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课件、学习单及教学反思(区公开课).zip
认识厘米学习单认识厘米学习单 班级:姓名:一、口算 63=59=56=565 34=6220 64=6434 78=8637 二、新知练习1、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对的打勾。2、量一量,填一填。3、画一条长 7 厘米的线段4、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5、第一条线段比()厘米长一些,第二条线段比()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大约都是()厘米。6、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和一拃长,填一填。手掌宽大约()厘米 一拃长大约()厘米7、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认识厘米教案认识厘米教案(区公开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6163 页例 2、3、4 和想想做做第 17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过程,知道1 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为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以厘米为单位画规定长度的线段。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累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的经验。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厘米,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尺、多媒体课件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铅笔、橡皮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口算口算63=59=56=565 34=622064=6434 78=8637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么,线段有哪些特征呢?(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师:回顾了线段的特征,接下来学习新的内容。课件出示例 2 主题图,同学们,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课桌,有几个同学他对自己的课桌产生兴趣了。师:课桌面到底有多长?想办法量一量,引导学生可以用拃、铅笔盒、书本等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适当介绍拃是什么意思)演示如何量。引导:你身边也有很多物品,你们准备用什么来量?下面,请同学利用身边的物品像图中三个小朋友这样量一量,说一说,可以用图中出现过的物品量,也可以找其他的物品量,同桌交流。并让学生上台展示是如何量的,有错的改正。交流测量的结果:你是用什么量的,大约有多长?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上不同的测量结果数据。启发:小朋友用的方法非常的多,但是为什么相同长度的课桌,(指着黑板上不同的数)量出的数据却不一样呢?指出:因为他们选择的测量工具不一样,工具的长短不一样,所以量出的结果、数据也就不一样。要想使量出的课桌的长度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数据,必须选择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是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1.认识学生尺1.认识学生尺谈话:我们同学手里也有尺子,这种尺子我们叫学生尺,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观察学生尺的一部分,拿出自己的学生尺看一看,再和同桌的尺放在桌子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并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组织交流:(1)尺上都有数。让学生集体按顺序读一读。提问:老师这里的尺是尺的一部分,你尺上的数是从几到几?谈话:大家尺上的数有多有少(数大些这把尺就长一些,数小一些,尺就短一些),但不管多少都是从几开始?0 在这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从 0这个起点开始测量。(2)认识刻度线问:尺上除了数还有什么?这些短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它们有的短有的长。看看长的刻度线,下面都对应着?(数)0 对应的刻度线叫刻度 0,那 2 么对应的刻度叫?3 呢?8 呢?提问:观察一下,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是几大格?(1 大格)到刻度 3呢?(3 大格)数一数,到刻度 10 是几大格?(10 大格)(3)认识 cm说明:尺上还有字母 cm(板书 cm),cm 表示厘米,今天这节课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厘米,厘米是常用的一种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2认识厘米(1)指一指介绍: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请你像老师这样在尺上指一指,看一看。(实物投影把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用笔画上 1 厘米)让学生也指一指,说一说: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2)找一找提问:尺上除了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外,还有很多的 1 厘米,你能找到吗?找到后跟同桌说一说。根据回答课件出示。问: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 1 厘米,你发现只要怎样找就是 1 厘米?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大格,就是 1 厘米。(3)感受 1 厘米有多长谈话:小朋友,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看,老师这里有1 根小棒,我们来看看它有多长。(实物投影用尺子比一比,得出长度是 1 厘米)小朋友的盒子里也有跟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请你把它拿在手上。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做:轻轻捏住小棒,手指不动,再用右手慢慢地抽出小棒,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大约就是 1 厘米。看看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想一想 1 厘米是多长。现在不用小棒,你能比划出 1 厘米吗?再把小棒放进去,看看准不准。(4)找一找身边的 1 厘米谈话: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的身边、身上,还有你的宝贝盒里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交流:可能有小正方体的边长、方格一条边的长、订书钉的、手指的宽带着学生再次用手感受这些约 1 厘米长的物体。投影:老师用手指比划出不同的长度,让学生快速判断是否大约是 1 厘米。谈话:小朋友,你觉得 1 厘米这个长度怎么样?