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单元共6个单元综合素质检测试卷全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单元共6个单元综合素质检测试卷全套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 单元 综合素质 检测 试卷 全套 汇编 word 答案 谜底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单元共6个单元综合素质检测试卷全套汇编第一单元综合素质检测试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根据语境完成填空。(4分)秦军在战场上个个英勇、锐不可当,齐军连连ku退,齐国都城业已失守。秦国用几代人的积累,悄然崛起,如今强大的秦国正在以cu枯拉朽之势完成自己的霸业。(1)看拼音写汉字:ku退( )cu枯拉朽( )(2)给加点字注音:锐不可当( )悄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的浪费”
2、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横挂着的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它、感知它。B.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C.监察组将继续紧盯网吧乱象治理,努力营造健康绿色的上网。D.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在现代诗人臧克家笔下,牛具有的是“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
3、,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在宋代名将李纲眼中,牛代表的是“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或咏之、或绘之、或塑之。在唐朝诗人柳宗元看来,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A.B.C.D.5.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笔记卡。(3分)时间2021.9.15编号068书名 (1分)作者埃德加斯诺作品内容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 。(2分)6.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_2002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
4、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她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努力了五年也才筹集到1万元。经多方努力,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000多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佳绩频出之时,校长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说:“听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值了。”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7.综合性学习。(10分)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八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1)家幸福的家(4分)感受亲情,孝亲敬
5、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述成长故事看新旧照片_(2)国强盛的国(3分)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钟南山院士在两次抗疫斗争中,不顾个人安危,不顾年事已高,冲锋陷阵,亲临一线,实地调研,与同行交流,现场指导,言传身教指导年轻医生救治患者,其作风平易近人,是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长者。上联:忆往昔,解放军锐不可当“横渡”扬军威下联:_(3)梦复兴的梦(3分)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请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_二、阅读理解(44
6、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2分)“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
7、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8.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2分)9.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
8、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_10.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4分)_11.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度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C.本文极有层
9、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D.文章有起有伏,以动衬静。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6分)浓情一碗咸汤面李仙云作家贾平凹说:“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秦人严重的乡土观念,不仅是秦腔,连饮食文化亦是如此。家乡有一种美食叫咸汤面,它“始于清末,流芳华原”,是当地人舌尖上最贪恋的早餐美肴。这种味美价廉的小面,离了耀州,竟是哪里也寻它
10、不到。在家乡,当晨曦微露,在灯光闪烁热气缭绕中,吃上一碗油香热辣的咸汤面,真是舒心暖胃,一天的心情都是酣畅舒坦的。记得学生时代,一次有幸在面馆与一位专门研究当地史志的老先生同桌吃面,他向我娓娓讲述:“娃啊,这咸汤面可不容小觑!咱这里是药王孙思邈故里,药王当年尝百草做成料,融入了汤里,一辈辈就这样传下来,这汤咸面筋、爽口暖胃的咸汤面,可是有养生食疗的功效哩。”身旁一位大妈接话道:“我说呢,每次走到面馆门口,不吃上一碗面,浑身都不得劲。我上回感冒浑身发冷,就是吃了碗咸汤面,出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一大半呢!”早年在县城读书,每到寒气袭人的冬日,一放学,我就饥肠辘辘地急奔咸汤面馆,每次捧起那古拙粗笨的
