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典文献的校勘..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344282
  • 上传时间:2022-08-22
  • 格式:PPT
  • 页数:64
  • 大小:699.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典文献的校勘..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典 文献 校勘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第四章 古典文献的校勘古典文献的校勘第1页,共64页。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陈垣著:陈垣著:校勘学释例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4年版年版 2.张舜徽著:张舜徽著: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华中师范大学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社2004年版年版 3.程千帆、徐有富著: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之校勘编校雠广义之校勘编,齐,齐鲁书社鲁书社1998年版年版第2页,共64页。一、校勘的含义和功用一、校勘的含义和功用(一)(一)“校勘校勘”释义释义“校校”,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校(校(),木囚也。从),木囚也。从木,交声。木,交声。”指古代拘束犯人的刑具木枷。指古代拘束犯

    2、人的刑具木枷。如如周易周易噬嗑噬嗑:“何校灭耳,凶。何校灭耳,凶。”一副木枷由两片组成,而两片大小必须大体一致,才便一副木枷由两片组成,而两片大小必须大体一致,才便于上锁,因此事先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因此,于上锁,因此事先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因此,“校校”字用作动词时,便有字用作动词时,便有“比勘、核对比勘、核对”的意思。的意思。第3页,共64页。如如国语国语鲁语下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以以那那为首。为首。”这里的这里的“校校”,就是指校正文献的文,就是指校正文献的文字异同。字异同。第4页,共64页。“勘勘”,也作,也作“刊刊”。玉篇玉篇:“

    3、刊,削也、定刊,削也、定也、除也。也、除也。”可见,勘、刊有可见,勘、刊有“削除覆定削除覆定”之义。之义。这与中国早期文献以简牍为载体有关。这与中国早期文献以简牍为载体有关。如汉应劭如汉应劭风俗通义风俗通义古制古制:“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二十余年,皆先书竹,为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籍二十余年,皆先书竹,为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也。”可见,古人整理图书先写在竹简上,这便于发现错误可见,古人整理图书先写在竹简上,这便于发现错误时削除改正,待校订无误后,再写在缣帛上。因此,时削除改正,待校订无误后,再写在缣帛上。因此,“勘勘”有改正文字之义。有改正文字之义。第5页,共6

    4、4页。“校校”与与“勘勘”合用,作合用,作“勘校勘校”或或“校勘校勘”。魏书魏书崔光传崔光传:“光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光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固、刘燮等教韩神固、刘燮等勘校(勘校(拾遗补缺)石经,其残缺石经,其残缺者,计料石功,并字多少,欲补治之。者,计料石功,并字多少,欲补治之。”李清照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金石录后序:“每获一书每获一书,即共同勘即共同勘校。校。”第6页,共64页。与与“校勘校勘”一词意义相同的,还有一词意义相同的,还有“校雠校雠”,应劭,应劭风俗风俗通通:“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

    5、。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可见,校雠也有校可见,校雠也有校勘文字错误的原始意义。勘文字错误的原始意义。从上可见,从上可见,校勘,校勘,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以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恢复或接近本来面目,以及指出有关记载的疑似问题。及指出有关记载的疑似问题。据考察,早在南北朝时,据考察,早在南北朝时,“校校”和和“勘勘”二字被连用来二字被连用来表示核对文字的意义,不过那时不叫表示核对文字的意义,不过那时不叫“校勘校勘”而叫而叫“勘勘校校”。至宋代的馆阁,已增设。至宋代的馆阁,已增设“校勘校勘”

    6、一职,可见此词一职,可见此词至迟到宋代已被普遍使用。至迟到宋代已被普遍使用。第7页,共64页。校勘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校勘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文字文字方面的问题,而且要注方面的问题,而且要注意意史实史实问题,即著述本身记载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说,问题,即著述本身记载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说,校勘的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正误、衍脱、倒校勘的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正误、衍脱、倒置、错简等的审核,以示版本之真;一是对内容和有关置、错简等的审核,以示版本之真;一是对内容和有关记载是否真实可靠的审核,以求史实之真。当然,这两记载是否真实可靠的审核,以求史实之真。当然,这两个求真要以前者为主,这是最基础

    7、的工作,也是校勘的个求真要以前者为主,这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校勘的重点所在。重点所在。第8页,共64页。需要澄清的两个概念需要澄清的两个概念 1.校勘与校雠的区别校勘与校雠的区别 校雠校雠是简册时代校书的一个环节,所谓是简册时代校书的一个环节,所谓“校雠校雠”就是就是今天校勘中的对校,也即版本校。由于那时简册笨重,今天校勘中的对校,也即版本校。由于那时简册笨重,这一工作通常由两个人来完成。而今天的校勘含义较这一工作通常由两个人来完成。而今天的校勘含义较“校雠校雠”宽泛了很多,除对校外,还包括本校、它校宽泛了很多,除对校外,还包括本校、它校和理校等方法。和理校等方法。第9页,共64页。2.校勘与

