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疾病-糖尿病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营养与疾病-糖尿病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养 疾病 糖尿病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v 糖尿病是一组由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遗传和和环境环境因素相互作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用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或/和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以紊乱,临床以高血糖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为主要标志,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病起多个系统损害,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酸中毒等。胰岛素分泌
2、量 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血糖/尿糖糖 蛋白质 脂肪 水 电解质等多种代谢紊乱“三多一少”多食 多饮 多尿 体重 体力图 糖尿病发病机制、症状及并发症眼 肾 脑 心脏等器官神经 皮肤等组织病变50%的糖尿病死于冠心病象正常人一样生活象正常人一样生活象正常人一样工作象正常人一样工作结婚生育结婚生育长寿长寿4 一)糖尿病发病情况一)糖尿病发病情况 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增加速度惊人。欧美发达国家病发病率增加速度惊人。欧美发达国家30-30-4040岁年龄组人群中白种人岁年龄组人群中白种人2 2型糖尿病发病率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在3-10%
3、3-10%;美国为;美国为7%7%;移居国外的华人和印;移居国外的华人和印度人为则为度人为则为15-20%15-20%。我国情况也是如此。我国情况也是如此,19791979年全国年全国3030万人口的糖尿病调查万人口的糖尿病调查,患病率患病率为为0.67%;20020.67%;2002年年是是2.6%2.6%。1010余年来糖尿病患余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病率增加3 3倍。而且还在以每年倍。而且还在以每年1%1%的速度递的速度递增。增。我国几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我国几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1.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中国糖尿病调查报告.中华内科杂志1981;2
4、0:678-83.2.Group NDPaCC.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 1994.Diabetes Care 1997;20:1664-93.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002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84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v1.患病率急剧增加,v2.2型糖尿病是
5、糖尿病人群的主体。我国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它类型糖尿病仅占0.7%v3.发病年龄年轻化。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从临床工作中发现,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v4.存在大量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v5、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从不足、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从不足0.1%直直至至40%。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太平洋岛国瑙。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太平洋岛国瑙鲁鲁(Nauru)和美国皮玛和美国皮玛(Pima)印地安人。发病印地安人。发病率增加最快的是由穷到富急剧变化着的发展率增加最快的是由穷到富急剧变化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家
6、。磷矿惹来得麻烦磷矿惹来得麻烦崇尚肥胖崇尚肥胖 糖尿病之岛糖尿病之岛瑙鲁岛的忧愁瑙鲁岛的忧愁 引水事件引水事件 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之族糖尿病之族皮玛印地安人的悲哀皮玛印地安人的悲哀三)临床表现 1.慢性物质代谢紊乱慢性物质代谢紊乱 患者可因血糖生高后尿糖排出增多致渗透性利尿而引起多尿、烦渴及多饮。组织糖利用障碍致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增加而出现乏力、体重减轻,儿童尚可见生长发育受阻。组织能量供应不足可出现易饥及多食。此外,高血糖致眼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影响屈光度而出现视物模糊。糖尿病的症状多食多食多尿多尿皮肤干燥皮肤干燥饥饿饥饿视物不清视物不清疲倦疲倦13 2.2.急性物质代谢紊乱急性
7、物质代谢紊乱v 可因严重物质代谢紊乱而呈现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3.3.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v 患者可因眼、肾、神经、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或伴发病导致器官功能不全等表现方始就诊而发现糖尿病。4.4.感染感染 v 患者可因并发皮肤、外阴、泌尿道感染或肺结核就诊而发现糖尿病v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组织器官毁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造成组织器官毁损,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损,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v1.急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v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v2)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v3)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并发症并发症2.慢性并发症慢性并发
8、症1)心血管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 是患者致残、致死,并造是患者致残、致死,并造 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2)糖尿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脑血管病3)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眼病 4)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大约20%30%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的危害多食多食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足足眼睛眼睛肾脏肾脏血管系统血管系统心脏心脏脑血管脑血管175)糖尿病足)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者可致足溃疡,甚至截肢。6)糖尿病骨关节病)糖尿病骨关节病 糖尿病骨关节病的发生率约为0.1%0.4%,主要系神经病变所致。7)糖尿病与口腔疾病)糖尿
