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金融机构与财政管理体制(ppt-98页)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388050
  • 上传时间:2022-08-26
  • 格式:PPT
  • 页数:98
  • 大小:65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金融机构与财政管理体制(ppt-98页)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金融机构 财政管理 体制 ppt 98 课件
    资源描述:

    1、主讲教师主讲教师:何之正何之正财财 政政 与与 金金 融融课程简介课程简介n 这是一门经济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这是一门经济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包括财政学财政学和和金融学金融学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是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当中社会经济运行当中资金的运动资金的运动。不同的是:。不同的是:财政财政 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金融金融 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广泛融通。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广泛融通。n 本教材结构体系中,本教材结构体系中,第一章到第七章第一章到第七章为财政为财政学部分;学部分;第八章到第十五章第八

    2、章到第十五章为金融学部分。为金融学部分。第一章第一章 财政总论财政总论n财政的概念(定义、要点、起源发展)财政的概念(定义、要点、起源发展)n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财政的概念一、一、财政的定义财政的定义 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简称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二、理解财政定义的要点二、理解

    3、财政定义的要点(一)财政概念包含的要素:(一)财政概念包含的要素:1 1、财政分配的、财政分配的主体主体是国家是国家 2 2、财政分配的、财政分配的客体客体是社会产品是社会产品 3 3、财政分配的、财政分配的目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二)财政概念是(二)财政概念是财政本质财政本质和和财政现象财政现象的统一的统一 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财政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活动。收支活动。三、财政的起源与发展三、财政的起源与发展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财政作为以国家为

    4、主体的分配关系,它与关系,它与国家国家有内在关系,因而有内在关系,因而它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紧它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连。密相连。财政的起源财政的起源剩余产品剩余产品出现出现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促进生产力进步促进生产力进步贫富贫富分化分化财政财政产生产生国家国家产生产生阶级和阶级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斗争出现收 入支 出特 点奴隶社会国家财政王室土地收入徭役战争掠夺收入捐税战争暴力机构支出王室开支祭祀活动开支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征收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混在一起封建社会国家财政赋税成为主要收入盐铁酒专卖收入货币铸造收入战争暴力机构支出王室支出公共工程支出文化支出在生产过程之

    5、外运用权力征收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逐步分离后期出现国家预算财政的发展财政的发展结论结论: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的收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财政支出的用途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财政支出的用途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途,但其共性都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途,但其共性都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要。了解了以上两点,有助于加深对财政本质了解了以上两点,有助于加深对财政本质的认识。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税收国债收入政府行政经费支出国防费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科学文化支出

    6、收支全部货币化运用赤字财政政策调节干预经济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职能 职能是指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其职能是指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其客观具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具备客观客观具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具备客观性。性。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置:(一)资源、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置:资源资源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对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利用。对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利用。最优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

    7、置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资源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二)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二)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见下一张幻灯片)经济模式(见下一张幻灯片)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主导者主导者政府政府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主导者主导者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特点特点:政府处于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绝对主导地位 指令性计划指令性计划 直接控制直接控制 行政手段行政手段特点特点:以价格为信号,以市场为以价格为信号,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导向,引导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地位:指导性计划政府地位:指导性计划 间接控制

    8、间接控制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 经济手段经济手段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手段:(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手段:1、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达到高效率地达到高效率地 配置资源的目的。配置资源的目的。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确保国家、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建设项目。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投资方向。会投资方向。二、收入分配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的概念和目标(一)收入分配的概念和目标

    9、(P7)n 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之下,通过市场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之下,通过市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陷,因而,需要财政分配进行弥补和矫正陷,因而,需要财政分配进行弥补和矫正.n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二)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二)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P8)1 1、洛伦茨曲线、洛伦茨曲线 这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这是用

    10、来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种曲线。其原理如图:种曲线。其原理如图:2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实际的基尼系数界于实际的基尼系数界于 0 与与 1 之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接近平等,反之,则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接近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越不平等。(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 这一部分的内容很重要,请这一部分的内容很重要,请大家参阅教材的大家参阅教材的第第9 9页页第三小自第三小自然段,以及然段,以及第第1515页页最后一个小自最后一个小自然段和然段和第第4444页页的第三小自然段。的第三小自然段。

