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知识培训学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足部按摩知识培训学习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足部按摩 知识 培训 学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双足除了将我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双足还能为我们揭示具有通过脚底(sole)来反映心灵(soul)状态的非凡能力,表现出它维护健康的潜在能力。(注:sole与soul在英文上发音是一致的。)在古代,双足上涂抹油膏是皈依和纯净的表示,而后来暴露双足被看成是一种自我炫耀的举止,现在我们则认为,双足上提示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足部按摩在中国流传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过去它一直应用于宫廷,是上流社会的一种养生之道。近年在国内兴起的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即是古老的足部养生之道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在国际上称为(Reflexology)即反射学或反射疗法。原原 理理血液循环原理血液循环原理 反射原理及内分
2、泌反射原理及内分泌 经络原理经络原理生命全息论原理生命全息论原理中医学基础知识总目录总目录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三、阴阳五行学说 四、脏腑学说 五、经络学说一、整体观念1、什么是中医学中的整体观、什么是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二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外界环境对人的生理、病理状况有密切的影响。2、中医学中如何看人体的整体性?人体的整体性,以“心”为主导,以五脏为中心。而五脏之间,又存在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脏腑之间,存在着表里关系。脏腑与体表
3、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经络则起着“内联脏腑,外络支节”的作用。通过经络气血的循环,也将全身连结成一个相互资助相互制约协调平衡运转的整体。当某一内脏发生病变时,会影响到另一内脏,脏腑之间又能相互影响,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体表有病可以通过经络传入脏腑。3、中医学中如何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统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不能脱离外界环境而存在,外界环境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人体,使机体发生生理上、病理上的相应变化。因此必须考虑到一年四季气侯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每天白昼黑夜24小时节律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地区环境条件对人体的影响等。4、简述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在临床上的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不是单纯
4、地考虑病的本身,而是将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对于每一个病人,都考虑到正邪两方面,一方面要祛除病邪,一方面要调理病人的生理机能,增强其抗病能力和恢复能力。既要“祛邪”,亦要“扶正”。有时以祛邪为要务,有时以扶正为根本。在临床上经常运用“以左治右,以右治左”、“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等方法。二、辨证论治 5、什么是“辨证论治”将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资料,根据症状和体征,来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和部位,以确定治疗的方法。6、中医所说的“证”的涵义 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7、简述“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
5、手段和方法。8、何谓“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的反常,是外感的病因。9、何谓“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这些情志的反常是内伤的病 10何为八纲辨证:200 中医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将临床现象分类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八个纲,称之为“八纲辨证”,通过八纲辨证,取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才能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指病位,病性,病证,病类简述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中医治病主要是考虑“证侯”,“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三、阴阳五行学说 12、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有正反相互
6、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并用阴阳来代表宇宙万物中所存在着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又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五种元素相互孳生、相互制约,反映了宇宙万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13、在中医学中,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指导诊断和治疗?(1)人体的生理功能方面:将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都用阴阳来加以概括。如脏为阴,腑为阳。(2)人体的病理变化方面:中医学认为阴阳必须保持平衡,才能维持机体的健康,如若阴阳失调,则将导致疾病。(3)在疾病的诊断方面: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以阴阳为总纲,表、实、热为阳,里、虚
7、、寒为阴。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阴阳对立消长的观点来探求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变化发展趋势。(4)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以阴阳平衡作为治疗的目标。简述中医中五脏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相生关系: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相克关系: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程中五行学说的应用 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当某一脏器有病时,根据其病的状况(虚证或实症),通过治疗其它脏器(母或子)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例如水生木,肝(木)虚时,可以补其母,即用
8、补肾(水)的办法来滋肝(木)。又如木克土,肝(木)病则伤脾(土),在脾病时,可采用疏肝(木)健脾(土)法处理。四、脏腑学说 16、简述中医理论中,心的主要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开窍于舌。17、简述中医理论中,肺的主要功能。肺主气,肺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肺在志为忧,肺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开窍于鼻。18、简述中医理论中,脾的主要功能204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生血统血,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19、简述中医理论中,肝的主要功能205肝主疏泄,肝主藏血,
