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1概述建筑材料及检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单元1概述建筑材料及检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概述 建筑材料 检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建筑材料及检测建筑材料及检测 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1.2 1.2 检测管理和基础知识检测管理和基础知识单元单元1 1 概述概述1.3 1.3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知识汇总知识汇总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1.1.1 1.1.1 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的定义 广义的建筑材料,除用于建筑物本身的各种材料广义的建筑材料,除用于建筑物本身的各种材料之外,还包括卫生洁具、暖气及空调设备等器材。狭义之外,还包括卫生洁具、暖气及空调设备等器材。狭义的建筑材料即构成建筑物及构筑物本身的材料,从地基、的建筑材料即构成建筑物及构筑物本身的材料,从地基、承重构
2、件(梁、板、柱等)直到地面、墙体、屋面等所承重构件(梁、板、柱等)直到地面、墙体、屋面等所用的材料。用的材料。1.1.2 1.1.2 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的分类 建筑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建筑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三大类,见表分为有机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三大类,见表1.11.1。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功能,大体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功能,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上可分为三大类,即建筑结构
3、材料、墙体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见表能材料,见表1.21.2。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1.1.建筑结构材料建筑结构材料 主要是指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主要是指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梁、板、柱、基础、框架及其他受力构件和结构等所如梁、板、柱、基础、框架及其他受力构件和结构等所采用的材料。对这类材料主要技术性能的要求是强度和采用的材料。对这类材料主要技术性能的要求是强度和耐久性。目前,所用的主要建筑结构材料有砖、石、水耐久性。目前,所用的主要建筑结构材料有砖、石、水泥混凝土和钢材以及两者复合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泥混凝土和钢材以及两者复合的钢筋混凝土和
4、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仍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结构材料筋混凝土仍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结构材料。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2.2.墙体材料墙体材料 指建筑物内、外及分隔墙体所用的材料,有承重指建筑物内、外及分隔墙体所用的材料,有承重和非承重两类。由于墙体在建筑物中占有很大比例,所和非承重两类。由于墙体在建筑物中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合理选用墙体材料对降低建筑物的成本、节能和使用以合理选用墙体材料对降低建筑物的成本、节能和使用安全耐久等都是很重要的。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墙体安全耐久等都是很重要的
5、。目前,我国大量使用的墙体材料为砌墙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混凝土等。材料为砌墙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混凝土等。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3 3建筑功能材料建筑功能材料 主要是指担负某些建筑功能的非承重材料。如:主要是指担负某些建筑功能的非承重材料。如: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采光材料、装防水材料、绝热材料、吸声和隔声材料、采光材料、装饰材料等。这类材料品种繁多,功能各异,随着节能的饰材料等。这类材料品种繁多,功能各异,随着节能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物上。要求,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物上。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可靠度与安全度,主要取决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可靠度与安全
6、度,主要取决于由建筑结构材料组成的构件和结构体系,建筑物的使于由建筑结构材料组成的构件和结构体系,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建筑品位,主要取决于建筑功能材料。此外,用功能与建筑品位,主要取决于建筑功能材料。此外,对某一种具体材料来说,它可能兼有多种功能对某一种具体材料来说,它可能兼有多种功能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1.1.3 1.1.3 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建筑材料的标准化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是生产和使用单位检验、确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是生产和使用单位检验、确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技术文件。为了保证材料质量、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技术文件。为了保证材料质量、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必须对材料产品
7、的技术要求制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必须对材料产品的技术要求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规格、分类、定统一的执行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规格、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标识、运输和贮存注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则、标识、运输和贮存注意事项等方面。意事项等方面。根据技术标准发布单位与适用范围,我国可分为根据技术标准发布单位与适用范围,我国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1.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国家标准有强制性标准(代号GBGB)和推荐性标准)和推荐性
8、标准(代号(代号GB/TGB/T)。强制性标准是全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导)。强制性标准是全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导文件,产品的技术指标都不得低于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文件,产品的技术指标都不得低于标准中规定的要求。推荐性标准在执行时也可采用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推荐性标准在执行时也可采用其他相关标准的规定。2.2.行业标准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各行业(或主管部门)为了规范本行行业标准是各行业(或主管部门)为了规范本行业的产品质量而制定的技术标准,也是全国性的指导文业的产品质量而制定的技术标准,也是全国性的指导文件,高于国家标准。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件,高于国家标准。如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代号JGJJGJ)
