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专业知识药士0课件312.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360137
  • 上传时间:2022-08-23
  • 格式:PPT
  • 页数:56
  • 大小: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业知识药士0课件312.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业知识 课件 312
    资源描述:

    1、卫生职称药学士101专业知识讲解药理学药理学=共四十六章节共四十六章节=为专业知识的重点学科为专业知识的重点学科第一章第一章 绪言绪言 药理学是研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包括:主要任务包括:1.药效药效学:研究学:研究药物对机体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2.药动药动学:研究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变化的规律。临床前临床前

    2、药理研究:药理研究:一般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一般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毒理学研究(急毒、长毒、一般毒性、特殊毒性)研究(急毒、长毒、一般毒性、特殊毒性)临床临床药理研究:临床试验分为药理研究: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期。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2030健康人健康人)II期临床试验: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评价阶段,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随机盲法对照试验,确定初步的临床适应症和治疗方案。进行随机盲法对照试验,确定初步的临床适应症和治

    3、疗方案。(大于(大于100患者患者)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确证阶段,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考,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考察安全性和疗效。(大于察安全性和疗效。(大于300患者)患者)IV期临床试验: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包括应用研究阶段,包括不良反应监测、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相互作用治疗药物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等。在广泛应用条件下评价药物。等。在广泛应用条件下评价药物。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第二章第二章 药效学药效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

    4、些组织器官有作机体各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作用弱,称为用或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作用弱,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是相对的,选择性高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广,但不良选择性低的药物,使用时针对性不强,作用范围广,但不良反应较多。反应较多。=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只是引起机体器官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只是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原有功能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功能的功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药物作用称为使

    5、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药物作用称为兴奋兴奋,引起活动,引起活动减弱的药物作用称为减弱的药物作用称为抑制抑制;=药物的药物的治疗作用治疗作用是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是指患者用药后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有利于改变病人的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或病理过程,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正常。根据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分为:常。根据药物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分为:=1、对、对因因治疗:治疗:用药后消除了用药后消除了原发原发治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例如治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例如抗生素灭病原微生物抗生素灭病原微生物=2、对、对症症治疗:用药后改善

    6、了患者的症状。例如解热镇痛药降低高治疗:用药后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例如解热镇痛药降低高热患者体温;抗高血压药控制了患者过高的血压。热患者体温;抗高血压药控制了患者过高的血压。治疗作用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不良反应=1、不良反应:指、不良反应:指不符合用药目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包括痛苦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药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质反应。=2、副作用:在、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副作用是由于不适反应。

    7、副作用是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广泛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广泛引起的。引起的。=3、毒性反应:、毒性反应:药物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机体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机体的反应,一般较为严重。分为急性毒性反应和慢性毒性反应。的反应,一般较为严重。分为急性毒性反应和慢性毒性反应。=4、急性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因、急性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因剂量过大立剂量过大立即发生,可测即发生,可测LD50=5、慢性毒性反应(蓄积中毒):用药时间、慢性毒性反应(蓄积中毒):用药时间过长过长,毒性在体内慢慢,毒性在体内慢慢蓄积逐渐产生。可做长期毒性试验蓄积逐渐产生。可做长期毒性试验=6、特殊毒性反应:

    8、、特殊毒性反应:三致作用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长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长期应用引起胎儿畸形、组织恶变和细胞突变。属于应用引起胎儿畸形、组织恶变和细胞突变。属于慢性慢性毒性反应中毒性反应中的特殊毒性范畴。的特殊毒性范畴。=7、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所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又称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与剂量和药理作用无关与剂量和药理作用无关)。如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如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病、接触性皮炎、移植性排斥反应等。血、血清病、接触性皮炎、移植性排斥反应等。

    9、=8、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出现的时仍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出现的“宿醉宿醉”;长期应用肾上腺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低;长期应用肾上腺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下。=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服用抗生素引起的长期服用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10、停药反应: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反应: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原有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反跳反应疾病加剧,又称反跳反应。如长期应用

    10、普萘洛尔,突。如长期应用普萘洛尔,突然停药后血压升高。如需停药,应逐步减量。然停药后血压升高。如需停药,应逐步减量。=11、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可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可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性特异性的的不良反应,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如红细胞不良反应,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如红细胞葡葡萄糖萄糖-6磷酸脱氢酶磷酸脱氢酶的患者服用有氧化作用的的患者服用有氧化作用的磺胺时,可磺胺时,可引起溶血引起溶血。受体理论受体理论=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化合物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能与特异性配体(药物、递(如蛋白质、核