9、病与口腔疾病v 中国糖尿病并发疾病(患病率中国糖尿病并发疾病(患病率%)糖尿病类型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眼部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T1DM9.11.84.02.620.522.544.9T2DM34.212.617.15.235.734.761.8总计31.912.215.95.034.333.660.3并发症并发症四)糖尿病诊断标准、分型1 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1)有糖尿病症状有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不明原因的多饮、多尿、不明原因的消瘦消瘦)加上下列一种情况时可诊断糖尿病加上下列一种情况时可诊断糖尿病:随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11.1mmo
10、l/L;或或FPGFPG大于或大于或等于等于7.0mmol/L;7.0mmol/L;或或OGTTOGTT中中2 2小时血糖大于或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等于11.1mmol/L;11.1mmol/L;2)2)症状不典型症状不典型:须另一天再测血糖证实。不须另一天再测血糖证实。不推荐推荐OGTTOGTT作为常规临床应用。作为常规临床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OGTT是指以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分子水的葡萄糖则为82.5g)。)。其中其中2 2小时血糖分类小时血糖分类:小于小
11、于7.8mmol/L7.8mmol/L为正常为正常;达到或超过达到或超过7.8mmol/L7.8mmol/L并小并小于于11.1mmol/L11.1mmol/L为为IGTIGT(糖耐量异常糖耐量异常);大于或大于或等于等于11.1mmol/L11.1mmol/L为糖尿病为糖尿病(须另须另1 1天再次证实天再次证实)。血糖异常分型血糖异常分型关于糖尿病分型新建议关于糖尿病分型新建议(,1996)1)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细胞破坏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免疫介导性的免疫介导性的(急进型和缓发型急进型和缓发型).特发性的特发性的2)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力为主伴相对胰
12、岛素不足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力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明显缺乏伴胰岛素抵抗)3)特殊型糖尿病特殊型糖尿病1.细胞遗传缺陷细胞遗传缺陷(1)(肝细胞核因子肝细胞核因子)-1(O-3);(2)葡萄激酶基因葡萄激酶基因(-2);(3)-4(-1);(4)线粒体线粒体;(5)其它其它2.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1)型胰岛素抵抗型胰岛素抵抗;(2)矮妖精貌综矮妖精貌综合征合征;(3)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综合征;(4)脂肪萎缩性糖尿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病;(5)其它其它3.外分泌性胰腺疾病外分泌性胰腺疾病(1)胰腺炎胰腺炎;(2)损伤损伤/胰切除术胰切除
13、术;(3)肿肿瘤瘤;(4)纤维囊肿纤维囊肿;(5)血色病血色病;(6)纤维钙化性胰腺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7)其它其它4.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 (1)肢端肥大病肢端肥大病;(2)综合征综合征;(3)胰升糖素瘤胰升糖素瘤;(4)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5)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6)生长抑素瘤生长抑素瘤;(7)醛固醛固酮瘤酮瘤;(8)其它其它5.药物或化学因素诱致药物或化学因素诱致 (1)(毒鼠药毒鼠药);(2)Pentamidine;(3)尼克酸尼克酸;(4)糖糖皮质激素皮质激素;(5)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6)二氮嗪二氮嗪;(7)-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8)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
14、尿剂;(9)苯妥英钠苯妥英钠;(10)-干扰素干扰素;(11)其它其它6.感染感染(1)先天性风疹先天性风疹;(2)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3)其它其它7.免疫介导性的少见形式的糖尿病免疫介导性的少见形式的糖尿病(特殊型免疫调节异常特殊型免疫调节异常)(1)Stiff-man综合征综合征(自发性胰岛素抗体自发性胰岛素抗体);(2)抗胰岛素抗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抗体;(3)其它其它8.其它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其它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4)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2)糖尿病分型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公布胰岛素分泌治疗好发年龄发病特点患病率*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indep
15、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占全世界病人总数的90%,我国占95%1型糖尿病*绝对数量不足依赖胰岛素儿童、青少年起病急 出现症状较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较低 多有家族史2型糖尿病*相对数量不足不一定依赖胰岛素中、老年人起病隐匿 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较高 最常见*五)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五)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遗传遗传 约约8-41%的病人有阳性家族史,有明的病人有阳性家族史,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已知至少有十多个显的家庭聚集现象。已知至少有十多个DNA
16、位点参与位点参与1型发病,明确的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型发病,明确的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容性系统HLA基因(染色体基因(染色体6)及胰岛素基因)及胰岛素基因(染色体(染色体11););2型糖尿病本身存在遗传异质型糖尿病本身存在遗传异质性,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伴严性,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伴严重胰岛素抵抗家系,线粒体糖尿病等。重胰岛素抵抗家系,线粒体糖尿病等。2.肥胖肥胖 肥胖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中肥胖降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中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增加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增加4倍。倍。3.人口结构老年化人口结构老年化 老年器官老化和退行性变,免疫功
