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3套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第三 单元测试 套汇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读图,下图中依次对应的是( )A.军事 监察 财政B.财政 监察 军事C.监察 军事 财政D.财政 军事 监察2.北宋时,出现了“一官三人共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还包括( )军队数量急剧增加 军队战斗力低下农民起义频繁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A.B.C.D.3.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
2、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4.北宋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及边境上的藩兵,其中禁军担任“守京师、备征戍”的任务。宋太祖时禁军人数只有二十万不到,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员额高达80多万,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这一现象( )A.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国策B.导致了官僚队伍的膨胀C.埋下了边疆危机的隐患D.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5.大夏国葬舍利碣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B.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C.西夏以
3、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仿宋建立官制6.1114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地方控制。这说明猛安谋克( )A.适应了国家统治的需要B.效仿汉族地方管理制度C.推动金朝建立封建制度D.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7.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是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这反映了元朝行省( )A.改变了地方积贫积弱的现状B.权力具有“大而不
4、专”的特点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D.易导致地方行政体制的混乱8.当蒙古、色目的胜利者在江南歇下马时,纷纷“舍弓马而习诗书”,如戍守建昌(今江西永修)的抄儿赤家庭,本是武将出身,到第三代时“从郡人李宗哲进士业,而有声誉”,从此弃武从文,诗礼传家。这反映了,元代( )A.民族间的嫌隙逐渐消除B.蒙古族的汉化进程完成C.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D.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政策9.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
5、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10.集市贸易中介绍买卖双方贸易活动的经纪人被冠以“牙人”称号,始见于唐代。宋时牙人的种类增多,他们在边贸互市、城乡交流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信息传递、媒介沟通、经营代理等重要作用。宋代牙人的发展( )A.说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C.大大提高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D.促使政府放松了社会控制11.北宋军队数量巨大且不断递增,庞大的常备军规模前所未有,军需物资消耗持续膨胀,“河北岁费刍粮千二十万,其赋入支十之三,陕
6、西岁费千五百万,其赋入支十之五”。北方农业生产难以支撑,这就不得不仰仗南方特别是东南六路的物资供给。这种现象客观上( )A.反映了冗兵造成财政困难B.推动了长途贩运的发展C.说明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D.反映养兵政策存在弊端12.在宋朝以前,历代王朝盛行“出将入相”的现象,而宋代宰相以科举出身的文臣占绝大多数,如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出身进士。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澶渊之盟后,作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枢密院中文官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据此推知( )A.科举制度变革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统治政策C.宋代治理政策具有分化事权特点D.贵族政治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13.
7、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其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注”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学者对“注”的解释,称为“疏”。他们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但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从而使儒学陷入危机之中。这说明儒学( )A.正统地位开始出现动摇B.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C.自我革新的内在诉求D.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违背14.下表是两宋山水画对比。时期北宋南宋代表类型以汴梁为中心的北方山水以临安为中心的南方山水内容高山大川岸芷汀兰植被多为阔叶落叶林多为常绿阔叶落叶林用笔强调笔法强调墨法意境阳刚、壮美、雄浑阴柔、优美、缥缈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该同学( )A.运用了
8、唯物史观分析法B.全面准确解读了表格的信息C.忽视了政治经济等因素D.展现了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15.印刷术发明后,逐渐向海外传播。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这表明当时( )A.中国处于世界文化的中心B.中国的自然科学理论领先世界C.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作用D.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频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计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
9、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请回答:(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2)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总体评价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三说明理由。17.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
10、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材料
11、二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摘自罗志田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18.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2、 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门市内于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唐宋之交,贵族社会转向平民社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让整个社会有效凝聚起来,让国家的长远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根基,这是张载所深思的问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13、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言简意宏、掷地有声的名言,就是张载给那个时代的答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载四句名言的积极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据图可知此为北宋的中枢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财政;枢密院掌军事;台谏(御史台和谏院)掌监察,故D项正确。A,B,C项对应错误,均排除。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除了“一官三人共之”即冗官,还包括军队数量急
14、剧增加、军队战斗力低下、战争的消耗和高额的赔款等,因此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起义频繁与积积弱局面的形成没有关系,因此与题意不符,故A、C、D项错误。故选:B。3.答案:C解析: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A;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要联系,此举不一定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排除B;王安石的措
