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总论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西医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总论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医内科学 西医 内科学 循环系统 疾病 总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总论总论学好内科学,牢记五个字学好内科学,牢记五个字 学 思 记 习 悟循环系统疾病总论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序论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要点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的进展序 论序序 论论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两部分组成。其功能是为身体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气、其功能是为身体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气、营养物质及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里的代谢废营养物质及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里的代谢废物带走。物带走。这些功能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进行的。这些功能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进行的。近些年来,由于急性传
2、染病、肺结核等病得到近些年来,由于急性传染病、肺结核等病得到满意的治疗和预防。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人数上升满意的治疗和预防。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人数上升到第一或第二位。到第一或第二位。因此学习循环系统疾病的知识,提高疾病的诊因此学习循环系统疾病的知识,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疗水平,对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城乡居民十大因病死亡原因我国城乡居民十大因病死亡原因(2002.5.242002.5.24新华社新华社)名人的意外事件2005年月日晚,成功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在广东省三水区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6岁。名人的意外事件2006年1
3、2月20日上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名人的意外事件 2007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北医三院,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9岁。2011年12月17日8时30分,在列车上,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名人的意外事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 2013年年8月月9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2.9亿亿,每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心血管病。人患心血管病。估计每年我国约有估计每年我国约有350350万万人
4、死于心血管病,占人死于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的总死亡原因的41%41%,居各种疾病之首。,居各种疾病之首。估计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估计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9590人人,每小时心,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血管病死亡400人,每人,每10秒心血管病死亡秒心血管病死亡1人。人。目前,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世界性负担目前,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世界性负担全球约有全球约有57%57%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病所引起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病所引起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第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第 1 1 死因死因心血管病也是首要致残因素(如心衰)心血管病也是首要致残因素(如心衰)为此花费大量钱物为此花费大量钱物 一、心脏一、心
