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复习课件 共55张PPT.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复习课件 共55张PPT.ppt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复习课件 共55张PPT 统编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纲领 第三 单元 辽宋夏金多 民族 政权 并立 元朝 元代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916 960 1038 1115 1127 1276 1279 1368916 960 1038 1115 1127 1276 1279 1368北宋北宋建立建立契丹契丹建国建国西夏西夏建立建立金朝金朝建立建立金灭北宋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南宋建立南宋南宋灭亡灭亡元朝元朝统一统一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与元朝的统一统一元朝元朝灭亡灭亡第第9 9课课 两宋两宋的政的政治和军事治和军事第第1010课课 辽夏金元辽夏金元的统治的统治第第1111课课 辽宋夏金元辽宋夏金元的的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社会第第1212课课 辽宋夏金辽宋夏金元元的文化的文化以时空为序的
2、政治变革以时空为序的政治变革以专题为式的经济文化以专题为式的经济文化单元导读主题01二1.政治:强化中央集权及社会改革(9)3.经济:经济发展及社会新变化(11)2.军事:民族政权并立及相互交融(9)4.文化:成就辉煌,领先世界(12)【学习目标】1.1.通过学习两宋的历史,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2.2.通过梳理两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线索,使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通过对“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渗透,提升学生解读历史的能力。宋朝是一个转型的朝代。中国历史上很少有朝代像宋朝那样去重塑和改革整个社会。有些历史学家甚至把宋代称作开启现代曙光的
3、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北宋北宋 赵匡胤赵匡胤 定都东京(开封)定都东京(开封)南宋南宋 赵构赵构 定都临安(杭州)定都临安(杭州)宋朝建立宋朝建立南宋灭亡南宋灭亡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金灭北宋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南宋建立宋金绍兴和议宋金绍兴和议96096010691069112711271276127611411141时空观念-预习一:背景?一:背景?p49p49页页二、三:内容?二、三:内容?p49p49页页四:评价?四:评价?p50p50页页一:宋辽关系的战与一:宋辽关系的战与和?和?p50p50页页二:宋夏关系的战与二:宋夏关系的战与和?和?p51p51页页三:财政压
4、力的原因三:财政压力的原因与结果与结果 p51 p51页页一:庆历新政的背景、一:庆历新政的背景、时间、内容、结果及时间、内容、结果及原因?原因?p52p52页页二:原则、内容、时二:原则、内容、时间?间?p52p52页页三:评价?三:评价?p52p52页页一:靖康之变与南一:靖康之变与南宋的建立宋的建立p52p52页页二:抗金与宋金绍二:抗金与宋金绍兴和议兴和议p52p52页页三:宋金战争与南三:宋金战争与南北对峙北对峙p52p52页页教材子目分析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960960年年,后周禁军统帅,后周禁军统帅赵赵匡胤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
5、建立宋朝宋朝,定都,定都东京东京,史称,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面临最大问题:教材教材4949页第一段页第一段 背景:1 1、公元公元979979年,由宋太宗灭北汉年,由宋太宗灭北汉最后完成。最后完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裂局面,完成统一。完成统一。政权建立者身份时间后梁朱温宣武节度使907923后唐李存勖河东节度使923936后晋石敬瑭河东节度使936946后汉刘知远河东节度使947950后周郭威天雄节度使951960 尝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曰肢体之患,即藩镇。聂崇岐
6、宋史丛考北宋建立后面临最大问题:教材教材4949页第一段页第一段 背景:2 2、吸取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吸取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唐亡:藩镇割据、朋党、宦官专权。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军阀夺权,政局动荡;军人政变,黄袍加身,改朝换代结论:结论:君弱臣强、重武轻文、方镇太重-抑制武将、分权、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北宋赵匡胤赵匡胤 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 归德军归德军节度使节度使北宋建立后面临最大问题:教材教材4949页第一段页第一段 背景:2 2、吸取唐末以来军阀割、吸取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宋太祖:宋太祖:“天下自天下自唐季以来
7、唐季以来数十年数十年间,帝王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宋丞相赵普:宋丞相赵普:“此无他故,此无他故,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则天下自安矣。矣。”雪夜访普图雪夜访普图唐亡:藩镇割据、朋党、宦官专权。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军阀夺权,政局动荡;军人政变,黄袍加身,改朝换代结论:结论:君弱臣强、重武轻文、方镇太重-
8、抑制武将、分权、加强中央集权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4949页第二、三段页第二、三段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教材教材4949页第二页第二特点:记笔记特点:记笔记(1)(1)分权制衡,分权制衡,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2)(2)重文轻武,重文轻武,地方派文臣做知州。(3)(3)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影响:影响:1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
9、,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2 2、文官代替武将,减少军阀割据的可能性。、文官代替武将,减少军阀割据的可能性。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4949页第二、三段页第二、三段收权,即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比较一下两图,结合教材内容,宋朝初期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比较一下两图,结合教材内容,宋朝初期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制的?地方抽精兵禁军更戍法中央禁军文官代武将文官代武将 “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换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将领与兵士相结合。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
10、代史分散机构权力,使之相互牵制中央行政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军政枢密院:有调兵权不统兵三衙:统兵但不调兵财政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地方四监司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通判州一级增设,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措施二“分权专制”记笔记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4949页第二、三段页第二、三段(2)(2)分权分权-分散机构权力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教材教材4949页第三段页第三段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4949页第二、三段页第二、三段(2)(2)分权分权-分散机构权力分散机构权力