    11、酸、脂质等),能与特异性配体(药物、递质、激素、内源性活性物质)结合并产生效应。质、激素、内源性活性物质)结合并产生效应。=受体特性:受体特性:=饱和性饱和性、特异性特异性、可逆性可逆性、高亲和力高亲和力、结构专一性、立体选、结构专一性、立体选择性、择性、区域分布性、亚细胞或分子特征、配体结合强度与区域分布性、亚细胞或分子特征、配体结合强度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药理活性的相关性、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二)受体理论(二)受体理论=1.受体类型受体类型(1)根据受体在靶细胞上存在的位置或分布,大致可分为)根据受体在靶细胞上存在的位置或分布,大致可分为3类。细胞膜受体、胞浆受体、

    12、胞核受体。类。细胞膜受体、胞浆受体、胞核受体。(2)根据受体蛋白的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可分为)根据受体蛋白的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可分为4类。类。(二)受体理论(二)受体理论据受体蛋白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分据受体蛋白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分4 4类。类。1 1)G 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偶联受体:激活后通过:激活后通过G G蛋白的传导,将信号传至效应器。毒蕈碱蛋白的传导,将信号传至效应器。毒蕈碱型型乙酰胆碱(乙酰胆碱(M-AchM-Ach)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受体、肾上腺素受体、5-5-羟色胺羟色胺(5-HT)(5-HT)受体和多巴胺受体和多巴胺(DA)(DA)受体受体等。等。2 2)离子通

    13、道受体(配体门控通道受体):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离子通道开)离子通道受体(配体门控通道受体):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放。N N胆碱受体、胆碱受体、-氨基丁酸氨基丁酸(GABA)(GABA)受体。受体。3 3)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如胰岛素、生长因子、神经如胰岛素、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等。营养因子受体等。4 4)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也称核受体。如甾体激素也称核受体。如甾体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素)、甲状腺素、维生素、甲状腺素、维生素D3D3以及以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NONO=二、受体

    14、二、受体 1、特征、特征(1)饱和性饱和性:受体数目有限,当配体足够时,出现饱和现象。:受体数目有限,当配体足够时,出现饱和现象。(2)特异性特异性:一种受体只与其:一种受体只与其特定的配体特定的配体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理效应。(3)可逆性可逆性: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逆的,可被其他特异性配的,可被其他特异性配体置换。体置换。(4)高灵敏度高灵敏度:受体只需与:受体只需与很低浓度很低浓度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不同的配体结合就能产生不同的效应。的效应。(5)多样性多样性: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到不同的细胞而产生不同的: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到不同的细胞而产生不同

    15、的效应。效应。调节调节=(1)受体)受体脱敏脱敏:受体:受体向下向下调节,长期用激动药所致,受体反应调节,长期用激动药所致,受体反应降低降低或数目减少引起或数目减少引起药理效应减药理效应减弱弱。=(2)受体)受体增敏增敏:受体:受体向上向上调节(受体超敏性、高反应性),长期用调节(受体超敏性、高反应性),长期用拮抗药拮抗药所致,受体反应性增所致,受体反应性增强或数目增多,突然停药可引起强或数目增多,突然停药可引起反跳现象。反跳现象。(三)药效学概述(三)药效学概述1.亲和力: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结合的能力。的能力。=不同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不同。不同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不同。2.内在活

    16、性:称内在活性:称效能效能,指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指药物激动受体产生最大效应最大效应的能力。的能力。3.激动药激动药:对受体有很高的: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亲和力和内在活性,产生效应的配,产生效应的配体。根据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又分为完全激动药(高亲和力和体。根据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又分为完全激动药(高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和部分激动药(高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内在活性)和部分激动药(高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4.拮抗药: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但拮抗药: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无内在活性,阻断受体效,阻断受体效应的配体。分为应的配体。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拮抗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拮抗药。药

    17、。(三)药效学概述竞争性拮抗药存在时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发生如下变化:阈剂量 平行右移 最大效应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存在时激动药的量效曲线量效曲线发生如下变化:阈剂量 不平行右移 最大效应(三)药效学概述药物的构效关系构效关系: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药物的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的高低成正比,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即血药浓度高低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量效关系,量效关系可用量效曲线表示。量效曲线:以坐标图说明量效曲线:以坐标图说明量效关系量效关系。定量地反应药物作用特点,。定量地反应药物作用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3、

