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刘勰的《文心雕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09刘勰的《文心雕龙》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心雕龙 09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九讲、刘勰的第九讲、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 2一、刘勰生平和思想一、刘勰生平和思想o 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无疑是最优秀的著作之一。有人称之为文学批评专著,又有人称之为文章学理论著作,甚至还有人把它当做古典美学专著。其实正如章学诚说它“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它所涉及到的范围几至文艺学所关注的所有领域。刘勰也因此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理论家。3o 刘勰(465?523?),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永嘉之乱后其祖先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遂为南朝世家。刘勰的身世,据梁书、南史和其它一些文献的记载可简单勾勒出来。其祖灵真,是宋司空刘秀之的弟弟,父刘尚,做过越骑校尉的小官。4
2、o 刘勰早孤,笃志好学,家境贫寒不曾婚娶。遂依南京定林寺名僧僧佑。定林寺乃南朝佛教大寺,藏书极多,僧佑本人又博通释儒经典。刘勰与之居处十余年,不仅整理了大量佛经,还研习了大量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及其它文学著作。5o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左右,刘勰“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文心雕龙序志)。这俨然是以孔子传人而自居,于是开始写作文心雕龙。6o 501年前后,书成;因身卑名微,时人不知。但刘勰颇为自信,欲请当时位高名显的沈约审定。沈约当时是梁开国重臣,刘勰没有资格正式拜访,于是扮作货郎,求见于沈约车前,才得以进献其书。沈约读后,“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
3、陈诸几案”。刘勰声名渐显。7o 梁天监元年(502)左右,刘勰得到了一“奉朝请”的官号,次年任临川王萧宏记室,天监八年迁车骑仓曹参军;天监九年左右,出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令,政有清绩,天监十一年,改任仁威南康王萧伟记室,兼太子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梁书刘勰传),天监十八年,迁升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奉萧衍之命,“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普通三年,弃官为僧,改名慧地,次年,卒。8o 刘勰的一生,是在社会思潮风雷激荡中走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儒、释、道三家相互斗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完成期。道家攻击佛教破国、毁家、捐身、乃化外之教;佛
4、教又以“至道宗极,理归乎一;妙法真境,本固无二”(刘勰灭惑论)的理由予以回击。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内圣外圣,义归理一”(沈约均圣论)的众教归一的思想。9o 正如刘勰灭惑论中所言:“是以一音演法,殊译共解;一乘敷教,异经同归。经典由权,故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故梵、汉语隔而化通。但感有精粗,故教分道俗;地有东西,故国限南北。其弥纶神化,陶铸群生,无异也。”也就是说,各教在最高目的“弥纶神化,陶铸群生”上是一致的,所异的是途径不一。10o 这也决定了刘勰所接受思想影响的复杂性,不断有人提出刘勰除具有儒、道、释三家思想外,还有兵家、法家等等的意识痕迹,到底何者居首,乃至文心雕龙中以何种思想贯穿
5、其中,历来歧议繁多。11o 刘勰的思想,立足于“缘法”说,从写文心雕龙始,至晚年出家为止,是他因梦孔子之缘而以儒家面孔出现在社会舞台上的时候。这期间,他作文心雕龙多依儒家经典,绝少佛教思想的流露。即使在文学上,也力避佛语。文心雕龙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当可无疑。12o 需要明白的是,建功立业并非刘勰最高理想,而是趋于至道妙境的一种“教体”,这正是他“随感现应”思想的体现。这样才能理解他写文心雕龙时眼光不拘一隅,既赞诸子学说,“亦学家之壮观”(文心雕龙诸子),又赞王弼、何晏之玄谈为“并师心独见,锋颖精密,盖人伦之英也”(文心雕龙论说),还赞“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志高而文伟”显示出一种客观、公正的态
