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二)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师范大学 附中 2023 届高三 上学 适应性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秘密启用前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美学着重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感悟,因而可以说它是一种“人生美学”。它不以对美与艺术的本质的追问为目标,不着力于以分析式、思辨式地抽象解释“美”为起点去建构一个关于审美与艺术
2、的问题,并在人生实践中融入美与诗。从而,这种人生美学就有了两个鲜明的特点:乐生与游世。李泽厚先生称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乐”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心理特征,也是中国美学精神的一个显著特点。论语中孔子的言行就深刻体现了“乐”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首先是对生活的珍视和享受。论语记载的孔子是个非常讲究生活的人,吃饭、穿衣、睡觉、上朝都有一定之规,很是考究。“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从这些习惯中,可以看到很“科学”的一面:食物腐坏,颜色不正,味道发臭,自然不可以食用。另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将人生审美化,即通过对具体生活过程和细节的重视去品味和体察人生的真谛,从中得到巨大
3、愉悦与精神升华。他欣赏音乐能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他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八个字奠定了中国美学欢乐不逾分、悲哀不过度的“中和”标准和美学特征,使中国人不走极端,善于克已。经过宋明理学的阐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基本上被伦理化、道德化了。朱熹把“吾与点”解释为“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稍欠阙”。其实“曾点气象”是对日常生活的“审美点化”,是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暂时疏离还原人的本真性情,并使人直接面对自然,从而以一种无遮碍文化视野的态度和状态去体会宇宙自然的生命精神,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过程。因此,它既是对日常生活的暂时抽离
4、,也是对日常生活本身的审美升华。这正是当今所需要的。有了“乐”的人生态度,平淡的生活才可以被审美地“点化”,人生才能变得“有味道”、“有意味”、“有意思”,也才更值得人去活。无论儒家还是道家学说,最初都是一种鲜活明亮的人生哲学。陈鼓应先生曾说,庄子哲学对于人生既非出世,亦非厌世,而是一种“游世”。庄子时代,战乱频繁,人命如蝼蚁,朝不保夕。这种“游世”,其实是在探寻人如何在一个生命危如晨露的时代生存下去,在“苟全性命于乱世”的前提下,寻出一点活着的“味道”与“意义”来。这是混乱动荡时代无可奈何之际的一种选择,但就美学意义而言,庄子于儒家之外,在中国美学史上确立了另一条人生美学的路径,即通过齐物我
5、、泯是非、越生死而达到心胸澄明的审美境界,从而超越世俗社会生活与伦理羁绊,实现心灵自由的逍遥游。“逍遥游”是一种审美之游,是真正超越狭隘的功利得失之后所获得的高度愉悦的审着历程。至人、神人、圣人是无己、无名、无功的,他们的自我、名位、功业已化作自然本身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之间,不再有自我与对象之分。这时,人就是自然,反过来说,自然也就是人。在“无待”的逍遥游中,外在的命运无法控制时,自己的精神境界却可以由自己支配。(摘编自徐碧辉“乐生”与“游世”:中国人生美学的两大原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美学并不追问美与艺术的本质问题,而是着重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感悟,
6、所以它是一种人生美学。B.中国文化的“乐感”特质,使“乐”成为了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心理特征及中国美学精神的显著特点。C.“曾点气象”代表的审美点化,是对现实生活本身的审美升华,它又以对日常生活的暂时抽离为条件。D.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借助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这一方式,塑造了在人生实践中融人美与诗的国民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对“乐生”、“游世”这两大中国人生美学原型的实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释。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证明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增强了论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C.第四段既有抽象理性的论述,也有感性形象的描述;
7、二者相得益彰,使文段既有了深度,也有了温度。D.作者立足于当下看历史,详尽分析了“乐生”“游世”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思路开阔、立意高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体现了李泽厚所言“乐感文化”的特点。B.红楼梦中“兰桂齐芳”情节的设置,窦娥冤窦娥誓愿的实现,与“中和”观的影响不无关系。C.宋明理学对人的审美需要加以限制,这就导致儒家学说中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精神被遮蔽、消解了。D.阅读论语和庄子,将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实践中得到人生经验与感悟的升华、实现精神的超越。(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
8、字,完成46题。材料一:什么才是“国潮”?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在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之潮国潮研究报告指出,“国潮”需要涵盖以下三个元素:一是需要有中国特色。无论是来源于中华文化,还是带有中国特色技术的标签,这是“国潮”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基础因素,也是核心。二是“国潮”需要符合前沿审美和技术趋势,尤其关注新生代的需求。三是“国潮”需要有世界视野,展现中国自信。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要持续获得他们青睐,原创是第一,其次需要不断对产品的各项性能进行提升。定价方面依然也是重点,高性价比与低价不可画上等号。中国织绣、彩陶、书法、敦煌壁画、兵马俑等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结晶汇聚成“中国传统文化”。我
9、们或许认识它们,但可能从未仔细观赏过。而近年“国潮”的兴起,层出不穷的品牌联名合作,让这些原本只能“被躺平”的传统文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在2022杭州国际时尚周带来的系列产品中,可以看到不少类似花瓣领、盘扣、玉佩流苏、小玉扣等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它们与现代服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摘编自程应峰、庄坤潮等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材料二: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贏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