    11、三、稳定和发展职能三、稳定和发展职能(一)稳定和发展的概念(一)稳定和发展的概念基本内容包括基本内容包括1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2 2、稳定物价、稳定物价3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4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二)实现稳定和发展目标的财政手段(二)实现稳定和发展目标的财政手段 这一部分的内容,请大家参阅这一部分的内容,请大家参阅教材教材第第1212页第一自然段页第一自然段。其中,共。其中,共有有五点五点。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关于财政支出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关于财政支出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解。一是把它看作一是把它看作名词名词,其含义为由国家掌握集中,其含

    12、义为由国家掌握集中安排使用的安排使用的资金。资金。另一种是把它看作另一种是把它看作动词动词,其含义为国家安排使,其含义为国家安排使用资金,用于满足政府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方方面面用资金,用于满足政府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分类 首先,应该了解对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首先,应该了解对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一、一、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将财政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将财政资金具体用到了哪些方面的用途当中了。资金具体用到了哪些方面的用途当中了。请大家阅读教材请大家阅读教材 第第2525页至第页至第262

    13、6页页 的内的内容。容。二、三两种分类二、三两种分类:(同学们自己看看,大致了解即可。同学们自己看看,大致了解即可。)四、按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购买性支出的定义购买性支出的定义-参阅教材第27页。转移性支出的定义转移性支出的定义-参阅教材。以上这两类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共同阅读教材27页倒数第二段。其他五、六、七的分类内容,同学们自己看看。本章的第二节和第三节不讲。第四节第四节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是国家财政购买性支出卫生事业费是国家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基本内容。的基本内容。一、购买性支出

    14、的性质:购买性支出具有购买性支出具有“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性质。它的性质。它具有三个特性。见教材第具有三个特性。见教材第3535页。对公共产品的页。对公共产品的认识,还可以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即对它的使认识,还可以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即对它的使用具有这样的特征:公民们都可以以平等的身用具有这样的特征:公民们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不需要付出代价地享用。份、不需要付出代价地享用。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和文教科学卫生事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业费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证基本既保证基本的资金需要,又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金。的资金需要,又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金。二、购买性支

    15、出的内容:二、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一)行政管理费支出(一)行政管理费支出-见教材第见教材第36页页(二)国防费支出(二)国防费支出-见教材第见教材第37页页(三)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三)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见教材第见教材第38-39页页1、教育支出:、教育支出:2、科学研究支出:、科学研究支出:3、卫生保健支出:、卫生保健支出:转移性支出主要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主要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一、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包括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方面的支出)这两个方面的支出)二、社会保险:

    16、二、社会保险:三、社会福利:三、社会福利:第五节第五节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第三章第三章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一、研究财政收入形式的意义二、财政收入的形式二、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税收收入(一)税收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形式是最主要的收入形式 税收形式的优点表现税收形式的优点表现(二)利润收入(二)利润收入(三)债务收入(三)债务收入(四)规费收入(四)规费收入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的来源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1、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这是指一个国家全体劳动这是指一个国家全体劳动者在一年里所创造的

    17、物质财富的总和。者在一年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可以分类为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可以分类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类。从价值构成的角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两大类。从价值构成的角度,社会总产值度,社会总产值 w=c+v+m (有关说明见下有关说明见下一张幻灯片)一张幻灯片)2、国民收入国民收入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里所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里所创造的新价值。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说,它是创造的新价值。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说,它是指指 v+m。通常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通常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 GNP 来来表示。表示。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说明: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说明:C+V+M=WC

    18、生产中物质资料耗费生产中物质资料耗费V 生产中的人工费用生产中的人工费用M 纯收入,即销售或营业收入纯收入,即销售或营业收入高于销售或经营成本的部分。高于销售或经营成本的部分。例如:例如:30+10+30+30=100 C V M W二、财政收入的来源二、财政收入的来源 显然,财政收入是来自于社会总产品,它显然,财政收入是来自于社会总产品,它只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从价值构成的角只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看,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度来看,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C C 不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不是财政收入的来源;V V 的一部分会转化为财政收入,这主要是的一部分会转化为财政收入,这主要是