11、青瓷“把把儿老碗”,看着碗内绚烂诱人的斑斓之色,嫩黄的姜丝,翠绿的韭菜花,红得似火的油泼辣子,白如细玉的豆腐块,一丝丝嫩黄的面条浸染在鲜红滚烫的辣汤内,在氤氲的热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吃着更是香辣解馋,满口盈香,瞬间就逼得额头、后背细汗涔涔了。那年,在江南偶遇一位老乡,当话题转到我心心念念的咸汤面时,老乡饱蘸乡音地给我讲述作家老舍与咸汤面之缘。他说当年老舍途经耀州,舟车劳顿腹内饥空,吃了咸汤面,赞叹“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店”。贾平凹先生当年在耀州完成他的小说废都,偶然吃了碗咸汤面,就上瘾了。他经常徒步爬山走七八里路,去县城吃面,返回途中,感觉不过瘾,扭转身再去美美di一碗。更有趣的是,回到西安,
12、每每被咸汤面搅得味蕾难耐时,他还会专程搭车赶去解馋。“味浓适口,筋韧香辣”的咸汤面,它一次次勾起我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有人说,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眷恋。16年前,我从家乡那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千里迢迢来到这婉约秀丽的江南,跋千山涉万水,可味蕾最贪恋的还是那一碗咸汤面。十年前曾匆匆返回故里,只因所办事务繁琐行程仓促,竟与那魂牵梦萦的咸汤面擦肩而过,至今都遗憾不已。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在用智慧与灵秀回馈着生养自己的圣山秀水,家乡人用才智与浓情烹饪着一方独特的饮食文化。咸汤面,就像一位泼辣率性、倔强秀美的西北女子,她携着
13、千年小城承载的岁月风华,带着质朴与亲切,滋养了小城人民的味蕾,也把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植入其中,那就是厚重与淳朴。好一碗浓情四溢的咸汤面,你盛入了多少游子缱绻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啊! (选自南川日报2021年1月12日)【注释】di:方言,十分有食欲地吃。12.选文的写作对象是“咸汤面”,为什么第一段却从“秦腔”写起?(4分)_1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看着碗内绚烂诱人的斑斓之色,嫩黄的姜丝,翠绿的韭菜花,红得似火的油泼辣子,白如细玉的豆腐块,一丝丝嫩黄的面条浸染在鲜红滚烫的辣汤内,在氤氲的热气中,让人垂涎欲滴,吃着更是香辣解馋,满口盈香,瞬间就逼得额头、后背细汗涔涔了。_14.本文
14、围绕“咸汤面”讲述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4分)_15.第六段中说“我从家乡那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千里迢迢来到这婉约秀丽的江南”请说说小城的文化底蕴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_(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6分)老红军和他的三个兵本报特约记者/杜树人12月3日,记者来到家住鞍山干休所的老红军余新元家。走进客厅,一幅雷锋的照片出现在眼前,雷锋的嘴角挂着微笑,像是在打招呼。“我就是余新元!”犹如洪钟响过,一双大手捂住了记者的手。落座后,记者同余老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热地唠了起来。“送”自己去当兵余老先是轻描淡写地谈了自己当兵后的76年。“1936年10月,红军来到会宁,会
15、宁离我家不远。毛主席也来了,他讲话我去听过,好多话我没大听懂,但他说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这句话我听懂了。所以,我把放羊的鞭子一扔,当了兵。那时,我差一个月满13岁。“我参加过大小500余次战斗。黄土岭战役,左腿被敌人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是白求恩主刀保住了我的腿;狼牙山反扫荡中,我与狼牙山五壮士同在一个团,受伤后昏迷了200多天;百团大战中,我的屁股被炮弹炸出7个眼儿“我是1981年离休的,最后一站是鞍山军分区副政委。退休30多年来就干了一件事儿宣传雷锋。你看,我的聘书,一铁箱子都装不下。我是全国146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还是多家单位的党课教员和顾问。30年间,我作雷锋专题报告、上党课400
16、0多场,听众差不多有400万人”送雷锋去当兵接着,余老流着眼泪谈了送雷锋当兵的经过。“1959年底雷锋报名参军,当时我是辽阳市武装部政委。雷锋身高和体重都差一点点,评议时被拿了下来。我问小雷子,你现在拿38元8角5分工资,不是挣得挺多吗?雷锋回答说,我报名参军是想到前方打仗。听了雷锋的话,我一连叫了几声好。后来,雷锋搬到我家来住,一住就是58天。有一天改善伙食吃菜包子,我问雷锋,你当兵爸妈同意吗?雷锋把刚咬了两口的菜包子放下了,眼里全是泪水。雷锋是最后一个穿上军装的,那天他可高兴了。他对我和老伴说,首长,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吧!阿姨,让我叫你一声妈妈吧!走那天,我老伴给他买了背心、裤衩、毛巾,一直
17、把他送到车站,嘱咐说:“小雷子啊,阿姨希望你到部队好好干,当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牺牲的消息我是在前进报上看到的。我老伴把报纸递给我,流着泪说,咱那儿子走了,想到雷锋和我们全家相处的日子,想到跟雷锋经历的那些往事,我们全家人都哭了,连中午饭都没吃”送郭明义去当兵再接着,余老笑着谈起了送郭明义当兵的经过。“1976年底,有一天郭明义的父亲来到我这,没进门就喊,老政委啊,我来找你啦!见到他,我就乐了。我说,啥事啊?他爸说,我今天来没别的事儿,就是送我儿子郭明义当兵。我问,检查上了吗?他爸说,检查上啦!我说,检查上了不就行了嘛!他爸摇着头说,不行不行,今年检查上的可多了,听说走得少,反正你得让我儿
18、子走上!我说,你怎么跟当年雷锋一样,还赖上我了是不是。我拿起电话,打给军分区动员科科长车文普,问了一下郭明义的情况。小车说,郭明义体检、政审都过关了。我说,郭明义他爸、他叔是鞍钢工人出身,郭明义是个好苗子,部队需要这样的。”新兵出发时,郭明义代表全体新兵发言。郭明义精瘦精瘦的,说话倒很有力量,“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前些日子,郭明义到我家来,我对他说:“当雷锋传人,不能当带引号的,你说我说得对不对?”郭明义说:“对!对!”送老儿子去当兵最后,余老神情严肃地又谈起了老儿子余锦旗。“孩子们对自己要求都挺严,从不干越格的事儿,大格小格都不越。老儿子余锦旗1978年当兵,到部队后他给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