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36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36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 时期 思想 科技 文化 36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第1页,共36页。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第2页,共36页。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思想(1)2016海南卷,4:孟子的思想主张(2)2015全国卷,24: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3)2015全国卷,40:孟子与苏格拉底法制观念的比较(4)2015海南卷,1:法家与儒家思想的共通之处(5)2014海南卷,1:先秦法家思想(6)2012海南卷,2:儒家仁政思想1.高频考点:儒家思想。2.备考策略:(1)学习中注意对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比较,要求考生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具体的论断属于哪家思想,并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社
2、会根源。(2)比较孔孟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通之处的社会根源。(3)对于先秦时期科技文化的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不需要深入挖掘。科技文化2017全国卷,24:西周与战国时期文字的使用状况第3页,共36页。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1)经济:铁犁牛耕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
3、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第4页,共36页。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第5页,共36页。(二)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孔子(1)政治: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克己复礼”(2)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3)整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1)政治:“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性本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
4、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君舟民水”(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道家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开创道家学派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家思想得到发展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无等级差别的爱,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代表下层民众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第6页,共36页。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
5、进为“殷历”。(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雚鸟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第7页,共36页。4.文学(1)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风的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
6、浪漫主义风格。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第8页,共36页。重理解1.概念阐释“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西周学校教育的突出特征,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在知识的传授方面,则是“官守其业,而有官族”,贵族世代垄断着知识学问,秘不外传。第9页,共36页。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特征(1)自由讲学,各具特色。(2)为诸家学派的基地。(3)是参议时政的论坛。(4)以教士、养士为职能。(5)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私学的兴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
7、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带来了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第10页,共36页。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第11页,共36页。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第12页,共36页。【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答案出自材料,问题是“背景”,提取材料信息从生产力发展、士
8、阶层的兴起、兼并战争的影响、私学的发展等角度归纳。(2)定时空,找关联: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反映出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和士阶层的活跃。反映出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学术传播和交流。反映出私学的发展。第13页,共36页。【答案】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需要人才;“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士”(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深化拓展】春秋
9、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3.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文学艺术,百花争艳;传统科技,世界领先。第14页,共36页。第15页,共36页。第16页,共36页。【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概括材料信息得出“共同宗旨”。第(2)问,概括材料信息分别指出孔子和墨家的主张,结合所学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时代局限性方面予以评价。(2)定时空,找关联: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时期。面对社会的大变革,各学派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立场
10、出发纷纷对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展开批驳与争论,希望用自己的思想来改造社会。(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这些思想家主要是为国君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反映出孔子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反映出孔子主张“仁”“礼”结合。反映出墨子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反映出墨子主张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反映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第17页,共36页。【答案】(1)宗旨:为统治阶级服务(或为国君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方案)。(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