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必然性(三)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城市化的必然性(三)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化 必然性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十三章 城 市 化Urbanization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是一种主要由从事非农活动的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原始农业古代商业古代畜牧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完成三次完成三次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考古发现表明,世界上第一批城市是公元前4500年前后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出现的。这些最早的城市包括乌尔、埃利都、拉戈什、启什,以及人们熟知的巴格达、巴比伦等。此后,在尼罗河中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渭河谷地、
2、中安第斯山脉等地区,也陆续产生了当地第一批城市。古巴比伦古巴格达古印度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产生后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过程。从欧洲城市的发展过程来看便是如此。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统称为“前工业城市”。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可提供城市居民消费的农产品有限,前工业城市总的说来数量少,规模也不大。当时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宗教和手工业的中心,经济职能尚不突出,主要分布于一些灌溉农业发达、利于农业生产或便于周围征集农产品的地带。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起点(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历史起点(二)城市化的必然性(二)城
3、市化的必然性(三)世界城市化的历程(三)世界城市化的历程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起点 城市化亦称都市化城市化亦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亦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城市化的历史起点城市化的历史起点:城市化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必然性工业化推动农业生产工业化城市文明传播城市化必然性城
4、市化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历程世界城市化历程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城市化基本实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20世纪中叶以后,为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基本实现阶段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和发展历程(二)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和发展历程(三)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三)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中国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城市产生较早的地区之一。据传距今4000年前夏朝的第一个统治
5、者禹就曾在嵩山之阳建立阳城作为都城。上代后期的城殷,已达相当规模,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城市数目和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汉代,城镇数目达到670多个。唐朝城镇总数超过1000个,其中州府级城市有70多个。战国时期,齐国临淄的人口就曾达到30多万。秦国秦都咸阳人口达到7080万人。宋元时期,开封城人口曾达到150万170万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的产生和发展 明清以后,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1)城市发展动力发生变化。影响城市兴衰的主要因素由政治和军事力量转变为经济力量,形成了一批以手工业和商业为
6、主的城市(2)城市的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前城市主要用于政治和军事目的,明清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3)城市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手工工厂雇主与雇工、商人与雇员、商人与手工业主之间多重、复杂的社会关系。近代以来,封建势力开始与外国资本相结合,许多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其经济社会性质逐渐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色。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和发展历程 学术界一般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作为城市化的起点。以此来衡量,我国是自1949年以后才进入城市化的起步阶段,截止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大致为30%。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年):国民经
7、济恢复时期,到1957 年全国城市化水平达15.4%。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5年)年):“大跃进”时期,城市人口非正常地急剧上升,到1965年城市化水平下降14%。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8年)年):城市化水平停滞,到1978 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下降到12.5%。第四阶段(第四阶段(1979年以后)年以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从1979年的13.2%上升到目前40%。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 中国城市化进入第四阶段后,有关城市化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并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一直成为学术探讨的热点,其中有关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更成
8、为学术探讨的焦点。所谓“城市化”道路,在中国有特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以什么类型城市为主实现城市化。(1)小城镇重点论)小城镇重点论。主要依托小城镇来实现城市化,而不应照般西方的城市化模式。代表人物如社会学家费孝通。(2)中等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选择以发展中等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化道路。采取中间突破带动两头的办法解决我国城市化问题。(3)大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选择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化模式。(4)并举论)并举论:即我国的城市化应当走大、中、小城市(镇)并举的道路的观点。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 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动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
9、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 (一)欧内斯特(一)欧内斯特伯吉斯的伯吉斯的“同心环带同心环带”模型模型 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欧内斯特伯吉斯对芝加哥市的研究,提出一个假设,即现代城市空间的扩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他把自己的发现成为“同心环带”模型:城市可以划分为五个环或区,每个环或区皆具有某些明显的特征。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人口及其活动场所在空间地域上有条理的分布而形成的格局。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 (二)霍默(二)霍默霍伊特的霍伊特的“扇形扇形”模型模型 1939年,美国学者霍默霍伊特提出了一个“扇形”模型。该模型认为,人们从城市中心向外移动
10、是沿着像切开的馅饼状的扇形而不是同心换代的方式展开的。主要的市中心被划分成不同的地区,每种地区以“V”形的扇状从市中心向外扩展,通常是沿着主要的交通线延伸。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 (三)昌西(三)昌西哈里斯等的哈里斯等的“多核心多核心”模型模型 1945年美国学者昌西哈里斯和爱德华提出了“多核心”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并不一定是从单一中心区向外辐射,相反,它指出应有许多小型商业区或核心。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 现代城市一般由市区及毗邻的郊区两大部分构成。一般而言,市区处于一个城市的中央部位,但也有不少例外,如
11、沿海城市。在一个城市中,人口比较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也是失去易于趋向的部位,而这样的地带并不一定在城市的中央部位。城市大小主要根据市区的规模来决定。一般说来,市区的规模与其所在的城市规模成正比。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 对市区空间结构的划分一般有两种办法。(1)政治或行政上的划分,如北京市被划分为西城区、东城区等,一般是为管理方便,带有主观性(2)按功能分区,即按城市空间的用途而将市区分成各种区域,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化区等。功能分区注意:(1)在一个城市中,不同功能社区并非只有一个,而是数量不等,这和城市规模、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2)不同功能区的边界常
12、常不很明显,相互交错的情形很多(3)完全单一的功能区是不存在的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 郊区是围绕在市区四周的环状地带。一个城市的郊区在空间上往往是连续性的,以至围绕市区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圈形地带。市区面积越大,圈形地带的宽度也越大。当市区人口、面积达到一定规模时,圈形地带由里层向外层产生一定的分化现象,出现近郊区和远郊区。一些市民住宅小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等将在近郊区发展起来,而远郊区将接受市区原有一部分工业。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尤其如此。(一)集中和分散
13、集中是指人口及其活动聚集到特定领域,当今世界最大的城市集中区有墨西哥城、纽约、东京、上海等。分散是指城市人口及其活动分散到了郊区乃至远郊。(二)生态隔离(专门化)是指里各人口集团的分隔过程。城市范围内某些特定地区被限于或集中了某种专业用途或特殊活动现象。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 结构及其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动 城市空间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尤其如此。(三)侵入和承继 “侵入”是指一种人口集团或专门活动进入另一种人口集团或专门活动集中地域的过程。如北京市海淀区原先大多为乡村和农田,后来随着大批高校、科研单位等的建立或迁入,以及配套的住宅、公寓、旅馆、商店的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