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339395
  • 上传时间:2022-08-21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63.2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思乡 古代 诗歌 阅读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注】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裂帛:指写家信。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首联下句的“暖”

    2、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C“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

    3、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以雨后蝉鸣起兴。秋高气爽,雨过天晴,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踌躇满志之情。B第二句由“听”转向“见”。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C颔联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病后的频频把盏,不是为消渴解馋,实因乡愁太深、太重,挥之不去,斥之又来,不得不借助酒力排遣。D颈联又从忆想回到现实。鸦投古刹,草入荒城,诗人于登亭所见景物之荒凉,寄托了自己落拓

    4、不遇的身世之感,遂使全诗的思致更见深入、意蕴更见丰厚。4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此诗是杜甫(712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鹖冠,隐士之冠。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吃着冷食,透露出漂泊中勉强饮酒过节的心情。B颔联写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诗人年迈多病舟中观景的实际。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

    5、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的江流上。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6“愁看直北是长安”,说说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促 织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注】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放妻:一说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感激:感动,激发。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正面点明促织,叫声虽然十分细微,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甚细

    6、微”与“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B颔联写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是和诗人的心情互相接近。C尾联将“悲丝”“急管”与促织的鸣叫对比,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乐器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D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语言平实,感情丰富,联想自然,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听之,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8诗歌颈联中的“放妻”有两种解释,一说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你赞同哪一种解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罗旧驿王阳明客行日日万峰头,山

    7、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啼村雨暗,剌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注释】罗旧驿,位于贵州的驿站。诗人被贬途经此地。五云,五色瑞云,常用指皇帝所在之处。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写罗旧驿独特景致:细雨中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刺桐花遮掩着潺潺的溪水。B诗人经过青杨瘴,适逢炊烟轻轻地从天空飘过,给人轻盈而又朦胧缥缈之感。C“芳杜洲”化用屈原九歌湘君的典故,推陈出新,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D尾联写诗人来到万里天涯的夜郎,遥想天北。而“天北”与首联“南来”遥相呼应。10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泛

    8、舟刘方平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写秋天景色,却不落窠臼,避开秋山、秋叶、秋菊等常写之物,而专写秋声和月影。B“虫响荻飕飕”借助叠词描摹声音,写出了秋夜生命的律动,彰显了诗人蓬勃的生命力和热情。C“皆因”“各为”把看似无关的自然现象理出了因果关系:影是果,月是因;声是果,秋是因。D春江花月夜中“月”是登场的主角,被渲染得出尽风头;而本诗没有正面写月,但月隐含其中。12该诗后两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捣衣诗南朝梁柳恽行役滞风波,游

    9、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第一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C第三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

    10、第四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14这首诗的第二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此联的精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柯子怅望梅花驿范成大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注】杜若,一种香草。缄素,古人用帛写信,因称书信为缄素;双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用双鱼指代书信。题红片叶,唐宣宗时,卢渥赴京应试,偶得一片红叶,上有诗云:“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1、后卢渥娶得一宫女,恰是当年题红叶之人。此以“题红叶”表示书信。“欲寄”二句见白居易“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下阕分别从男、女主人公的角度起笔,两阕遥相呼应,如叹如诉,抒发离情别绪。B“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二句描摹男主人公遥望远方的情态,表现了他的惆怅之情。C下阕前两句中“远”“秋”二字点出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音讯断绝的愁绪,平添悲凉意味。D全词未用“思”字,却充满思念之情,既凸显了离愁主旨,又保持了词作朴实自然的特点。16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扫花游九日怀归【

    12、南宋】周密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17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空洲渚”,“空”字描绘了深秋过后,江蓠凋尽,汀州繁华不再的萧瑟景象。B“孤蛩暗语”,写九月蟋蟀鸣秋,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都城临安暮秋时节的风貌。C“怅望极归舟”,写诗人心无依托,怅惘地眺望江上归来的船只,想象天边的烟树。D“情丝恨缕”,以丝缕喻情,化无形为有形,极言情之多且乱,一语概括心中之事。18唐

