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塑性 结构 地震 反应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 弹塑性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第一节 弹塑性动力分析概述 第二节 串联多自由度体系分析第三节 平面框架模型 第四节 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平扭耦联系统 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问题是地震工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结构物都在强震中会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结构的弹塑性反应与线性反应的表现有很大不同:结构的基本动力特性变化整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征不同引用弹塑性分析的概念和具体做法,有利于研究结构地震反应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揭示设计结构的最不利薄弱环节。第一节第一节 弹塑性动力分析概述弹塑性动力分析概述一、动力方程 二、刚度修正技术 三、一般分析过程 第一节第一节 弹塑性动力分析概述弹塑性动力分析概述一、动力方程
2、l 结构在多维地震波作用下的一般动力方程为: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的基本过程与之相类似:唯一的变化在于恢复力向量F代替了弹性力向量 KU,这种形式上的替代使我们可以方便地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增量方程。gUMUKUCUM gUMFUCUM 一、动力方程 对单自由度体系,结构在时刻tj+1的反应可以用tj的反应迭加一个线形增量:对多自由度体系,则有进而得出结构非线性增量方程:jjjjUkff1jjjUKFF1jgjjjUMUKUCUM 用动力分析的逐步积分法,可以方便地实现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计算。在非线性大变形阶段,结构变形可能进入恢复力下降段,即出现负刚度。在负刚度条件下各数值积分方法与正刚度条件有所不
3、同。一、动力方程一、动力方程 二、刚度修正技术 l结构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与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差别在于刚度矩阵是否变化。对于弹塑性结构,在每一步增量反应计算之先,要先行修正刚度矩阵中各元素的量值,此即刚度修正技术。l修正刚度矩阵的过程实质是重新形成总刚度矩阵的过程。在这里,区分总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刚度系数、截面抵抗矩等概念十分重要。修正刚度矩阵与应用恢复力模型的联系途径是通过这些概念转换的。这一途径可用图6.2加以说明。恢复力模型1.建立在材料层次上的恢复力模型Li氏弹簧模型非弹性单元弹性单元弹簧单元柱梁ksi0dsi-PsiyPsiPsic0.75PsiyPsiydsimaxdsiy
4、dsimax-0.75Psiy 0.75Psiyksi0kci0PciPciyPcicPcit2dcit dcitdciydcimaxdci钢筋弹簧混凝土弹簧恢复力模型2.建立在截面层次上的恢复力模型单向弯曲时yyxlOlp2lp1EI1EI2EI3MiViVjNiNjMjx1M/My(M0/My,0/y)(-M0/My,-0/y)骨架曲线-12-2/ymkrkyMMyOykyMkykryOMcOMMycymMO恢复力模型2.建立在截面层次上的恢复力模型双向弯曲时-双线型屈服面模型MxMyxxOkexkyx屈服面的移动MyOMx恢复力模型2.建立在截面层次上的恢复力模型双向弯曲时-三线型屈服面
5、模型MyxM0yx,M0yyM0cx,M0cyMxOxMcxMyxkexkcxkyxMyMyyMcxMcyMx屈服面开裂面MyMxMM0cM0yMyMxM0yM0cMMyMxM0yM0cMMyMxM0yM0cM接触点恢复力模型2.建立在截面层次上的恢复力模型构件截面的强度退化 p(EIe)MOABCMuMyMfMfM(EIe)m1()y ufyfyfdMMSdfyeyfeyySMMEIpEIpMm)()()()()(1恢复力模型3.建立在构件层次上的恢复力模型如钢筋混凝土矮墙 cr Pk0=k0(/cr)-k-k0HP试验墙体带定向滑轮的千斤顶N千斤顶加水平荷载荷载分配梁位移计基础梁台座h二、