    18、量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呈反应: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性量的连续性量的变化,可用数量和最变化,可用数量和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如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如血压、心率、尿量。血糖浓度血压、心率、尿量。血糖浓度等。等。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为单一个体单一个体。=4、质反应:药物的效应以、质反应:药物的效应以全或无全或无的方式表示者。阳性或阴性、的方式表示者。阳性或阴性、全或无表示。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睡眠与否等。全或无表示。如存活与死亡、惊厥与不惊厥、睡眠与否等。研究对象为一个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群体。=5、最小有效量: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有效量: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最小剂量,也称,也称阈阈剂量。最剂

    19、量。最小有效浓度,小有效浓度,阈浓度阈浓度。=6、效价:指能引起、效价: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等效反应(一般采用(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浓度或剂量。反映。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即用药量越大者效价强度越小。越大。即用药量越大者效价强度越小。=7、效能: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效能: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效应的能力,用最能力,用最大效应表示。大效应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其效应强度随着增加,强度随着增加,但效应增至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上升。但效应

    20、增至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上升。此效应为一极限,称为此效应为一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最大效应,也称效能。=8、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引起50%阳性阳性反应(质反应)或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最大效应(量反应)浓度或剂量。(量反应)浓度或剂量。=9、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能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它是评定药物毒动物死亡的剂量。它是评定药物毒性的参数。性的参数。=药物的安全性一般与药物的安全性一般与LD50成正比,与成正比,与ED50成反比。成反比。=10、治疗指数治疗指数:以药物:以药物LD50与与ED50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数值

    21、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数值越大越安全越大越安全。=11、安全范围:较好的药物安全指标、安全范围:较好的药物安全指标是是LD5与与ED95或或LD1与与ED99之之间间的的距离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其值越大越安全。=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最小浓度)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最小浓度)=最小中毒量:出现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中毒症状是最小剂量。症状是最小剂量。=极量:出现极量:出现疗效疗效的的最大剂量。最大剂量。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一、药物作用机制的主要类型=1、作用于受体。如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作用于受体。如胰岛素激活胰岛素

    22、受体。=2、对酶的影响,如、对酶的影响,如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3、影响、影响核酸核酸代谢,如抗癌药环磷酰胺与癌细胞代谢,如抗癌药环磷酰胺与癌细胞DNA烷基化;喹诺酮类抗生烷基化;喹诺酮类抗生素。素。=4、影响、影响生理活性物质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如及其转运,如利尿利尿药抑制肾小管对钠、钾、氯重吸收。药抑制肾小管对钠、钾、氯重吸收。=5、影响离子通道。、影响离子通道。Na+、K+、Ca2+、Cl-等。等。=5、影响免疫机制,如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影响免疫机制,如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6、非特异性作用,非特异性作用,如消毒防腐剂的如消毒防腐剂的蛋白质变性蛋白

    23、质变性作用作用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四)影响药效的因素(一)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病理、个体差异、种属差异(二)药物方面的影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药性或耐药性。药物依赖性:躯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或成瘾性。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药物方面的影响药物方面的影响一、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一、药物的剂量和疗程1、给药剂量、给药剂量:同一药物给药剂量不同,用途不同:如镇静催眠药,同一药物给药剂量不同

    24、,用途不同:如镇静催眠药,小剂量镇静小剂量镇静抗焦虑抗焦虑,大剂量,大剂量催眠催眠。2、给药时间、给药时间:合理的用药时间对于增强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很重要合理的用药时间对于增强药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很重要。如,饭前给药效果好:促消化药、胃粘膜保护药、降血糖药。如,饭前给药效果好:促消化药、胃粘膜保护药、降血糖药。饭后给药有利于维生素饭后给药有利于维生素B2、螺内酯、苯妥英钠等的吸收,减少阿司、螺内酯、苯妥英钠等的吸收,减少阿司匹林、硫酸亚铁、抗酸药等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匹林、硫酸亚铁、抗酸药等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3、疗程、疗程:给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的消除速率、病情需要而定。给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的消除速

    25、率、病情需要而定。药物方面的影响药物方面的影响=二、给药途径二、给药途径1、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给药途径产生效应由给药途径产生效应由快到慢快到慢顺序为:顺序为: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贴皮给药。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贴皮给药。2、给药途径不同,药物作用也不同。如、给药途径不同,药物作用也不同。如硫酸镁硫酸镁,肌内注射时可产,肌内注射时可产生生镇静、解痉镇静、解痉和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口服则产生导泻作用;若为和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口服则产生导泻作用;若

