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随风2020
  • 文档编号:335082
  • 上传时间:2020-03-05
  • 格式:DOC
  • 页数:26
  • 大小:1.3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doc》由用户(随风20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广东省 广州市 中考 语文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全析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难堪/劫难蹒跚/姗姗来迟B.怂恿/踊跃挑逗/挑拨离间C.拘泥/淤泥烘托/哄堂大笑D.修葺/作揖累赘/伤痕累累【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字音(多音字、同音字等)较全面,有一定难度。A.nn/nn;都读shn。B.都读yng;都读tio。C.n/n;都读hng。D.q/y;li/li。难难 nn(1)(形)做起来费事的:办。(2)(动)使人感到困难:这下把我住了。(3)(副)不容易;不大可能:免|保。(4)(形)不好:听|看。(5)古又同“傩”

    2、nu。蹒跚拼音是pn shn,一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二指行步缓慢,往来徘徊的样子;三指行步摇晃跌撞;四指舞步翩跹;五指旋行、徘徊。姗姗来迟读音:shn shn li ch,汉语成语;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表示迟来、迟到的意思。【出处】: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怂恿拼音是sng yng。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贬义。 怂恿是我跟你说,你经过思考后就去做。有煽动性。踊跃拼音是yng yu,是指形容情绪激烈,争先恐后,比喻做某事积极。挑拼音: tio tio。tio 扁担等两头挂着

    3、东西,用肩担着:土。夫(旧时以给人挑货物行李为业的人)。 挑的东西:担。 挖取:荠菜。 量词,用于成挑儿的东西:一儿白菜。 选,拣:选。拣。剔。肥拣瘦。 古同“佻”,佻达。 用竿子棍棒等的一头举起或支起:起帘子。 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打。 拨弄,引动:拨。动。头。汉字的笔画,由左斜上刺绣方法,用针挑起经线或纬线,把针上的线从底下穿过去: 花。哄堂大笑读音为hng tng d xio,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办理事物。和凝见冯道穿新衣与新鞋,就问冯道的新鞋多少钱,冯道举左脚

    4、说才900文。和凝马上就训斥下人,说他买鞋贪污他900文,冯道马上举右脚说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累读音为li、li、li。上下结构,部首为糸。总笔画数为11。会意字。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本质是失衡的一种表现,与性急有较大的关联。Li- 连续,重叠,堆积:计。日。积。日积月。连篇牍。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进税。 连及,连带:及。牵。拖。li- 疲乏,过劳:劳。乏。 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着。Li-名 (形声。从糸(m),表示与线丝有关,畾(雷)声。本义:绳索) 同本义。也作“缧”。累,一曰大索也。东汉许慎说文两释累囚。左传成公三年以剑斫绝累。汉书李广传 又如:累绁(绑罪犯的绳索。

    5、引申为囚禁,牢狱);系累(系结绳索);累囚(被拘囚的人) 指交配期的牡牛。如:累牛(种牛或一般公牛)【中考语文:字音复习重点】字音是中考语文每年必考的内容。这道试题的难度一般都不大,然而不少学生却总做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部分学生认为复习范围太大,试题分值不高,就不认真复习;二是部分学生虽然认真复习了,但由于复习不得要领,事倍功半。那么,怎样复习字音才算是“得要领”呢?建议大家关注以下几类易读错的字:一、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错读的字如,“符(f)合”常被错读为“符(f)合”,“档(dng)案”常被错读为档(dng)案,“粗犷(gung)”常被错读为“粗犷(ku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

    6、?一种方法是换词识别。像“符(f)号”这个词一般都不会读错,我们又知道“符”不是个多音字,那就能确定在“符合”这个词中“符”也读“f”。另一种方法是谐音记忆。像“档(dng)案”这个词,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把“档”想象为“荡”。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是个形声字,其声旁“广”的读音与整个字“犷”的读音相同。记住了这一点大家就不会再读错“犷”这个字了。受习惯错误读法影响常被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o)”、“挫(cu)折”、“质(zh)量”、“嫉(j)妒”、“细菌(jn)”、“剖(pu)析”、“气氛(fn)”、“比较(jio)”、“脊(j)梁”、“魁梧(w)”、“

    7、颈(jng)联”等。大家可以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它们的正确读音。二、没有准确、全面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错读的字如,“处(ch)理”常被错读为“处(ch)理”,“强(qing)迫”常被错读为“强(qi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时多作动词,读(ch)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或“硬要”之意时都读“qi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ng”

    8、。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ng)伤”常被错读为“创(chung)伤”,“尽(jn)量”常被错读为“尽(jn)量”,“参与(y)”常被错读为“参与(y)”。这种多音字大家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先全面了解其所有的读音,然后再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准确记牢其各个读音。三、形近字区别不清错读或依据形声字的“声旁”妄测而错读的字如,“内疚(ji)”的“疚”与“针灸(ji)”的“灸”读音分辨不对,“友谊(y)”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