11、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教教材材4949页第三段页第三段1 1、中央、中央-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P50-P50页图页图三司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宋史职官志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特点:分化事权、机构众多1、统兵与调兵相分离、三权分立-加强皇权2、增加副相文官政治-抑制武将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4949页第二、三段页第二、三段(2)(2)分权分权-分散机构权力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教材教材4949页第三段页第三段1 1、中央、中央-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P50-
12、P50页图页图三省六部制彼此制约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4949页第二、三段页第二、三段(2)(2)分权分权-分散机构权力分散机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避免专权。-教材教材4949页第三段页第三段1 1、中央、中央-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P50-P50页图页图2 2、地方、地方-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监控-p50图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四监司目的: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即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特点:分权制衡、文官政治注释:帅司:掌军事与民政漕司:掌财赋与转运宪司:掌司法刑狱仓司:掌常平仓与贷放钱谷等事强化了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预
13、防了内部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家的统一和安定制度僵化,地方制度僵化,地方缺乏自主性缺乏自主性监控和节制记笔记 唐中后期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唐中后期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据钱穆(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县县 府(州)府(州)道道 中央中央尹(刺史)尹(刺史)县县 令令观察使观察使节度使(边疆)节度使(边疆)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据(据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上)上)未设置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首长地方难以形成完整的权力中心,无法独立对抗中央政府北宋北宋“路路”的设置有何独特之处?的设置有何独特之处?县知县府、军、监通判路
14、三司(财政)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台谏(监察)御前会议皇帝三司使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御史中丞知谏院提举常平司提点刑狱司转运使司安抚使司地方中央.纵向集权横向分权收其财兵权三分相权二分兵权(与三衙)收其权收其兵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精锐部队财权分命朝臣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宋史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5050页第一段页第一段(3)抑制武将权力军权分离、军民分离(教材51页历史纵横)夺军权:1、杯酒释兵权2、军人职业化和专业军队化(募兵制)3、文官打天下分军权:1、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立-枢密院(文官)与三衙(武将)2、更戍法: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流水的
15、官评价:1、解放农民,发展经济。2、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流民)。3、冗兵、冗费。战斗力弱,不利于国防军事建设。4、财政支出压力大。抑武抑武-杯酒释兵权(军权换特权,保证皇权安全)杯酒释兵权(军权换特权,保证皇权安全)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宴饮。众人酒意正浓,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
16、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记笔记)(记笔记)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5050页第一段页第一段(3)抑武文人治国措施:1、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北宋)蔡襄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措施-教材教材5050页第一段页第一段(3)崇文文官政治,科举取士。措施:2、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彦博语长编卷221
17、这是最好的时代。-赵冬梅三代以来,治平之世,未有若今之盛者也。-司马光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故叫做科举。(隋-1905年)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应试。宋代法律规定:“馆阁、台省官有请属举人者密以闻,隐匿不告者论罪”,“诸王、公主、近臣,勿得以下第亲族宾客求赐科名。”进士及第可以享受皇帝设宴的荣耀,宴席设在琼林苑,皇帝赐诗作贺,后来成为定制。宋真宗亲自作劝学诗,用“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劝勉学子读书上进,考取功名。锁院制:考选期间,所有考官一经任命,就马上进入
18、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即使是家人也不能见面。限制考官权力防止考官舞弊“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教材64页问题探究:唐宋科举制的主要区别及其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唐朝:公平性方面欠缺,个人背景会影响考试结果。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记笔记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请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各糊名眷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
19、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教材64页问题探究:唐宋科举制的主要区别及其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宋科举制,力图拒绝影响考试结果的诸多因素,保证单纯考试决定其成绩。说明:与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的历史存在密切的联系。记笔记译文:唐世科举的权柄,专门交托给科举主试官,仍旧不把试卷上考生姓名密封起来。又有那些交情深厚的人帮助他们选拔人才,叫做通榜,因此他们选拔人才,害怕公众嘲笑议论,大多公平而审慎。也有被权势胁迫,有的被亲朋好友阻挠,有的被子弟所连累,都是人所不能免的常情罢了。欧阳修说:“窃以国
20、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请求曲尽。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各糊名眷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弥封是宋代创设的科举考试防弊制度,即将考生答卷卷首的考生姓名、年甲、乡贯等个人信息密封,代之以字号,又叫“糊名考校”。南北卷制度南北卷制度-p63-p63页页思考点:如何认识宋朝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3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