    26、为静脉注射,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若硬脊膜外注射,在注射部位静脉注射,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若硬脊膜外注射,在注射部位产生阻滞麻醉作用。产生阻滞麻醉作用。药物方面的影响药物方面的影响=三、药物相互作用三、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相互作用:是指、药动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另一种药物改变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另一种药物改变(1)影响吸收()影响吸收(2)影响分布或转运)影响分布或转运(3)影响生物转化()影响生物转化(4)影响排泄)影响排泄药物方面的影响药物方面的影响2、药效学相互作用:指联合用药后,发生药物效应变化、药效学相互作用:指联合用药后,发生药物效应变化=(1)协同协同作用:(相

    27、加作用、增强作用、增敏作用)作用:(相加作用、增强作用、增敏作用)=(2)拮抗拮抗作用:联合用药后使原有的作用:联合用药后使原有的效应减弱效应减弱,小于它们的分别作用。,小于它们的分别作用。机体因素机体因素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第三章第三章 药动学药动学(一)药物的体内过程生物膜的结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构与性质 转运方式转运方式 特点特点组成:主要组成:主要由由类脂质类脂质、蛋白质和少蛋白质和少量多糖等组量多糖等组成的复杂结成的复杂结构构特性:具有特性:具有半透膜半透膜特性特性被动被动转运转运滤过滤过1.1

    28、.顺浓度梯度转运顺浓度梯度转运 2.2.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 3.3.不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4.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似物竞争抑制现象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似物竞争抑制现象简单扩散简单扩散载体载体介导介导转运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1.1.逆浓度梯度转运逆浓度梯度转运 2.2.需要消耗机体能量需要消耗机体能量 3.3.载体参与载体参与4.4.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主动转运的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的量及其活性有关5.5.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6.6.有结构、吸收部位有结构、吸收部位特异性特异性易化扩散易化扩散不同:顺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不同:顺浓度梯度、不消耗

    29、能量膜动膜动转运转运胞胞饮饮作用作用摄取的药物为摄取的药物为液态液态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摄取的药物为摄取的药物为大分子或颗粒状物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1、定义: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定义: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过程。吸收程度反的过程。吸收程度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以生物利用度表示。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以生物利用度表示。临床常用: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和皮肤黏膜给药。临床常用: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和皮肤黏膜给药。=消化道消化道吸收:口服,舌下,直肠,常用(安全、方便、经济)吸收:口服,舌下,直肠,常用(安全、方便、经济)注 射 给

    30、 药:静 脉、肌 肉、皮 下、动 脉 内、鞘 内,注 射 给 药:静 脉、肌 肉、皮 下、动 脉 内、鞘 内,其 他 给 药:吸 入,鼻 腔、局 部、经 皮,其 他 给 药:吸 入,鼻 腔、局 部、经 皮,=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等、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等 =2、药物的剂型、药物的剂型=3、药物的制剂工艺、药物的制剂工艺=4、首过消除(首关效应首过消除(首关效应):):口服口服给药后,给药后,有些药物在胃肠道、肠黏有些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就被代谢灭活大部分,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此现象膜和肝脏就被代谢灭活大部分,使进入体循环的

    31、药量减少的此现象称为之称为之。具有饱和性。具有饱和性。=5、吸收环境:胃排空的速度、肠蠕动的快慢、胃肠道的血容量、胃、吸收环境:胃排空的速度、肠蠕动的快慢、胃肠道的血容量、胃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等。内容物的多少和性质等。=不同途径吸收快慢顺序:不同途径吸收快慢顺序:腹腔注射腹腔注射 吸入吸入 舌下舌下 直肠直肠 肌内注射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口服口服 皮肤皮肤药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药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定义:药物进入血液后,再随、定义:药物进入血液后,再随血液运至机体各血液运至机体各组织,称为药物的分布。组织,称为药物的分布。=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1)药物与血浆

    32、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只有游离的药物才能产生药效,进行代谢和排泄,而结合型的药物起着只有游离的药物才能产生药效,进行代谢和排泄,而结合型的药物起着药库的作用药库的作用。(一)药物(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药物药物 +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复合物 无活性、贮存型、难进入组织无活性、贮存型、难进入组织二、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二、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红蛋白结合后的特点:药物与血红蛋白结合后的特点:差异性;差异性;暂时失活,暂时贮存;暂时失活,暂时贮存;可逆性;可逆性;具饱和性及竞争性。具饱和性及竞争性。=(二)细胞膜屏障(二)细胞膜屏障=(1)血脑屏障血脑屏障:血管

