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职称药师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卫生职称药师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卫生 职称 药师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卫生职称药学考点冲刺 概念概念 脂溶性脂溶性小分子小分子物质直接通过细胞膜物质直接通过细胞膜顺浓度差顺浓度差跨膜转运跨膜转运 如:如:O O2 2 、COCO2 2等气体,尿素等等气体,尿素等 特点:特点:1、顺浓度差、顺浓度差 2、不需要膜蛋白帮助、不需要膜蛋白帮助 3、不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 4、转运脂溶性物质、转运脂溶性物质 单纯扩散单纯扩散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二)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在在细胞膜细胞膜特殊蛋白特殊蛋白的帮助下进行跨膜转运。的帮助下进行跨膜转运。1.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tra
2、nsport):不消耗不消耗ATP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通道)通道(channel)(2)载体)载体(carrier)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消耗消耗ATP (1)离子泵)离子泵(ion pump)(2)转运体)转运体(transporter)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1.1.概念:概念:指非脂溶性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特殊蛋膜特殊蛋白质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2.2.易化扩散特点:易化扩散特点:顺浓度差或电位差顺浓度差或电位差 膜蛋白膜蛋白帮助帮助不消
3、耗能量不消耗能量转运转运水溶性水溶性物质物质 类型类型 经经载体载体易化扩散: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等等 转运机制:变构学说转运机制:变构学说 特征:特征: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经经通道通道易化扩散易化扩散:Na:Na+、K K+、ClCl-、CaCa2+2+等等 转运机制:亲水性孔道开放转运机制:亲水性孔道开放 特征:特征:离子选择性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门控特性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 概念:概念:指细胞指细胞直接利用直接利用代谢产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生的能量将物质逆逆浓度梯度或电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化学梯度进行跨进行跨膜
4、转运的过程膜转运的过程 转运物质:转运物质:通常是通常是带电离子带电离子2 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active transport)特点:特点:1 1、膜蛋白(泵)帮助;、膜蛋白(泵)帮助;2 2、逆浓度差或电位差、逆浓度差或电位差 3 3、耗能、耗能钠泵(钠钠泵(钠-钾泵,钠钾泵,钠-钾钾ATPATP酶)、钙泵、碘泵等酶)、钙泵、碘泵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脂溶性小分子物质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和带电离子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和带电离子 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物质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出胞和入胞(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生理性止血生理性
5、止血: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小血管损伤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后会自行停止,该现象称为。正常人出钟后会自行停止,该现象称为。正常人出血时间为血时间为1 13 3分钟。分钟。基本过程基本过程: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血小板的作用血小板的作用释放缩血管物质释放缩血管物质粘着、聚集,形成血栓粘着、聚集,形成血栓修复受损的内皮细胞修复受损的内皮细胞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参与血液凝固过程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一旦开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过程,一旦开始,各个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一个,形成始,各个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一个,形成“瀑布瀑布
6、”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抗凝系统一)抗凝系统1.1.抗凝血酶抗凝血酶:2.2.肝素肝素 使抗凝血酶使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增大的抗凝作用增大20002000倍。倍。3.3.蛋白质蛋白质C C 灭活灭活a a和和IaIa;削弱削弱aa对凝血酶原的激活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促进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0.1s心房心房心室心室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Cardiac Cycle),Cardiac Cycle),为为0.80.8s s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一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 1
7、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NE1-R心率心率(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时作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 (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 (正性变力作用)(正性变力作用)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作用:作用:正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性变时、变力、变传导。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的作用:的作用: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性变时、变力、变传导。机制机制:Ach+M-R心肌膜的心肌膜的K+通道的开放概率通道的开放概率复极过程中复极过程中K+外流外流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心肌细胞的兴奋性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窦房结细胞的自律
8、性最大复极电位最大复极电位心率心率复极过程中复极过程中K+外流外流AP时程时程 每一每一AP内内Ca2+内流内流 Ach直接抑制直接抑制Ca2+通道通道并使肌浆网释放并使肌浆网释放Ca2+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Ach直接抑制直接抑制Ca2+通道通道房室交界细胞房室交界细胞APAP上升幅度和速度上升幅度和速度传导速度传导速度 称交感称交感缩血管缩血管纤维纤维,末梢释放,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主要与受体结受体结合合血管平滑肌,亦可与血管平滑肌,亦可与2受体结合受体结合血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2 2血管的神经支配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称为血管运动神经,可分为支配血管平滑