    13、圭璋曾评:“周密作词好用典,且常叠用典故。”请指出下阕运用了哪些典故,并分析用典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湘东驿范成大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点明了客行所至的地点湘东驿,“忽到”二字有一种非所预想的意味。B“晴碧万重云”一句寓情于景,写作者怅望苍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心中不由悲喜交加。C“春半时”意为美好时令。尾句的情感表达方式与送元二使安西的手法有相似之处。D这首词以“真是”“难得”等口语入词,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情感表达深沉浓烈。2

    14、0作者说“江南如塞北”,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中秋月【唐】罗隐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隔年违别因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蟾向静中矜爪距,兔于明处弄精神。嫦娥老大应惆怅,独倚苍苍桂一轮。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点明赏月的地点,然后写诗人因被月色吸引而留恋水岸。景物描写与诗人悲伤的感情形成反衬。B古人传说月中有蟾蜍和玉兔,颈联化用这两个典故,借蟾蜍“矜爪距”和玉兔“弄精神”写出月的明亮。C尾联表面上写嫦娥的惆怅和孤独,其实是暗示诗人自身。结合中秋这一特殊时节,诗人之悲更增一层。D全诗借写月之圆,暗喻中秋佳节人的团圆;借

    15、写嫦娥的惆怅,暗示诗人自身的孤独。通篇借景抒情,委婉含蓄。22在有的版本中,诗题写作“咏月”,以颔联为主,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试说明为何“咏中秋月”诗题更为合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宋】 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夜作【唐】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注】作于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因兵败已被扣押三年。2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作品都作于除夕之夜,两首诗歌的语言都是质朴易懂。文诗情感充沛,动人心魄;高诗精炼含蓄,慷慨悲壮。B文

    16、诗抒发诗人除夕夜孤寂寥落的心情。诗人已接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事实,与“留取丹心照汗青”所抒慷慨之情不同。C屠苏:酒名,除夕夜喝屠苏酒寓意吉祥长寿。“未央”意为“未尽”,诗人此刻深陷,囹圄独过除夕,对与家人团圆已不抱期望。D“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与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一样,用了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的更为婉曲含蓄。24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下面小题。冬夜题旅馆钱起退飞忆林薮,乐业羡黎庶。四海尽穷途,一枝无宿处。严冬北风急,中夜哀鸿去。孤烛思何深,寒窗坐难曙。劳歌待明发,惆怅盈百虑。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7、()A开篇未直接点题,而是极力描绘哀鸿形象,如此写来,起首不俗,而又别有意味。B七、八句写孤独的作者在烛光下深深思虑,独坐着难以熬到天明,表达较为含蓄。C最后两句虽说“待明发”,但全诗情感已在前文尽数抒发,结尾对全诗进行升华。D全诗结构巧妙,前面刻画哀鸿,是为后面抒情蓄势,哀鸿越凄惨,则惆怅越深沉。26本诗一到六句与杜甫旅夜书怀最后一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都体现以物喻人,分析二者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27下列对这首诗的

    18、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B颔联描写渔家日常生活,妻子采摘桑叶,小儿买蓑衣,一家人辛勤劳作,各自忙碌。C颈联中“流船”“坠钓”的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莼菜茂盛和鲈鱼肥美的特点。D诗中作者融描写、叙事和议论于一炉,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塞山下的和乐渔耕图。28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皮诗与张词都描写了西塞山风景,两者所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

    19、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诗人漂泊巴蜀、流浪万里的艰苦的现实境况,但“三巴路、万里身”又给人以气象宏大之感。B颈联写到虽然与家乡亲人相隔万里,不过幸好有朝夕相处的僮仆相伴,由羁旅之苦转而写亲情之乐。C戴叔伦的诗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与本诗“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在内容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D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苍凉,情韵幽绝,手法虚实结合,虽不事雕琢,却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30围炉诗话中评价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道:“说尽苦情、苦境矣。”请结合领联简要分析该评论的合理性。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

    20、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C盖着几条被了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

