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课件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个人所得税课件1.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个人所得税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概述概述纳税人纳税人征税范围和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和征税对象税率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减免税规定减免税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境外已纳税款的抵免境外已纳税款的抵免申报及征收申报及征收第1页,共47页。概 述一、个人所得税的建立和发展一、个人所得税的建立和发展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50年代税种的设置:年代税种的设置:薪给报酬所得税薪给报酬所得税 80年代税制的建立:年代税制的建立: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年:中华人
2、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6年: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年: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1987年:个人收入调节税年:个人收入调节税 90年代后税制的完善:年代后税制的完善: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第2页,共47页。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一一)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二二)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定率扣除并用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定率扣除并用(三三)在税率上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并用在税率上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并用(四四)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方法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方法 三、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三、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第3页,共47页。纳税
3、人和扣缴义务人一、纳税人一、纳税人(一)(一)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概念:概念: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年的个人。认定标准:认定标准:住所标准:是指习惯性居住地。住所标准:是指习惯性居住地。居住时间标准: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居住时间标准: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天天。临时离境(一次离境不超过。临时离境(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者全年累计离境不超过日,或者全年累计离境不超过90日),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日),不扣减日数,连续计算。纳税义务:纳税义务:负有无
4、限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无论是来负有无限纳税义务。其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第4页,共47页。(二)非居民纳税人:(二)非居民纳税人:概念:概念:是指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是指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纳税义务纳税义务: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二
5、、扣缴义务人:二、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税以个人所得税以支付所得的单位和个人支付所得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为扣缴义务人。第5页,共47页。6个人所得税 6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6页,共47页。7个
6、人所得税 7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具体是:税率。具体是: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至至45的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234567不超过1500元的3%0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105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555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10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2755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
7、分35%5505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3505第7页,共47页。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税率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适用5到到35的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超额累进税率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2345不超过15000元的部分5%0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10%750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20%3750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30%9750超过100000元的部分35%14750第8页,共47页。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
8、得税的税率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办法。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劳务报酬所得的加成征税,是指个人一次取得的劳务报酬,其劳务报酬所得的加成征税,是指个人一次取得的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一次超过元。应纳税所得额一次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按税法规定计算税额后,再按应纳税额加征五成;元的部分,按税法规定计算税额后,再按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元的部分,加征十成。5、稿酬所得,实行、稿酬所得,实行20的
9、比例税率,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并按应纳税额减征减征30第9页,共47页。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税率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其他所得适用适用2020的比例税率的比例税率第10页,共47页。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的税率v 自自2008年年3月月1日起,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减按日起,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v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从1999年年11月月1日
10、起开始征税,税率日起开始征税,税率为为20%,自,自2007年年8月月15日起,减按日起,减按5%的比例税率执行。自的比例税率执行。自2008年年10月月9日(含)起,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日(含)起,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v 经国务院批准,自经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年10月月9日起,对证券市场个人投日起,对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资者取得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即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在税,即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在2008年年10月月9日后(含日后(含10月月9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日
11、)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第11页,共47页。12个人所得税 12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费用减除标准)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扣除费用以每月收入额扣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的工资、薪金所得在扣除(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的工资、薪金所得在扣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扣除元费用的基础上,再扣除1300元的附加减除费用。)元的附加减除费用。)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扣除
12、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扣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总额,扣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12页,共47页。【背景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来我国工
13、作的外籍人员日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来我国工作的外籍人员日益增多,根据国际惯例以及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我国于增多,根据国际惯例以及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我国于1980年年9月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颁布并实施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中国公民和外籍个,将中国公民和外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定为人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定为800元。考虑到元。考虑到1980年制定的个人所得税基本上不适应年制定的个人所得税基本上不适应我国公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为了使社会成员间的收入水平不至于过
14、份悬殊,国务院于我国公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为了使社会成员间的收入水平不至于过份悬殊,国务院于1986年年9月月25日颁布并于日颁布并于1987年年1月月1日实施了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对中,对中国公民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由国公民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改为元改为400元。元。1993年年10月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的决定,将,将1980年颁布的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15、个人所得税法、1986年颁布的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工商业户所得税和和1987年颁布的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三税合并为三税合并为中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中外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的扣除标准统一为,对中外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的扣除标准统一为800元。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元。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年10月月27日通过了日通过了关于修关于修改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的决定,自,自20
16、06年年1月月1日起,中外籍个人工资薪金日起,中外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由所得的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提高到元提高到1600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于次会议于2007年年12月月29日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日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2008年年3月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费日起,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用扣除标准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元提高到2000元。元。2011年年6月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
17、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2011年年9月月1日起,日起,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元提高到3500元。元。第13页,共47页。14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14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费用减除标准)4、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其他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扣除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原值按财产不同性质确
18、定。每次收入不超过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扣除费用元的,扣除费用800元;元;4000元以上的,扣除元以上的,扣除20的费用,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第14页,共47页。1515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每次收入的确定每次收入的确定)税法对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以下税法对纳税义务人取得的以下7项所得:项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10、偶然所得、偶然所得 11、其他所得、其他所得 明确规定按次计算征
19、税的。准确划分明确规定按次计算征税的。准确划分“次次”,对于准确计算个人所得税款,对于准确计算个人所得税款,保证国家税收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保证国家税收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第15页,共47页。4、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 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1个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个月取得的收入为一次。5、稿酬所得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作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作另一次稿酬所得
20、计征个人所得税得税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就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上连载的,就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作为另一次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21、。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出版、发表时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第16页,共47页。17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提供或转让所取得的收,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提供或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一个纳税义务人,可能不仅拥有一项特许权权利,每一项特许入为一次。一个纳税义务人,可能不仅拥有一项特许权权利,每一项特许权的使用权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对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权的使用权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对
2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次次”的界定,明确为每一项使用权的每次提供或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的界定,明确为每一项使用权的每次提供或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该次提供或转让取得的收入是分期支付的,则应将各期收入相加次。如果该次提供或转让取得的收入是分期支付的,则应将各期收入相加为一次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为一次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收入为一次。8、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以,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10、偶然所得、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以
23、每次收入为一次。11、其他所得、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以每次收入为一次。第17页,共47页。18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特殊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特殊规定)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1、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公益事业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向教育、公益事业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赠,捐赠额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的部分,可以从其,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
24、红十字事业、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中全额扣除。全额扣除。3、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教育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全额扣除。个人所得税 第18页,共47页。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特殊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特殊规定)4、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公益性青
25、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额中全额扣除。全额扣除。5、个人所得(不含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用于、个人所得(不含偶然所得、其他所得)用于对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三新开发费用的对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三新开发费用的资助,资助,可以全额在下月(工资薪金所得)或下次可以全额在下月(工资薪金所得)或下次(按次计征的所得)或当年(按年计征的所得)(按次计征的所得)或当年(按年计征的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不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