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17张PPT)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17张PPT)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13 明朝 建立 到清军 入关 17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17张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共17张PPT)目目 录录l 明 朝 政 治 制 度 的 变 化明 朝 政 治 制 度 的 变 化l 海 上 交 通 与 沿 海 形 势海 上 交 通 与 沿 海 形 势l 内 陆 边 疆 与 明 清 易 代内 陆 边 疆 与 明 清 易 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明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
2、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1.明朝的建立与统一明朝的建立与统一明太祖朱元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明朝的建立与统 一 形 势 图(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3)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2.2.明朝中央制度变迁明朝中央制度变迁(1)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部工部刑部刑部兵部兵部礼部礼部户部户部吏部吏部皇帝 自古三公论
3、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课堂探究】宰相制度因何被废?【课堂探究】宰相制度因何被废?(1)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2)前朝教训:明太祖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认为丞相的使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3)现实原因: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4)
4、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诛杀胡惟庸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2.2.明朝中央制度变迁明朝中央制度变迁(2)明成祖: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明成祖朱棣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文渊阁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3.3.宦官专权宦官专权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
5、厂和控制锦衣卫,对官员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锦衣卫锦衣卫腰牌及木印魏忠贤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1)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影响:积极方面: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极方面: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上)乃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6、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慑之。(清)夏燮明通鉴卷十【注释】侪:等辈,同类的人们。赍:拿东西送人。修:长,即船身长度。广:宽,船身宽度。郑和航海路线图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2.2.东南沿海的东南沿海的“倭乱倭乱”戚继光平倭(1)起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明朝前期,朝廷施行“海禁”政策,走私活动猖獗,倭寇盛行。(2)结果: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经过长时间战斗,加上后来逐渐
7、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才稳定下来。戚继光平倭形势图戚家军平倭事迹: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3.3.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夺(1)明朝中后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2)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即“澳门”)的租住权。(3)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4)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1.明朝经略边疆的举措明朝经略边疆的举措(1)对蒙古(鞑靼、瓦剌):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瓦剌和鞑靼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