9、肝在志为怒,肝在液为泪,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20、简述中医理论中,肾的主要功能206肾主藏精,肾主水液,肾主纳气,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及二阴。21、何谓六腑?指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和三焦。20622、何谓三焦?简述中医中三焦的功能。206三焦的含义:上焦指心肺等,中焦指脾胃等,下焦指肝肾等。功能:总司全身的气机,水液运行的通路。23、简述中医中脏腑之间的关系208脏腑之间的关系是阴阳表里的关系,脏属阴,主里;腑属阳,主表。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以经脉相络属,构成了脏腑间的密切联系。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
10、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五、经络学说 24、请述中医中的十二经脉及其走向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由胸走手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由手走头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由足走胸腹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由头走足 25、何谓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有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26、何谓十四经?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与十二经脉合称为十四经。27、何谓“奇恒之府”?除五脏六腑外,中医理论将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六个脏器称为“奇恒之府”。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概念 足部反
11、射区健康法认为;人体各脏腑器官在反射区都有其对应点,运用按摩手法对其进行刺激,可以调节人体各部位的功能,起到防病和治病及保健的作用.法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由于足部离心脏最远,脚又是血液循环的转折点,所以按摩脚部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2通过按摩足底能打碎身体的一些阻塞物改善血液循环.是的 神经反射的作用 1神经系统的生理活动是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的 头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o足 感受器 心 效应中枢神经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刺激脚掌反射区,调理人体五刺激脚掌反射区,调理人体五脏六腑脏六腑 足是人体健康的一面镜子,足关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足是人的第二个心脏,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
12、根,人老脚先衰,树老根先竭.小腿反射疗法小腿部的反射区,可分为3组:1小腿内侧的反射区。2小腿外侧的反射区。3小腿背面的反射区。小腿内侧的反射区(图31 21)脊脊柱腹下腹部头头面部胰胰脾脾肾肾及生殖腺直直肠及肛门投机一批深服值头脊胰脾肾腹直二、小腿外侧的反射区 为胃反射区 小小肠反射区 忙盲肠(及阑尾)反射区 大大肠反射区 煎肩反射区 肝肝反射区 胆胆反射区 洗膝反射区 下腹下腹部反射区第四节 小腿部反射法的应用一、查病诊断 主要是做小腿的内侧和外侧,由于小腿部反射区查病的效果不如足部反射区和耳反射 区,一般不必普遍检查,只需着重检查下列反射区:1头面部反射区 是较敏感的反射区,如头面部有疾
13、患,用很轻的力度就有酸痛的感 觉。2胰反射区 对血糖的波动比较敏感,如血糖不正常,一般能在此处皮下摸到硬结。3脾反射区 脾脏有病变时,此处对压痛敏感。4肾及生殖腺反射区 泌尿生殖系统有疾患时,按压时有“得气”感。第四节 小腿部反射法的应用一、查病诊断 5直肠及肛门反射区 有直肠肛门疾患时(如便秘、痔等),此处皮下可摸到硬结或条 索状物。6胃反射区 在胃及消化系有病变时,按压时有“得气”感。7盲肠及阑尾反射区 在盲肠及阑尾有病变时此处对压痛敏感。8肝胆反射区 肝胆有疾患时可能出现阳性征。第四节 小腿部反射法的应用二、治疗 治疗时,不必做全部的小腿部反射区,只根据治疗需要选用适当的反射区。小腿部反
14、射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最好与其他反射体系结合运用,疗效更佳。290第四节 小腿部反射法的应用三、放松保健 以放松保健为目时,一般宜采用轻一重一轻的手法自下而上施术,但对小腿的内侧,只用轻抚、轻拍、轻拿的手法。对小腿的外侧及背面,可用中、重的力度,选择采用以下放松手法:第四节 小腿部反射法的应用三、放松保健 以放松保健为目时,一般宜采用轻一重一轻的手法自下而上施术,但对小腿的内侧,只用轻抚、轻拍、轻拿的手法。对小腿的外侧及背面,可用中、重的力度,选择采用以下放松手法:1攘法(图31220)2拍打法(虚拳打法、虚掌打法、实拳打法、实掌打法,见图31221)。3掌根推按法(图31222)。4抖法(
15、图3一1223)第五节 注意事项 4对静脉曲张患者,应避开曲张的部位,并避开伤口、感染、溃疡等部位。在治疗需要时,可在健侧小腿或同侧前臂的对应部位寻找敏感点施术。小腿部反射法与足反射法的注意事项基本相同。1饭后1h内不宜施术。2施术后喝温开水(如做脚后立即做小腿,只喝一次300500ml水可)。291 3对血小板偏低,容易皮下出血的患者,宜用较轻柔的手法。足部的反射区 一、第一组一、第一组足心部位的反射区足心部位的反射区 目前世界各地普遍使用的足部反射区大致有60多个。为了便于学习,可以按照反射区的位置和操作的顺序,划分为8个组,一组一组地来学 这一组包括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5
16、个反射区 首要部位,在施术开始和结束时,至少都要做3遍。肾上腺是很重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多种重要的激素,如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对维持人体内糖和蛋白质代谢的平衡、水盐代谢的平衡起重要作用。又能促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跳加强加快,对机体起应急作用。对肾上腺反射区施加刺激,可以加强肾上腺的功能,增强其分泌激素的能力,因而可起到口服激素类药物的作用,而无口服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肾上腺反射区的位置】双足底第1、第2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足掌中央“人”字形交叉点略偏外侧处【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端施力(本书中提到的轻手法,指在查病时及
17、对老人、儿童、重病、体弱及高敏体质者运用的手法重手法用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一般采取定点深按手法【作用】一般用于消炎、止痛、退热、止喘、抗过敏、抗休克及风湿性关节炎、心律失常、肾上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减退及其他内分泌疾患的治疗与保健。(二二)肾反射区肾反射区 肾是特别重要的排泄器官。人体的新陈代谢尾产物及进入人体内的异物,大都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肾的泌尿活动,对调节人体内钠、钾、氢离子等重要电解质的代谢和酸碱度,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十分重要。【肾反射区的位置】双足底第l、第2跖骨与跖趾关节所形成的足掌中央“人”字形交叉点后方陷凹处【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