    19、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将在初次分配中的个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将在初次分配中的个人收入所得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人收入所得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M M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除个人所得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除个人所得税之外,各项税收收入几乎都是来源于此。之外,各项税收收入几乎都是来源于此。既然如此,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既然如此,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 M M 的绝对数值,降低成本,提高的绝对数值,降低成本,提高 M/C+V+MM/C+V+M 的相对比重,就成为财政分配的一项重要目标。的相对比重,就成为财政分配的一项重要目标。提高提高 M M 的数值和比重,不能采用降低的数值和比重,不能

    20、采用降低 C C 的的标准的方法,也不能采用降低标准的方法,也不能采用降低 V V 的标准的方的标准的方法。只能通过改善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劳动法。只能通过改善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杜绝材料浪费的办法。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杜绝材料浪费的办法。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的事,也是国家财政部门的事。的事,也是国家财政部门的事。n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规模分析n第四节第四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以上这两节不是我们这次教学的要点,以上这两节不是我们这次教学的要点,同学们自己了解一下即可。同学们自己了解一下

    21、即可。第四章第四章 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内容提要: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财政学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财政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在介绍税收要素、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在介绍税收要素、分类、原则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分类、原则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一、课税权主体一、课税权主体n有关课税权主体的概念有关课税权主体的概念n(一)本国税与外国税(一)本国税与外国税n(二)中央税与地方税(二)中央税与地方税二、课税

    22、主体二、课税主体n纳税人与赋税人的区别纳税人与赋税人的区别三、课税对象三、课税对象n课税对象的概念课税对象的概念n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税收分类税收分类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行为税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证券交易税、屠宰税四、税率四、税率(一)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一)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二)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二)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有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的概念有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

    23、税率的概念 税额税额税率税率=100%,税额税额=课税对象税率课税对象税率 课税对象课税对象 统一比例税率统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比例税率 产品差别产品差别 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 行业差别行业差别 全额累进全额累进 地区差别地区差别税率分类税率分类 累进税率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超额累进 定额税率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比例税率 适用于流转税适用于流转税累进税率累进税率 适用于所得税适用于所得税定额税率定额税率 适用于从量税适用于从量税税率在计算中的运用税率在计算中的运用n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例如:增大而提高。例如:应纳税额应纳税

    24、额=100=100万元万元17%17%应纳税额应纳税额=1000=1000万元万元17%17%应纳税额应纳税额=10000=10000万元万元17%17%n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其优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使用比例税率。n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例如:越

    25、高。例如:n需要说明的是,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当中,又需要说明的是,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当中,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种计算方法。其中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种计算方法。其中的全额累进,会导致收入临界点的不公平。的全额累进,会导致收入临界点的不公平。应税收入级距(元)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 500以下 5%0 501-200010%25 2001-500015%125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n例如:张三月收入例如:张三月收入2800元,李四月收入元,李四月收入2801元,元,那末,那末,张三应纳税:(张三应纳税:(2800 800)X10%=200元元 李四应纳税李四应纳税:

    26、(2801 800)X15%=300.15元元 显然,这样计算是极为不合理的。显然,这样计算是极为不合理的。n而如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来计算,就可而如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来计算,就可以消除以上的弊端。以消除以上的弊端。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说明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说明n超额累进税率:特点是,将收入分为若干个不同超额累进税率:特点是,将收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乘以适用税率,最后,将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乘以适用税率,最后,将各个等级的应纳税额加总,得出应纳税额数。各个等级的应纳税额加总,得出应纳税额数。如上例:如上例:张三应纳税:张三应纳税:500 X 5%+1500 X 10

    27、%=175 元元 李四应纳税:李四应纳税:500 X 5%+1500 X 10%+1 X 15%=175.15元元n显然,全额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合理。因显然,全额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合理。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的是超额累进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税率的方法。n但是,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时又比较繁琐。我但是,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时又比较繁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好几个乘法和加法。因此,在实际当中,税务好几个乘法