    8、校对的区别校勘与校对的区别 校对校对是出版的一个环节,它的唯一任务就是:保障出是出版的一个环节,它的唯一任务就是:保障出版物和原稿绝对一致。因此,校对基本上是一项机械版物和原稿绝对一致。因此,校对基本上是一项机械性工作。校对虽然也是性工作。校对虽然也是“对对”,也是,也是“核查核查”,但它,但它是单向的,必须忠实于原稿,因此,与作为学术工作是单向的,必须忠实于原稿,因此,与作为学术工作的校勘有明显的不同。的校勘有明显的不同。校勘校勘古书的目的是恢复古书原貌,正本清源,以便于古书的目的是恢复古书原貌,正本清源,以便于古籍整理和古籍研究。不过,校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古籍整理和古籍研究。不过,校勘并不

    9、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校勘时,往往有人喜欢妄改古人文章,这举的事。在校勘时,往往有人喜欢妄改古人文章,这是校勘中最忌讳的事情。是校勘中最忌讳的事情。第10页,共64页。(二)校勘学的产生及定义(二)校勘学的产生及定义 我国的校勘事业起源很早,周秦时代已有从事校勘的事例。我国的校勘事业起源很早,周秦时代已有从事校勘的事例。如如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论察传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晋师三豕涉河。河。”子夏曰: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非也,是己亥也,夫己己与与三三相近,相近,豕豕与与亥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

    10、:晋师己亥涉河也晋师己亥涉河也。”“己己”字缺两字缺两“I”便误为便误为“三三”,古文,古文“亥亥”作作“”“”,“豕豕”作作“”“”,非常近似,故子夏根据文义及字形加以校勘,非常近似,故子夏根据文义及字形加以校勘,从而纠正其错误。这作为校勘学的萌芽。从而纠正其错误。这作为校勘学的萌芽。第11页,共64页。从西汉刘向大规模校勘中秘书,人们对校勘规律进从西汉刘向大规模校勘中秘书,人们对校勘规律进行了不断探索。行了不断探索。唐陆德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卷首卷首条例条例对经、注出现文字对经、注出现文字错误的情况和原因作了比较系统的概括。错误的情况和原因作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北宋彭叔夏北宋彭叔夏文苑

    11、英华辨证文苑英华辨证十卷,将他和周必大等人共十卷,将他和周必大等人共同校勘同校勘文苑英华文苑英华过程中有关校勘方面的成果归纳为十过程中有关校勘方面的成果归纳为十类四十五个子目。由于其条理与清晰超过前人。清人顾广类四十五个子目。由于其条理与清晰超过前人。清人顾广圻(圻(yn)称赞说:称赞说:“此书乃校雠之楷模,岂独读此书乃校雠之楷模,岂独读英英华华者资其是正哉者资其是正哉!”(思适斋集思适斋集卷卷15书文苑英华书文苑英华辨证后辨证后)第12页,共64页。清代学者王念孙对误例的总结达到了崭新的水平,其清代学者王念孙对误例的总结达到了崭新的水平,其读读书杂志书杂志淮南内篇淮南内篇后序后序列举各种列举

    12、各种“误例误例”共六十二种。共六十二种。主要从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类型的角度来分类总结的,因此主要从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类型的角度来分类总结的,因此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标志着对校勘条例的概况进入一个具有更加普遍的意义,标志着对校勘条例的概况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阶段。第13页,共64页。俞樾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卷五至卷七,在王念孙的基卷五至卷七,在王念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二十四种误例。础上又增加了二十四种误例。校勘虽然源远流长,但校勘学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清校勘虽然源远流长,但校勘学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清代。正如梁启超先生说:代。正如梁启超先生说:“清儒之有功于史学者,更一端焉,则校勘也。古清儒之有

    13、功于史学者,更一端焉,则校勘也。古书传习愈希者,其传抄踵刻讹谬愈甚,驯致不可读,书传习愈希者,其传抄踵刻讹谬愈甚,驯致不可读,而其书以废。清儒则博征善本以校勘之,校勘遂成而其书以废。清儒则博征善本以校勘之,校勘遂成一专门学。一专门学。”(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概论)随着校勘事业的发展,清代也出现了校勘学这一专门术随着校勘事业的发展,清代也出现了校勘学这一专门术语。朱一新说:语。朱一新说:“国朝人于校勘之学最精。国朝人于校勘之学最精。”(朱一新(朱一新无邪堂答问无邪堂答问卷卷3)第14页,共64页。校勘学,校勘学,就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科学,就是研究和总结校勘规律的一门科学,除对文献材料发生

