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七章土壤养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壤学》第七章土壤养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学 第七 土壤 养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土壤养分第七章土壤养分 q概述概述q第一节土壤氮素养分第一节土壤氮素养分 q第二节土壤磷素养分第二节土壤磷素养分 q第三节土壤钾素养分第三节土壤钾素养分 q第四节土壤中的钙、镁、第四节土壤中的钙、镁、硫(自学)硫(自学)q第五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第五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素(自学)(自学)q第六节土壤保肥性和供第六节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肥性 要点要点q土壤中氮的含量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土壤氮素土壤中氮的含量及影响其含量的因素,土壤氮素循环、转化及影响转化的因素循环、转化及影响转化的因素q土壤磷的形态和土壤有效性,土壤中磷的固定及土壤磷的形态和土壤有效性,土壤中磷的固定及其机制其机制q土壤中钾的形态
2、及其有效性土壤中钾的形态及其有效性q土壤中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转化及影土壤中钙、镁、硫、微量元素的形态、转化及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响其有效性的因素q土壤保肥性概念、方式,土壤供肥性概念、表现。土壤保肥性概念、方式,土壤供肥性概念、表现。概述概述一、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一、土壤养分的基本概念q 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指植物所必需的、主要由土壤提供的营养元素指植物所必需的、主要由土壤提供的营养元素。q 有效养分有效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能够直接或经过转化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q 速效养分速效养分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植物吸收在作物生长季节内,能够直接、迅速为
3、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多为矿质养分。不足的利用的土壤养分,多为矿质养分。不足的1%1%。q 无效养分无效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二、土壤养分的分类二、土壤养分的分类 1.1.依据作物的生理需求及含量分:依据作物的生理需求及含量分:生物体中含有生物体中含有90余中元素,其中植物必需的元素有余中元素,其中植物必需的元素有16种:种:l 大量元素大量元素 C 、H、O、N、P、K l 中量元素中量元素 Ca、Mg 、Sl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 Fe、Mn、B、Zn、Cu、Mo、Cl有益营养元素:有益营养元素:SiSi(甘蔗、水稻)、(甘蔗、水稻)、NaNa(棉花
4、和甜菜)。(棉花和甜菜)。C C、H H、O O大约占植株干重的大约占植株干重的95%95%。氮磷钾称土壤养分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称土壤养分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三、土壤养分的来源、转化与消耗三、土壤养分的来源、转化与消耗q 养分形态的转化养分形态的转化v养分的有效化过程养分的有效化过程v养分无效化养分无效化v固定过程等过程固定过程等过程q 养分的来源养分的来源 v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v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v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q 养分的消耗养分的消耗 v
5、土壤内部复杂的转化过程土壤内部复杂的转化过程v植物吸收利用植物吸收利用v淋失淋失v气态化损失气态化损失v侵蚀流失侵蚀流失v人为活动引起的损失人为活动引起的损失第一节土壤氮素养分第一节土壤氮素养分 q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q(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一)土壤中氮素的含量 q“肥料三要素肥料三要素”之首之首 q耕地全氮耕地全氮0.43.8 g kg-1,平均为,平均为1.3 g kg-1q自然植被未侵蚀为自然植被未侵蚀为0.47.5 g kg-1,平均,平均2.9 g kg-1。q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正相关。5%5%
6、(二)土壤氮的来源及影响因素(二)土壤氮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q生物固氮:生物固氮:固氮菌。固氮菌。50-200kg/hm50-200kg/hm2 2左右左右q降水降水:雷电氮素氧化为雷电氮素氧化为NONO3 3-(0.4-1.2kg/0.4-1.2kg/年年/亩)亩)q灌水灌水:主要是主要是NONO3 3N(N(肥水井肥水井NONO3 3-+NH+NH4 4+10ppm)10ppm)。q施肥:施肥:农田化肥和有机肥。农田化肥和有机肥。150-450kg/hm150-450kg/hm2 2/年年来来源源n 气候:气候:温度高,温度高,N N少;湿度高,少;湿度高,N N多。多。n 植被:植被:草本
7、植物草本植物 木本植物木本植物 豆科豆科 非豆科非豆科 阔叶林针叶林阔叶林针叶林n 耕作:耕作:耕地土壤一般低于自然土壤,旱地低于水田。耕地土壤一般低于自然土壤,旱地低于水田。n 质地:质地:砂土、壤土、粘土,低砂土、壤土、粘土,低高高 n 地形:地形:低平处高于坡地低平处高于坡地影影响响因因素素无机态氮无机态氮(5%)土壤全氮土壤全氮二二 土壤氮素的形态及有效性土壤氮素的形态及有效性有机态氮有机态氮(95%)NO3NNO2N(少量(少量)NH4+N水溶性水溶性(含量(含量5%)水解性水解性(含量(含量5070%)非水解性非水解性含量含量3050%氨基酸氨基酸胺盐胺盐酰胺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