    28、和加法。因此,在实际当中,税务部门的做法是,先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然后部门的做法是,先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然后再减去多算的速算扣除数。再减去多算的速算扣除数。n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数全额累进数 超额累进数超额累进数n应纳税数额应纳税数额=全额累进数全额累进数 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n例如:例如:2000200010%-25=17510%-25=175元元 2001 200115%-125=175.1515%-125=175.15元元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税收的原则 一、略一、略二、略二、略三、现代税收原则三、现代税收原则现代税收要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是:现代税收要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29、(一)效率原则(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二)公平原则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属税收的转嫁与归属n一、税收转嫁与归属的含义一、税收转嫁与归属的含义n二、税收转嫁的形式二、税收转嫁的形式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一、所得税一、所得税n(一)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n(二)企业所得税(二)企业所得税二、流转税二、流转税n(一)增值税(一)增值税n(二)消费税(二)消费税n(三)营业税(三)营业税n(四)关税(四)关税增值税的概念及计算说明增值税的概念及计算说明n课税对象:课税对象:C+(V+M)=Wn 生产厂家 销售额 购进额 增殖额 税率 税额原材料生产 100

    30、0 100 10%10元零部件生产 200 100 100 10%20元自行车组装 300 200 100 10%30元合 计 60元全能生产厂 300 0 300 10%30元n由此可见,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征税。由此可见,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因此,上个世纪因此,上个世纪60年代由法国人创造出来后,世界年代由法国人创造出来后,世界各国都纷纷仿效。各国都纷纷仿效。n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加法加法n增值额增值额 扣额法扣额法 减法减法 扣税法扣税法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

    31、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当期销售额 X 税率税率不含税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增值税计算题举例增值税计算题举例n假设,开元商场从长岭电冰箱厂购进冰箱,每台假设,开元商场从长岭电冰箱厂购进冰箱,每台销售价格为销售价格为1000元,增值税税率为元,增值税税率为 17%,1000元元+1000 X 17%=1170 元元 开元商场以每台开元商场以每台1500元销售,那末,不含税元销售,那末,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为:的销售价格为:1500元元(1+17%)=1500 1.17=1282元元应纳税额应纳税额=1282元元 X 17%-170 =217.94 1

    32、70 =47.94 元元第六节第六节 国际税收国际税收一、国际税收的含义、产生和发展一、国际税收的含义、产生和发展n国际税收的定义国际税收的定义n国际税收概念的三层含义(与国家税收的区别、国际税收概念的三层含义(与国家税收的区别、联系)联系)二、税收管辖权二、税收管辖权n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分类、基本原则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分类、基本原则三、国际重复征税与减除三、国际重复征税与减除n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特征、原因、减除方法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特征、原因、减除方法四、国际税收协定四、国际税收协定第五章第五章 国家公债国家公债第一节第一节 公债概述公债概述n公债的定义公债的定义n公债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33、:第一个是政治条件,公债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是政治条件,第二个是经济条件。第二个是经济条件。一、公债的分类:一、公债的分类:n(一)按债权人分类: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一)按债权人分类: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n(二、三、四)按发行性质、按发行主体、按(二、三、四)按发行性质、按发行主体、按经济用途分类经济用途分类n(五)按流通性分类: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五)按流通性分类: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n(六)按利率变动情况分类:固定利率公债和(六)按利率变动情况分类: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浮动利率公债二、国家公债的职能:二、国家公债的职能:n(一)弥补财政赤字(一)弥补财政赤字n(二)筹集建设资金

    34、(二)筹集建设资金n(三)实施经济政策,灵活调节经济:在现代(三)实施经济政策,灵活调节经济:在现代社会,这一职能是对政府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社会,这一职能是对政府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职能。职能。三、公债的管理:三、公债的管理:n公债管理的原则公债管理的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公债的运行过程(略)公债的运行过程(略)第三节第三节 公债的规模公债的规模一、公债的经济影响:一、公债的经济影响:n(一)公债影响的微观分析(一)公债影响的微观分析n(二)公债影响的宏观分析(二)公债影响的宏观分析二、公债的限度:二、公债的限度:(一)公债规模的限制因素(一)公债规模的限制因素(二)公债规模指标(二)公债规模指标

    35、1、绝对量指标、绝对量指标 公债总额、公债发行额、公债还本付息额公债总额、公债发行额、公债还本付息额 2、相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n公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公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重n公债发行额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公债发行额占财政收支的比重n公债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公债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支的比重第四节第四节 (略)(略)第六章第六章 国家预算国家预算第一节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概念:一、国家预算的概念:二、国家预算的分类:二、国家预算的分类:n 单式预算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复式预算n优点优点:概括性强:概括性强 便于分门别类便于分门别类n