    14、错误的规律进行总结外,人们还除对文献材料发生错误的规律进行总结外,人们还对校勘的作用、方法、据以校勘的资料、校勘者应对校勘的作用、方法、据以校勘的资料、校勘者应具备的条件、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进行探索,在具备的条件、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进行探索,在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校勘学。校勘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校勘学。第15页,共64页。(三)校勘学的功用(三)校勘学的功用 1.其功用是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或接近原稿其功用是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或接近原稿的书面材料。的书面材料。现代学者胡适先生认为:现代学者胡适先生认为:“校勘之学起于文件传写校勘之学起于文件传写的不易避免错误。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

    15、,错的不易避免错误。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是要改正这些传写误的机会也越多。校勘学的任务是要改正这些传写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他和原本的错误,恢复一个文件的本来面目,或使他和原本相差最微。相差最微。”(胡适书评序跋集胡适书评序跋集校勘学方法论校勘学方法论)第16页,共64页。2.读书应求善本,善本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符合或接近读书应求善本,善本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符合或接近原稿,而校勘不但是使今本符合或接近原稿的一种特原稿,而校勘不但是使今本符合或接近原稿的一种特定手段,而且也是鉴定其是否符合或接近原稿的一种定手段,而且也是鉴定其是否符合或接近原稿的一种可

    16、靠方法。可靠方法。王鸣盛在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十七史商榷序序中说:中说:“欲读书必先精欲读书必先精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校书,校之未精而遽读,恐读亦多误矣。”3.校勘有益于书籍的整理与出版。校勘有益于书籍的整理与出版。陈垣先生陈垣先生校勘学释例校勘学释例自序自序也说:也说:“以元本及诸以元本及诸本校沈刻本校沈刻元典章元典章,凡得谬误一万二千余条。,凡得谬误一万二千余条。”第17页,共64页。二、二、文献讹误的类型及识别文献讹误的类型及识别 (一)校勘的对象(一)校勘的对象 文献材料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出现错误是极其普文献材料经过传抄、刻印、排印等,出现错误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如清

    17、代王念孙遍的现象。如清代王念孙广雅疏证广雅疏证自序自序说:说:“盖是书(盖是书(广雅广雅)之讹脱久矣,今据耳目所及,)之讹脱久矣,今据耳目所及,旁考诸书以校此本,凡字之讹者五百八十,脱者四百旁考诸书以校此本,凡字之讹者五百八十,脱者四百九十,衍者三十九,先后错乱者百二十三,正文误入九十,衍者三十九,先后错乱者百二十三,正文误入音内者十九,音内字误入正文者五十七。音内者十九,音内字误入正文者五十七。”这说明古籍的各类错误之多。这说明古籍的各类错误之多。第18页,共64页。文献错讹的类型:文献错讹的类型:1.讹讹又称又称“误文误文”,就是文献原有文字写错了。晋代葛洪说:,就是文献原有文字写错了。晋

    18、代葛洪说:“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此之谓也。”(葛洪(葛洪抱朴子抱朴子内篇内篇卷十九卷十九遐览遐览)因此,古人将文字错讹的现象成为因此,古人将文字错讹的现象成为“鲁鱼亥豕鲁鱼亥豕”。造成。造成讹文有以下几种原因:讹文有以下几种原因:第19页,共64页。抄刻中无意而误抄刻中无意而误 字形相近而误字形相近而误 字音相近而误字音相近而误 因上下文而误因上下文而误 臆改而致臆改而致 不识古字而误改不识古字而误改 不懂古音而误改不懂古音而误改 不知古义而误改不知古义而误改 不懂语法而误改不懂语法而

    19、误改 不知专业术语而误改不知专业术语而误改 第20页,共64页。(1)字形致误)字形致误 由于汉字形体几经演变,篆、隶、章草、行、楷以及印刷由于汉字形体几经演变,篆、隶、章草、行、楷以及印刷字体,又由于便于抄写而产生大量俗字、简字以及重文省字体,又由于便于抄写而产生大量俗字、简字以及重文省略、缺字空围等符号,造成各种字形致误的类型。略、缺字空围等符号,造成各种字形致误的类型。如,江南本如,江南本汉书汉书田延年传田延年传:“今县官出三千万今县官出三千万自之,何哉?自之,何哉?”王念孙认为王念孙认为“自自”当为当为“匃匃”。广雅广雅:“匃,与也。匃,与也。”汉纪汉纪“出三千万钱与之出三千万钱与之”