9、、)、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建筑材料行业标准(代号JCJC)、冶金行业标准(代号)、冶金行业标准(代号Y YB B)、交通行业标准(代号)、交通行业标准(代号JTJT)等。)等。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3.3.地方标准(代号地方标准(代号DBDB)地方标准为地方主管部门发布的地方性技术指导地方标准为地方主管部门发布的地方性技术指导文件,适宜在该地区使用,高于国家标准。文件,适宜在该地区使用,高于国家标准。4.4.企业标准(代号企业标准(代号QBQB)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发布的指导本企业生产的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发布的指导本企业生产的技术文件,仅适用于本企业,高于类似(或相关)
10、产品技术文件,仅适用于本企业,高于类似(或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的国家标准。标准的一般表示方法: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标准的一般表示方法: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和批准年份。号和批准年份。1.1 1.1 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概述 目前,主要建筑材料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标准的目前,主要建筑材料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材质和检验两大方面。有的将这两个方面主要内容包括材质和检验两大方面。有的将这两个方面核定在同一个标准;有的则分开为几个标准。现场配制核定在同一个标准;有的则分开为几个标准。现场配制的一些材料,它们的原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材标准,制的一些材料,它们的原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材标
11、准,制成成品的检验往往包含于施工验收规范和规程之中。由成成品的检验往往包含于施工验收规范和规程之中。由于标准的分工越来越细和相互渗透,一种材料的检验经于标准的分工越来越细和相互渗透,一种材料的检验经常要涉及多个标准、规程和规定。常要涉及多个标准、规程和规定。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1.2.1 1.2.1 见证取样制度见证取样制度 见证取样和送检是指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见证取样和送检是指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人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的现场取样人员对工程中涉人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的现场取样人员对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取样,并送至经及结构安全
12、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取样,并送至经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资质认可和质量技术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资质认可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计量认证的质量检测单位(以下简称监督部门对其计量认证的质量检测单位(以下简称“检检测单位测单位”)进行检测。)进行检测。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中规定应取样数量的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中规定应取样数量的3030。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1
13、1)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2 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3 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4 4)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5 5)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6 6)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7 7)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8 8)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
14、、试件和材料。试件和材料。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见证人员应由建设单位或该工程的监理单位中具见证人员应由建设单位或该工程的监理单位中具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由建设单备建筑施工试验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并由建设单位或该工程的监理单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和位或该工程的监理单位书面通知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和负责该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负责该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在施工过程中,见证人员应按照见证取样和送检在施工过程中,见证人员应按照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对施工现场的取样和送检进行见证,取样人员应计划,对施工现场的取样和送检进行见证,取样人员应在试样或其包
15、装上作出标识、封志。标识和封志应标明在试样或其包装上作出标识、封志。标识和封志应标明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样品数量,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样品数量,并由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签字。见证人员应填写见证记并由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签字。见证人员应填写见证记录,并将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见证人员和取样录,并将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应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人员应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见证取样的试块、试件和材料送检时,应由送检单位见证取样的试块、试件和材料送检时,应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
16、,委托单应有见证人员和送检人员签字。检填写委托单,委托单应有见证人员和送检人员签字。检测单位应检查委托单及试样上的标识和封志,确认无误测单位应检查委托单及试样上的标识和封志,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检测。检测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和后方可进行检测。检测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出具公正、真实、准确的检测报告。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出具公正、真实、准确的检测报告。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检测报告必须加盖见证取样检测的专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检测报告必须加盖见证取样检测的专用章。用章。检测单位发现试样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通检测单位发现试样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该工程的质量监督单位和见证单
17、位,同时还应通知施知该工程的质量监督单位和见证单位,同时还应通知施工单位。工单位。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1.2.2 1.2.2 抽检抽检 检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取得代表质量特征的有关检测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取得代表质量特征的有关数据,科学评价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的常规检查一数据,科学评价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的常规检查一般都采用抽样检查。正确的抽样方法应保证抽样的代表般都采用抽样检查。正确的抽样方法应保证抽样的代表性和随机性。抽样的代表性是指保证抽取的子样应代表性和随机性。抽样的代表性是指保证抽取的子样应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抽样的随机性是指保证抽取的子样应母体的质量