6、度。13o 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虽以儒者入世而终身不娶、晚年又回归佛门的似乎矛盾的态度。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对文心雕龙缜密的论述方法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感到惊异,因为这正是方法论上对佛教因明学的借鉴。至于有论者言刘勰因郁郁不得志而出家,又因此而不久于人世,这是不足为信的主观臆断。14o 刘勰的著作,除文心雕龙外,只保存下来灭惑论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两篇文章,其余尽皆散佚。15o 刘勰不但是南北朝时期,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他所撰写的文心雕龙一书,多方面地总结了前人关于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的经验,同时最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文学和美学思想,从而构筑成了中国文论史上
7、最全面、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体系。并且,这部著作在世界文论史和美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已经是中外学者们的共识。例如,鲁迅先生就曾把文心雕龙和西方美学的奠基之作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相提并论,共誉为世界文论的楷模。16o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斯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苞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鲁迅诗论题记 17o 又如日本学冠东西的著名学者兴膳宏先生也说:文心雕龙规模宏大,体制详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了不起的杰作。在西欧早期的古典文艺理论中,如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就没有龙著那样的系统性。兴膳宏文心雕龙在日本 18二、二、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构成构成 o简单介绍一下,1.书名;2、写作动
8、机;3.总体结构191.书名书名o 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齐人)琴心、王孙巧心(汉书艺文 志王孙子,一名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羣言雕龙也。o“雕龙”,驺奭,战国齐人,据史记孟荀列传,当时有雕龙奭之称。盖驺奭修饰之文,像雕镂龙文。岂取句有二解:一曰古来文章,以雕饰而成,类乎雕龙,所以取名曰雕龙,哪里是取人们称邹奭的雕龙呢?二曰,古来文章,难道不是取邹奭之雕龙吗?其实刘勰取雕龙一辞,就语源上说取自邹奭,但刘勰强调的是他取此名与文章写作的历史即实相符合。文心雕龙并列,一是讲为文之用心,创作的原理;一是修饰,讲文辞及表现技巧。202、写作动机、写作
9、动机o 立言不朽对自己立言能力的自信o 序志:形同草朩之脆,名踰金序志:形同草朩之脆,名踰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徳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徳建言。建言。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踰立,则尝夜攀而采之。齿在踰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朱红色的祭梦执丹漆之礼器(朱红色的祭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垂梦欤!也,乃小子之垂梦欤!21立言o注经o论文o现状o以经典为依据论文o前人论文o马郑诸贤,弘之已精,未足成家。o文章之用:经典枝条。o去圣久远,文体解散(散乱)。辞
10、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大带)帨(佩巾),离本弥甚,将遂讹滥(讹谬泛滥)。o典论论文“密而不周”(细密而不全面),文赋“巧而碎乱”(论文巧妙,但琐碎而乏条贯),还论及其它一些著作,总之都是“各照隅隙,鲜观衢路”。223.总体结构o 文心雕龙全书由 50 篇论文组成,共约 37000 字。根据作者刘勰在最后一篇序志中的介绍,以及我们披卷可见的实际情况,这部著作确实有着严密的内在理论体系。23o 1)、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的总论,即刘勰自己所说的“文之枢纽(关键)”。o 刘勰在总论五篇中,阐明了全书的理论基础。他为矫正当时的浮艳文风,所以提倡原道的文学。他在原道篇
11、提出了文原于道,根据易经系辞的天道自然观念来说明文章与天地并生,是合乎自然之道。24o“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o 也就是说:文章要以“道”为本原,以圣人为师,以经书为宗法标准,以纬书为斟酌,以楚辞为发展变化。o 文学的本原是“道”,但这个“道”究竟是儒家之“道”还是佛教之“道”,抑或道家之“道”?张少康先生认为:“刘勰原道篇中所说的道的内容,从广义的文所体现的道来说,是指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是接近于老庄所说的哲理性的自然之道的。但从狭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来说,则是指具体的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乃是对作为普遍的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
