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332358
  • 上传时间:2022-08-20
  • 格式:PPT
  • 页数:70
  • 大小:1,02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心理学 基础 心理 过程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第1页,共70页。(sensation)(perception)(imagination)第2页,共70页。一、一、概概 述述二、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三、三、感觉现象感觉现象第3页,共70页。一、概一、概 述述(一)什么是感觉(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当前)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的反映。第4页,共70页。(二)感觉的种类(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在身体的分布位置和反映的性质,根

    2、据感受器在身体的分布位置和反映的性质,感觉可以分为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外部感觉和和内部感觉内部感觉。的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接近体表的地的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接近体表的地方,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如(视觉、听觉、方,反映外界事物的特性,如(视觉、听觉、嗅觉)距离感觉、(味觉、触觉)接触感觉。嗅觉)距离感觉、(味觉、触觉)接触感觉。的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身体组织的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和身体组织内,反映内部环境和内脏活动的状态,如机体觉内,反映内部环境和内脏活动的状态,如机体觉(内脏感觉)和本体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内脏感觉)和本体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觉)。第5页,共70页。(三)感觉的意义(

    3、三)感觉的意义 1.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2.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1954年加拿大年加拿大Hebb的的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3.是心理现象的基础是心理现象的基础第6页,共70页。第7页,共70页。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量。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量。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阈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4、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就是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就是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两者的关系呈反比。两者的关系呈反比。韦伯定律韦伯定律: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即:即:k(韦伯系数)(韦

    5、伯系数)=第8页,共70页。不同感觉通道的韦伯比例不同感觉通道的韦伯比例 感觉道感觉道 韦伯比例韦伯比例 音高(音高(2000赫)赫)1/333 重压觉(重压觉(400克)克)1/77 视觉明度(视觉明度(100光子)光子)1/62 举重(举重(300克)克)1/52 响度(响度(100分贝;分贝;1000赫)赫)1/11 橡胶气味(橡胶气味(200嗅单位)嗅单位)1/10 皮肤压觉(皮肤压觉(5克克/平方毫米)平方毫米)1/7 咸味道(咸味道(3克分子克分子/公升)公升)1/5 第9页,共70页。三、感受性变化规律三、感受性变化规律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 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

    6、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如视觉的暗适应、明适应。如视觉的暗适应、明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典型是典型的嗅适应。的嗅适应。此外,还有触压觉适应等。此外,还有触压觉适应等。但痛觉无适应现象,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极大的生物学意义。(为但痛觉无适应现象,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极大的生物学意义。(为什么?)什么?)第10页,共70页。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感觉都

    7、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感觉的相互作用也可发生在不感觉的相互作用也可发生在不同感受器,如在噪音背景下,同感受器,如在噪音背景下,黄昏视觉感受性降低黄昏视觉感受性降低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的另一种形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的另一种形式是式是感觉补偿感觉补偿联觉联觉也是一种不同感觉的相也是一种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即一种感觉引起另互作用,即一种感觉引起另外一种感觉的现象外一种感觉的现象 第11页,共70页。3.感觉感觉对比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先吃糖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酸或淡而无味如:先吃

    8、糖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酸或淡而无味4.感觉后像感觉后像刺激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仍暂留一段时刺激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间的现象负后像和正后像之分负后像和正后像之分第12页,共70页。知知 觉觉(perception)一、一、知觉概述知觉概述二、二、知觉的知觉的种类种类三、知觉的基本特性三、知觉的基本特性第13页,共70页。一、知觉一、知觉概述概述(一)什么是知觉(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事物整体属性整体属性的反映。的反映。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个别属性以一定关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

    9、个别属性以一定关系综合构成的,例如,医学上的疖(系综合构成的,例如,医学上的疖(jie)肿,)肿,就是由其外表结节状的隆起、潮红,触之发热、就是由其外表结节状的隆起、潮红,触之发热、疼痛等多种特征综合而成。疼痛等多种特征综合而成。第14页,共70页。(二)感知觉的关系(二)感知觉的关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它依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它依赖与人的主观态度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赖与人的主观态度和过去的知识经验。第15页,共70页。二、知觉的种类二、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征分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征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味知觉为:

    10、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味知觉根据知觉对象分: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对象分: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时间物体知觉: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第16页,共70页。三、知觉基本特性三、知觉基本特性知觉具有四个基本特性知觉具有四个基本特性 1、选择性选择性 2、理解性理解性 3、整体性整体性 4、恒常性恒常性 第17页,共70页。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周围的客观人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是十分纷繁多样事物是十分纷繁多样的,但人总是有选择的,但人总是有