    20、,可为旁证。因隶书,可为旁证。因隶书“匃匃”作作“匄匄”,字形与,字形与“自自”相似,因此讹为相似,因此讹为“自自”。第21页,共64页。又如,又如,诗经诗经硕鼠硕鼠:“誓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誓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乐土,爰得我所。”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引作:引作:“誓将去女,誓将去女,适彼乐土。适彼乐土,爰得我所。适彼乐土。适彼乐土,爰得我所。”俞樾认为,当以俞樾认为,当以韩诗韩诗为正。因古代抄写重叠句时,为正。因古代抄写重叠句时,写作写作“适二彼二乐二土二适二彼二乐二土二”,就逐渐讹误为,就逐渐讹误为“适彼乐适彼乐土,乐土乐土土,乐土乐土”。第22页,共64页。(2)语音致误

    21、)语音致误 语音致误的原因是汉字形音义的矛盾,即同音而异形语音致误的原因是汉字形音义的矛盾,即同音而异形异义,其表现就是因字形的不同而造成误字。异义,其表现就是因字形的不同而造成误字。如如荀子荀子儒效儒效:“若夫謪德而定次。若夫謪德而定次。”王念孙认为,王念孙认为,“謪謪”为为“谲谲”(ju)之讹误。因之讹误。因“谲谲”、“决决”古音通,则意同,为古音通,则意同,为“决其德之大小而决其德之大小而定位次定位次”。另如,另如,长编长编卷六三真宗景德三年五月庚申,卷六三真宗景德三年五月庚申,“但令遣但令遣长子、亲第宿卫京师。长子、亲第宿卫京师。”“亲第亲第”当作当作“亲弟亲弟”。第23页,共64页。

    22、2.脱脱 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从脱文的多少看,有脱字、脱句、脱简、脱行、或阙文。从脱文的多少看,有脱字、脱句、脱简、脱行、脱页等多种。脱页等多种。孔子说:孔子说:“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论语论语卫灵卫灵公公)可见脱文现象出现甚早。古代简书因编绳断)可见脱文现象出现甚早。古代简书因编绳断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脱简脱简”,后,后世因而也称脱文为世因而也称脱文为“脱简脱简”。第24页,共64页。如今本如今本墨子墨子鲁问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公输子削竹

    23、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在唐代在唐代初学记初学记果木部果木部、白氏六帖白氏六帖九十五引此作九十五引此作“公输子削竹木因为鹊,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削竹木因为鹊,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则,则今本脱一今本脱一“鹊鹊”字。字。第25页,共64页。如如文心雕龙文心雕龙隐秀隐秀一篇脱去一页,后人予以增一篇脱去一页,后人予以增补,已非原貌。黄侃称:补,已非原貌。黄侃称:“此纸亡于元时,则宋时此纸亡于元时,则宋时尚得见之。惜少征引者。唯张戒尚得见之。惜少征引者。唯张戒岁寒堂诗话岁寒堂诗话引引刘勰云:刘勰云: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此真此真隐秀

    24、隐秀篇之文,今本既云出于宋椠,何以遗此二篇之文,今本既云出于宋椠,何以遗此二言?然则赝迹至斯愈显,不待考索文理而亦知之言?然则赝迹至斯愈显,不待考索文理而亦知之矣。矣。”古代脱文甚至有脱卷的情况,如古代脱文甚至有脱卷的情况,如汉志汉志著录著录太史太史公百三十篇公百三十篇,注曰:,注曰:“十篇有录无书。十篇有录无书。”可见东汉可见东汉之时之时史记史记已有十篇(亦即十卷)亡佚。已有十篇(亦即十卷)亡佚。第26页,共64页。3.衍衍 原稿本无而传写、刻印、排印误增的文字称衍文,原稿本无而传写、刻印、排印误增的文字称衍文,又称羡文、衍字。又称羡文、衍字。如如后汉书后汉书郑玄传郑玄传所载所载戒子书戒子书

    25、:“吾家旧贫,吾家旧贫,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来幽、并、兖、豫之域。”阮元在郑玄墓地看到金代刻阮元在郑玄墓地看到金代刻后汉大司农郑公碑后汉大司农郑公碑,碑文无碑文无“不不”字,后来陈鳣(字,后来陈鳣(zhn)见到元大德)见到元大德本本后汉书后汉书,“不为父母昆弟所容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句中也无句中也无“不不”字,说明字,说明“不不”字为衍文。字为衍文。第27页,共64页。衍文也有衍出一句以至数句的,如衍文也有衍出一句以至数句的,如史记史记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列传列传:“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杨