    36、 编制方法简单编制方法简单 有利于平衡管理有利于平衡管理n缺点缺点:不利于分类管理:不利于分类管理 编制方法复杂编制方法复杂n 概括性不强概括性不强我国国家预算构成的环节我国国家预算构成的环节 中央预算中央预算 国家总国家总 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直辖市 预预 算算 地方预算地方预算 市市 区、县区、县 乡乡三、国家预算的原则三、国家预算的原则公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公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原则、年度性原则四、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四、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一)国家预算的编制(一)国家预算的编制国家预算编制的程序如下:国家预算编制的程序

    37、如下: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自上而下(二)国家预算的执行(二)国家预算的执行国家预算执行的基本任务国家预算执行的基本任务国家预算的执行机关国家预算的执行机关第二节第二节 复式预算复式预算一、复式预算的产生和特点:一、复式预算的产生和特点:二、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现状二、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现状三、我国目前复式预算的基本内容三、我国目前复式预算的基本内容第三节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特征和内容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特征和内容二、(略)二、(略)三、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三、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第四节第四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38、(略)(略)第七章第七章 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一、一、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的概念:n教材第教材第131页页二、二、财政政策的功能财政政策的功能:n教材第教材第132页页n(一一)导向功能导向功能(二二)协调功能协调功能(三三)控制功能控制功能 (四四)稳定功能稳定功能:1、反周期性反周期性 2、补偿性补偿性三、财政政策的类型三、财政政策的类型:(一一)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

    39、定性(二二)扩张性政策扩张性政策:定义、定义、主要手段主要手段 紧缩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定义、定义、主要手段主要手段 中中 性政策性政策:定义、定义、主要手段主要手段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一一 、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n(一一)充分就业充分就业n(二二)物价稳定物价稳定n(三三)合理分配合理分配n(四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n(五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生活提高 以上这五项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既以上这五项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的。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的。二二 财政政策主体财政政策主体三三 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n(一一)财政预算财政预算n(二二)

    40、税税 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使其在调节社会经济当中具有权性的特征。使其在调节社会经济当中具有权威性。威性。n(三三)公公 债: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成为债: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n(四四)公共支出公共支出n(五五)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分类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分类 (略略)三、财政体制的集权与分权三、财政体制的集权与分权:n决定财权集中的主要因素包括决定财权集中的主要因素包括:(1)稳定经济、(

    41、)稳定经济、(2)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3)外溢性作用)外溢性作用n导致财权分散的主要因素包括导致财权分散的主要因素包括:(1)地方政府所行使的配置职能地方政府所行使的配置职能 (2)人口、民族的多样化人口、民族的多样化 (3)公共产品消费的需求程度公共产品消费的需求程度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及运行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及运行情况情况一、一、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容:n(一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及其支出责任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及其支出责任划分n(二二)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中央固定收入中央固定收入包括的内容:包括的内容

    42、: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的内容:包括的内容:地方固定固定收入地方固定固定收入包括的内容:包括的内容:n(三三)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n(四四)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n(五五)预算编制与资金调度预算编制与资金调度二、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成效与问题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成效与问题:三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税制的设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税制的设想第八章第八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货币与货币流通 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及计量货币的定义及计量一、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定义有关货币的定义,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回答有关货币的定义,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

    43、度来回答n(1)从职能出发的定义:)从职能出发的定义:n(2)从本质出发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从本质出发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般等价物的商品。n(3)对货币更本质的认识:为什么在家庭范)对货币更本质的认识:为什么在家庭范围内获取物品不需要使用货币?围内获取物品不需要使用货币?n(4)再提一个问题:在你的财产中,货币形)再提一个问题:在你的财产中,货币形式的财产与其他财产有什么区别?式的财产与其他财产有什么区别?现代社会人们持有财产的形式现代社会人们持有财产的形式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 实物资产实物资产 资产资产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 形式形式 货货 币:现金、存款币:现金、存款