    21、易老的感慨。32诗人为什么要“谢”残灯?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牡丹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注】陈与义,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中有“昔伊洛竭而夏亡”的说法。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牡丹为题,但并未用咏物诗格描述牡丹,实是见到牡丹触发情怀。B“一自”二字以口语入诗,开篇交代历史背景,从金兵入汴写起,语意陡峭。C第二句紧承上文,“路漫漫”一词的使用,易让人联想到屈原和岑参的诗句。D诗歌三四两句以乐景衬哀情,旨在用牡丹的天香国色来反

    22、衬诗人的自惭形秽。34有人评价此诗“用意深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舟行即事杜荀鹤年少髭须雪欲侵,别家三日几般心。朝随贾客忧风色,夜逐渔翁宿苇林。秋水鹭飞红蓼晚,暮山猿叫白云深。重阳酒熟茱萸紫,却向江头倚棹吟。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抒情。诗人年龄不大,却须白如雪,可见常年奔波劳苦。重阳佳节还得出外,不能同家人同乐,因而不免感慨万千。B颔联记事。白天跟随商人乘舟旅行,担忧刮风下雨误了行程;夜晚和渔夫一起寄宿在芦苇荡,堪称风餐露宿,随遇而安。C尾联写景抒情。诗人手把新酿好的菊花酒,眼见紫色茱萸盛开,面对淼淼江水,为美好的节令里不能与亲友

    23、团聚而惆怅。D整首诗清新自然,洗练隽永,既有对风光的描绘,也有对风俗的反映,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可谓写重阳的佳作。36请赏析诗歌颈联的艺术特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嘏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注】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杜若:香草名。海门:河流入海之处。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3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人未归”“想柴扉”,照应标题的“怀江南故人”,表现诗人身在曲江心在江南的思念之情。B早春时节“水寒”“烟暖

    24、”,诗人通过对比写出了故乡的早春之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营造了氛围。C颔联写故园之柳、南来之雁,诗人展开想象,有如回到故乡,读来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D颈联写诗人极目远眺,思念之情正如离离原上草一样延伸,更显邈远,音信阻隔更让人情思绵绵。38此诗尾联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日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南桥、西第:均在洛阳。3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游寓”

    25、二字点明诗人宦游的处境,“秦”字点明宦游的地点,照应了题目中的“京中”。B第二句关键在“看春”二字,内容上交代了“愁”的原因,结构上又领起下文对春景的描绘。C颔联两句选取典型场景,刻画了京中春天的生机盎然,“徒”“漫”二字又流露出无限的惆怅。D尾联构思新颖,其中“明年”“倍还”等语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洋溢着昂扬乐观的情绪。40诗歌先言“不当春”,后边又说“应尽兴”,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B2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

    26、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分析错误,应是“暖”和“悲”形成对比。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同点:从李诗“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看,诗人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从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

    27、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故两首诗都是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从杜诗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因为战争颠沛流离,不能回家,家信断绝,音讯杳然,“烽火连三月”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迫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可见,杜诗描写长安沦陷后的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

    28、家人的情感。从李诗看,“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一个“归”字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结合注释对“弹铗”这一典故的介绍来看,“战国策中记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冯谖有才却只能做人门下之客,后得孟尝君赏识;诗人李贺想要入朝为官却难以实现,想要像冯谖一样施展才华而不能,所以这“裂帛”之中流露出失意之情。所以李贺诗歌中的“裂帛”既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还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3A4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惆怅(归乡的渴望)。首联写眺望故乡的路,尾联写诗人病后思归,遥想故

    29、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乡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凄凉落寞之感。秋风萧瑟,侵入发肤,让诗人心中倍感凄凉。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第三联鸦投古刹、落日余晖和诗歌末句写秋风吹白了霜鬓,都透漏出诗人的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满是“白发生头未得归”的惆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又微露了诗人的踌躇满志之情”说法错误,这里诗人是以蝉的“得意”来反衬自己的失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故园又负黄华约”意思是又不能回故乡了,又要辜负回乡赏花之约。“又”说明不止一次。结合首联“征尘断处见归程”,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