    11、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知觉觉的对象,对它知觉得格外清晰,而其余得格外清晰,而其余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对它们反映得背景,对它们反映得比较模糊,这就是知比较模糊,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相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相互转换。互转换。第18页,共70页。第19页,共70页。第20页,共70页。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前获得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理以前获得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是知觉的理解性。一个人

    12、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越深刻、越精对事物的知觉就越深刻、越精确、越迅速。确、越迅速。例如,医生对患者症状的知觉例如,医生对患者症状的知觉比一般人全面而深刻。比一般人全面而深刻。再如,一张再如,一张X光胸片,放射科医光胸片,放射科医生看要比给护士看更能知觉其生看要比给护士看更能知觉其中的内容。中的内容。第21页,共70页。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

    13、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如只看到柑桔,并没有吃它,仍如只看到柑桔,并没有吃它,仍然感到柑桔是酸甜的、清香的。然感到柑桔是酸甜的、清香的。再如,再如,图是一些不完整的圆和矩形,图是一些不完整的圆和矩形,但是我们不是分别把它们感知但是我们不是分别把它们感知为曲线、圆点和直线,而是感为曲线、圆点和直线,而是感知为圆和矩形。知为圆和矩形。第22页,共70页。知觉整体性的组织有知觉整体性的组织有一定的规则:一定的规则:接近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连续原则第23页,共70页。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对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对象本身的特性有关

    14、,象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知觉者的主观状也与知觉者的主观状态有关。态有关。主观轮廓主观轮廓第24页,共70页。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改变,知觉围内发生了改变,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为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恒常性等。第25页,共70页。第26页,共70页。记忆记忆(memory)(一)(一)记忆的概念和意义记

    15、忆的概念和意义(二)(二)记忆的种类记忆的种类(三)(三)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第27页,共70页。(一)记忆的概念和意义(一)记忆的概念和意义 概念:概念:人脑对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保持、再认或回忆。意义:意义:记忆是我们学习、行动和生存的记忆是我们学习、行动和生存的基础。没有记忆,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是基础。没有记忆,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不可想象的。第28页,共70页。(二)记忆的种类(二)记忆的种类 1、按记忆内容分、按记忆内容分 2、按信息保持按信息保持 时间长短分时间长短分 形象记忆形象记忆 瞬时记忆瞬时记忆 情绪记忆情绪记

    16、忆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 运动记忆运动记忆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 逻辑记忆逻辑记忆 第29页,共70页。(三)记忆的过程(三)记忆的过程1.识记(识记(memorizing)1)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识记的种类(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意义识记)2)影响识记的因素影响识记的因素 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 理解对识记的影响理解对识记的影响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的影响 复习的影响复习的影响第30页,共70页。2.保持(保持(retention)和遗忘()和遗忘(forgetting)1)保持保持 2)遗忘规律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

    17、家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研究对遗忘现象研究,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快后慢。第31页,共70页。3.再认和回忆再认和回忆回忆和再认。回忆和再认。能回忆的事物一定能再认;能回忆的事物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事物不一定能回忆。能再认的事物不一定能回忆。第32页,共70页。4 4、改善记忆的方法、改善记忆的方法第33页,共70页。思思 维维(thinking)(thinking)(一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特性:间接性,概括性特性:间接性,概括性 第34页,共70页。(

    18、二二)思维的种类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方式分类根据思维方式分类(1)动作思维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或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实际动作或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 利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利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3)抽象思维抽象思维 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第35页,共70页。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指向性)分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指向性)分:(1)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第36页,共70页。3.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根据思维的独立程度分类(1)常

    19、规思维常规思维:用常规的方法和现成的程序解用常规的方法和现成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决问题的思维。(2)创造思维创造思维: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产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第37页,共70页。(三三)思维的过程(自学)思维的过程(自学)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概念判断推理新概念第38页,共70页。想象想象(imagination)(一)想象概述(一)想象概述 1.想象的概念和意义想象的概念和意义 2.表象(表象(representation)的含

    20、义)的含义 (二)想象的种类(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梦是一种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梦是一种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第39页,共70页。四、注意四、注意(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述 1 1、概念、概念:注意(: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对一定对象的。所谓所谓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针对某一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针对某一事物。事物。是指心理活动深入到所选择的事物是指心理活动深入到所选择的事物中去。中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始终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始终伴随在心

