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通论第17章跋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安全通论第17章跋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 通论 17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安全通论,最终“通”到哪里?这是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严肃问题。我们目前给安全通论确定的界线是不突破“理工”边界。但是,理工之外的安全又怎么办?特别是信息安全心理学和信息安全管理学,是全球信息安全界必须尽快弥补的两大缺陷,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此本章将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展开。1.信息安全心理学2.信息安全管理学网络空间的所有安全问题,几乎全都可归罪于人!具体地说,归罪于三类人:破坏者(又称黑客)、建设者(含红客)和使用者(用户)。当然,他们相互交叉,甚至角色重叠,比如:首先,首先,所有人,包括破坏者和建设者,肯定都是网络的使用者;其次,其次,承建信息系统的专家、保卫网络的红客,当然
2、是建设者。此外,从某种程度上说,使用者其实也是建设者;再次再次,黑客肯定算破坏者;但是,粗心大意的用户,难道就不是“自杀式”破坏者吗?!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甚至是裸网)的建设者,难道不算是“自毁长城式”的破坏者吗?!不过,针对任何具体的安全事件,“三种人”(破坏者、建设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界线,还是相当清晰的。而人的任何行为,包括安全行为,都取决于其“心理”。在网络空间中,“三种人”的目标、地位和能力等,显然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因素,在安全过程中,也会不同。其中,破坏者的心理,最具网络特色。从动机角度来看,黑客的行为主要源于以下几种心理:自我表现心理:许多黑客发动攻击,只是想显示自己
3、“有高人一等的才能,可以攻入任何信息系统”。他们把“非法入侵”当作智力挑战,一旦成功,就倍感快乐和兴奋,认为这是自我实现的最高体现。好奇探秘心理:因猎奇而侵入他人系统,试图发现相关漏洞,并分析原因,然后,公开其发现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义愤抗议心理:这类黑客,好讲哥们义气,愿为朋友两肋插刀,以攻击网络的行为来替朋友出气,或表示抗议。戏谑心理:这种恶作剧型黑客,以进入别人信息系统、删除别人文件、纂改主页等恶作剧为乐。非法占有心理:他们以获取别人的财富为目的,是一种犯罪行为。甚至,有的黑客,受他人雇佣,专门从事破坏活动。这种黑客,危害极大。渴望认同心理:这类黑客,追求归属感,想获得其它黑客的认可。此
4、外,还有诸如自我解嘲心理、发泄心理等,都是引发黑客行为的心理因素。特别是,还有少数“心理变态型黑客”,他们从小家庭变异,或遭受过来自社会的打击,由于心理受过严重创伤,所以,长大后就想报复社会。反过来,黑客发动攻击时,又利用了被害者的哪些心理呢?归纳起来,至少有如下四种:恐惧心理:比如,网络电信诈骗犯,利用多种途径,营造恐惧感,要求受害者“赶紧汇款,以避免血光之灾”等。服从心理:假借某些人或机构的权威,迫使受害者服从其命令。比如,假冒执法机构,要求受害者配合提供相关信息等。贪婪心理:利用受害者对事物,特别是财富,的强烈占有欲,来实施攻击。比如,以祝贺“中大奖”为由,诱骗受害者上当。同情心理:声称
5、自己有难,急需好人帮忙,诱发受害者的同情心,实施攻击行为。那么,到底又是什么心理因素,引发了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不安全行为呢?归纳起来,至少有:省能心理:即,希望以最小能量(或付出),获得最大效果。省能心理,还表现为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得过且过等惰性心理。省能心理,在破坏者身上,就几乎没影了;因为,黑客攻你时,肯定不遗余力。侥幸心理:它主要发生在使用者身上;建设者身上虽有,但不多。至于黑客,他的“侥幸心理”则主要是“其犯罪行为不被发现”等。逆反心理:某些情况下,在好胜心、好奇心、求知欲、偏见、对抗、情绪、等心理状态下,人会产生“与常态心理相对抗”的心理状态。破坏者和使用者,都会受“逆反心理”的
6、引诱,从事不安全行为。在建设者身上,很少有逆反心理。凑兴心理:俗话叫“凑热闹”,它容易导致不理智行为。比如,许多计算机病毒,就是在用户的“凑兴心理”帮助下,在网上迅速扩散的。对建设者来说,“凑兴心理”就少见了。群体心理: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共有性、界限性和动态性。网络作为桥梁,将所有人连接成规模各不相同的群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成员之间将形成,几乎相同的“认同意识、归属意识、排外意识和整体意识”。所有行为,包括安全行为,都会受到群体心理的影响,无论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注意与不注意: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事物时,这就是“注意”,它具有明确的意识状态和选择特征。人在对客观事物注意时,
