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标准、方法与实例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抗震 防灾 规划 编制 标准 方法 实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47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 ,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北京城市与安全减灾中心20082008年年4 4月月2525日日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49q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q规划编制方法规划编制方法q实例及系统简介实例及系统简介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49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49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过程城市规划过程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城市专项规划结
2、构工程学科和结构工程学科和防灾学科已经解防灾学科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决了大部分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城市总体城市总体防灾规划防灾规划社区防灾规划、社区防灾规划、工程系统防灾设计工程系统防灾设计单体工程单体工程防灾设计防灾设计?如何具体操作如何具体操作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0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0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城市总体布局的抗震要求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基础设施布局及建设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抗震设防水准和防御目标次生灾害防御次生灾害防御避震疏散规划建设避震疏散规划建设城区、
3、工程新建及加固城区、工程新建及加固工程抗震工程抗震防灾要求防灾要求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健全城市抗震防灾体系规划的实施和保障规划的实施和保障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0一一城市用地城市用地二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三三城区建筑城区建筑四四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五五避震疏散避震疏散六六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6 6个专题:个专题:规划内容规划内容三类模式三类模式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基本规定基本规定总体抗震要求总体抗震要求 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不同区域抗震设防标准、防御目标与相应的规不同区域抗震设防标准
4、、防御目标与相应的规划要求、技术指标划要求、技术指标 规划内容规划内容城市用地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抗震适宜性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划分,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选择与相应的城市建设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新建建筑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与改造,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改造,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及疏散通道爆炸等次生灾害源,避震疏散场所及疏散通道的建设与改造等的建设与改造等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规划的实施和保障规划的实施和保障三类模式三类模式p甲类模式甲类模式
5、p乙类模式乙类模式p丙类模式丙类模式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位于地震烈度七度及以上地区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地区的大城市其它城市其它城市依据:城市规模、依据:城市规模、城市规划要求、城市规划要求、城市地震灾害环城市地震灾害环境境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p一类工作区一类工作区p二类工作区二类工作区p三类工作区三类工作区p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甲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丙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丙
6、类模式城市规划区内的建成区和近期建设用地近期建设用地 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城市的中远期建设用地 最低要求最低要求主要工作项目主要工作项目工作区类别工作区类别分类分类序序号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一一类类二二类类三三类类四四类类工程抗震工程抗震土地利用土地利用1 1场地类别分区场地类别分区*2 2场地破坏影响估计场地破坏影响估计*3 3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抗震适宜性评价*基础设施基础设施4 4基础设施系统抗震要求基础设施系统抗震要求5 5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抗震评估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抗震评估*6 6医疗、通讯、消防抗震评估医疗、通讯、消防抗震评估*城区建筑城区建筑7 7重要建筑工程抗震
7、评估及防灾要求重要建筑工程抗震评估及防灾要求*8 8新建工程抗震规划要求新建工程抗震规划要求9 9城区建筑评价与改造城区建筑评价与改造*其它专题其它专题1010地震次生灾害估计地震次生灾害估计*1111避震疏散场所和及通道设置评估避震疏散场所和及通道设置评估*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各类工作区的主要工作项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抗震适宜性评价抗震适宜性评价 城市用地城市用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一层次确定层次确定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防灾类型分区 p一
8、、二类工作区一、二类工作区p 各类工作区各类工作区 规范方法规范方法(GB50011)简化地质方法简化地质方法场地类别场地类别主要地质和地貌单元主要地质和地貌单元I I 松散地层小于松散地层小于3 35m5m的基岩分布区的基岩分布区IIII二级及其以上阶地分布区;风化的丘陵区;河流冲二级及其以上阶地分布区;风化的丘陵区;河流冲积相地层小于积相地层小于50m50m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3 315m15m。IIIIII一级及其以下阶地地区,河流冲积相地层大于一级及其以下阶地地区,河流冲积相地层大于50m50m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分布区;软弱海相、湖相地层1616
