型代码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