5、脏(一)心腔(二)心壁(三)心脏中心纤维体 二、主动脉二、主动脉 三、冠状动脉三、冠状动脉 四、心脏传导系统四、心脏传导系统 五、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五、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 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 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要点循环系统的解剖生理要点一、心脏一、心脏 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的发动机。其主要结构由以下心脏是整个血液循环的发动机。其主要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几个部分构成:(一)心腔(一)心腔 心脏是由房、室间隔及房室瓣分隔成四个心腔。心脏是由房、室间隔及房室瓣分隔成四个心腔。两个薄壁、压力低的心房腔,即右、左心房,其功两个薄壁、压力低的心房腔,即右、左心房,其功能主要
6、是分别接受、储存和转运由体静脉和肺静脉能主要是分别接受、储存和转运由体静脉和肺静脉回心的血液;回心的血液;两个厚壁、压力高的心室腔,即右、左心室,其功两个厚壁、压力高的心室腔,即右、左心室,其功能是充分接收由心房来的血液后,立即由心脏冲动能是充分接收由心房来的血液后,立即由心脏冲动引起心室肌收缩,使血液排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及其引起心室肌收缩,使血液排入肺动脉和主动脉及其分支,分别将血液输入肺进行气体交换(摄氧和排分支,分别将血液输入肺进行气体交换(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和输送至全身组织以供代谢需要。出二氧化碳)和输送至全身组织以供代谢需要。(二)心壁(二)心壁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心外膜三层构成,
7、内外两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心外膜三层构成,内外两膜很薄,而肌层肥厚,心脏的舒缩是靠后者进行的。膜很薄,而肌层肥厚,心脏的舒缩是靠后者进行的。v 1心内膜紧贴于心腔内壁,由含弹性纤维心内膜紧贴于心腔内壁,由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表面被复内皮细胞所构成,平滑光亮。的结缔组织表面被复内皮细胞所构成,平滑光亮。各瓣膜都是由心内膜皱折而成。各瓣膜都是由心内膜皱折而成。v 2心外膜透明而光滑,紧密贴附于心脏表心外膜透明而光滑,紧密贴附于心脏表面及大血管起始部。面及大血管起始部。(二)心壁(二)心壁3 3心肌层是心壁的主要部分,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层是心壁的主要部分,由心肌纤维构成。心房肌薄,心室肌层厚,二者
8、由房室口上的纤维心房肌薄,心室肌层厚,二者由房室口上的纤维环隔开,故心房与心室可在不同时间内收缩。环隔开,故心房与心室可在不同时间内收缩。心室肌层由内、外螺旋肌及环形肌构成。螺旋肌心室肌层由内、外螺旋肌及环形肌构成。螺旋肌为纵走纤维,呈螺旋状从心室基底部纤维环绕至心尖,为纵走纤维,呈螺旋状从心室基底部纤维环绕至心尖,而后转入深层,内外螺旋肌互相垂直,故收缩时心腔而后转入深层,内外螺旋肌互相垂直,故收缩时心腔沿长轴(心底至心尖)缩短;环形肌在内外螺旋肌层沿长轴(心底至心尖)缩短;环形肌在内外螺旋肌层之间,为环形纤维,它的收缩可使心腔横径缩短。之间,为环形纤维,它的收缩可使心腔横径缩短。(二)心壁
9、(二)心壁 左心室含大量环形肌,故射血左心室含大量环形肌,故射血收缩时,主要是横径缩短多而纵轴收缩时,主要是横径缩短多而纵轴缩短少;相对而言,右心室更富于缩短少;相对而言,右心室更富于螺旋肌,收缩时沿长轴缩短的程度螺旋肌,收缩时沿长轴缩短的程度较大,而游离缘仅轻度向室间隔。较大,而游离缘仅轻度向室间隔。这样右心室适应克服低阻力而泵出这样右心室适应克服低阻力而泵出适量的血,而左心室适应高压力泵适量的血,而左心室适应高压力泵血。血。(三)心脏中心纤维体(三)心脏中心纤维体也就是整个心脏的也就是整个心脏的支架(将心房和心室肌以及各瓣膜组织牢固支架(将心房和心室肌以及各瓣膜组织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地连接
10、在一起),包括结缔组织、腱索和瓣包括结缔组织、腱索和瓣膜膜,其功能为控制血流的方向。其功能为控制血流的方向。二、主动脉二、主动脉l主动脉根部与主动脉瓣三个半月瓣相应部向外膨出主动脉根部与主动脉瓣三个半月瓣相应部向外膨出处为主动脉窦,分别为左、右、后窦,若该处发生处为主动脉窦,分别为左、右、后窦,若该处发生动脉瘤(动脉窦瘤)常可破入邻近的心腔、肺动脉动脉瘤(动脉窦瘤)常可破入邻近的心腔、肺动脉或心包。如右窦动脉常破入右心,尤其右心室。主或心包。如右窦动脉常破入右心,尤其右心室。主动脉弓的左侧部与肺动脉之动脉弓的左侧部与肺动脉之 间,在胚胎期有动脉导管相间,在胚胎期有动脉导管相 连,出生后,此导管
11、闭合而连,出生后,此导管闭合而 为动脉韧带,如出生后不闭为动脉韧带,如出生后不闭 临床上称为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称为动脉导管未闭。左锁骨下动脉与动脉导管之左锁骨下动脉与动脉导管之 间的主动脉缩窄,绝大多数间的主动脉缩窄,绝大多数 是先天性,动脉导管以下缩是先天性,动脉导管以下缩 窄多为后天性窄多为后天性。冠状动脉示意图冠状动脉示意图三、冠状动脉三、冠状动脉三、冠状动脉三、冠状动脉 是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动脉,为心腔的营养血管。是主动脉的第一个分支动脉,为心腔的营养血管。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开口于主动脉窦的左前及右前左、右冠状动脉分别开口于主动脉窦的左前及右前窦内。窦内。(一)左冠状动脉分两大支:前
12、降支与左旋支。(一)左冠状动脉分两大支:前降支与左旋支。v 前降支:行径弯曲,末稍多超过心尖到达膈面。前降支:行径弯曲,末稍多超过心尖到达膈面。它有左室前支、左圆锥支、左间隔前动脉等分支,它有左室前支、左圆锥支、左间隔前动脉等分支,供血给左室前壁及部分侧壁、前间隔及心尖。左、供血给左室前壁及部分侧壁、前间隔及心尖。左、右圆锥支有时吻合成环,冠状动脉阻塞时可有侧支右圆锥支有时吻合成环,冠状动脉阻塞时可有侧支循环的形成。循环的形成。v 左旋支:行走于冠状沟中,呈弧形弯曲向左直达左旋支:行走于冠状沟中,呈弧形弯曲向左直达膈面,分支有左室钝缘支、左室后支和左房支,供膈面,分支有左室钝缘支、左室后支和左