9、80m80m分布区分布区IVIV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大于软弱海相、湖相地层大于80m80m地区。地区。20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地震破坏及不利地形影响估计 p 场地液化场地液化 p 地表错动地表错动 p 地质滑坡地质滑坡p 震陷及不利地形震陷及不利地形评价、圈定潜在危险地段评价、圈定潜在危险地段20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 类别类别适宜性地质、地形、地貌描述适宜性地质、地形、地貌描述适宜适宜不存在或存在轻微影响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一般无需采取整治措施:不存在或存在轻微影响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一般无需采取整治措施:(1)场地稳定)场地稳定(2)无或轻微地震破坏效应;)无或轻
10、微地震破坏效应;(3)用地抗震防灾类型)用地抗震防灾类型I 类或类或II 类类(4)无或轻微不利地形影响)无或轻微不利地形影响较适较适宜宜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地地震破坏因素,可采取一般整治措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1)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场地存在不稳定因素,;(2)用地抗震防灾类型)用地抗震防灾类型III 类或类或IV 类类(2)软弱土或液化土发育,可能发生中等及以上液化或震陷,可采取抗震措施消除;)软弱土或液化土发育,可能发生中等及以上液化或震陷,可采取抗震措施消除;(3)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地质环
11、境条件复杂,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有条有条件适件适宜宜存在难以整治场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险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经济存在难以整治场地地震破坏因素的潜在危险性区域或其他限制使用条件的用地,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查明或难以查明: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尚未查明或难以查明:(1)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危险地段;)存在尚未明确的潜在地震破坏威胁的危险地段;(2)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严重威胁;)地震次生灾害源可能有严重威胁;(3)存在其他方面对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存在其他方面对城市用地的限制使用条件不适不适宜宜存在场地地震破坏因素,但通常难以整治:存在场地地震破坏因
12、素,但通常难以整治:(1)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用地;)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的用地;(2)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3)其他难以整治和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其他难以整治和防御的灾害高危害影响区p八大系统八大系统p供电供电p供水供水 p供气供气 p交通交通p医疗卫生医疗卫生p消防消防p通信通信p物质保障物质保障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二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结合城市基础设施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各系统的专业规划,针各系统的专业规划,针对其在抗震防灾中的重对其在抗震防灾
13、中的重要性和薄弱环节,提出要性和薄弱环节,提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改造的抗震防灾要设和改造的抗震防灾要求和措施。求和措施。基础设施评价要求基础设施评价要求 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单体抗震性能评价网络系网络系统统其他评价要求其他评价要求供电系统供电系统 重要建筑、变电站、配重要建筑、变电站、配电装置室等电装置室等 甲、乙甲、乙类模式类模式宜进行宜进行功能失功能失效影响效影响范围的范围的估计估计 宜估计可能引发宜估计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影的次生灾害的影响响供水系统供水系统 取水构筑物、水厂、泵取水构筑物、水厂、泵站等,地下主干管线站等,地下主干管线 供气系统供气系统 供气厂、天然
14、气门站、供气厂、天然气门站、储气站等,主要干线储气站等,主要干线 交通交通 桥梁、隧道等桥梁、隧道等 避震疏散避震疏散主主干网络的抗震连干网络的抗震连通性进行分析通性进行分析通讯、医疗、通讯、医疗、消防和物资消防和物资保障系统保障系统重要建筑重要建筑规划要求规划要求找出找出薄弱环节薄弱环节,提出抗震加固改造的对策和,提出抗震加固改造的对策和规划,并针对各系统的专业规划提出抗震防规划,并针对各系统的专业规划提出抗震防灾要求灾要求 重要建筑和关键节点重要建筑和关键节点找出薄弱环节,抗震加找出薄弱环节,抗震加固改造及新建工程震防灾要求固改造及新建工程震防灾要求 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工程系统的抗震
15、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工程系统的抗震防灾对策和措施,新建要求防灾对策和措施,新建要求 其他要求其他要求对地震时可能引发对地震时可能引发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的供气等系统的的供气等系统的防御建议防御建议对于交通、消防等系统的避震疏散等要求对于交通、消防等系统的避震疏散等要求 基础设施规划要求基础设施规划要求 城区建筑城区建筑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三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重要建筑重要建筑抗震防灾要求抗震防灾要求新建工程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抗震设防 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建筑密集或高易损性城区抗震改造城区抗震改造 评价要求评价要求 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设防烈
16、度和罕遇地震水准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水准地震破坏程度估计地震破坏程度估计伤亡和需安置避震疏散人员数量估计伤亡和需安置避震疏散人员数量估计 城市的重要建筑应进行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城市的重要建筑应进行单体抗震性能评价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对对城区在役建筑城区在役建筑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城区抗震建设与改造规划要求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城区抗震建设与改造规划要求和措施和措施对于高密度、高危险性的城区,提出城区拆迁、加对于高密度、高危险性的城区,提出城区拆迁、加固和改造的范围、力度,及其他安排等。固和改造的范围、力度,及其他安排等。对对新建工程新建工程应提出抗震设防对策和要求应提出抗震设防对策和要求提出分期分批加固和
17、改造要求提出分期分批加固和改造要求 对对重要建筑重要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抗震加固改造提出专门抗震防灾对策和监测、检测要求提出专门抗震防灾对策和监测、检测要求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四种类种类次生火灾次生火灾次生水灾次生水灾 爆炸爆炸 毒气泄漏扩散毒气泄漏扩散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海啸海啸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 确定次生灾害危险源的确定次生灾害危险源的种类和分布,并进行危种类和分布,并进行危害影响估计。害影响估计。定量定性定量定性30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应根据次生灾害特点,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应根据次生灾害特点,制定防御对策和措施 对次生灾害重要源点对次生灾害重要