    26、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宋宋王应麟王应麟困学纪闻困学纪闻考史考史指出其为后人取指出其为后人取汉书汉书司马相司马相如传如传赞语,正是。赞语,正是。第28页,共64页。4.倒倒 倒文,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倒文,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被颠倒。古时钩改文字称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被颠倒。古时钩改文字称“乙乙”,所以倒文又称,所以倒文又称“乙文乙文”或或“倒乙倒乙”。倒文被纠正。倒文被纠正称为乙正或乙转。其中有字倒、句倒、篇章倒等情况,甚称为乙正或乙转。其中有

    27、字倒、句倒、篇章倒等情况,甚至目录、表格也有错乱的现象。至目录、表格也有错乱的现象。字倒之例,如字倒之例,如淮南子淮南子人间训人间训:“家富良马家富良马”。王念孙指出:王念孙指出:“良马良马”本为本为“马良马良”,与,与“家富家富”相相对为文。对为文。第29页,共64页。又如,又如,荀子荀子议兵议兵:“明道而分钧之。明道而分钧之。”清卢文弨说,清卢文弨说,史记史记、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引该文作引该文作“均均分分”,“钧钧”、“均均”相通,当依相通,当依史记史记、韩诗韩诗外传外传乙转。乙转。句倒之例,如句倒之例,如老子老子第十四章:第十四章:“迎之不见其首,随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之不见其后。

    28、”周祖谟指出:周祖谟指出:“汉代帛书汉代帛书老子老子乙本乙本作:作:随之而不见其后,迎之而不见其首。随之而不见其后,迎之而不见其首。”第30页,共64页。5.错乱错乱 错乱,又称错简,既指雕版刻印以前的简帛书籍,因简、错乱,又称错简,既指雕版刻印以前的简帛书籍,因简、帛次序错乱而造成的错误,也指后世刊印书籍的错页。帛次序错乱而造成的错误,也指后世刊印书籍的错页。如如汉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百官公卿表上元狩三年元狩三年“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栏:栏:“三月壬辰,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六年,有罪自三月壬辰,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六年,有罪自杀。杀。”史记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作作“元狩二

    29、年元狩二年”。汉纪汉纪载:载:“二年三月壬辰,御史大夫李蔡为丞相,二年三月壬辰,御史大夫李蔡为丞相,张汤为御史大夫。张汤为御史大夫。”可见,可见,汉书汉书将将“元狩二年元狩二年”史史事错乱为事错乱为“三年三年”。第31页,共64页。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开元天宝遗事开元天宝遗事斗花斗花:“长安王长安王士安士安,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春时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胜。”“”“王士安王士安”实为实为“士(仕)女士(仕)女”之误。之误。第32页,共64页。三、校勘的原则与方法三、校勘的原则与方法 1.征引本书的相关记载进行校勘征引本书的相关记载进行校勘本校法本校法 2.征

    30、引他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校勘征引他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校勘他校法他校法 3.运用考辨,明辨是非运用考辨,明辨是非 不校校之不校校之 4.“为文不辞,改之不疑为文不辞,改之不疑”出校不改出校不改 第33页,共64页。清人叶德辉清人叶德辉藏书十约藏书十约将前人的校书方法归纳为将前人的校书方法归纳为“死校死校”和和“活校活校”两种:两种:“死校者,据此本以校死校者,据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几字,勾乙如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彼本,一行几字,勾乙如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不改。”“”“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阙文。阙文。”近人朱希祖近人朱希祖郦亭藏书题跋记郦亭藏书题跋

    31、记校本意林跋校本意林跋中也提出了中也提出了两种校勘方法:两种校勘方法:一则罗列各本,择善而从;其不善者,一则罗列各本,择善而从;其不善者,弃而不信。类似弃而不信。类似“活校活校”。一则择一本为主,而又罗列一则择一本为主,而又罗列各本之异同。类似各本之异同。类似“死校死校”。第34页,共64页。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相校 以同书前后相校 以他书校本书 定其是非 陈垣陈垣“校勘四法校勘四法”对校法对校法本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理校法 第35页,共64页。1.对校法对校法 对校法,就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读,发现对校法,就是将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对读,发现差异和错误就标示出来。对校法自汉代刘向