    33、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屏障。=(2)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大多数药物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大多数药物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是程度和快慢不同。=另外还有血另外还有血-眼屏障、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关节囊屏障=(三)体液的(三)体液的pH=体液的体液的pH决定药物分布重要因素,细胞内液决定药物分布重要因素,细胞内液pH略低于细胞外液,一般略低于细胞外液,一般弱碱性药物

    34、弱碱性药物在细在细胞内浓度较高,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毒进行解毒。胞内浓度较高,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毒进行解毒。=(四)其他因素(四)其他因素=1、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2、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的现象,称为再分布。量小的组织转移的现象,称为再分布。药物代谢药物代谢=1、定义: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定义:药物进入机体后,发生化学结构的化学结构的改

    35、变,又叫生物转化。改变,又叫生物转化。=药物药物代谢的意义代谢的意义,四种结果:,四种结果:=(1)转化成)转化成无活性物无活性物(大多数药物,灭活大多数药物,灭活););=(2)使原来无药理活性的药物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前药);)使原来无药理活性的药物转变为有活性的代谢产物(前药);=(3)将活性药物转化为其他活性物质(活性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母)将活性药物转化为其他活性物质(活性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母药);药);=(4)产生有毒的物质。)产生有毒的物质。=2、药物代谢酶、药物代谢酶=生物转化部位:生物转化部位:肝脏。肝脏。=参与的酶:参与的酶:微粒体酶系,微粒体酶系,如如细胞色素细胞色素P45

    36、0酶(肝药酶)酶(肝药酶);非微;非微粒粒体酶系。体酶系。=药物代谢过程分为药物代谢过程分为2个时相:个时相:=1相包括相包括氧化、还原、水解,使药物分子结构氧化、还原、水解,使药物分子结构引入极性基团,如羟引入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基、羧基、巯基、氨基等。=2相为相为结合反应结合反应,将药物分子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葡萄糖醛,将药物分子结构中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葡萄糖醛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等,经共价结合,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等,经共价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的结合物的结合物排出体外。排出体外。=药物代谢酶的特点:特异性低;活性低;个体差异大,又不稳定;药

    37、物代谢酶的特点:特异性低;活性低;个体差异大,又不稳定;易受药物的易受药物的诱导或抑制诱导或抑制。=酶诱导剂:一些药物可使药酶的活性增强,加速其他同时使用的药酶诱导剂:一些药物可使药酶的活性增强,加速其他同时使用的药物和其自身的代谢,使药理效应减弱,这类药称为物和其自身的代谢,使药理效应减弱,这类药称为酶诱导药,如水酶诱导药,如水合氯醛、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灰黄霉素、地塞米松等。合氯醛、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灰黄霉素、地塞米松等。=酶抑制剂:一些药物则能酶抑制剂:一些药物则能抑制或减弱药酶活性抑制或减弱药酶活性,可使合用的药物代,可使合用的药物代谢减慢,药物活性增强或出现毒性反应

    38、,这些药物称为酶抑制药,谢减慢,药物活性增强或出现毒性反应,这些药物称为酶抑制药,如如氯霉素、异烟肼、别嘌醇、酮康唑、西咪替丁、氯霉素、异烟肼、别嘌醇、酮康唑、西咪替丁、吩噻嗪吩噻嗪类等。类等。药物排泄药物排泄=1、定义、定义:药物或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药物或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程。=2、药物排泄途径、药物排泄途径=肾(主要)肾(主要)、胆汁、肺脏、乳汁排泄等,其他还有皮肤、唾液、汗液、胆汁、肺脏、乳汁排泄等,其他还有皮肤、唾液、汗液等。等。=肾排泄有三种方式肾排泄有三种方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

    39、分泌和肾小管重吸收。=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解离度扩散扩散吸收吸收=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解离度扩散扩散吸收吸收=碱化尿液碱化尿液酸性药物解离度酸性药物解离度扩散扩散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重吸收排泄排泄=胆汁排泄胆汁排泄=肝肠循环:一些药物或代谢物能从肝细胞主动地转运到胆肝肠循环:一些药物或代谢物能从肝细胞主动地转运到胆汁中,经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再被吸收,这种现象叫肝汁中,经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再被吸收,这种现象叫肝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吗啡、地西泮、炔雌醇。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吗啡、地西泮、炔雌醇。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业知识药士0课件312.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6013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