(很短)所以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板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5)找几厘米谈话: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大约 1 厘米的物体,知道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 1 大格的长度是 1 厘米,那你知道 2 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 大格的长度就是 2 厘米)提问:你还能在尺上找到 5 厘米、10 厘米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出:我们可以数一数大格数,有几大格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观察: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这 3 个长度怎样?知道:不是所有的厘米都像 1 厘米那么短。3.量物体长度,画指定长度线3.量物体长度,画指定长度线教学例 3:教学例 3:量蜡笔的长谈话:小朋友,我们知道,刻度 0 到刻度几之间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那么现在老师有一支蜡笔,想请你量一量它的长度是几厘米,你会吗?请一个学生上去实物展示,并说说是怎样量的。注意点:1、被测物体左端与刻度“0”对齐 2、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 1:判断哪种量法正确出示三种测量的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量法正确,错误的错在哪里?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你发现在测量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小结: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沿着物体的边平放,直尺的刻度0 要和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对齐,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直接判断线段的长度谈话:你们知道了怎样去量物体的长度了,那你能直接说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教学例 4:教学例 4:画线段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会测量了,那你会画一条 4 厘米长的线段吗?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再通过交流,明确画线段的方法。提醒学生:及时标出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为了让别人看得更清楚些,还可以在上面标上所画线段的长。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 2:比一比想想做做 2:比一比谈话:小朋友学的真不错,老师这里还有 2 条线段请你比一比,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有的学生会两条量好长度后再比较,有的学会可能会直接量多出的部分,如果没有,老师适当地介绍一下后边的方法。)想想做做 3:想想做做 3:认识大约几厘米。谈话:小朋友,我们刚才量的物体都是几厘米这样的整厘米数,现在请你量一量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几厘米。交流:一条比 8 厘米上一些,一条比 8 厘米短一些。指出:这两条线段的长都接近 8 厘米,我们可以说大约 8 厘米。(板书:大约)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测量结果都是整理米数,我们看接近几厘米就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看,这是手掌,这是一拃(示范拇指和中指张开),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就不是整理米数,请你量一量大约几厘米?想想做做 4:想想做做 4:身体上的尺食指的宽大约?手掌的宽大约?一拃的长大约?这些都是身体上的尺,在你没有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测量,估算出物体大约有多长。课桌的高有几拃?椅子的高呢?想想做做 5:想想做做 5:量一量,填一填。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这样的图形,你会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吗?(指导学生会灵活用尺)告诉学生:标注图形的边长,文字和所标注的边的方向一致。想想做做 6:想想做做 6:谈话:小朋友,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量。我们一般从刻度0 开始量起。可是现在遇到了困难,这把尺断了,没有刻度 0 了,还能量吗?怎么量?学生回答后,问:刻度 2 到刻度 9 是几厘米呢?(数格子,有 7 大格,是 7厘米;如果时间充足,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量出线段的长度,通过移动直尺,使学生看到:这条线段的长度是确定的,它的长度不会因为直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小结:我们测量物体时,一般是从刻度 0 开始量,有时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量,只要看清有几大格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四为下节课做铺垫四为下节课做铺垫用直尺来量一量教室的宽度,可以吗?请一个学生上去量一量,让其他学生感受一下是否方便。看他的量法,你有什么想说的?看来得用更大的长度单位,留着小朋友下节课再学习。五、总结提升五、总结提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 34 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认 识 厘 米 认 识 厘 米 cm 长度单位 cm 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1 大格 1 厘米 1 大格 1 厘米2 大格 2 厘米2 大格 2 厘米5 大格 5 厘米5 大格 5 厘米10 大格 10 厘米10 大格 10 厘米 几大格 几厘米 几大格 几厘米 大约几厘米 大约几厘米教学反思及建议:教学反思及建议:认识厘米教学反思认识厘米教学反思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各位前辈的意见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在导入环节,教学“一拃”的概念,并设计了“看一看”、“学一学”,看老师如何用自己的“一拃”测量课桌面的长,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也用自己的“一拃”测量课桌面的长,为之后学生直尺测量“一拃”的长度做铺垫。虽然比较细致,但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上花的时间有些多,导致后面的例题讲解略显仓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老师和学生测量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探究,总结得出选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让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 1 到刻度 2、有刻度 2 到刻度 3、有刻度 6 到刻度 7、有刻度 12 到刻度 13 等;让学生上来投影展示如何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于是,我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在尺子开端有磨损或折断的情况下,怎样去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出测量的方法,引导学生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不足之处:1、这节课知识量大,头绪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时间安排上显得不够充足。