9、肌的神经称为血管运动神经,可分为缩血管神缩血管神经经和和舒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末梢释放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与M M受体结合而使其舒张受体结合而使其舒张(三三)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1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2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3.3.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4.4.其他心血管反射其他心血管反射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及使循环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及使循环功能适应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
10、功能适应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1.心动周期长短和心率成反比关系。2.等容舒张期房室瓣和半月瓣都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内压超过房内压,低于主动脉压,心室容积不变。3.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血液顺压力梯度向主动脉方向流动,主动脉瓣被打开。7.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包括心室舒张末期血液充盈量(心脏前负荷),大动脉血压(心脏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8.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交感缩血管纤维节后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9.肾上腺素可与和两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平滑肌上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一、胃内消化
11、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盐酸、胃蛋白酶、粘液、内因子、碳酸氢盐和水盐酸作用(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酸性环境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杀菌促进胰液、肠液、胆汁分泌造成小肠酸性环境利于铁钙吸收胃蛋白酶原作用(胃腺主细胞分泌):盐酸下,转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黏液和碳酸氢盐(粘液细胞分泌):润滑保护胃黏膜。两者结合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抵抗胃酸侵蚀。内因子(胃腺壁细胞分泌):促进和保护维生素B12在回肠黏膜吸收的作用。2.胃的运动形式:容受性舒张蠕动紧张性收缩经典的突触传递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1.1.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的结构和功
12、能3.3.酶酶4.4.糖代谢糖代谢5.5.脂类代谢脂类代谢6.6.氨基酸代谢氨基酸代谢7.7.核苷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蛋白质分子组成一、蛋白质分子组成1.1.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碳、氢、氧、氮和硫,其中含氮量平均为,其中含氮量平均为1616。2.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有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有2020中,中,均为均为L-L-氨基酸(甘氨酸除外)氨基酸(甘氨酸除外)3.3.氨基酸分类: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氨基酸分类: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酸性氨
13、基酸碱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二、氨基酸的性质二、氨基酸的性质在某一在某一pHpH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使静电荷为零,该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使静电荷为零,该pHpH称为称为氨基酸的氨基酸的等电点等电点。氨基酸有氨基酸有紫外紫外吸收,所以可作为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简便方法。吸收,所以可作为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简便方法。酶酶一、酶的结构与功能一、酶的结构与功能1.1.结合酶:酶按分子组成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结合酶:酶按分子组成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结合酶:由蛋白质(酶蛋白)和非蛋白质(辅助因子)组成,结合酶:由蛋
14、白质(酶蛋白)和非蛋白质(辅助因子)组成,全酶全酶=酶蛋白酶蛋白+辅助因子。辅助因子。2.2.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的概念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的概念活性中心的必须基团有两种活性中心的必须基团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结合基团结合基团,结合底物形成复合物,另一种是,结合底物形成复合物,另一种是催催化化,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二、酶促反应的特点二、酶促反应的特点1.1.酶的特异性酶的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2.2.酶促反应特点酶促反应特点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酶促反应具有极高的效率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酶促反
15、应的可调节性酶促反应的可调节性n糖酵解小结糖酵解小结反应部位:反应部位:胞浆胞浆;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G G-6-P ATP ADP 己糖激酶 ATP ADP F-6-P F-1,6-2P 磷酸果糖激酶-1 ADP ATP PEP 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产能的方式和数量产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乳酸循环(糖异生)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
16、二、糖酵解的调控是对3个关键酶活个关键酶活性的调节性的调节关键酶关键酶 己糖激酶己糖激酶 果糖果糖-6-磷酸激酶磷酸激酶-1最重要最重要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第二个重要第二个重要 调节方式调节方式 别构调节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三、糖无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三、糖无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机体不利用氧快速供能机体不利用氧快速供能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这对肌收缩肌收缩更为重要。更为重要。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代谢活跃的细
