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发展精选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格发展精选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格 发展 精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八章第八章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第1页,共84页。p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先天气质、体貌与体格、成熟速率等对个性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家庭及同伴的影响)p人格的核心人格的核心自我的发展自我的发展(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p性别角色的发展性别角色的发展第2页,共84页。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学因素与人格形成生物学因素与人格形成p一、先天气质一、先天气质 p先天气质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先天气质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差异(Rothbart&Bates,2019Ro
2、thbart&Bates,2019)。)。第3页,共84页。1 1、儿童气质的维度、儿童气质的维度p托马斯(托马斯(A.ThomasA.Thomas)和切斯()和切斯(S.ChessS.Chess)在)在19561956年发起的、持续年发起的、持续3030多多年的追踪研究(年的追踪研究(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为简称为NYLSNYLS)是迄)是迄今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全面的气质研究。托马斯和切斯从九个维度今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最全面的气质研究。托马斯和切斯从九个维度来研究婴儿最初的气质结构,通过父母访谈得
3、到婴儿在这九个维度上来研究婴儿最初的气质结构,通过父母访谈得到婴儿在这九个维度上的信息。的信息。第4页,共84页。儿童气质的维度儿童气质的维度p活动水平活动水平p节律性节律性p分心分心p探究和退缩探究和退缩p适应性适应性p注意广度和持久性注意广度和持久性p反应的强度反应的强度p反应阈限反应阈限p心境的性质心境的性质第5页,共84页。儿童气质的类型儿童气质的类型p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大部分幼儿归为以下三种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大部分幼儿归为以下三种类型:类型:p(1 1)“容易护理的容易护理的”4040p(2 2)“困难的困难的”1010p(3 3)“慢慢活跃起来的慢慢活跃起来的”1515第6页,共8
4、4页。2、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儿童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p气质是先天遗传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年龄阶段与另一个年龄阶段之气质是先天遗传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年龄阶段与另一个年龄阶段之间气质上只有较低或中等程度的相关。只有在极端情况下,稳定性才比较强。间气质上只有较低或中等程度的相关。只有在极端情况下,稳定性才比较强。如非常害羞或极其外向。如非常害羞或极其外向。p气质不稳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气质不稳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p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第一,气质本身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的系统中
5、。p第二,某些行为的含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第二,某些行为的含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质的特点。p第三,环境对气质也具有一定的塑造的作用。第三,环境对气质也具有一定的塑造的作用。第7页,共84页。3 3、气质与儿童抚养:拟合度模型、气质与儿童抚养:拟合度模型p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童的人格发展,婴儿的气质类型与他的社会环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童的人格发展,婴儿的气质类型与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拟合性(境之间的拟合性(goodness of fit),才是真正决定儿童人格发展的因),才是真正决定儿童人格发展的因素。素。p拟合拟合:婴儿的先天气质与其面对的抚
6、养环境之间的匹配。:婴儿的先天气质与其面对的抚养环境之间的匹配。p父母孩子活动的规律性父母孩子活动的规律性p母亲提供丰富刺激:对退缩儿童和好动儿童的不同影响母亲提供丰富刺激:对退缩儿童和好动儿童的不同影响 p过分关注导致的问题过分关注导致的问题p启示:承认并接受差异。启示:承认并接受差异。第8页,共84页。二、体貌与体格二、体貌与体格p体貌与体格是影响个性的间接因素,因为体貌与体格会影响到他体貌与体格是影响个性的间接因素,因为体貌与体格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具有社会价值与意义,成为影响人格发展的因人对自己的反应,具有社会价值与意义,成为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中在儿童心目中有权威的人,如
7、父母、老师对儿童外素之一。其中在儿童心目中有权威的人,如父母、老师对儿童外貌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貌与体格对人格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貌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貌与体格对人格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第9页,共84页。二、体貌与体格二、体貌与体格p体貌与体格对人格的影响有三种可能的解释:体貌与体格对人格的影响有三种可能的解释:p(1)体格可能反映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p(2)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反应,从而造,从而造成了人格发展结果的差异;成了人格发展结果的差异;p(3)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父母对不
8、同体格的孩子的期望期望不同,这影响到了不同体格的不同,这影响到了不同体格的孩子人格发展的结果。孩子人格发展的结果。第10页,共84页。身体外貌与人格p谢尔登等人研究发现,依据身体的肥胖程度可以将个体分为三种类型:内胚谢尔登等人研究发现,依据身体的肥胖程度可以将个体分为三种类型:内胚层(胖)、中胚层(壮)和外胚层(瘦)。这三种体型的人分别具有不同的层(胖)、中胚层(壮)和外胚层(瘦)。这三种体型的人分别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人格特征:p内胚层型:悠闲自在、喜爱交友、慢条斯理、内胚层型:悠闲自在、喜爱交友、慢条斯理、p 宽宏大量宽宏大量p中胚层型:自信、健壮、精力旺盛、大胆中胚层型:自信、健壮、精力