2、在学生从尺子上找出 1 厘米、2 厘米、4 厘米这一环节时,采用的是“问答式”,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答。又比如,本节课的活动比较多,在及时调控和评价反馈方面做得还不够妥当和完善。当学生回答和思考困难时,我的引导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引发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我又着急着替学生回答,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几厘米”时,没有让学生充分经历“几厘米就是几个 1 厘米”的学的过程,教学时间略显仓促。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做到方法优化时的水到渠成,在测量时可以使用减法求物体的长度,即“大刻度数减小刻度数”这一方法的教学出示偏生硬。总的来说,不管是教学语言的凝练还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都有待再琢磨和重构。一切皆因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来反思教师的教。3、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更加注意在课堂中关注更多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习惯,如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文具,(书本,练习本,尺,铅笔,橡皮),学生的听课习惯,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声音响亮等。4、在平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属于自己班级的学习特色,给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需要我去思考,并且要去长时间的坚持做下去的事情。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刚上岗的新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教材,挖深教材,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明白教材的设计意图,唯有自己真正懂了,明白了,才能让学生理解的清楚明白。同时,更要以学生为主体,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孩子想想,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吃”的更香,学的更快乐。认识厘米认识厘米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线段线段的特征:的特征:1 1、直的、直的2 2、有两个端点、有两个端点3 3、有长有短、有长有短回顾旧知回顾旧知 到底有多长呢?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量一量我们量一量吧!吧!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我们的课桌有多长?有多长?22我用铅笔盒量。我用铅笔盒量。我用数学书量我用数学书量。我用拃我用拃(zh)来量,来量,大约大约有七拃长有七拃长。要想使量出的课桌的长度有一个相对要想使量出的课桌的长度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数据,必须选择一种统一的测统一的数据,必须选择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量工具。直尺是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22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刻度刻度“0”刻度刻度长短不一的竖线长短不一的竖线叫叫刻度刻度线线刻度刻度“1”2下面是直尺的一部分,在直尺上看看下面是直尺的一部分,在直尺上看看1厘米有多长。厘米有多长。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度几的长度也是度几的长度也是度几的长度也是1 1厘米?厘米?厘米?厘米?2相邻相邻两个数两个数之间的之间的1 1大格大格就是就是1 1厘米厘米。2用两根手指比划用两根手指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厘米大约有多长。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厘米?食指的宽大约食指的宽大约是是1厘米。厘米。田字格一条边的田字格一条边的长大约是长大约是1厘米。厘米。钉书钉的宽大约钉书钉的宽大约是是1厘米。厘米。22 2厘米、厘米、厘米、厘米、5 5厘米、厘米、厘米、厘米、1010厘米各有多长?厘米各有多长?厘米各有多长?厘米各有多长?2 2厘米厘米2 2厘米厘米5 5厘米厘米1010厘米厘米3量一量。量一量。蜡笔长蜡笔长()厘米,线段长厘米,线段长()厘米。厘米。85被测物体左端被测物体左端与与0 0刻度对齐。刻度对齐。1.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被测物体左端没有对准“0”刻度。直尺的边没有沿着物体的边平放。2.2.量一量,填一填。量一量,填一填。43344量一量量一量7 73 34 4线段长线段长4 4厘米厘米4画一条长画一条长4厘米的直线。厘米的直线。可以从刻度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开始画,画到刻度画到刻度“4”。画线段画线段1 1、从、从0 0刻度开始画;刻度开始画;2 2、到要求线段长度的刻度处停止;、到要求线段长度的刻度处停止;3 3、画上端点,标出几厘米。、画上端点,标出几厘米。3.画一条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厘米长的线段。7厘米厘米4.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86红色线段长,长红色线段长,长2厘米。厘米。5.5.红色线段比红色线段比()厘米长一些,蓝色线段比厘米长一些,蓝色线段比()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大约都是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大约都是()厘米。厘米。8886.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和一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和一拃拃长,填一填。长,填一填。手掌宽大约手掌宽大约()厘米厘米一一拃拃长大约长大约()厘米厘米7.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厘米厘米3()厘米厘米6()厘米厘米841312661138小朋友,要牢记,小朋友,要牢记,用直尺,量物体,用直尺,量物体,要测物体要放平。要测物体要放平。左端要和零对齐。左端要和零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物体就是几厘米。测量儿歌
收藏