    44、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有价证券:股票、债券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二、货币的范围:二、货币的范围:现金货币与非现金货币。现金货币与非现金货币。“货币性货币性”即即“流动性流动性”的概念:资产的概念:资产变为实际的购买能力的大小。变为实际的购买能力的大小。n 从流动性的角度说,一切资产都有一定程从流动性的角度说,一切资产都有一定程度的货币性。度的货币性。n 货币只是一切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资产而货币只是一切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资产而已。已。三、货币层次的划分:划分的标准是三、货币层次的划分:划分的标准是流动性流动性的的大小大小 M0=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 M1=现金现金+活期存款(可使用转帐支票的)活期

    45、存款(可使用转帐支票的)M2=M1+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n职能的定义:由事物的本质决定其所具有的客观职能的定义:由事物的本质决定其所具有的客观功能。功能。职能不等于作用职能不等于作用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职能的定义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职能的定义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的定义和要求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的定义和要求三、储藏手段:储藏手段的定义和意义三、储藏手段:储藏手段的定义和意义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的定义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的定义 以上四个职能当中,前两个是最重要的。马克以上四个职能当中,前两个是最重要的。马克思曾说思曾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

    46、的统一就是货币。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n有关世界货币的说法有关世界货币的说法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的种类货币的种类一、货币形态的发展:一、货币形态的发展:(一)商品货币阶段:(一)商品货币阶段:齿贝齿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是我国最早的货币(二)金属货币阶段:布、刀、环钱、秦半两、(二)金属货币阶段:布、刀、环钱、秦半两、元宝、称量货币、铸币、银两、银圆元宝、称量货币、铸币、银两、银圆(三)纸币阶段(三)纸币阶段现代社会的现代社会的“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制制度:度:银行券、纸币、存款货币(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存款货币(支票、本票、汇票、信用卡)信用卡)关于电子货币关于电子货币二、

    47、货币的种类:见教材图表二、货币的种类:见教材图表货币形式发展演进概要货币形式发展演进概要n名义价值名义价值=实际价值实际价值 (实物货币特征)(实物货币特征)n名义价值名义价值 实际价值实际价值 (信用货币特征)(信用货币特征)一般实物一般实物 实物实物 信用信用 银行券银行券 货币货币 货币货币 纸纸 币币 金金 属属 存存 款款(贱(贱 贵)贵)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有关货币流通的一切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有关货币流通的一切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的总称。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的总称。一、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货币制度的内容: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一

    48、)银本位(一)银本位(二)金银复本位(二)金银复本位(三)金本位(三)金本位(四)纸币本位(四)纸币本位信用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三、新中国的货币制度:三、新中国的货币制度:第五节第五节 货币流通货币流通一、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一、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n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联系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联系n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别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二、货币流通的渠道:二、货币流通的渠道:n(一)现金流通渠道(一)现金流通渠道以中央银行为源头,以中央银行为源头,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现金货币往复运动。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现金货币往复运动。n(二)非现金流通渠道(二)非现金流通渠道自始至终存款货币自始至

    49、终存款货币的收付都不离开银行,始终在银行内部转辗运的收付都不离开银行,始终在银行内部转辗运动。动。三、货币流通规律:三、货币流通规律:规律规律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事物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事物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结果。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 现金货币需要量现金货币需要量=货币流通的速度货币流通的速度四、纸币和纸币流通规律:四、纸币和纸币流通规律:纸币也是货币,所以,纸币流通规律也是货币流通规纸币也是货币,所以,纸币流通规律也是货币流通规律。不同的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规律。不同的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规律的表现形式发

    50、生了变化。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第九章第九章 信用和利息信用和利息n第一节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和作用信用的本质和作用n一、信用的概念:一、信用的概念:n信用从道德的角度,是指信任;信用从道德的角度,是指信任;n信用从经济的角度,是指借贷,它包括债权人信用从经济的角度,是指借贷,它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特点是价值物(货币或实物)和债务人两方面,特点是价值物(货币或实物)的运动分为借出和偿还两个阶段,中间有一段的运动分为借出和偿还两个阶段,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时间间隔。n事实上,经济的信用是以道德的信任为前提的。事实上,经济的信用是以道德的信任为前提的。n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二、信用的产生与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金融机构与财政管理体制(ppt-98页)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8805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