10、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从2017年起,每年的5月10日被定为“中国品牌日”; 2018年,“国潮”爆发,被称为“国潮”元年。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有学者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消费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1992年,属于温饱消费阶段;第二阶段是1992年到2001年左右,属于改善型消费阶段;第三阶段是2002年到2013
11、年,属于消费显著上升阶段;第四阶段是2013年至今,属于品质消费阶段。这说明国人的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由对产品功能型的需求向质量、品质、个性化、体验感等彰显自我价值的高端需求转变。“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潮”,代表了一种时代的文化风潮、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
12、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保持“国潮”不退,需要我们发挥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成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让中国品牌成为人们心目中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4.下列对“国潮”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潮”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核心是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特色”可以是中国特色的文化或者中国特色的技术。B. “国潮”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时尚潮流,需符合前沿的审美需求,因而“国潮”产品是属于青年人的消费品。C
13、. “国潮”产品要想持续获得青年人的青睐,需要综合考虑设计的原创性,产品性能的提升与性价比等多方面要素。D. “国潮”表现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一些不被人们重视的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国潮”觅得属于它的现代天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材料一对“国潮”的定义来看,“国潮”需要有对中国特色的彰显、与年轻群体的对话以及与民族自豪感的联系。B. “潮”代表了时尚与流行,但与古老的传统文化并不矛盾,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有助于“国潮”产品的流行。C.品牌对产品十分重要,国货要想赢得市场,实现突破,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由“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D.中国制造在产品质
14、量上依然存在不足,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是目前制约“国潮”产品进一步占领市场的主要因素。6. “国潮”热何以形成?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赶集路遥吃过早饭不久,在大马河川道通往县城的简易公路上,已经开始出现了熙熙攘攘去赶集的庄稼人,由于这两年农村政策的变化,个体经济有了大发展,赶集上会,买卖生意,已经重新成了庄稼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公路上,年轻人骑着用彩色塑料缠绕得花花绿绿的自行车,一群一伙地奔驰而过。他们都穿上了崭新的“见人”衣裳,不是涤卡就是涤良,看起来时兴得很。粗糙的庄稼人的赤脚片上,庄重地穿上尼龙袜和塑料凉
15、鞋。脸洗得干干净净,头梳得光光溜溜,兴高采烈地去县城露面:去逛商店,去看戏,去买时兴货,去交朋友,去和对象见面更多的庄稼人大都是肩挑手提:担柴的,挑菜的,吆猪的,牵羊的,提蛋的,抱鸡的,拉驴的,推车的;秤匠、鞋匠、铁匠、木匠、石匠、篾匠、毡匠、箍锅匠、泥瓦匠、游医、巫婆、赌棍、小偷、吹鼓手、牲口贩子都纷纷向县城涌去了。川北山根下的公路上,趟起了一股又一股的黄尘。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感到自己突然变成一个真正的乡巴佬了。他觉得公路上前前后后的人都朝他看。他,一个曾经潇潇洒洒的教师,现在却像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他的心难受得像无数虫子在咬着。但这
16、一切是毫无办法的。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他不得不承认,他现在只能这样开始新的生活。家里已经连买油量盐的钱都没了,父母亲那么大的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他一个年轻轻的后生怎好意思一股劲呆下吃闲饭呢?他提着蒸馍篮子,头尽量低着,什么也不看,只瞅着脚下的路,匆匆地向县城走。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安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他的脸立刻感到火辣辣地发烧。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可是,”他想,“如果我不叫卖,谁知道我提这蒸馍是干啥哩?”走到一个小沟岔的时候,高加林突然想:干脆让我先跑到这没人的拐沟里试验喊叫一下,到城里好习惯一些嘛! 他满脸通红朝公路两头望了望,见没什么人,于是就像做一件
17、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匆忙地折身走进了公路边的那条拐沟里。他在这荒沟里走了好一段路,直到看不见公路的时候才站住。他站住,口张了一下,但没勇气喊出声来。又张了一下口,还是不行。短短的时间里,汗水已经沁满了他的额头。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要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用手背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决心下一声非喊出来不可!他狠狠地咽了一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他听见四山里都在回荡着他那一声演戏般的、
18、悲哀的喊叫声。他牙咬住嘴唇,强忍着没让眼里的泪花子溢出来。他直愣愣地在这个荒沟野地里站了老半天才难受地回到公路上,继续向县城走去。从他们村到县城只有十来里路,但他感到这段路是多么的漫长和艰难。他知道,更大的困难还在前头在那万头攒动的集市上!当他走到大马河与县河交汇的地方,县城的全貌已经出现在视野之内了。一片平房和楼房交织的建筑物,高低错落,从半山坡一直延伸到河岸上。亲爱的县城还像往日一样,灰蓬蓬地显出了它那诱人的魅力。他没有走过更大的城市,县城在他的眼里就是大城市,就是别一番天地。他对这里的一切都是熟悉的,亲切的;从初中到高中,他都是在这里度过。他对自已和社会的深入认识,对未来生活的无数梦想,
19、都是在这里开始的。学校、街道、电影院、商店、浴池、体育场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可是,三年前,他就和这一切告别了现在,他又来了。再不是当年的翩翩少年,衣服整洁而笔挺,满身的香皂味,胸前骄傲地别着本县最高学府的校徽。他现在提着蒸馍篮子,是一个普通的赶集的庄稼人了。往事的回忆使他心酸。他靠在大马河桥的石栏杆上,感到头有点眩晕起来。四面八方赶集的人群正源源不绝地通过大桥,进了街道。远处城市中心街道的上空,腾起很大一片灰尘,嘈杂的市声听起来像蜂群发出的嗡嗡声一般。他猛然想到一个更糟糕的问题:要是碰上他在县城的同学怎么办?他下意识地抬起头,先慌忙朝前后看了看。这时候他才真正后悔赶这趟集了。一般的赶集倒也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