    9、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而不舍”这个词大家经常会遇到,但好多时候都会疑惑“锲”到底是读“qi”,还是读“q”。“契(q)”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如果我们再记住“锲”的读音与其声旁“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缜(zhn)密”、“悲恸(tng)”、“违(wi)背”、“祛(q)斑”、“绮(q)丽”、“发酵(jio)”等。四、不清楚字音的变读而错拼的字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如,“窈(yo)窕(tio)”的“窈”常被错拼为“yo”,“匕(b)首(s

    10、hu)”的“匕”常被错拼为“b”,“侮(w)辱(r)”的“侮”常被错拼为“w”等。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祷(d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贸然春寒料峭雾霭雕粱画栋B.困厄神采奕奕推崇和言悦色C.槛楼饥肠漉漉斡旋自圆其说D.告罄摧枯拉朽藻饰人情世故【答案】D【解析】A.“粱”应为“梁”;B.“言”应为“颜”;C.“槛楼”应为“褴褛”,“漉漉”应为“辘辘”。雕梁画栋拼音是:dio ling hu dng,释义:

    11、原意指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后来也指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造句: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建筑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堪称人间仙境。这雕梁画栋的房子真是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啊。和颜悦色拼音是h yn yu s,和:平和;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意思是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人开心。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文明小史第三十三回:“要他们捐钱是要翻脸的,送儿子来考就和颜悦色了。”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署院听到这里,心中甚为高兴,面孔上渐渐的换了一副和颜悦色。褴褛读音ln l,指衣服破烂,不整洁,十分凌乱,不

    12、堪入目。示例:出处以布而无缘,敝而紩之,谓之褴褛。方言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儒林外史冒着寒风在嚷嚷然叫卖的衣衫褴褛的小贩子。卖豆腐的哨子饥肠辘辘读音为j chng l l,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意指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开学在即,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又在广州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门前上演“招生秀”,这些培训机构_,而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与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_,所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已经_了。A.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刻不容缓B.鱼目混珠息息相关众望所归C.鱼龙混杂休戚与共

    13、众望所归D.鱼目混珠休戚与共刻不容缓【答案】A【解析】“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它适用的对象一般是物(事),不是人。联系上文“这些培训机构”应是好坏难辨,故填“鱼龙混杂”。“息息相关”适用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休戚与共”适用对象较狭小,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故此处填“息息相关”。“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众望所归”指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故此处填“刻不容缓”。鱼龙混杂读音是y lng hn z,意思是形容好

    14、人和坏人混在一起。出自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典故:春秋时期,伍子胥因父与兄为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对吴王阖庐说楚国黑白不分,人妖颠倒,鱼龙混杂。鼓动吴王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打到楚国都城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坟鞭尸。示例:1.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2.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唐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鱼目混珠读音为y m hn zh,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出自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成语典故:1.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15、2.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到大司马记室笺839明公道冠二仪,勋超遂古,将使伊周奉辔,桓文扶毂,神功无纪,作物何称?府朝初建,俊贤翘首;惟此鱼目,唐突玙璠。顾己循涯,寔知尘忝,千载一逢,再造难答;虽则殒越,且知非报。不胜荷戴屏营之情,谨诣厅奉白笺谢闻,昉死罪死罪。唐李善注引雒书曰:秦失金镜,鱼目入珠。又引韩诗外传曰:白骨类象,鱼目似珠。词语辨析:用 法:用作贬义。用来比喻以假乱真。主谓式;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反义词:黑白分明、泾渭分明、是非分明、一清二楚。近义词:以假乱真、冒名顶替、滥竽充数、鱼龙混杂、浑水摸鱼。辨析:与“鱼龙混杂”有区别,“鱼龙混杂”是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息息相关读

    16、音是x x xing gun,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出自清严复救亡决论。示例:闻捷布沙热,我要为你唱一支歌:“你和党的关系,不能不是这样,血肉相连啊!”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与生命的起源。互联网跟我们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啊!休戚与共拼音是xi q y gng。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 出自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历史典故: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为了不让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国内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别的国家去当官。其中一个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国的单襄公身边做家臣。姬周是个十分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

    17、他身在国外,却处处把国家的大事小事牵挂在心头,凡是遇到晋国人,他总要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听到好消息,他会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听到坏消息,他就双眉紧锁,忧心忡忡。单襄公看在眼里,钦佩在心头,他嘱咐身边的人说:“姬周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将来一定能成大气候!”果然,不久晋国大乱,晋厉公被杀,姬周立即被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悼公。那年,他才14岁。成语辨析:“休戚相关”和“休戚与共”: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休戚相关”重在忧喜祸福的相互关联;“休戚与共”重在忧喜祸福共同承受。刻不容缓拼音是k b rng hun,刻:指短暂的时间;缓:延迟。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