13、房支,供血给左室钝缘、侧壁及后壁(膈面)以及左心房。血给左室钝缘、侧壁及后壁(膈面)以及左心房。三、冠状动脉三、冠状动脉(二)右冠状动脉分支有右室锐缘支、右室(二)右冠状动脉分支有右室锐缘支、右室后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后间隔支、右房支后支、左室后支、后降支、后间隔支、右房支等。右冠状动脉除供血右心室外,常越过后纵等。右冠状动脉除供血右心室外,常越过后纵沟供血给左心室后壁(膈面)及室间隔之后半沟供血给左心室后壁(膈面)及室间隔之后半部。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血供多数人来自右冠状部。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血供多数人来自右冠状动脉,少数人来自左冠状动脉。动脉,少数人来自左冠状动脉。动脉粥样斑块好发于左冠状动脉
14、前降支上动脉粥样斑块好发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上1 13 3,右冠状动脉或左旋支的近端。当动脉粥,右冠状动脉或左旋支的近端。当动脉粥样斑块等阻塞血管可引起该支血管供血部位的样斑块等阻塞血管可引起该支血管供血部位的缺血、坏死。缺血、坏死。心脏前面观心脏后面观冠状动脉解剖图四、心脏传导系统四、心脏传导系统四、心脏传导系统四、心脏传导系统(一)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具(一)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具血管、神经、肌肉结构,有起搏细胞及过渡细胞,血管、神经、肌肉结构,有起搏细胞及过渡细胞,此处起搏细胞冲动发放频率最高,是整个心肌活此处起搏细胞冲动发放频率最高,是整个心肌活动的起步点。动的起
15、步点。(二)结间束窦房结与房室结间有三条传导途(二)结间束窦房结与房室结间有三条传导途径,称前、中、后结间束,前结间束又分出一房径,称前、中、后结间束,前结间束又分出一房间束称:间束称:BachamnnBachamnn束,以此联接左、右心房、窦束,以此联接左、右心房、窦房结与房室结。三条结间束中以前结间束最短,房结与房室结。三条结间束中以前结间束最短,故在正常情况下,冲动易于先通过此束传导。故在正常情况下,冲动易于先通过此束传导。(三)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壁的后下方。其(三)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壁的后下方。其上端与三条结间束相连,下端延续至房室束。房上端与三条结间束相连,下端延续至房室束。房室
16、结为房室间正常传导的唯一通路。房室连接区室结为房室间正常传导的唯一通路。房室连接区包括冠状窦区、房室结、房室结与房室束的连接包括冠状窦区、房室结、房室结与房室束的连接区。许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房室连接区的传导功区。许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房室连接区的传导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能异常有密切关系。四、心脏传导系统四、心脏传导系统(四)房室束(希氏束)在房室结下部传导(四)房室束(希氏束)在房室结下部传导纤维逐渐排列呈束状,向下延续成房室束。纤维逐渐排列呈束状,向下延续成房室束。(五)左、右束支房室束在室间隔上部分成(五)左、右束支房室束在室间隔上部分成左、右两支,左束支下行至室间隔上、中左、右两支,左束支
17、下行至室间隔上、中1 13 3交界处分成两组纤维,分别称为前上及后下分交界处分成两组纤维,分别称为前上及后下分支。前上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的前半部及左支。前上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的前半部及左心室前侧壁。后下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后半心室前侧壁。后下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后半部及左心室膈壁。右束支较左束支细小,沿室部及左心室膈壁。右束支较左束支细小,沿室间隔右侧面走行,分布至整个右心室。间隔右侧面走行,分布至整个右心室。(六)浦氏纤维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六)浦氏纤维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成无数呈网状的传导纤维,即浦氏纤维。下分成无数呈网状的传导纤维,即浦氏纤维。其末端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
18、。其末端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五、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五、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调节 心血管的神经支配有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心血管的神经支配有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如交感神经兴奋,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使心跳如交感神经兴奋,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可使心跳加快而有力,并使周围血管收缩;加快而有力,并使周围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乙酰胆碱能受体,可使心跳副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乙酰胆碱能受体,可使心跳减慢,并使周围血管扩张;但冠状循环与此相反。减慢,并使周围血管扩张;但冠状循环与此相反。在主动脉弓、颈动脉窦有丰富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在主动脉弓、颈动脉窦有丰富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反射可调节动脉压。反射可