    30、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这一句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不曾有一日忘怀。平日里世事纷扰,或可抑制一时,一旦除去世务的羁绊,那潜在的意念又会立即浮现。当此病后偷闲、偶尔登临送目之际,思归之念便又油然而起。表达了作者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惆怅(归乡的渴望)。“但觉秋风发上生”中的“秋风”一指季节,秋风萧萧,给人以寒冷之感。结合颈联所写“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用暮色中的寒鸦,晚照斜阳,古刹,暮色秋草,荒城几个意象渲染一片萧瑟,沧凉,凄清氛围,表达了作者凄凉落寞之感。“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黄华”“秋风发上生”都让人想见作者斑白的鬓

    31、发。结合第三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天色向暮,自然界的飞禽均有所托,而人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暮霭之中,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这些都表达了作者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5D6异乡漂泊之愁。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时局动荡、前途不明、忧国优民之愁。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慨。【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D“境界小巧别致”错,“云白山青万余里”,写景所展示的境界是阔大的。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题由题目“舟中作”及注释“羁留长沙

    32、”,说明作者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羁留长沙,透露出漂泊异乡的愁苦,由此可总结出:异乡漂泊之愁。由“佳辰强饮食犹寒”“老年花似雾中看”,说明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由此可总结出“年老体衰、穷困潦倒之愁”;由“愁看直北是长安”以及写作背景,诗人的经历,可总结出:时局动荡、前途不明、忧国忧民之愁。“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忧

    33、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7D8(1)赞同第一种。“放妻难及晨”的意思是:结伴多年的妻子也难以稳睡到天明。诗中的“久客”指诗人自己。诗人久客他乡,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牵动了思乡之情,不禁泪下,由此想到远在故乡的妻子同样深夜难眠,也在思念自己;虚实结合,表达思乡念亲之情更为强烈。(2)赞同第二种。“放妻难及晨”的意思是: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难以稳睡到天明。诗中的“久客”指长期客居外乡的人。长期客居外乡的人,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不禁泪下。而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半夜也同样被哀鸣的促织声惊醒,流泪不能入睡。“久客”和“放

    34、妻”都是命运悲苦的人,他们在面对促织鸣叫时,内心的痛苦是相似的;抒情上更具普遍性,更易引发情感共鸣。【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本诗并没有“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作者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可以认为指妻子。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作者由此想到故乡的妻子同样深夜难眠,也在思念自己。由自己思

    35、念妻子,进而想到妻子思念自己,思乡念亲之情更为强烈,并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所以理解为妻子更合适。可以认为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放妻”理解为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更能表现“久客”命运的悲苦,他们内心的痛苦是相似的,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更易引发情感共鸣,抒

    36、情上更具普遍性。9C10诗人作为贬客,且天天行走在万山峰顶之间,旅途何其艰辛;然而佳山胜水洗尽愁肠,日日饱览也算胜游。首联写出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作者的旷达襟怀。纵观全诗,首联起了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作用。(大意符合即可)【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 .“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理解有误,此时勾起乡愁,没有流连忘返之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句作用的能力。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句作用的能力诗句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内容上,首联“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意思是:我这个贬客每天都在赶路,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座山,一路南来,爬山涉水,就当它是一场游览

    37、吧。作者把被贬的旅途当成是胜游,写出了大自然的魅力,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结构上,首联是总领句,二三两联承接首联对被贬途中的景物展开具体的描写:耳边布谷鸟不停在鸣叫,眼前的小村,因为下雨显得昏暗,路旁的刺桐花没精打采,石头小溪显得格外幽静。南地的炊烟轻快的在青杨上空飘过,在芳杜州我心头涌起一股惆怅的乡思;同时,与尾联“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表现的乐观豁达的情怀相呼应。纵观全诗,首联起了大气包举、笼罩全篇的作用。11B12直接抒情。颈联直抒胸臆,诗人客居异乡,想到秋天一到,一年又将尽了,内心中浓浓的“乡思”不禁喷薄而出。以景结情。回首西北方向,浮云遮蔽,望不见远在浮云之外的乡关,也不知