    18、允许拖延。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例句: 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回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军事问题:“我们红色地方武装的扩大,更是刻不容缓。”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众望所归用于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现多用于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认可,担任某个职务、获得某种奖励或者完成指定事情,受之无愧,不局限于老人。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

    19、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B.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C.十三行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D.广州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答案】C【解析】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或在“具备”前加“是否”;B.缺宾语,在“朗诵”后加“的活动”;D.语序不当,正确的应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一面对两面病句辨析】挑战难题:能正确判断下列

    20、句子,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病句吗?1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2. 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3银行对申请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4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5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6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资料一:

    21、说“两面”词语 在一次辨析病句的专题测试中,不少学生将下面的一个句子判为病句:( 1 )学生素质的高低对他们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理由是,“素质的高低”讲了“两面”的意义,而“重要的影响”只讲了“一面”的意义,前后照应不周,意义搭配不当。事实上,这一句子并非病句。学生误判,反映出部分学生对这一病句类型认识的肤浅,或拘泥于条条,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汉语词语中,有些词语只有“一面”意思:可以是正面的,如“高”、“优”、“是”、“应该”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低”、“劣”、“不是”、“不应该”等。还有一些词语兼有正反两面的意思,如“高低”、“优劣”

    22、、“是否”、“应该不应该”等。当我们运用这些词语造句时,如果把一面性的词语与两面的词语搭配,就会造成意思表达的混乱,就是我们常说的搭配不当。如:( 2 )教师决不能忽视学生活泼不活泼的长处 .( 3 )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是否真正了解。( 4 )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三个句子都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由于“一面”词语和“两面”词语搭配不当,以致使前后的意思不合逻辑。( 2 )中“活泼不活泼”讲了“两面”,“长处”只讲了“一面”。( 3 )中“转化工作”讲了“一面”,而“是否了解”却讲了“两面”。( 4 )中“正确与否”讲了“两面”,而“重要因素

    23、”仅讲了“一面”。这些句子的毛病不难认出,一般不会弄错。实际上还有些词语,似乎是“一面”的,实质上却是“两面”的,我们姑且称之为“隐性两面词语”。如:( 5 )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成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里,“高远和低下”,讲了“两面”,“作用”似乎只讲了“一面”,实质上却讲了“两面”,因为“作用”是个隐性的“两面”词语,可以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负面的,语意的表达并不混乱,合乎语法和逻辑。再看( 1 ),学生为什么会误判,原因可能是对隐性“两面”词语“影响”认识不清。“影响”是个“两面”词语,含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思。和(

    24、 5 )一样,是个无语病的句子。我们在使用“一面”和“两面”词语时,要做到前后相对应。如:( 6 )内容的正确与否 ,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首要标准。( 7 )女强人过去往往遭“白眼”,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她们体会到了社会对妇女的卑视和尊重。( 8 )采取的措施得力不得力,对教育战线能否打赢“课改”战役有重要影响。这是正确使用“两面”词语的例子,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一些隐性“两面”词语的运用。下面简说一下不相对病句的修改。可采用“增减”法,或将“两面”词语去掉“一面”改为“一面”词语,或将“一面”词语增加“一面”改为“两面”词语。如:(9)计算机产

    25、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可以将“能否”改为“一面”词,也可在“加速造就”前加“能否”,变“一面”为“两面”。(9)可变为“计算机产业要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或变为“计算机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在讲授“两面”词语时,还要和古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区别开来,如:( 10 )昼夜勤作息 .“勤”说了一面,“作息”说了“两面”,这在古汉语中是允许的,因为“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息”是衬词,凑整音节罢了。 (马爱桃)资料二: 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病句的辨析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因其考查考生准确、规

    26、范地使用汉语言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成为必考题。中高考考查病句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结构,二是内容。在搭配不当的语病中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因为既考结构更考内容的特点,有时不好判别。现加以简单的分析,以便于考生简便、快速地识别此类病句。(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2)银行对申请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例(1)中“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有“能”和“否”两种情况,其决定因素在于“能否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也应是“能否”两个方面与之照应。显然这句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去掉“

    27、要”字加入“能否”一词,或去掉“能否”加入“要想”一词。例(2)中根据还贷能力的有无“决定”也应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发,一是不发,所以“决定”后应加“是否”逻辑才严密,前后才照应。在中高考训练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在要辨别的句子中不管前句还是后句如果出现了“能否”或“是否”这样的两面词,就要注意它往往存在着一面和两面不搭配的语病。但既然是“往往”,不排除有些特殊情况,那么一面和两面的照应就不是绝对的。(3)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4)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

