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4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风feng866
  • 文档编号:3381159
  • 上传时间:2022-08-25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37.0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4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doc》由用户(风feng86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4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古诗 第二 课时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4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认识“赠、刘”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赠、刘”等10个字。2.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重点】 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教学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巩固,方法引导1.学生背诵山行。2.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预设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的基础上,读好停顿,读出节奏。预设2:

    2、可以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预设3,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设计意图】回顾古诗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方法的引领。4.小结: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板块二:方法迁移,学习赠刘景文1.交流学习。(1)结合注释,说题目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赠”的意思,明确“赠刘景文”就是送给刘景文的诗。(2)师生合作,了解诗人。出示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

    3、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代表作品:赤壁赋后赤壁赋江城子水调歌头潇湘竹石图等。(3)交流讨论:苏轼是想送给好朋友刘景文什么呢?2.读好古诗,读出停顿。(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残”是平舌音、前鼻音;“橙”是翘舌音、后鼻音;“橘”念j.(2)读古诗不仅要将字读正确,还要读好停顿。3.自学古诗,了解大意(1)出示要求:想象古诗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借助“擎”的注释说说“擎雨盖”的意思;结合字面意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菊残、傲霜枝”,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板书:荷尽菊残 秋末特征);并且运用这种

    4、方法想象“橙黄橘绿”描绘的画面,感受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板书:橙黄橘绿 丰收景象)。指导“橙”的书写,注意右上角是两个短撇。理解思考,通过注释来理解“君”字,指的是刘景文。请学生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启发:诗人为什么说深秋时残菊傲霜、橙黄橘绿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呢?联系“傲霜枝、橙黄橘绿”,你觉得苏轼想告诉好友刘景文什么呢?(如:遇到困难要像残菊傲霜那样勇于面对,积极向上;要乐观面对生活。)(板书:赞赏 勉励)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请学生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读这首诗。预设:前两句可以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

    5、试着体会诗人对好友的感情,朗读时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勉励友人的感情。 6,熟读成诵。【设计意图】以“读好古诗一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熟读成诵”为学习路径,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化对已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7.小结: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描写,突出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斗寒的气概,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殷切关心和勉励。板块三:小组合作,学习夜书所见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引导学生理解“书”的意思,即“书写”,进而理解诗题,即“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2.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交流(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组内朗读古诗,互相正音。读准多音字“挑”。(3)借助

    6、注释交流理解“挑促织”的意思。(4)小组展示,读好停顿。集体展示朗读。3.学生合作学习古诗,理解古诗大意。(1)教师出示要求: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从诗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小组学生交流诗句意思及看到的画面,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可以借助注释或插图理解“萧萧梧叶、篱落、一灯明”的意思。如由插图可知“挑促织”是指孩子们拨弄蟋蟀。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以及看到的画面。(近处:梧叶 秋风 远处:挑促织 一灯明)引导学生思考:“客”指的是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深秋时节的夜晚,客居他乡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联想到孩子们在捉蟋蟀,

    7、此时,诗人是什么样的心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板书:思乡之情)4.小组学生配乐有感情地齐读古诗。背诵古诗。【设计意图】由自主学习走向合作学习,开放性更大,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内化学习古诗的方法。5.小结: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情感。板块四 回顾比较,同中寻异1.本课三首诗都是描写秋天的诗歌,再读一读,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呢?(1)自读感悟。(2)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小组间互相补充。2.教师总结:美是多种多样的,相同的季节,在诗人的眼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美,表达了不同

    8、的情思,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以后阅读时,我们也可以这样,读同一主题的作品,去发现、比较作家表达的独特视角。板块五:学写生字,拓展延伸1.幻灯片出示会写字,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归类。点击幻灯片分类:“径、赠、刘、残、橙、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寒、霜、盖、菊”,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君、送”,半包围结构。2.选择生字,指出易错点。残:左边要窄小,右边两横都稍向上拉,下边是一撇,斜钩要长。盖:上窄下宽,中间是王字,下框要扁、里面是两竖、下横最长。横画、竖画较多,要注意间距均匀。橙:登字左上边横撇上有一小点,右上边捺上有两短撇,位置都要靠上。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9、4.请学生完成古诗填空题。(1)远上 石径 ,白云 有人家。(2)荷尽已无擎雨盖, 犹有傲霜枝。(3)萧萧梧叶 ,江上秋风动客情。【设计意图】在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寒、盖、霜”等字中的横画较多,在书写时重点指导,并进行范写。随后进行诗句的填空练习,在巩固书写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诗句。5.品读秋天的诗,运用本课所学方法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6.课堂小结山行和赠刘景文这两首古诗,让我们沉醉于深秋的迷人景色之中。秋天是一个“色彩明艳”的时节,是一个“橙黄橘绿”的时节。这里有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有春的希望、夏的守护、冬的憧憬,更有人们收获的喜悦。而夜书所见则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

    10、风以人的情态思绪。这含有物态声情的诗文,把我们带进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令人痴迷难返,惆怅满怀。7.当堂检测。8.课后作业。(请完成本课相关习题。)板书设计 寒山 人家 山行 喜爱、赞美古诗三首枫林晚景 荷尽 菊残 秋末特征 赠刘景文 赞赏 勉励 橙黄橘绿 丰收景象 近处:梧叶 秋风 夜书所见 思乡之情 远处:挑促织 一灯明 【课后反思】 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想象诗句的画面,充分感受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成功之处: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课前导入,通过拓展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三首古诗,我采用“教一首,带两首”的方式,迁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过程当时借助图片、生活实际、注释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加强语文要素的学习。不足之处:在教学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没有重点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4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811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