19、调节动脉压。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的作用,如紧张劳动时,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激素的作用,如紧张劳动时,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相应的血流动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如血管收缩及血压增高。力学的改变,如血管收缩及血压增高。上述神经体液调节机理中,大脑皮层起着主导作上述神经体液调节机理中,大脑皮层起着主导作用。用。窦房结和心肌收缩细胞的膜内动作电位窦房结和心肌收缩细胞的膜内动作电位 A A、慢反应电位(窦房结)、慢反应电位(窦房结)B B、快反应电位(心室肌)、快反应电位(心室肌)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 v
20、心肌细胞受外界刺激或邻位细胞传来的冲动心肌细胞受外界刺激或邻位细胞传来的冲动,使膜的极化程度减少,达到阈电位,使膜的极化程度减少,达到阈电位(-10mv)(-10mv)时,时,快钠孔道开放快钠孔道开放,大量,大量NaNa涌入细胞内,膜涌入细胞内,膜内电位急速上升至内电位急速上升至+30mv+30mv,形成动作电位,形成动作电位“0 0”相;膜内电位上升至相;膜内电位上升至-55mv-55mv时时,慢钙孔道开放慢钙孔道开放,CaCa2 2内流量少,对内流量少,对“0 0”相影响不大;相影响不大;v 膜内电位上升至膜内电位上升至-10mv-10mv时,时,CICI孔道开放孔道开放,CICI内流及经
21、常的内流及经常的K K外渗而以前者为主,使外渗而以前者为主,使膜内电位减低,为动作电位膜内电位减低,为动作电位“1 1”相;相;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 此后由于此后由于Ca2内流及内流及K外渗大致平衡,膜外渗大致平衡,膜内外电位差接近于零,呈内外电位差接近于零,呈等电位状态等电位状态,形成,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2”相平波;相平波;随时间后移随时间后移K外流增加动作电位渐降,降外流增加动作电位渐降,降至至-55mv时,时,慢钙孔道关闭而快钾孔道开放慢钙孔道关闭而快钾孔道开放,形成动作电位形成动作电位“3”相;相;第第“4”相细胞复极完了呈舒张状态,细胞内相细胞复极完了呈舒张状
22、态,细胞内Na过多,激活过多,激活ATP酶,泵出酶,泵出Na换回换回K,同时细胞内同时细胞内Ca2+与细胞外与细胞外Na交换,交换,“4”相相电位稳定。电位稳定。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六、心脏活动的电生理 非自律细胞都是上述的非自律细胞都是上述的“快反应电位快反应电位”。自律细胞第自律细胞第4相舒张期自动除极,自动除极时程相舒张期自动除极,自动除极时程越短自律性越高,且静息电位小,为越短自律性越高,且静息电位小,为 -70mv,无,无快快Na内流,由内流,由Ca2+内流而除极,达阈电位内流而除极,达阈电位-55mv时慢钙孔道开放,除极形成缓慢上升低幅时慢钙孔道开放,除极形成缓慢上升低幅度的动作电
23、位曲线,称度的动作电位曲线,称“慢反应电位慢反应电位”。当当“快反应电位快反应电位”因病或药物使静息电位减少时,因病或药物使静息电位减少时,快钠孔道失活转变为快钠孔道失活转变为“慢反应电位慢反应电位”。此时,自。此时,自律性增高,同时律性增高,同时“0”相上升速度减慢幅度减低,相上升速度减慢幅度减低,与邻位静止细胞之间电位差小,传导性减慢,易与邻位静止细胞之间电位差小,传导性减慢,易形成折返,出现心律失常。形成折返,出现心律失常。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史特点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史特点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常有以下症状: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常有以下症状:
24、l(一)心悸(一)心悸是心脏病开始时常见的症状,为一种心跳不是心脏病开始时常见的症状,为一种心跳不适的感觉,多见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也可见于高动力适的感觉,多见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也可见于高动力性循环。性循环。l(二)呼吸困难(二)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所致肺瘀血,往往诱发呼左心功能不全所致肺瘀血,往往诱发呼吸困难。初起常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后好转。随着病吸困难。初起常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休息后好转。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情发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迫坐呼吸,不能平迫坐呼吸,不能平卧,且常伴有咳嗽、甚至咯血。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卧,且常伴有咳嗽、甚至咯血。严重者可发生肺
25、水肿。l(三)胸痛(三)胸痛由心绞痛引起者多位于胸骨后,呈压迫性紧由心绞痛引起者多位于胸骨后,呈压迫性紧缩感或闷痛,并向左上肢或颈部等处放射,多因体力活动、缩感或闷痛,并向左上肢或颈部等处放射,多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饱餐所诱发,每次持续情绪激动或饱餐所诱发,每次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约半小时分钟。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约半小时到数小时,发作可与活动无关。其它如急性心包炎、肺栓到数小时,发作可与活动无关。其它如急性心包炎、肺栓塞亦可引起胸痛,结合发病情况、体征及其他检查可以鉴塞亦可引起胸痛,结合发病情况、体征及其他检查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