6、刚度修正技术(续)l以常见的三线型刚度退化型模型介绍刚度修正技术。骨架曲线包括了开裂点、屈服点、极限荷载点等界点。滞回曲线由最大变形点指向和刚度退化规则加以规定。在动力计算开始前要存贮骨架曲线界点值,在计算中要存贮反向曾经经历过的变形最大值和损伤状态值。QJ二、刚度修正技术(续)(1)根据变形速度的符号判定变形方向,然后判明本步变形绝对值是否超过同方向历史最大变形绝对值。当超过时,则加载点必在骨架曲线上,此时,可将本步累积变形值与骨架曲线界点变形值相比较。超过界点值时改变状态标识变量并修正刚度;不超过界点值时,不修正刚度。而当不超过历史最大变形绝对值时,应进一步判明相邻时刻内力是否反号,反号时
7、,则修正刚度,否则不修正刚度;(2)当相邻时刻变形速度值发生变化时,变形反向,此时,取卸载段退化刚度为本步刚度值。二、刚度修正技术(续)二、刚度修正技术(续)二、刚度修正技术(续)二、刚度修正技术(续)二、刚度修正技术(续)N(反向)0ix Y(同向)01iiffY(同向)Y(正向)N(反向)N(负向)N(小于最大变形)(小于最大变形)Y(同向)Y(超过最大变形)(超过最大变形)BiBiBiAiAiN在在JF线上线上:小小于最大变形于最大变形F点点;在在NO线上线上:小于最大变小于最大变形形K点点;(经过E、Q、F、K点点)YjiN在在FK线上线上:来回振动。来回振动。在在EQ线上线上:来回振
8、动。来回振动。在在QF线上线上:来回振动。来回振动。yFjjkiN(小于最大变形)(小于最大变形)01iiff(经过N、J点)Y(经过P、G、L点)Y N在在AB线上线上;在在GC线上线上:小于最大变小于最大变形形C点点;在在LM线上线上:小于最大变小于最大变形形I点点;ji(经过B、H、I点点)Y01iixxN在在BC线上线上:来回振动。来回振动。在在CH线上线上:来回振动。来回振动。在在HI线上线上:来回振动。来回振动。二、刚度修正技术(续)在刚度修正技术中,还有界点刚度转换问题,即在前后两时刻刚度发生变化(即恢复力曲线有转折)时,需将时间步长分割,求出刚度发生变化时(即到达恢复力曲线的转
9、折点)的时刻。在此时刻之前按原刚度计算,在此时刻之后按改变后的刚度计算。二、刚度修正技术(续)二、刚度修正技术(续)三、一般分析过程 弹塑性结构反应分析的思路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数值积分 反应值迭加 刚度修正一般的分析流程见图6.5。三、一般分析过程 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时间步长的取值 MxCxKxMIxg Newmark曾经建议时间步长曾经建议时间步长t取为结构最短周期的取为结构最短周期的1/101/6 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恢复力模型中转折点的处理McOMMycym恢复力模型中转折点处理的关键在于要找到t时间内转折点出现的时刻。通常寻找转折点的方法有优选法、二分法、插值法、台劳展开法等
10、 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P效应的影响*结构由于重力作用和水平位移影响会产生附加反应,这种现象称为P-效应。*众多研究表明,P-效应对结构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不大,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随着结构变形程度的增大P-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但是不同结构受P-效应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变轴力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框架柱中的轴力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倾覆弯矩在柱中引起的轴力变化;二是由于竖向地震分量引起的轴力变化 对第一种情况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变轴力对单根杆件单元的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并会在结构中产生刚度和强度偏心进而引起扭转反应,但是变轴力对“强柱弱梁”型框架