18、状况,抽样的随机性是指保证抽取的子样应由随机因素决定而并非人为因素决定。样品的真实性和由随机因素决定而并非人为因素决定。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和公正。如何保证抽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测数据的准确和公正。如何保证抽样的代表性和随机性,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中都做出样的代表性和随机性,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中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了明确的规定。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抽取样品后应将其从施工现场送至有检测资格的抽取样品后应将其从施工现场送至有检测资格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验,从抽取样品到送至检测单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验,从抽取样品到送至检测单位检测的过程
19、是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中的第一步。为位检测的过程是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中的第一步。为了强化这个过程的监督管理,杜绝因弄虚作假出现试件了强化这个过程的监督管理,杜绝因弄虚作假出现试件合格而工程实体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为此建设部颁发了合格而工程实体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为此建设部颁发了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检的规定。实践证明,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实行。实践证明,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实行见证取样与送检制度是保证试件、试样具有真实性和代见证取样与送检制度是保证试件、试样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重要途径。表性的重要途径。检测机构完成
20、检测业务后,应当及时出具检测报检测机构完成检测业务后,应当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加盖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测专用章后方可告。检测报告加盖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测专用章后方可生效。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签字、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生效。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签字、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的签字人签署,经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或者其授权的签字人签署,经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确认后,由施工单位归档。位确认后,由施工单位归档。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见证取样的检测报告中应当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见证取样的检测报告中应当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机构出具
2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虚假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当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单位、监检测机构应当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理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以及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性标准的情况以及涉及结构安全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应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1.2.3 1.2.3 数据分析与处理数据分析与处理 建筑施工中,要对原材料
22、和半成品进行试验并取建筑施工中,要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试验并取得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能更好地评得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能更好地评价原材料及工程质量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下简要介绍常价原材料及工程质量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下简要介绍常用的数据统计方法。用的数据统计方法。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1 1平均值平均值 (1 1)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来了解一批算术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来了解一批数据的平均水平,计算公式如下:数据的平均水平,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式中 XX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n n试验数据的个数
23、;试验数据的个数;X X1 1、X X2 2、X Xn n各检测数据值;各检测数据值;各试验数据的总和。各试验数据的总和。12ninXXXXXniX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2 2)均方根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 均方根平均值对数据大小跳动反映较为灵敏,计均方根平均值对数据大小跳动反映较为灵敏,计算公式如下:算公式如下:式中式中 SS均方根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X X1 1、X X2 2、X Xn n各检测数据值;各检测数据值;X X2i2i各检测数据的平方和;各检测数据的平方和;n n检测数据的个数。检测数据的个数。222212niSnnxxxx1.2 1.2 监测
24、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3 3)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是各检测数据和其对应数的算术平均加权平均值是各检测数据和其对应数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值,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式中 mm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X X1 1、X X2 2、X Xn n各检测数据值;各检测数据值;g g1 1、g g2 2、g gn n检测数据的对应数;检测数据的对应数;X Xi ig gi i各检测数据值和其对应数乘积的总和;各检测数据值和其对应数乘积的总和;g gi i各对应数的总和。各对应数的总和。121212nnniiiX ggggXXXmgggg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
25、基础知识 2.2.误差计算误差计算 (1 1)范围误差范围误差 范围误差也称为极差,是检测数据最大值和最小范围误差也称为极差,是检测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值之差。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2 2)算术平均误差算术平均误差 算术平均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算术平均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式中 算术平均误差;算术平均误差;X X1 1、X X2 2、X Xn n各检测数据值;各检测数据值;X X检测数据值的算术平均值;检测数据值的算术平均值;n n检测数据的个数。检测数据的个数。12inXXXXXnnXXX1.2 1.2 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监测管理和基础知识 (3)(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