17、老年器官老化和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低下,加上体力活动明显减少,造成糖耐量下降,能低下,加上体力活动明显减少,造成糖耐量下降,胰岛分泌渐减少,致胰岛分泌渐减少,致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明显增加,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明显增加,有随年龄增长趋势。有随年龄增长趋势。4.感染因素感染因素 是是1型糖尿病主要的环境因素,已发现柯型糖尿病主要的环境因素,已发现柯萨奇萨奇4、腮腺炎、脑炎、心肌炎病毒等、腮腺炎、脑炎、心肌炎病毒等5.妊娠妊娠 妊期生理特征,内分泌改变,肠道吸收脂肪妊期生理特征,内分泌改变,肠道吸收脂肪等物质的能力增加,活动减少,糖耐量下降,分娩等物质的能力增加,活动减少,糖耐量下降,分娩后恢复正常。后
18、恢复正常。6.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 长期思想压力增大,长期思想压力增大,精神紧张致情感失调诱发本病。精神紧张致情感失调诱发本病。v 二二.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治疗v治疗的主要目标:治疗的主要目标:v1.1.缓解症状;缓解症状;2.2.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使血糖接近正常水平;3.3.改改善生活质量;善生活质量;4.4.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5.5.避免过早死亡;避免过早死亡;6.6.治疗并发症治疗并发症饮食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教育与心理治疗教育与心理治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病情监测病情监测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疗效差药物治药物治疗疗(一)综
19、合治疗的原则 “五套马车”综合治疗方案v 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治疗。“综综合性合性”的第一层含义是:糖尿病的治疗是包的第一层含义是:糖尿病的治疗是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综合性综合性”的第二层的第二层含义是:虽然糖尿病主要是根据高血糖确诊含义是:虽然糖尿病主要是根据高血糖确诊因而需要医疗照顾,但对大多数的因而需要医疗照顾,但对大多数的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往往同时伴有患者而言,往往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的的其他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所以糖其
20、他表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所以糖尿病的治疗应是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改尿病的治疗应是包括降糖、降压、调脂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等措施的综合治疗。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等措施的综合治疗。(二)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虽然DM目前不能根治,但通过综合治疗控制血糖有效减少DM的微血管、神经系统的合并症1)1)接近或达到血糖正常水平接近或达到血糖正常水平2)2)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维持或达到理想体重3)3)接近或达到血脂正常水平接近或达到血脂正常水平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身心健康 从事正常工作从事正常工作 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4)4)全面改善体内营养水平全面改善体内营养水平 抵抗力抵抗力1饮食调控目标2 2
21、营养治疗原则营养治疗原则1 1)节制饮食,限制总能量,维持理想体重;)节制饮食,限制总能量,维持理想体重;2 2)膳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要适)膳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比例要适当当3 3)避免高糖食物,不偏食;)避免高糖食物,不偏食;4 4)提倡高纤维膳食,减少酒和钠摄入;)提倡高纤维膳食,减少酒和钠摄入;5 5)注意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注意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6 6)饮食治疗应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应长期坚持3.饮食治疗方法饮食治疗方法1)1)确定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确定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1)(1)合理控制总热能合理控制总热能每日能量摄取应根据个人身高、体重
22、、年龄、劳动强度,结合病情、营养状况来确定表 糖尿病患者每日热能供给量 kJ(kcal)/(kg bw)体型消瘦正常肥胖注:理想体重(kg)=身高-105(cm)卧床84-10563-8463(20-25)(15-20)(15)轻体力14612584-105(35)(30)(20-25)高(低)于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消瘦)中等体力167146125(40)(35)(30)重体力188-209167146(45-50)(40)(35)能量供给量=理想体重(kg)供给标准(见表)。年龄50岁者,每增加10岁,比规定值酌情降低10%左右体重是检验总热能摄入量是否合理控制的简便有效指标每周称一次体
23、重根据体重调整食物摄入量和运动量肥胖者逐渐热能,运动量消瘦者适当热能实际体重略低于或达到理想体重(2)(2)选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选用高分子碳水化合物CHOCHO供能占总热能的供能占总热能的50-65%50-65%左右左右各种食物升血糖的作用不同各种食物升血糖的作用不同,可用可用血糖指数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lycemic index,GIGI)反映)反映GIGI指摄入含指摄入含50g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同一个体摄入面积与同一个体摄入50g50g碳水化合物的标准食物碳水化合物的标准食物(葡萄糖或面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
24、葡萄糖或面包)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GIGI值低值低该食物升高血糖慢该食物升高血糖慢优先选用优先选用GI75-80-85-90-95-陈丙卿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6表 食物的血糖指数(%)食 物莜麦(青稞)燕麦 荞麦玉米面籼米 小米粳米 白薯玉米面 黄豆面(2 1)玉米渣 芸豆(7 3)标准面粉 高粱米糯米 土豆 富强粉玉米面 黄豆面 面粉(2 2 1)绿豆 粳米 海带(2 7 1)绿豆 粳米(1 3)山药 国光苹果T-食物GI值1 1)选用)选用GIGI值低的食物值低的食物首选首选 玉米、荞麦、燕麦、莜麦(青稞)、玉米、荞麦、燕麦、莜麦(青稞)、
25、红薯等,红薯等,次选米、面次选米、面2 2)食用含淀粉较多的根茎类、鲜豆类蔬菜)食用含淀粉较多的根茎类、鲜豆类蔬菜时(马铃薯、藕等)要替代部分主食时(马铃薯、藕等)要替代部分主食3 3)限制小分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限制小分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摄入摄入.(3)(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可溶性纤维血脂 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魔芋精粉(主要为葡甘多聚糖)其它 整粒豆 燕麦麸 香蕉 杏等 玉米 大麦的含量 稻米含量较高的食物(4)(4)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等并发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等并发症,供给占供给占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