11、整体反应的影响较小 第二种情况产生的变轴力对框架结构以及变轴力对剪力墙结构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梁柱节点区域性能对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处理方法之一:在恢复力模型中考虑节点区域钢筋滑移的影响(武田的模型)Pd(dm,Pm)d0ks(dy,Py)(dc,Pc)kymmmsddddPk0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梁柱节点区域性能对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处理方法之二:在杆端引入滑移转动角(杜宏彪、沈聚敏的模型)M弹性区非弹性区滑移转动角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具有初始损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如果忽略结构的强度退化,结构中的损伤可以看成是结构刚度的降低。用频率的变化定义结构的
12、损伤。将结构等效成单自由度体系,则有 fKm01012结构的等效刚度结构的等效质量结构损伤后 fKmii112数值分析中几个关键问题具有初始损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201210ffKKiii2012111ffDiiTi当DTi=0,表示无损伤;DTi=1,表示结构破坏。对于旧房屋可根据现场动力实测结合理论计算分析,用此式识别出结构的损伤;若结构连续受多次地震的作用,每次地震后可以算出结构的自振频率,再用此式算出结构的损伤指标。)1(22011TiTiiDD 当不考虑结构扭转振动和土结相互作用时,一般多层结构或高耸结构可以抽象为一个底部嵌固的串联多自由度体系。一、剪切模型 二、弯剪模型第二节
13、第二节 串联多自由度体系分析串联多自由度体系分析以下介绍具体的计算模型以下介绍具体的计算模型一、层模型一、层模型二、平面杆件模型二、平面杆件模型三、半钢架模型三、半钢架模型四、平扭藕联模型四、平扭藕联模型一、剪切模型当结构的变形主要表现为集中质量层之间的错动,且这种错动可视为层间剪切角变位的结果时,则可将结构简化为剪切模型。一般说来,高宽比不大的多层建筑、强梁弱柱的框架体系等可以作为剪切结构考虑。一、剪切模型(续)由于不考虑楼板的转角变形,因此,剪切模型的层间单元刚度矩阵服从以下关系:其中yi为第I层的位移,为剪应力不均匀系数;h为层高;A,J分别为截面积和惯性矩。根据Q恢复力关系进行动力分析
14、时,弹性层间刚度为:在弹塑性阶段,则有:1iiiiiiiBiAyyKKKKQQ)21(123hEJKi26GAhEJiiiQK)()()(tdtdQtKiii二、弯剪模型 高宽比大于4的结构、强柱弱梁型结构和高耸结构等,在结构振动时,弯曲效应不容忽视。应采用同时考虑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弯剪模型。二、弯剪模型(续)层间单元刚度矩阵服从下述一般关系:为区别剪切模型,这里以u为水平位移,而为转角未知量。式中刚度系数的具体形式见公式6.15。111233213333443344iiiiiiiiiiiiiiiiiiiiiBiAiBiAuuKKKKKKKKKKKKKKKKMMQQ二、弯剪模型 弯剪模型区别
15、于剪切模型的根本点在于前者需考虑楼层处的弯曲转角。引用静态凝聚原理,则不增加动力方程的自由度数。将总刚度矩阵中与转角有关的刚度系数并入仅与水平位移有关的刚度系数项。自由振动的动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不考虑转动惯量J=0)二、弯剪模型二、弯剪模型(续)(续)二、弯剪模型 从上述方程的后一组n个方程中可以解出:代入前一组n个方程可得:其中 称为弯剪模型得等效结构侧移刚度矩阵。二、弯剪模型二、弯剪模型(续)(续)引用等效侧移刚度矩阵,动力方程如上式所示,动力自由度数等于集中质量个数。gUMUKUCUM 二、弯剪模型二、弯剪模型(续)(续)平面框架模型就是将一般框架结构单独抽出一榀或经某种假定简化为一
16、榀框架所假定的模型。这种模型的弹塑性动力分析反应分析一般以梁、柱构件作为最小单元进行分析。典型的构件模型有杆端弹塑性弹簧模型、分割梁模型、假设变形函数模型等。第三节第三节 平面框架模型平面框架模型 千斤顶加水平荷载PNN杆系结构试件带定向滑轮的千斤顶基础梁位移计预加节点竖向荷载,其值大小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恒定 分级加节点水平荷载,直至结构形成可变机构而破坏 破坏特征梁端和柱端产生塑性铰,梁端和柱端产生塑性铰,最终形成机构而使结构最终形成机构而使结构破坏破坏非线性分析的一般方法计算简图横向框架计算单元纵向框架计算单元跨度跨度跨度取轴线间的距离相邻楼板板底间的距离基础顶面至一层楼板底间的距离节点:视