    32、校书就差异和错误就标示出来。对校法自汉代刘向校书就开始了,即我们前面所说的开始了,即我们前面所说的“校雠校雠”。直到清代仍。直到清代仍有学者使用这种方法。有学者使用这种方法。对校法的优点是对校法的优点是“最简便,最稳当最简便,最稳当”、“不参己不参己见见”,免去妄改之弊。短处是,免去妄改之弊。短处是“不校是非不校是非”,“不不负责任负责任”。但。但“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法法”。第36页,共64页。如如旧唐书旧唐书李白传李白传明嘉靖闻人诠刻本:明嘉靖闻人诠刻本:“天宝初,客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

    33、中。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肆。”张元济用南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校闻人诠本:张元济用南宋绍兴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校闻人诠本: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召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召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因此,闻人诠本脱二十六字。因此,闻人诠本脱二十六字。第37页,共64页。2.本校法本校法 本校法,就是以本书校本书,在本书内部找证据。掌握本校法,就是以本书校本书,在本书内部找证据。掌握本书的文法文例,韵文掌握韵例,目录与正

    34、文可以互校,本书的文法文例,韵文掌握韵例,目录与正文可以互校,注文与正文可以互校。因此,要求熟读全书。注文与正文可以互校。因此,要求熟读全书。刘向刘向别录别录所说的所说的“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校”。第38页,共64页。本校法的常用手段主要有:本校法的常用手段主要有:1.用本书文句订正本书。用本书文句订正本书。古书一篇之内文义相承,用词往往一样。古书一篇之内文义相承,用词往往一样。同一文句,有时数篇共见,可以比对参照,校对讹误。同一文句,有时数篇共见,可以比对参照,校对讹误。2.参考注文刊定征文。参考注文刊定征文。古书的注解在解说原文文义的时候,经常古书的注

    35、解在解说原文文义的时候,经常联系到原文的词句,如原句有误,可以根据注文校正。联系到原文的词句,如原句有误,可以根据注文校正。3.根据文义和文例订正谬误。根据文义和文例订正谬误。这一方面要靠个人学识,另一方面要这一方面要靠个人学识,另一方面要靠读书细心。靠读书细心。4.根据文辞押韵考订谬误。根据文辞押韵考订谬误。先秦古书中一篇之内经常有韵语,目的先秦古书中一篇之内经常有韵语,目的是便于记诵。但有时依例当属押韵字,而读来并不谐和,那很可能是文字有误。是便于记诵。但有时依例当属押韵字,而读来并不谐和,那很可能是文字有误。第39页,共64页。如如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集林观堂集林卷卷

    36、5史籀篇证序史籀篇证序。据据观堂集林目录观堂集林目录,此篇当作,此篇当作史籀篇疏证序史籀篇疏证序,脱,脱“疏疏”字,可据目录校补。字,可据目录校补。第40页,共64页。使用本校法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使用本校法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籍不出一手不能本校。籍不出一手不能本校。2.史源不同也不能本校。史源不同也不能本校。第41页,共64页。3.他校法他校法 陈垣先生认为,陈垣先生认为,“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

    37、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第42页,共64页。即三种情况:即三种情况:1.采自前人者,可以重新进行对照核查。采自前人者,可以重新进行对照核查。2.为后人所引者,也可作为参考。为后人所引者,也可作为参考。3.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也可以用来进行参对比照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也可以用来进行参对比照第43页,共64页。如,宋洪迈如,宋洪迈容斋四笔容斋四笔卷卷2载,载,苏魏公集苏魏公集东山长老东山长老语录序语录序有有“侧定政宗,无用所以为用;因蹄得兔,忘侧定政宗,无用所以为用;因蹄得兔,忘言而后可言。言而后可言。”其中其中“侧定政宗侧定政宗”不可理解。这是引用不

    38、可理解。这是引用庄子庄子外物外物中中的典故,洪迈引用原文的典故,洪迈引用原文“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足容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足容尔。然后厕足而垫之致黄泉,知无用而后可以言用矣。尔。然后厕足而垫之致黄泉,知无用而后可以言用矣。”可见,可见,“侧定政宗侧定政宗”应是应是“厕足致泉厕足致泉”之误。之误。第44页,共64页。又如,北宋曾纮读陶渊明又如,北宋曾纮读陶渊明读山海经诗读山海经诗有有“形夭無千形夭無千歲,猛志固常在歲,猛志固常在”。周必大考证周必大考证山海经山海经:“刑天,兽名,口含干戚而刑天,兽名,口含干戚而舞。舞。”认为认为“形夭無千歲形夭無千歲”应为应为“刑天舞干戚刑天舞干戚”,因