    38、伊水年复一年地空自奔流向何处,在景物描写中寄托漂泊之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彰显了诗人蓬勃的生命力和热情”错误,由“乡思不堪愁”可知,客居异乡,因秋气引发秋思,此时诗人充满了乡思之愁。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抒情的能力。颈联“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中“乡思不堪愁”直抒胸臆,“岁华空复晚”诗人客居异乡,想到秋天一到,一年又将尽了,因秋景引发秋思,无法抑制内心浓浓的“乡思”之愁,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尾联“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中通过写“浮云”的遮蔽、“伊川”的空自奔流,在景物描写中寄托了作者自己的漂泊之感

    39、,尾联通过写西北望所见之景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13D14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

    40、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D.“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运用想象或虚

    41、实结合的手法。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对仗。上下两句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词义相关。“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

    42、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15D16多处运用典故、化用名句,如“双鱼”“题红叶”的典故。最后两句化用白居易的诗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无奈的心情。想象,想象之中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与情人通信,把思念寄托于江水,但江水却往东流,表达了女主人公思念到近乎绝望的心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朴实自然的特点”错误,从创作风格看,此词抒写游子思归的相思之情,

    43、虽未用“思”字,却道出了思念的真切,情韵悠长,具有清远空灵的特点。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双鱼”“题红”两句用的是书信往来的典故,原意都形容书信传情,平安抵达对方手中,而作者却以“远”、“秋”二字平添了悲剧的韵味,颇有新意。“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化用白居易诗句“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写焦虑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着情人远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带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头的流水和着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终使这段爱情以悲剧作结。“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为想象,作者想象女主人公想用缄帛写信,想借助江水寄托离愁别绪,但是江水却

    44、往东流,表现了女主人公无奈、绝望的心情。17C18(1)“怕水叶沉红”写红荷凋落。化用翁元龙隔浦莲近“沉红入水,渐做小莲离藕”,语意相近。(2)“梦云离去”,语出楚王梦遇神女,及朝为行云的故事。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忧心忡忡莫名担忧。(3)“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融入晋代苏蕙织锦字回文诗的典故,表达词人深重的离愁别绪,无法排遣的愁苦之情,也希望写成词章或书信。(4)“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即使书信也装不了多少相思,雁只排成人字也不能写出多少相思,可见思无限。此处借用鸿雁传书的典故,与秦观减字木兰花“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句用法相反。(5)“近重阳、满城风雨”一句来自潘大临“满城

    45、风雨近重阳”,情感凄凉。这首词用典颇多,句多出处,丰富了词作内容,耐人寻味,曲折多姿,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重的思乡念亲之满怀悲愁。【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江上归来的船只”错,应该是远去的船只。上片结尾三句描写心中的乡愁无以依托,只有惆怅地眺望江上远去的归船和天边如烟的树木。词用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语,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遥望江上舟树以寄托乡思古诗“远望可以当归”即是这种心情。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之典故的能力。注意审清题意,结合下阕分析。“怕水叶沉红”,是写红荷凋落。翁元龙隔浦莲近“沉红

    46、入水,渐做小莲离藕”,语意相近。“梦云离去”,语出楚王梦遇神女,及朝为行云的故事。这三句是说,作者心事重重,无法轻松,只担心美好的往事象荷花凋谢、梦云离去一样,再也不能重视了。下句“情丝恨缕”稍停顿一下。一语概括所有的心事,再细说“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是说像晋代苏蕙织锦字回文诗一样,将当时的离愁别绪,写成词章或书信。“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接着上面两句的意思,转折了一下,说即使书信也装不了多少相思情雁只排成人字、一字,没有多少字,怎能写出多少相思,言外意是思无限。人们又常用鸿雁指书信。秦观减字木兰花有“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句,虽都用鸿雁作比,却用法相反,各从不同角度作出恰当的比喻。下阕结尾三句:“暗凝伫。近重、满城风雨。”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羁旅思乡类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39395.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