9、旺盛、大胆p外胚层型:内倾、拘谨、胆怯、爱好艺术外胚层型:内倾、拘谨、胆怯、爱好艺术第11页,共84页。三、成熟速率三、成熟速率 成熟早晚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成熟早晚与心理发展的关系:身体成熟的早晚对于男女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完全相身体成熟的早晚对于男女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于说是完全相反的。同的,甚至于说是完全相反的。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在情感、人格和社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在情感、人格和社会适应上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会适应上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第12页,共84页。三、成熟速率三、成熟速率解释:解释:1 1、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特点的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他所处的
10、社会文化特点的匹配程度。配程度。随着身体的成熟和发育,青少年会越来越关注生理的自随着身体的成熟和发育,青少年会越来越关注生理的自我。此外,青少年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同伴和成我。此外,青少年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同伴和成人那里得到许多关于身体特征的反馈。青少年对自己体貌人那里得到许多关于身体特征的反馈。青少年对自己体貌的感知会强烈地影响到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并最终影的感知会强烈地影响到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并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和心理幸福感。响到他们的自尊和心理幸福感。第13页,共84页。三、成熟速率三、成熟速率p解释:解释:2、青少年在生理上与同伴的适应程度。、青少年在生理上与同伴
11、的适应程度。p 青少年在与和他们生理发展水平相当的同青少年在与和他们生理发展水平相当的同伴相处时感觉最舒适,这种现象为同伴相符的重伴相处时感觉最舒适,这种现象为同伴相符的重要性提供了支持。但这些影响不具有跨文化性。要性提供了支持。但这些影响不具有跨文化性。第14页,共84页。第二节第二节 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家庭因素与人格发展p家庭系统家庭系统p(1 1)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的关系是相互的。p(2 2)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
12、定的。定的。p(3 3)家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家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响。p(4 4)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随着儿童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系统具有调节功能,随着儿童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相应的变化。第15页,共84页。一、依恋一、依恋p依恋(依恋(attachment)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p依恋具有三个特点:依恋具有三个特点:p1)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p2)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藉、安全
13、感和丰富的刺激。)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藉、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p3)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依恋遭到破坏后,会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第16页,共84页。第17页,共84页。1.1.依恋形成的基础依恋形成的基础 p依恋有着深刻的依恋有着深刻的生物根源生物根源 p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害怕情绪、记忆能力和客体永久性概念)(害怕情绪、记忆能力和客体永久性概念)p依恋的质量对于儿童日后形成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依恋的质量对于儿童日后形成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深刻和长远的影响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第18页,共84页。依恋发展的阶段依
14、恋发展的阶段p第一阶段:前依恋期(无差别的反应期,第一阶段:前依恋期(无差别的反应期,0-6周周)出现忧伤安慰序列(出现忧伤安慰序列(distress-relief sequences)和面对面嬉戏)和面对面嬉戏(face-to-face play)第19页,共84页。依恋发展的阶段依恋发展的阶段p第二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第二阶段:依恋关系建立期(有差别的社交期,6周到周到6-8个月)个月)在忧伤安慰序列和面对面嬉戏中,在忧伤安慰序列和面对面嬉戏中,习得互动规则:习得互动规则:在社会互动中,伙伴轮流作出行为和反应;在社会互动中,伙伴轮流作出行为和反应;习得影响:习得影响:婴儿
15、意识到他们能以一种一贯的、可预测的方式影响他婴儿意识到他们能以一种一贯的、可预测的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习得信任:婴儿对特定个体可靠性的认识习得信任:婴儿对特定个体可靠性的认识程度,可能影响他们之间依恋关系的稳固性。程度,可能影响他们之间依恋关系的稳固性。第20页,共84页。依恋发展的阶段依恋发展的阶段第三个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积极寻求与专门第三个阶段:依恋关系明确期(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的接近,照顾者的接近,6-8个月到个月到2岁)岁)从被动对待父母的反应,到主动寻求从被动对待父母的反应,到主动寻求 出现分离焦虑和怯生出现分离焦虑和怯生 同时出现对父、母的依恋同时出现对父、母的依恋
16、第21页,共84页。依恋发展的阶段依恋发展的阶段p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第四阶段:交互关系形成期(2岁后)岁后)p依恋行为在依恋行为在2 2岁时候达到高峰,岁时候达到高峰,2 2岁以后逐渐分开,岁以后逐渐分开,3 3岁时,儿童在母亲不在时候也感觉不到孤单或不岁时,儿童在母亲不在时候也感觉不到孤单或不安全,能够开始和其他儿童交往和成人交往。安全,能够开始和其他儿童交往和成人交往。第22页,共84页。2.2.依恋的测量依恋的测量p安斯沃斯(安斯沃斯(M.D.Ainsworth)等)等1969年提年提出的陌生情境测验。出的陌生情境测验。第23页,共84页。3.3.依恋类型依恋类型p安全型安全型