编号:338354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7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8-25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认识厘米学习单认识厘米学习单 班级:姓名:一、口算 63=59=56=565 34=6220 64=6434 78=8637 二、新知练习1、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对的打勾。2、量一量,填一填。3、画一条长 7 厘米的线段4、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5、第一条线段比()厘米长一些,第二条线段比()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大约都是()厘米。6、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和一拃长,填一填。手掌宽大约()厘米 一拃长大约()厘米7、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认识厘米教案认识厘米教案(区公开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6163 页例 2、3、4 和想想做做第 17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过程,知道1 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为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方法;能以厘米为单位画规定长度的线段。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累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的经验。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厘米,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尺、多媒体课件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铅笔、橡皮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口算口算63=59=56=565 34=622064=6434 78=8637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么,线段有哪些特征呢?(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师:回顾了线段的特征,接下来学习新的内容。课件出示例 2 主题图,同学们,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课桌,有几个同学他对自己的课桌产生兴趣了。师:课桌面到底有多长?想办法量一量,引导学生可以用拃、铅笔盒、书本等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适当介绍拃是什么意思)演示如何量。引导:你身边也有很多物品,你们准备用什么来量?下面,请同学利用身边的物品像图中三个小朋友这样量一量,说一说,可以用图中出现过的物品量,也可以找其他的物品量,同桌交流。并让学生上台展示是如何量的,有错的改正。交流测量的结果:你是用什么量的,大约有多长?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上不同的测量结果数据。启发:小朋友用的方法非常的多,但是为什么相同长度的课桌,(指着黑板上不同的数)量出的数据却不一样呢?指出:因为他们选择的测量工具不一样,工具的长短不一样,所以量出的结果、数据也就不一样。要想使量出的课桌的长度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数据,必须选择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是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1.认识学生尺1.认识学生尺谈话:我们同学手里也有尺子,这种尺子我们叫学生尺,举起来给老师看看。观察学生尺的一部分,拿出自己的学生尺看一看,再和同桌的尺放在桌子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并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组织交流:(1)尺上都有数。让学生集体按顺序读一读。提问:老师这里的尺是尺的一部分,你尺上的数是从几到几?谈话:大家尺上的数有多有少(数大些这把尺就长一些,数小一些,尺就短一些),但不管多少都是从几开始?0 在这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从 0这个起点开始测量。(2)认识刻度线问:尺上除了数还有什么?这些短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它们有的短有的长。看看长的刻度线,下面都对应着?(数)0 对应的刻度线叫刻度 0,那 2 么对应的刻度叫?3 呢?8 呢?提问:观察一下,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是几大格?(1 大格)到刻度 3呢?(3 大格)数一数,到刻度 10 是几大格?(10 大格)(3)认识 cm说明:尺上还有字母 cm(板书 cm),cm 表示厘米,今天这节课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厘米,厘米是常用的一种长度单位。2认识厘米2认识厘米(1)指一指介绍: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请你像老师这样在尺上指一指,看一看。(实物投影把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用笔画上 1 厘米)让学生也指一指,说一说: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2)找一找提问:尺上除了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外,还有很多的 1 厘米,你能找到吗?找到后跟同桌说一说。根据回答课件出示。问: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 1 厘米,你发现只要怎样找就是 1 厘米?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大格,就是 1 厘米。(3)感受 1 厘米有多长谈话:小朋友,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看,老师这里有1 根小棒,我们来看看它有多长。(实物投影用尺子比一比,得出长度是 1 厘米)小朋友的盒子里也有跟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请你把它拿在手上。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做:轻轻捏住小棒,手指不动,再用右手慢慢地抽出小棒,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大约就是 1 厘米。看看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想一想 1 厘米是多长。现在不用小棒,你能比划出 1 厘米吗?再把小棒放进去,看看准不准。(4)找一找身边的 1 厘米谈话: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的身边、身上,还有你的宝贝盒里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交流:可能有小正方体的边长、方格一条边的长、订书钉的、手指的宽带着学生再次用手感受这些约 1 厘米长的物体。投影:老师用手指比划出不同的长度,让学生快速判断是否大约是 1 厘米。谈话:小朋友,你觉得 1 厘米这个长度怎么样?