18、源点提出危重次生灾害源的防治、搬迁改造等要求提出危重次生灾害源的防治、搬迁改造等要求结合城市的发展控制和减少致灾因素结合城市的发展控制和减少致灾因素避震疏散避震疏散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五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五要点要点紧急、固定、中心疏散场所的安排紧急、固定、中心疏散场所的安排避震疏散道路安排避震疏散道路安排 评价要求评价要求 避震疏散场所和主通道安全评估避震疏散场所和主通道安全评估地震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评价地震地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评价设施抗震防灾能力评价设施抗震防灾能力评价需避震疏散人口数量及其在市区分布需避震疏散人口数量及其在市区分布甲类模式甲类模式避震疏散模拟
19、分析避震疏散模拟分析规划要求规划要求 避震疏散场所避震疏散场所 平均有效避难面积平均有效避难面积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避震疏散场地的规模服务半径服务半径多个进出口多个进出口防灾设施及交通环境防灾设施及交通环境防火要求防火要求管理和建设要求管理和建设要求疏散道路疏散道路城市的出入口数量:中小城市城市的出入口数量:中小城市4个,大城市个,大城市8个个应保障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一旦倒塌后不阻塞交通应保障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一旦倒塌后不阻塞交通避震主通道道两侧建筑宜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避震主通道道两侧建筑宜保障疏散通道的安全畅通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六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专题之
20、六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 基础数据层基础数据层 专题数据层专题数据层 规划层规划层 文件管理层文件管理层 辅助分析与决策层辅助分析与决策层显示空间图形信息,图层组合显示显示空间图形信息,图层组合显示图形、属性查询和交互查询图形、属性查询和交互查询编辑、更新编辑、更新图形加工,专题提取图形加工,专题提取数据加工:多形式统计,报表和图表输出数据加工:多形式统计,报表和图表输出成果输出成果输出系统基本功能系统基本功能 p 三类模式三类模式 p 四类工作区四类工作区 p 六项主题六项主题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3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4
21、确定各确定各工作区工作区研究内研究内容、制容、制订编制订编制大纲大纲确确定定编编制制模模式式划划分分工工作作区区资资料料收收集集专专题题研研究究规规划划编编制制信信息息系系统统编制流程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4q总体实施框架 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调查和补充调查和补充城市灾害影响场的评价与分析城市灾害影响场的评价与分析建立城市灾害源空间数据库建立城市灾害源空间数据库建立灾害影响场空间数据模型建立灾害影响场空间数据模型建立城市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等空间数建立城市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等空间数据库据库建立城市抗震能力空间数据
22、分析模型建立城市抗震能力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地震地质危害性评价地震地质危害性评价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建(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分析与评价系统分析与评价避震疏散评价避震疏散评价直接灾害、间接灾害、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的评价与分析直接灾害、间接灾害、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的评价与分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基于基于GIS的城市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城市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城市规划发展要素分析与评价城市规划发展要素分析与评价城市规划不同发展城市规划不同发展阶段防灾评价阶段防灾评价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6收集相关基础和技术资料:地震地质资料、地形收集相关基础
23、和技术资料:地震地质资料、地形地貌、场地环境和工程勘察资料地貌、场地环境和工程勘察资料资料收集资料收集资料评定资料评定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定补充勘察测试的方案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定补充勘察测试的方案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场地分区,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场地分区,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动参数确定场地破坏效应及不利地形影响研场地破坏效应及不利地形影响研究究基础分析基础分析主要成果主要成果城市用地抗震类型分区城市用地抗震类型分区砂土液化分区图、软土震陷分区图、崩砂土液化分区图、软土震陷分区图、崩塌滑坡分布图、场地抗震性能分区图塌滑坡分布图、场地抗震性能分区图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抗震适宜
24、性评价对策研究对策研究城市用地适宜性建设要求和对策城市用地适宜性建设要求和对策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场地分区和土地利用研究分析技术路线示意图场地分区和土地利用研究分析技术路线示意图 内容回顾内容回顾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6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城区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划分建筑物的类型,确定调查工作分区划分建筑物的类型,确定调查工作分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补充资料收集、现场调查补充重要建筑重要建筑一般建筑、当地薄弱建筑一般建筑、当地薄弱建筑单体抗震性能评价、单体抗震性能评价、抗震防灾要求抗震防灾要求城区抗震性能评价、城区抗震性能评价、薄弱环节评价
25、薄弱环节评价薄弱房屋评价薄弱房屋评价抗震设防对策、抗震加固措施抗震设防对策、抗震加固措施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预测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城区建筑抗震防灾要求和对策内容回顾内容回顾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15:58:56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技术分析路线示意图基础设施(生命线)系统技术分析路线示意图 按系统按提纲进行调查和勘察,对点和点位置、规模、特点;对按系统按提纲进行调查和勘察,对点和点位置、规模、特点;对线是走向、距离、路径、材料等等;对“面”和点是覆盖范围和线是走向、距离、路径、材料等等;对“面”和点是覆盖范围和制约能力。制约能力。对“点”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