12、具体运用和发挥。”25o 2)、从第6篇明诗到第 25 篇书记,是 20 篇文体分论,即刘勰自己所谓的“论文叙笔”;o 刘勰在文体论二十篇中,指出了各种体裁的特色、写作方法及其源流,并举出若干作家、作品作一扼要评价。26 o 3)、从第 26 篇神思,到第 49 篇程器,是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论、风格论、鉴赏批评论、文学史论、作家论等等;o 其中创作论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o 批评论自时序至程器五篇,探讨不同时代的文风,品评作家的成就,并对批评方法作出专门探讨 o 文学批评亦是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刘勰除了在论辨文体及讨论创作问题外
13、,更以许多专篇评论各家优劣 27o 4)、最后第 50 篇序志,相当于全书的序言。介绍了文心雕龙的命名、宗旨、体系等。o 阐明此书的写作动机,介绍全书写作的原则和全书的主要内容,以及表明作者的写作态度。28三、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的重要文论观点的重要文论观点 o 文心雕龙一书中阐述的文学理论非常丰富,理论难点也多。我们只能选取其中几个问题来讲解和学习。291、“原道”说 o 即文学的本质论o 这是刘勰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原道,特别是原道的开篇第一大段,精彩地论述了这个文学理论中的重大问题:30o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
14、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o“文”作为规律的体现多普遍!一有天地就有文了,这话怎讲呢?从混沌初开,天地形成之后,日月便如双璧,高悬在天,光芒四射;山川便如锦绣,分布在地,条理分明。31o 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o 这大概便是体现着自然之道的文了。仰观天上呈现着美丽的景色,俯视地上饱和着绚烂的风光,可以知道天地高下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构成这宇宙的两种主体已经产生了。后来加上了集中表现了聪明才智的人,与天地并列为三,便叫做三才。32o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
15、,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o 人是万物的精英,是天地的核心。产生了这作为天地核心的人类,便创造了语言;创造了语言,便出现了文学。这是自然的道理。推而至于万物,无论动物植物,都有其光彩。龙凤凭着鲜艳的麟羽呈现着瑞色,虎豹凭着斑斓的文采构成了英姿。云霞的设色,其美妙超过了画家的点染;草木的开花,其奇丽不必依靠织锦工人的加工。这些难道是人为的粉饰么?只是自然的文采罢了。33o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o 至于林中万籁所构成的音响,好像竽瑟相应;泉石
16、冲击所发出的韵律,有如钟罄相和。所以具备了形体,便构成了纹理,发出了声响,便谱成了韵律。无知的无知的物类,尚且斐然成章,有感情的人类,难道就偏偏无文吗?34o 这是一段思辩性很强、同时又极富于才情文采的论说。以这段话为主,刘勰的“原道”说穷根尽源地探索了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这就是,从终极意义上说,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人文,和天文、地文、以及宇宙万物之文一样,统统都是最深层的事物的本体大“道”之文,也就是“道”的具体表现形态。35o 注意“道”和“文”都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o 广义的道:宇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广义的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o 狭义的道: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狭义的文:
17、即“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o 关于这里所谓的“道”的内涵,非常复杂。36o 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是作为普遍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体现,人文作为道的体现,和广义的天地万物之文是一致的。372、“神思”说 o 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篇。38 o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o 古人说:“身虽隐居在江湖之上,心思却在朝廷之中。”这就叫做想像活动。文章的构思活动,想像是很广阔的。作者静静地思索时,思路就会想到千年以前的历史;当他悄悄地改变脸部
18、表情时,视线好像看到了万里以外的情景;吟咏之间,耳边好像听到珠玉相碰一样悦耳的声音;凝想之时,眼前好像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时想像活动所得到的成果!39 o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o 所以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外界物像紧密结合,一起活动。精神蕴藏在内心,受思想感情的支配;物像反映到耳目中来,靠语言来表现。如果文辞通畅,那么事物的形象就可以得到明确的反映;如果思路受到阻塞,那么精神就不集中了。40 o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