    39、字,因字形相近而误。形相近而误。第45页,共64页。如如荀子荀子劝学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唐孔唐孔颖达颖达尚书尚书洪范正义洪范正义曰:曰:“荀卿书云:荀卿书云:蓬生麻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宋本及各宋本及各本本荀子荀子均无后二句。均无后二句。王念孙王念孙读书杂志读书杂志认为这二句是应当有而脱落的文字。认为这二句是应当有而脱落的文字。王氏说:王氏说:“此言善恶无常,唯人所习,故白沙在涅与蓬生此言善恶无常,唯人所习,故白沙在涅与蓬生麻中义正相反。麻中义正相反。”这八个字没有版本依据,完全只是用他这八个字没有版本依据,完

    40、全只是用他校法发现并补入的。校法发现并补入的。第46页,共64页。他校法常用的手段他校法常用的手段:1.根据其他书籍所引改正今本之误。根据其他书籍所引改正今本之误。根据他书所引与今本对校,比用同书不同版本对校,根据他书所引与今本对校,比用同书不同版本对校,得益更彰。今本从宋元刻本而来又辗转翻刻,往往以得益更彰。今本从宋元刻本而来又辗转翻刻,往往以讹传讹,终不及前代书中所引更为接近原貌。讹传讹,终不及前代书中所引更为接近原貌。2.取其他书籍相同或相近的资料或者文句来对校。古代取其他书籍相同或相近的资料或者文句来对校。古代书籍叙事载言,往往互相引用,更相祖述,时代相同或书籍叙事载言,往往互相引用,

    41、更相祖述,时代相同或相近的古书里论述相同或记载相同的文字都可以互勘,相近的古书里论述相同或记载相同的文字都可以互勘,校正讹误。校正讹误。第47页,共64页。4.理校法理校法 理校法,就是推理的校勘,是校勘的补充方法。学理校法,就是推理的校勘,是校勘的补充方法。学者当发现文献中的确存在着错误,没有足够的旁证者当发现文献中的确存在着错误,没有足够的旁证资料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资料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改正。学者使用理校法,主要是从语言、体例、史实三个方学者使用理校法,主要是从语言、体例、史实三个方面着手的。面着手的。第48页,共64页。清代朱一新指出:古

    42、书自有体例,清代朱一新指出:古书自有体例,“不通其书之体不通其书之体例,不能读其书,此其大义之所存,昔人所谓义例例,不能读其书,此其大义之所存,昔人所谓义例也。校勘字句,虽亦要事,尚在其后。此其大纲,也。校勘字句,虽亦要事,尚在其后。此其大纲,校勘其细目,不通此则愈校愈误。校勘其细目,不通此则愈校愈误。”(无邪堂答无邪堂答问问卷卷5)第49页,共64页。清戴震校清戴震校水经注水经注,是发现书的体例并利用其进,是发现书的体例并利用其进行校勘的成功事例之一。行校勘的成功事例之一。戴东原先生年谱戴东原先生年谱载:载:“水经注水经注自北宋以来无善本,不可读。先生自北宋以来无善本,不可读。先生读此书既久

    43、,得经注分别之例有三:读此书既久,得经注分别之例有三:得此三得此三例,迎刃分解,如庖丁解牛,故能正千年经注之例,迎刃分解,如庖丁解牛,故能正千年经注之互讹。互讹。钩稽校勘,凡补其缺漏者二千一百二钩稽校勘,凡补其缺漏者二千一百二十八字,删其妄增者一千四百四十八字,正其臆十八字,删其妄增者一千四百四十八字,正其臆改者三千七百一十五字。改者三千七百一十五字。”(戴东原集戴东原集附)附)第50页,共64页。但理校法利弊兼有,正如陈垣先生说:但理校法利弊兼有,正如陈垣先生说:“此法虽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此法虽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为误,而纠纷愈甚矣

    44、。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危险者亦此法。”(元典章校补释例元典章校补释例第第四十三)四十三)所以梁启超对理校法持有保留的批评:所以梁启超对理校法持有保留的批评:“这种方法好是好极了,但滥用他,可以生这种方法好是好极了,但滥用他,可以生出武断臆改的绝大毛病,所以非其人不可轻出武断臆改的绝大毛病,所以非其人不可轻信信”(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四)。十四)。第51页,共64页。四、校勘方法成果的综合运用四、校勘方法成果的综合运用 (一一)校勘方法的综合运用校勘方法的综合运用 后汉书后汉书郑玄传郑玄传载载戒子益恩书戒子益恩书:“吾家旧贫,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