18、腹或指端施力,重手法用示指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先深按,不抬起,沿着足心向足跟方向推按【次数】保健按摩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加强肾及整个泌尿系统的功能,有助于对泌尿系统疾患以及水肿、风湿性关节炎、肾源性高血压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三三)输尿管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 输尿管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到膀胱的管道,长2530cm。【输尿管反射区的位置】双足底,肾反射区与膀胱反射区之问,呈斜线状的一个区域【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施力(图211-11)。重手法用示指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先深按,不抬起,从 肾反射区向膀胱反射区方向慢慢推按 【次数】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
19、有助于对输尿管本身疾患(炎症、结石等)及其他泌尿系统疾患的治疗与保健。(四四)膀胱反射区膀胱反射区 膀胱位于下腹部,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容量350 500ml。【膀胱反射区的位置】双足掌底面与足掌内侧的交界处,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足跟前方(图2-11-3,【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端施力(重手法用拇指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向深部按压,并在定点周围揉按【次数】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有助于膀胱疾患(炎症、结石、肿瘤等)、其他泌尿系统疾患、前列腺疾患的治疗与保健。(五五)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腹腔神经丛位于人体腹腔各器官的周围,是支配内脏活动的最大的神经丛
20、,能调节胃 等脏器的功能。【腹腔神经丛反射区的位置】位于双足底的中心,大致呈一圆形区域(【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施力。重手法用示指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次数】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调节腹腔脏器的功能,对功能性胃肠病症状如腹胀、腹泻、胃肠痉挛、反酸、逆等有疗效。二、第二组 足趾部位的反射区二、第二组足趾部位的反射区这二组这二组9个反射区个反射区 1前额反射区。2垂体反射区。3小脑及脑干反射区。4三叉神经反射区。5鼻反射区。6头部(大脑)反射区。7颈项反射区。8眼反射区。9耳反射区。这些反射区与人体头部各器官相对应。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和颜面五官所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前
21、一讲已经提及,由于神经的交叉走向,左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头部器官的反射区在左足上(一一)前额反射区前额反射区【前额反射区的位置】双足底,各个足趾的趾端(图21120)【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端施力(图21121)。重手法用拇指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图2-J1一22)。方向可沿趾端做横向按压,亦可自趾端向趾根方向按压 【次数】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有助于头痛、头晕、失眠,脑部及鼻、眼、耳、口腔等部位疾患的治疗与保健。(二二)垂体反射区垂体反射区 垂体位于大脑下方,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机体生长及其他内分泌腺的
22、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垂体反射区的位置】双足底,拇趾趾腹的中央(图2一11-23)。【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端施力,重手法用拇指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深【次数】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有助于垂体本身功能失调造成的疾患(侏儒症、肥胖症、尿崩症等)及内分泌系统疾患,儿童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的治疗与保健。(三三)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小脑及脑干反射区 小脑位于端脑(大脑)的下方;脑干在端脑与脊髓之间,包括中脑、脑桥、延髓。小脑的功能为: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肌肉的运动。脑干能传导神经囊动,是上行下达的重要通道,并有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呕吐中枢等重要的神经
23、中枢。【小脑及脑干反射区的位置】双足底,拇趾趾腹根部外侧 【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端施力 重手法用拇指或示指的指问关节顶点施力、定点深按【次数】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有助于小脑萎缩或小脑及脑干的功能失常造成的疾患、肌腱、关节疾患、平衡器官疾患、共济失调、血压不正常等的治疗与保健。(四四)三叉神经反射区三叉神经反射区 三叉神经位于头部两侧,包括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支配着眼部、上下颌、口腔各器官及颜面部皮肤肌肉的运动和感觉。【三叉神经反射区的位置】双足拇趾外侧(图21129)。【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端施力 重手法用拇指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自躅趾趾端向趾根方向推按(图2
24、1131)。【次数】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有助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腮腺炎及头面部其他疾患的 治疗与保健。(五五)鼻反射区鼻反射区【鼻反射区的位置】双足拇趾内侧面,自躅趾端向躅趾根部再延伸到拇趾背面趾甲的根部,呈“L”形的一带状区域(图2-11-32)。【手法】轻手法用拇指指端施力重手法用拇指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次数】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增加次数。【作用】有助于鼻部各种疾患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保健。(六六)头部头部(大脑大脑)反射区反射区 大脑位于颅腔之中,它具有感觉分析功能、调节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的功能,以及语言、学习、记忆及思维等高级
25、功能,是人体各种功能的最高调节器。【头部(大脑)反射区的位置】双足底,拇趾趾腹的全部(【手法手法】轻手法一一用拇指指端施力轻手法一一用拇指指端施力(图图21136)。227 重手法重手法用拇指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用拇指或示指的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按压由趾端向趾根方向按压(图图2一一ll37)。【次数次数】保健时保健时35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次治疗时视需要可增加次数。【作用作用】有助于脑出血、脑血栓及其后遗症,脑震有助于脑出血、脑血栓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神志不清,大脑荡,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神志不清,大脑萎缩及大脑功能失常造成的各种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