(很短)所以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板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5)找几厘米谈话: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大约 1 厘米的物体,知道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 1 大格的长度是 1 厘米,那你知道 2 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 大格的长度就是 2 厘米)提问:你还能在尺上找到 5 厘米、10 厘米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出:我们可以数一数大格数,有几大格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观察:2 厘米、5 厘米、10 厘米这 3 个长度怎样?知道:不是所有的厘米都像 1 厘米那么短。3.量物体长度,画指定长度线3.量物体长度,画指定长度线教学例 3:教学例 3:量蜡笔的长谈话:小朋友,我们知道,刻度 0 到刻度几之间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那么现在老师有一支蜡笔,想请你量一量它的长度是几厘米,你会吗?请一个学生上去实物展示,并说说是怎样量的。注意点:1、被测物体左端与刻度“0”对齐 2、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 1:判断哪种量法正确出示三种测量的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量法正确,错误的错在哪里?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你发现在测量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小结: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沿着物体的边平放,直尺的刻度0 要和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对齐,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直接判断线段的长度谈话:你们知道了怎样去量物体的长度了,那你能直接说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教学例 4:教学例 4:画线段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会测量了,那你会画一条 4 厘米长的线段吗?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再通过交流,明确画线段的方法。提醒学生:及时标出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为了让别人看得更清楚些,还可以在上面标上所画线段的长。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想想做做 2:比一比想想做做 2:比一比谈话:小朋友学的真不错,老师这里还有 2 条线段请你比一比,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有的学生会两条量好长度后再比较,有的学会可能会直接量多出的部分,如果没有,老师适当地介绍一下后边的方法。)想想做做 3:想想做做 3:认识大约几厘米。谈话:小朋友,我们刚才量的物体都是几厘米这样的整厘米数,现在请你量一量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几厘米。交流:一条比 8 厘米上一些,一条比 8 厘米短一些。指出:这两条线段的长都接近 8 厘米,我们可以说大约 8 厘米。(板书:大约)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测量结果都是整理米数,我们看接近几厘米就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看,这是手掌,这是一拃(示范拇指和中指张开),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就不是整理米数,请你量一量大约几厘米?想想做做 4:想想做做 4:身体上的尺食指的宽大约?手掌的宽大约?一拃的长大约?这些都是身体上的尺,在你没有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测量,估算出物体大约有多长。课桌的高有几拃?椅子的高呢?想想做做 5:想想做做 5:量一量,填一填。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这样的图形,你会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吗?(指导学生会灵活用尺)告诉学生:标注图形的边长,文字和所标注的边的方向一致。想想做做 6:想想做做 6:谈话:小朋友,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去量一量。我们一般从刻度0 开始量起。可是现在遇到了困难,这把尺断了,没有刻度 0 了,还能量吗?怎么量?学生回答后,问:刻度 2 到刻度 9 是几厘米呢?(数格子,有 7 大格,是 7厘米;如果时间充足,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量出线段的长度,通过移动直尺,使学生看到:这条线段的长度是确定的,它的长度不会因为直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小结:我们测量物体时,一般是从刻度 0 开始量,有时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量,只要看清有几大格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四为下节课做铺垫四为下节课做铺垫用直尺来量一量教室的宽度,可以吗?请一个学生上去量一量,让其他学生感受一下是否方便。看他的量法,你有什么想说的?看来得用更大的长度单位,留着小朋友下节课再学习。五、总结提升五、总结提升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 34 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认 识 厘 米 认 识 厘 米 cm 长度单位 cm 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1 大格 1 厘米 1 大格 1 厘米2 大格 2 厘米2 大格 2 厘米5 大格 5 厘米5 大格 5 厘米10 大格 10 厘米10 大格 10 厘米 几大格 几厘米 几大格 几厘米 大约几厘米 大约几厘米教学反思及建议:教学反思及建议:认识厘米教学反思认识厘米教学反思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各位前辈的意见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对我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在导入环节,教学“一拃”的概念,并设计了“看一看”、“学一学”,看老师如何用自己的“一拃”测量课桌面的长,通过讲解与演示,让学生也用自己的“一拃”测量课桌面的长,为之后学生直尺测量“一拃”的长度做铺垫。虽然比较细致,但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上花的时间有些多,导致后面的例题讲解略显仓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老师和学生测量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探究,总结得出选用统一的测量工具和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让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 1 到刻度 2、有刻度 2 到刻度 3、有刻度 6 到刻度 7、有刻度 12 到刻度 13 等;让学生上来投影展示如何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于是,我结合生活实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在尺子开端有磨损或折断的情况下,怎样去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出测量的方法,引导学生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不足之处:1、这节课知识量大,头绪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时间安排上显得不够充足。