    45、游学周秦之都,往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或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来幽、并、兖、豫之域,或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儒。”经各家所校,取得经各家所校,取得“不为父母群弟所容不为父母群弟所容”一句文字有一句文字有误的证据:误的证据:第52页,共64页。1.宋本宋本后汉书后汉书无无“不不”字。字。(对校法对校法)2.宋本宋本太平御览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引卷四百五十九引后汉书后汉书、通志通志卷一百八卷一百八郑玄传郑玄传、唐史承节撰、唐史承节撰汉郑汉郑康成碑康成碑均无均无“不不”字。字。(他校法他校法)3.隋书隋书儒林传儒林传载刘炫言自己载刘炫言自己“家业贫窭,为

    46、父家业贫窭,为父母所饶,厕缙绅之末,遂得博览典诰。母所饶,厕缙绅之末,遂得博览典诰。”显然模仿显然模仿郑玄郑玄戒子书戒子书,由此推之,由此推之,戒子书戒子书本无本无“不不”字。字。(理校法理校法)第53页,共64页。1.关于记载校勘文字的异同:关于记载校勘文字的异同:对校可曰:对校可曰:“某字某本作某。某字某本作某。”本校可曰:本校可曰:“据某篇某某,此当作某。据某篇某某,此当作某。”他校可曰:他校可曰:“某字某书作某。某字某书作某。”理校可曰:理校可曰:“某字当作某。某字当作某。”“”“某字疑当作某。某字疑当作某。第54页,共64页。2.是否出校记的标准是否出校记的标准 应该出校勘记的情况有

    47、:应该出校勘记的情况有:(1)凡脱、讹、衍、倒,确有实据,必须补、改、删、凡脱、讹、衍、倒,确有实据,必须补、改、删、乙者,均应出校记,并说明已校改或应校改的理由,乙者,均应出校记,并说明已校改或应校改的理由,或写明或写明“据某本改据某本改”。(2)他书异文确有参考价值者,可作一条异文校记。他书异文确有参考价值者,可作一条异文校记。(3)凡前人校记已发现的问题,重作校勘记采用时应凡前人校记已发现的问题,重作校勘记采用时应说明是谁的意见。凡采用各本、各书、各家之说的说明是谁的意见。凡采用各本、各书、各家之说的称谓要统一。称谓要统一。第55页,共64页。一般可不作校勘记的情况有:一般可不作校勘记的

    48、情况有:(1)一般笔形小误,显为误刻或误抄者,可以径行改正,不出校记。一般笔形小误,显为误刻或误抄者,可以径行改正,不出校记。(2)异体字、通假字,可仍其旧。如须订正,亦不必出校。异体字、通假字,可仍其旧。如须订正,亦不必出校。(3)个别虚字有出入,但不影响文义者,一般不出校。个别虚字有出入,但不影响文义者,一般不出校。(4)底本不误,他本误者,不出校记。底本不误,他本误者,不出校记。(5)讳字一般不作改动,以保持本书原貌。缺笔字应补足笔画,讳字一般不作改动,以保持本书原貌。缺笔字应补足笔画,但均不必出校。唯个别讳字影响理解文意,必须改动时,可但均不必出校。唯个别讳字影响理解文意,必须改动时,

    49、可出校记说明。出校记说明。(6)凡本书节引他书而不失原意者,无须据他书改动,以保持本书原凡本书节引他书而不失原意者,无须据他书改动,以保持本书原貌。一般亦不必出校记。貌。一般亦不必出校记。(7)改字必须十分审慎,凡不易肯定或底本可通的均不必改,也改字必须十分审慎,凡不易肯定或底本可通的均不必改,也不必作校记。不必作校记。第56页,共64页。(二二)处理校勘成果的方式处理校勘成果的方式 如如校勘述略校勘述略(王云海、裴汝成著王云海、裴汝成著)提出六种:提出六种:(1)校成定本;校成定本;(2)定本另附校勘记;定本另附校勘记;(3)底本不改,另附校勘记;底本不改,另附校勘记;(4)校记单独印行;校

    50、记单独印行;(5)校注合并;校注合并;(6)底本附校勘记外,更将典型成果分类纂为专著等六大底本附校勘记外,更将典型成果分类纂为专著等六大类。类。第57页,共64页。钱玄钱玄校勘学校勘学则将则将“校勘处理方式校勘处理方式”归纳为三类:归纳为三类:(1)定本式。定本式。根据校勘的结果,把底本的误字、衍文、根据校勘的结果,把底本的误字、衍文、脱文、倒置以及篇章等错误,改正过来,成为一本脱文、倒置以及篇章等错误,改正过来,成为一本定本,在注中作校记。适用于普及本,便于读者阅定本,在注中作校记。适用于普及本,便于读者阅读。读。(2)底本式。底本式。不改动底本,在注中作校记,或书后附校不改动底本,在注中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典文献的校勘..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442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