17、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指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6-磷磷酸酸-葡萄糖葡萄糖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阶段生成果糖果糖-6-磷酸和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从而返回糖酵解的代谢途径,亦称为酵解的代谢途径,亦称为磷酸戊糖旁路磷酸戊糖旁路。磷酸戊糖途径不能产生磷酸戊糖途径不能产生ATP,其主要意义是生,其主要意义是生成成NADPH和磷酸核糖和磷酸核糖,n细胞定位:细胞定位:胞液胞液 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磷酸戊糖途径的分为两个反阶段磷酸戊糖途径的分为两个反阶段n反应过程可
18、分为二个阶段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第二阶段:非氧化反应 生成生成磷酸戊糖,磷酸戊糖,NADPH+H+及及CO2。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和磷酸戊糖(二)提供(二)提供NADPH作为作为供氢体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参与多种代谢反应(一)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一)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核糖1.NADPH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参与体内羟化反应;3.NADPH可维持谷胱甘肽可维持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状态。的还原状态。糖异生糖异
19、生是指从是指从非糖化合物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或糖原的过程。n部位:部位:n原料:原料: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主要有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一)维持(一)维持血糖恒定血糖恒定是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二)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二)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三)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三)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维持酸碱平衡(四四)骨骼肌中的乳酸在肝中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骨骼肌中的乳酸在肝中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糖异生生理意义糖异生生理意义一、细菌的
20、基本结构一、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胞壁的功能细胞壁的功能 维持维持菌体菌体固有的形态:细菌一旦失去细胞壁,就变形。固有的形态:细菌一旦失去细胞壁,就变形。保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与细胞膜一起参与物质交换,细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与细胞膜一起参与物质交换,细胞壁上有很多小孔,容许胞壁上有很多小孔,容许小分子物质通过小分子物质通过。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的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青霉素青霉素能干扰四肽侧链和五能干扰四肽侧链和五肽肽交联桥的连接,
21、使细菌不能合交联桥的连接,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成的成完成的细胞壁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可导致细菌死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特殊结构二、特殊结构 荚膜:荚膜:荚膜的功能荚膜的功能与与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抗吞噬作用;粘附有关,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鞭毛鞭毛: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运动器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特殊结构二、特殊结构 菌毛菌毛: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根
22、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普通菌毛是细菌的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黏附结构,性菌毛参与结构,性菌毛参与F质粒的接合传递质粒的接合传递。芽胞:细菌的休眠形式。芽胞:细菌的休眠形式。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有重要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有重要的鉴别意义。芽胞的的鉴别意义。芽胞的抵抗力强抵抗力强,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芽胞并不,是重要的传染源。但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芽胞致病。芽胞抵抗力强抵抗力强,故应以,故应以杀灭芽胞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灭菌指标。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
23、灭菌法是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消毒消毒:杀死杀死物体上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含芽胞的细菌或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灭菌灭菌:杀灭物体上: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括杀灭细菌芽胞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抑菌:抑菌:抑制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为各种抗生素。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为各种抗生素。
24、防腐防腐:防止或抑制:防止或抑制体外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无菌无菌: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无菌操作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自己和和非己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
25、人体的健康。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抗原抗原(Ag)(Ag)能能刺激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并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免疫系统并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且能与其免疫应答产物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特异性结合,并发生一,并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物质。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特异性结合结合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1.1.总论总论2.2.苷类苷类3.3.苯丙素类苯丙素类4.4.蒽醌类蒽醌类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