    28、事。例(3)是病句,一面与两面不搭配,例(4)则无语病。这两个句子中的前两分句之间搭配都没有问题,“能不能”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关系到前途命运”和“关系到切身利益”也是不确定的两方面,如果前句是“能培养”,“能做到”,那么 “前途命运”就好,对“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就有益,反之也成立。但例(3)中的第三分句与第一分句不搭配,“不能培养四有新人”难道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吗?错误是显而易见的。而例(4)的第三分句意思是很明确的,“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着想”。这个句子没有语病。又如:(5)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内

    29、因。(6)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7)复试在一周后举行,录取与否将决定他的一生。(8)事实反复证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9)摄影作品拍的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10)最近公布的手机市场调查报告表明,手机坏了能否方便地、令人满意地得到维修,是引发手机质量纠纷的重要因素。其中(5)、(6)、(7)、(8)句是正确的,(9)、(10)两句是病句。句(5)中“能否取得成就”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能”或“不能”;“关键在于内因”,也是不确定的,如果内因起了作用,就能取得成就,反之则不能。

    30、所以这个句子在内容上前后是搭配的。句(6)是对“判断”下定义,定义中指出了判断的两种形式:肯定的判断和否定的判断。肯定的判断是肯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否定的判断就是否定某一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方式。如果单凭结构形式上前后对应的要求,很容易误认为要在“具有”前加上“是否”一词,这样反而表意不明,造成重复了。句(7)“录取与否”包含“录取”和“不录取”两方面,如何决定他的一生是不确定的,如果录取那么她未来的人生将顺利地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被录取则将经历磨难,遭遇不顺。所以内容上前后也是对应的。句(8)是同样的含义。句(9)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养”,

    31、只能与前文中“拍得好”、“写得有味”意思搭配,所以这个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艺术修养”后加“高低”一词。句(10)中需在“引发纠纷”前加“是否”一词使前后搭配。通过对以上几个句子的辨析可以看出,一面与两面是否搭配,不能仅以文字结构上词语是否对应为依据,更应从内容上着眼,分析前后句子在内在联系上是否一致,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类病句的根源,做到治标治本。 5.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要有追赶思维,更要有探索精神。以往我们强调追赶思维,为了追赶别人定下的目标,努力向前,但是,_,因为你会对前方的路一无所知。而探索精神可以让我们看清前方的路,找到经

    32、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突围。A.如果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落后B.如果只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领先C.只要拥有追赶思维,就不可能落后D.只要没有追赶思维,就有可能领先【答案】B【解析】上文“以往我们强调追赶思维”可知是有,不是没有,故说“只有追赶思维”而不是“没有追赶思维”,从正面表述;接着用“但是”表转折,从反面表述,用“如果就”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准确。6.下图是文学名著水浒传连环画中的一幅,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5分)(1)水浒传中鲁达的绰号是_,与右图内容相关的情节是_。(2)有人认为鲁达是个有担当的人,其他经典名著中也不乏有担当的人物形象,请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作品

    33、中找出一个这样的人物,并作简要分析。【答案】(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2)示例: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7.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寄书长不达,无家问死生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E.无风水面琉璃滑,绿水透迤。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F.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材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

    34、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卖炭得钱何所营?_。(白居易卖炭翁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以中有足乐者,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古代诗文中的亭台楼阁,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岳阳楼承载着范仲淹对国家百姓的忧乐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黄鹤楼蕴含着崔颢黄昏时临江远眺的乡愁:“_?_”(崔颢黄鹤楼);咸阳城东楼留存着许浑对荒废的秦汉两朝宫殿的无限感慨:“_,_。”(许浑咸阳城东楼)【答案】(1)AD(2

    35、)终古高云簇此城身上衣裳口中食四面歌残终破楚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箫鼓追随春社近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二、阅读与鉴赏(60分)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10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36、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光先帝遗德仿佛若有光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悉以咨之已而之细柳军

    37、D.每与臣论此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把“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忠谏之路”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答案】(1)B(2)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8、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3)C【解析】(1)A.发扬光大/光亮;B.挑选;C.代词,他们/动词,到;D.和/欣赏。(3)文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是说后主如果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对“宫中府中”不相同,“忠谏之路”就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而不是“诸葛亮离开”。【出师表文学赏析】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

    39、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下半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1 前半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

    40、,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邵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

    41、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

    42、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

    43、。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仅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

    44、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

    45、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屈原是在遭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9.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5分)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刘基郁离子)(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期年出之()莫不然矣()(2)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答案】(1)满一年如此,这样(2)原因:工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和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50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