    21、理活动过程中的。如人们常说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如人们常说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等。想等。第40页,共70页。2 2、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 第41页,共70页。(二)注意的种类(二)注意的种类 第42页,共70页。(一)无意注意(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指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概念:无意注意指预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刺激本身的特点(外因)刺激本身的特点(外因)个体本身的状态(内因)个体本身的状态(内因)第43页,共70页。(二)有意注意(二)有意注意 1、概念:有意注意指有目的并需要、

    22、概念:有意注意指有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引起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个性的依从性对个性的依从性第44页,共70页。(三)有意后注意(三)有意后注意 第45页,共70页。(三)注意的特征(三)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注意的稳定性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注意的转移转移第46页,共70页。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 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单位时间内能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

    23、单位时间内能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清晰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图图中中有有多多少少个个小小圆圆点?点?第47页,共70页。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第48页,共70页。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感受某种间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特性。动的特性。注意的起伏第49页,共70页。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第50页,共70页。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

    24、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原来注意的强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第51页,共70页。第四节第四节 情感过程情感过程(一一)概述概述 1 1、概念概念 2 2、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关系关系 3 3、功能、功能(二)(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三)(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四)(四)表表情情(五)(五)情绪的理论情绪的理论第52页,共70页。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一)概述一)概述 1 1、定义: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满足自己的、定义: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伴随生

    25、理变化和行为需要而产生的,并伴随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的自我体验。反应的自我体验。第53页,共70页。2.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情 绪绪情情 感感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表现外显性表现外显性表现内隐性表现内隐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人所独有,发生较晚第54页,共70页。(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1.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2

    26、.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第55页,共70页。3 3、情绪的功能、情绪的功能(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的适应功能在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条件。(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能够驱动有机体发生反应、从事活动,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动机。(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第56页,共70页。(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维维 度度 两两 极极 性性 动力性动力性 增力减力增力减力激动性激动性 激动平静激动平静强度强度 强

    27、弱强弱紧张度紧张度 紧张轻松紧张轻松第57页,共70页。情绪干扰增强情绪干扰增强工作受干扰工作受干扰提高提高警觉性警觉性觉醒水平觉醒水平深度睡眠深度睡眠高高高高低低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情绪唤醒水平情绪唤醒水平图图2-2 情绪与工作效率关系示意图情绪与工作效率关系示意图最佳水平最佳水平第58页,共70页。(五)情绪的理论(五)情绪的理论1.1.(美)詹姆士(美)詹姆士-(丹麦)朗格的情绪感知(丹麦)朗格的情绪感知说:说:对体内生理唤起的感知就是情绪。对体内生理唤起的感知就是情绪。第59页,共70页。2.2.坎农(坎农(CannonCannon)的情绪起动说:)的情绪起动说:丘脑是情绪的中心。丘脑是情

    28、绪的中心。第60页,共70页。3.3.(美)沙赫特(美)沙赫特(S.SchachterS.Schachter)和辛格)和辛格(J.SingerJ.Singer)认知生理说)认知生理说 情绪的产生是认知过程、环境因素、生理情绪的产生是认知过程、环境因素、生理状态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状态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第61页,共70页。4.(美美)阿诺德阿诺德(Arnold)的认知评价说的认知评价说 认知评价发生在生理反应、情绪体验认知评价发生在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行为变化之前。和行为变化之前。第62页,共70页。(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1.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分类 (1)心境)心境 (2)

    29、激情)激情 (3)应激)应激2.情感的分类(自学)情感的分类(自学)第63页,共70页。(四)表情和情绪的生理变化(四)表情和情绪的生理变化 1.1.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言语表情(language expression)表情第64页,共70页。2.2.情绪的生理变化情绪的生理变化(1 1)呼吸系统的变化)呼吸系统的变化第65页,共70页。(2)循环系统的变化)循环系统的变化 (3)皮肤电反应)皮肤电反应第66页,共70页。(4)脑电波变化)脑电波变

    30、化第67页,共70页。第五节第五节 意志意志(will)过程过程(一一)意志的概念意志的概念 定义: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定义: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二二)意志和认知、情绪的关系意志和认知、情绪的关系1.1.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2.2.意志反过来对认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意志反过来对认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3.3.意志过程受到情绪过程的影响;意志过程受到情绪过程的影响;4.意志对情绪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志对情绪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第68页,共70页。(三三)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1.1.有目的有目的;2.;2.克服困难克服困难;3.3.随意运动随意运动(四四)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 1.1.自觉性自觉性;2.;2.果断性果断性;3.;3.坚韧性坚韧性;4.4.自制力自制力 第69页,共70页。第70页,共70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323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