2、在学生从尺子上找出 1 厘米、2 厘米、4 厘米这一环节时,采用的是“问答式”,而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提问,学生答。又比如,本节课的活动比较多,在及时调控和评价反馈方面做得还不够妥当和完善。当学生回答和思考困难时,我的引导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引发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我又着急着替学生回答,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认识几厘米”时,没有让学生充分经历“几厘米就是几个 1 厘米”的学的过程,教学时间略显仓促。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做到方法优化时的水到渠成,在测量时可以使用减法求物体的长度,即“大刻度数减小刻度数”这一方法的教学出示偏生硬。总的来说,不管是教学语言的凝练还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都有待再琢磨和重构。一切皆因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来反思教师的教。3、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应该更加注意在课堂中关注更多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习惯,如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文具,(书本,练习本,尺,铅笔,橡皮),学生的听课习惯,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声音响亮等。4、在平时要注意营造一种属于自己班级的学习特色,给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需要我去思考,并且要去长时间的坚持做下去的事情。最后我想说,作为一名刚上岗的新教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教材,挖深教材,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明白教材的设计意图,唯有自己真正懂了,明白了,才能让学生理解的清楚明白。同时,更要以学生为主体,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孩子想想,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吃”的更香,学的更快乐。认识厘米认识厘米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线段线段的特征:的特征:1 1、直的、直的2 2、有两个端点、有两个端点3 3、有长有短、有长有短回顾旧知回顾旧知 到底有多长呢?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量一量我们量一量吧!吧!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我们的课桌我们的课桌有多长?有多长?22我用铅笔盒量。我用铅笔盒量。我用数学书量我用数学书量。我用拃我用拃(zh)来量,来量,大约大约有七拃长有七拃长。要想使量出的课桌的长度有一个相对要想使量出的课桌的长度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数据,必须选择一种统一的测统一的数据,必须选择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量工具。直尺是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22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刻度刻度“0”刻度刻度长短不一的竖线长短不一的竖线叫叫刻度刻度线线刻度刻度“1”2下面是直尺的一部分,在直尺上看看下面是直尺的一部分,在直尺上看看1厘米有多长。厘米有多长。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找一找,在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度几的长度也是度几的长度也是度几的长度也是1 1厘米?厘米?厘米?厘米?2相邻相邻两个数两个数之间的之间的1 1大格大格就是就是1 1厘米厘米。2用两根手指比划用两根手指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厘米大约有多长。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厘米?食指的宽大约食指的宽大约是是1厘米。厘米。田字格一条边的田字格一条边的长大约是长大约是1厘米。厘米。钉书钉的宽大约钉书钉的宽大约是是1厘米。厘米。22 2厘米、厘米、厘米、厘米、5 5厘米、厘米、厘米、厘米、1010厘米各有多长?厘米各有多长?厘米各有多长?厘米各有多长?2 2厘米厘米2 2厘米厘米5 5厘米厘米1010厘米厘米3量一量。量一量。蜡笔长蜡笔长()厘米,线段长厘米,线段长()厘米。厘米。85被测物体左端被测物体左端与与0 0刻度对齐。刻度对齐。1.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说一说哪一种量法对。被测物体左端没有对准“0”刻度。直尺的边没有沿着物体的边平放。2.2.量一量,填一填。量一量,填一填。43344量一量量一量7 73 34 4线段长线段长4 4厘米厘米4画一条长画一条长4厘米的直线。厘米的直线。可以从刻度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开始画,画到刻度画到刻度“4”。画线段画线段1 1、从、从0 0刻度开始画;刻度开始画;2 2、到要求线段长度的刻度处停止;、到要求线段长度的刻度处停止;3 3、画上端点,标出几厘米。、画上端点,标出几厘米。3.画一条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厘米长的线段。7厘米厘米4.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86红色线段长,长红色线段长,长2厘米。厘米。5.5.红色线段比红色线段比()厘米长一些,蓝色线段比厘米长一些,蓝色线段比()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大约都是厘米短一些,这两条线段的长大约都是()厘米。厘米。8886.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和一照样子量出自己的手掌和一拃拃长,填一填。长,填一填。手掌宽大约手掌宽大约()厘米厘米一一拃拃长大约长大约()厘米厘米7.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厘米厘米3()厘米厘米6()厘米厘米841312661138小朋友,要牢记,小朋友,要牢记,用直尺,量物体,用直尺,量物体,要测物体要放平。要测物体要放平。左端要和零对齐。左端要和零对齐。右端指向刻度几,右端指向刻度几,物体就是几厘米。物体就是几厘米。测量儿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扬州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课件、学习单及教学反思(区公开课).zip》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认识厘米
扬州
苏教版
数学
年级
上册
认识
厘米
教案
课件
学习
教学
反思
公开
公然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