17、构造情况可以是刚节 点也可以是铰接点非线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基本方程 荷载较小时,处于线弹性状态。随着荷载的增加,进入非线性状态 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结构刚度不断发生变化二次弯矩的影响结构的大变形按变形后的形位重新建立基本方程FDK为非线性方程组非线性分析的一般方法非线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基本假定 单元为等截面直杆。对于节点区加强的构件,如大开口单元为等截面直杆。对于节点区加强的构件,如大开口剪力墙、牛腿柱和加腋梁等,可将节点区视作刚域剪力墙、牛腿柱和加腋梁等,可将节点区视作刚域 单元截面变形满足平截面假定单元截面变形满足平截面假定 单元剪切变形的影响忽略不计单元剪切变形的影响忽略不计 等截面直杆只
18、发生弯曲破坏,塑性铰只是在杆件两端出现等截面直杆只发生弯曲破坏,塑性铰只是在杆件两端出现 结构构件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影响分别考虑,且不结构构件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影响分别考虑,且不考虑节点的非线性考虑节点的非线性 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建立单元刚度矩阵时的基本问题 M012IIIIIIMM确定单元的刚度随内力确定单元的刚度随内力的变化关系的变化关系 确定沿单元长度方向确定沿单元长度方向刚度的变化规律刚度的变化规律 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1.集中刚度模拟 将塑性变形集中于单元端的一点处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将塑性变形集中于单元端的一点处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 MMyykMpMyk1MqMy
19、yk2+*Clough、Benusaka和Wilson(1965)建议了一种双分量模型,用两个平行的单元来模拟构件,一种是表示屈服特性的弹塑性单元,另一种是表示硬化特性的弹性单元 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1.集中刚度模拟 单元刚度矩阵 21kkk 22221112126612126666426624lllllllllllllkkMpMyk1MqMyyk2+MiMj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1.集中刚度模拟 单元刚度矩阵 21kkk 22222212126612126666426624lllllllllllllkk两端未出现塑性铰时 MpMyk1MqMyyk2+MiMj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1.
20、集中刚度模拟 单元刚度矩阵 21kkk 2222223330333033320000lllllllllkk当i端出现塑性铰时 MpMyk1MqMyyk2+MiMj四、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1.集中刚度模拟 单元刚度矩阵 21kkk 2222223303330300003303lllllllllkk当j端出现塑性铰时 MpMyk1MqMyyk2+MiMj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1.集中刚度模拟 单元刚度矩阵 21kkk 02k当i、j端均出现塑性铰时 MpMyk1MqMyyk2+MiMj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1.集中刚度模拟*Giberson于1967年提出了一种单分量模型,利用杆端的弹塑性
21、转角描述杆单元的弹塑性性能,杆件两端的弹塑性参数相互独立。弯矩-曲率关系可以是折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型,适用范围较广。等截面直杆单元刚度矩阵 2.分布刚度模拟 yyxlOlp2lp1EI1EI2EI3MiViVjNiNjMjx*Takizawa(1973)假定弯曲刚度沿杆长的分布是杆端弯矩的函数。*纤维模型(或条分模型),先用条分法确定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然后沿杆长积分求杆件的刚度,此法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很不经济。*分段变刚度杆单元模型。采用分段变刚度模型既保证了计算精度,又不过多地增加计算工作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型。作 者方向lp备 注Baker单向k1k2k3(z/d)1/4dk1软钢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