7、就会抑制对其它事物的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及其与安全的关系,主要有:性格与安全:性格既有先天性,也有可塑性。因此,从“安全心理学”角度看,就应该努力培养那些,对安全有利的性格。同时,也要克服那些不利于安全的性格。能力与安全:能力是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比如,思维能力强的人,在面对重复的、一成不变的、不需动脑筋的简单操作时,就会感到单调乏味;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反之,能力较低的人,在面对力所不及的任务时,就会感受到无法胜任,甚至会过度紧张,从而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只有当能力与任务难度匹配时,才不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动机与安全: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它是由“需求”推动的、有目标的动力是由需要、愿望、兴趣和情
8、感等内外刺激的作用,而引发的一种持续兴奋状态。情绪、情感与安全:情绪既依赖于认知,又能反过来作用于认知;这种反应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对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都有明显影响。意志与安全:意志对安全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一,推进人们为达到既定的安全目标而行动;其二,阻止和改变与安全目标相矛盾的行动。在确定了安全目标后,就需要凭借意志力量,努力完成目标任务。感知觉与安全:为了保证网络安全,首先要使大家感知风险,也就是要察觉危险的存在,对风险认识越深刻,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如何有效利用感知觉特性,与安全保障密切相关;这也是建设者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
9、题。个性心理与安全:对待安全的态度,不同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认真负责,有的马虎敷衍;有的谨慎细心,有的粗心大意。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常是引发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气质与安全:针对不同气质的人,应进行有区别的管理。例如,有些人理解能力强、反应快,但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有些人理解能力较差,反应较慢,但工作细心、注意力集中;在安全管理中,应适当搭配不同气质的人。个性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一些个性有缺陷的人,会对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关键岗位上,最好别单独安排这样的人。行为退化对安全的影响:人,只有在理想环境下,才能达到最佳行为。人的行为,有时会出现缓慢而微妙的减退,比如:若劳
10、动时间太长,就会产生疲劳;若生活节律被干扰,就不能有效发挥体能;若失去完成任务的动力,就会懒散懈怠;若缺乏鼓励,就会泄气;若面对突然危险,就会产生应激反应等。网络空间中,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许多安全问题,归根结底,其实都是某种失误。失误是指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失误的性质主要有:第1,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失误率可以测定。第2,工作环境可以诱发失误;故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来防止失误。第3,下级的失误,也许能反映上级的职责缺陷。第4,人的行为,反映其上级的态度;如果仅凭直觉去解决安全问题,或仅靠侥幸来维护安全,那迟早会出问题。第5,过时的惯例,可能
11、促发失误。第6,不安全行为,是操作员促发的、直接导致危害的失误,属于失误的特例。级别越高的人,其失误的后果就越严重。常见的失误分类方法:常见的失误分类方法:方法一:按失误原因分类随机失误:是由行为的随机性,引起的失误。软件Bug就是随机失误的典型。随机失误往往不可预测,不能重复。系统失误:是由系统设计问题,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起的失误。系统失误主要与工作环境有关;在类似的环境下,该失误可能再次发生。通过改善环境等,就能有效克服此类失误。偶发失误:是一种偶然的过失,它是难以预料的意外行为。许多违反规程的不安全行为,都属于偶发失误。方法二:按失误的表现形式分类漏或遗忘做错,包括未按要求操作、无意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