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生哲学 传统 道德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主讲 谢宏忠一、课程学习重点、难点分析一、课程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为第一讲 绪论,第四讲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第七讲 道德的若干范畴。难点为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人的本质。二、考试题型说明二、考试题型说明1、单项选择题10%(每小题1分)2、多项选择题10%(每小题2分)3、词语解释题15%(每小题3分)4、分析题15%(每小题5分)5、简答题20%(每小题5分)6、论述题30%(每小题15分)第一讲第一讲 绪论绪论 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观的哲学理论,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人生观。人生有这样一些基本的规律:人生历程受社会关系制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发展方向和趋势;
2、人生动力来自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人生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人生价值的评价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客观标准等。一、人生哲学的研究对象二、人生哲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联系 首先,它与哲学关系密切。首先,它与哲学关系密切。人生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人生哲学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为指导来认识人生问题的,是哲学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化。其次,它与伦理学关系密切。其次,它与伦理学关系密切。二者都是研究人的行为和人生价值的科学,但研究的角度不同,二者是姐妹学科。再次,它与社会学关系密切。再次,它与社会学关系密切。社会学研究的许多问题与人生哲学研究的课题直接相关,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某一个体乃至社会的人生哲学思想,二者
3、的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三、科学地对待中国传统道德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对其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是精糟并存,瑕瑜互见的。其中,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既有民主性的一面,又有封建性的一面。既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一面;又有受时代、阶级局限的一面。一般说来,中国传统道德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完全属于糟粕的部分;另一种是基本上属于精华的部分;还有一种是精华与糟粕交织在一起。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的态度是只能批判,不能继承。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也不能无条件地接受,而应当进行分析,应当用历史唯
4、物主义的态度赋予这些精华以时代要求的新的意义。对于第三种情况即精糟交织甚至融合在一起的传统道德,更需要谨慎地加以鉴别和认真地加以消化。总之,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对经过选择而吸取的道德遗产,应当根据当前历史进步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根据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中所认同的人际关系的一些准则和规范,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予以加工和改造。从而抛弃其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反映人民利益的、科学的、积极的方面。第二讲 道德的起源与人的本质一、人性本善一、人性本善 1 1、孔子、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性相
5、近,习相远”的思想的思想 人性本善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在先秦儒家中,孔子最早论及人性问题。论语.阳货载:“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的哲学思维触及了两个问题:一是人类普遍共同的人性问题。二是从人性出发的心性修养问题。2、孟子人性善的思想 首先,孟子认为性为“天之降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天生的生命本能。二是人天生的良知良能,即人有别于禽兽所特有的道德良心。其次,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再次,孟子强调要尽心知性知天。人的“四端”只是人性善的潜在状态,而要将人性善由潜在转化为现实,还有待于自己尽心去“扩而充之”。最后,孟子强调培养善端需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认识人性善的道理,二是自觉保存善心
6、,培养善性。二、人性本恶1 1、荀子性为本始材朴的思想、荀子性为本始材朴的思想 首先,他认为性乃本始材朴。人性包括利欲之心和有辨有知之能。其次,荀子主张:人之性恶。再次,荀子主张人性可化。2 2、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性为天性的思想、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性为天性的思想 韩非子把荀子的性恶论推向极端。首先,他认为性是人的天性,是本能,包括利欲之心和聪明睿智。其次,韩非强调,在人性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欲利之心。第四讲 以义为上 利济苍生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 我国古代道德理论中,义利关系问题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说来,利泛指利益或功利。义泛指人们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道义。义利关系包含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