17、约约2/3p回避型(焦虑回避型)回避型(焦虑回避型)2025%p反抗型(焦虑矛盾型)反抗型(焦虑矛盾型)1015%第24页,共84页。依恋实验哈洛(Harlow,1958)的实验n实验证明,身体实验证明,身体接触的舒适感比接触的舒适感比食物在依恋形成食物在依恋形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作用。第25页,共84页。4.4.影响依恋的因素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抚养质量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儿童的特点儿童的特点 :外在的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状:外在的体貌特征、身体的健康状况况 、内在的气质特点。、内在的气质特点。文化因素文化因素第26页,共84页。敏感性和反应性敏感性和反
18、应性p敏感性指母亲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敏感性指母亲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p反应性指母亲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及时、一致反应性指母亲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恰当、及时、一致地予以满足。地予以满足。p根据儿童需求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对儿童的饮食、根据儿童需求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对儿童的饮食、睡眠、躯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对儿童睡眠、躯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对儿童寻求注意、感情、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寻求注意、感情、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第27页,共84页。亲子交往的文化差异亲子交往的文化差异pBronetein
19、等(等(1990)对美、日母亲与)对美、日母亲与5个月个月大孩子交往的比较研究大孩子交往的比较研究p对婴儿行为的评估表明,婴儿在环境中对外界刺对婴儿行为的评估表明,婴儿在环境中对外界刺激产生同样的反应,并寻求母亲对他们的反应激产生同样的反应,并寻求母亲对他们的反应第28页,共84页。亲子交往的文化差异亲子交往的文化差异p母亲对婴儿的反应有差别:美国母亲在孩子探索环境中的客母亲对婴儿的反应有差别:美国母亲在孩子探索环境中的客体时有更多的反应;日本母亲在孩子转向自己时有更多反应体时有更多的反应;日本母亲在孩子转向自己时有更多反应p美国母亲的行为有助于孩子独立,日本母亲的行为有助于孩子建立美国母亲的
20、行为有助于孩子独立,日本母亲的行为有助于孩子建立对自己的依赖对自己的依赖p在陌生情境测验中,日本儿童所体验到的压力远远高于美国儿童所在陌生情境测验中,日本儿童所体验到的压力远远高于美国儿童所承受的压力承受的压力 第29页,共84页。5.5.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p(1)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年期人际关系的雏形。是成年期人际关系的雏形。p(2)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p(3)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第
21、30页,共84页。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p当婴儿对其照料者产生依恋时,会建构起一个关当婴儿对其照料者产生依恋时,会建构起一个关于照料者、自己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模型或于照料者、自己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模型或表征。这种心理模型包含关于自己和他人的预期。表征。这种心理模型包含关于自己和他人的预期。第31页,共84页。爱情与依恋p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 59%p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25%p反抗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11%第32页,共84页。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二、父母的教养方式p1.1.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p要求要求: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
22、立适当的标准并: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p反应性反应性: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敏感程度。p(1 1)权威型)权威型p(2 2)专制型)专制型 p(3 3)溺爱型)溺爱型 p(4 4)忽视型)忽视型第33页,共84页。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p(1 1)权威型)权威型p(2 2)专制型)专制型 p(3 3)溺爱型)溺爱型 p(4 4)忽视型)忽视型第34页,共84页。2.家庭系统中的教养方式变化家庭系统中的教养方式变化p教养方式的适应性变化趋势为:在对儿童关心和爱护的
23、基础上,父母教养方式的适应性变化趋势为:在对儿童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父母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利,而对孩子的直接控制日趋减少。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利,而对孩子的直接控制日趋减少。p婴儿阶段婴儿阶段,孩子的一切行为都需要父母来控制,孩子的一切行为都需要父母来控制,p儿童中期儿童中期,孩子与父母共同控制。遇事协商,共同决定。,孩子与父母共同控制。遇事协商,共同决定。p青春期青春期,培养孩子自主性,给孩子尝试和自我决定的机会。,培养孩子自主性,给孩子尝试和自我决定的机会。第35页,共84页。三、家庭结构三、家庭结构p1 1、核心家庭核心家庭 p2 2、大家庭、大家庭 p3 3、破裂家庭、破裂家庭第36
24、页,共84页。核心家庭的作用核心家庭的作用p综合我国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是:认知方面独生子女具有优势;综合我国的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是:认知方面独生子女具有优势;p在个性方面,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很明显;合群性方面,入园在个性方面,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很明显;合群性方面,入园的独生子女比未入的合群性强得多,且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的独生子女比未入的合群性强得多,且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农村女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农村中,独生子女,特别是男童,任性、依赖、怯懦等不良品质中,独生子女,特别是男童,任性、依赖、怯懦等不良品质更为严重;此外,独
25、生子女个性特征与父母的生育意识有很更为严重;此外,独生子女个性特征与父母的生育意识有很大关系。大关系。第37页,共84页。第三节第三节 同伴与人格发展同伴与人格发展同伴:同伴: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儿童的同伴关系。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就构成了儿童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社会同伴关系为儿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