15、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故选C。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军队建制。担任“守京师、备征戍”任务的禁军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超其他兵种,体现了北宋统治者“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这不利于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故选C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禁军数量的增加而非官员数量的增加,故排除B项;中央集权力量的增强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这从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故排除D项。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夏的统治。根据材料“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模仿北宋官制,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西夏模仿宋朝制度建立官制,没有体现元昊所用臣僚的特
16、点,且“均为汉族儒士”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西夏效仿宋朝官制的问题,无法得出西夏相权威胁皇权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夏通过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把原军事组织的猛安谋克同地域性组织村寨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可知,猛安谋克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适应了国家统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并未效仿汉族地方管理制度,故B项错误;猛安谋克制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并未推动金朝建立封建制度及加深女真的封建化,故CD项错误。故选:A。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掌国庶务,统
17、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所掌庶政一般采用官员集体参与的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权力具有“大而不专”的特点,故选B项;A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D项。故选:B。8.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舍弓马而习诗书”,“从郡人李宗哲进士业,而有声誉”,可以看出元朝对汉族文化的推崇,国家的统一,使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强,C项正确;元朝实行的“四等人制”,民族间的嫌隙仍存在,“消除”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融合,不能说“汉化完成”,排除B项;元朝是“四等人制”,并未
18、实行民族平等政策,排除D项。故选:C。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纺织业。从材料“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江苏湖南宁夏江西浙江”可以看出宋代我国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是在南方,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各地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对外贸易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考古发现了大量宋代纺织品,且纺织品的衣料多样化,并不能说明材质发生明显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进行南北纺织技术比较,故D项错误。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宋时牙人的种类增多,他们在边贸互市、城乡交流等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起着信息传递、媒介沟通、经营代理等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宋朝牙人的增多,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
19、,B项正确;封建政府不可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放松,排除D项。故选:B。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宋朝军队规模很大,北方军需给养仰仗南方,为了解决北方军需问题,需要从南方运粮,这一现象客观上推动了长途贩运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现财政困难,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南方经济地位上升,结合所学可知,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是在南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为了解决北方军需问题,需要从南方运粮,而不是养兵政策存在弊端,故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北宋
20、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出身进士,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澶渊之盟后,作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枢密院中文官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可知,宋代官僚系统中文官占据了绝大多数,体现了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统治政策,B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官僚的科举出身和文官的主流地位,没有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宋代治理政策具有分化事权特点”,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崇文抑武政策对宋代文官出身的影响,没有体现贵族政治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的情况,说明儒学亟需自我革新完善,C项正确。这一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
21、并没有出现动摇,排除A项;材料讲的是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自我革新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并没有讲到儒学对时代发展的阻碍,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绘画特点。根据材料“两宋山水画对比”“某同学据上表得出地貌差异决定了绘画风格的结论”可知,这位同学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了两宋绘画的不同,并没有看到其深受两宋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故选C项;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材料没有提到生产力方面的影响,故排除A项,该同学只是从地理环境的角度片面解读了表格信息,故排除B项;鉴赏艺术品应该从其风格
22、、特点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而不是单独从绘画风格不同的原因方面鉴赏,故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根据“在汉字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邻国,很早就接受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并且在书籍版式、字体、装订等方面,都仿照中国的习惯。”可得出中国的发明创造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出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作用,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中国是中心,排除A项;中国自然科学并不发达,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到邻国,排除D项。16.答案:(1)冗官。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农时);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2)持否定(批评)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
23、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或官吏腐败)。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冗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农民得以安心生产。第四小问,由“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可知,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2)由“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可知,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17.答案:(1)特点:中枢机构组成人员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