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复习PPT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复习PPT教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进 化学 科学研究 物质 性质 方法 复习 PPT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考 纲 要 求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和合成物质的一门科学。2.了解金属钠和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化学性质。3.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等有关化学计量的知识。4.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第一章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认识化学科学 热 点 透 视 1.关于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的考查仍然是重点内容,题型以选择和填空为主。2.钠和氯气在元素化合物推断题中一直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并且可以围绕其性质以探究实验形式进行考查。高 考 预 测 从实行新课改后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围绕物质的量
2、的考查年年考,题目的变 化不大,所以预计在今后的高考题中会保持相对稳定,复习时要注意概念使 用的条件和范围。1.通过对化学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实用价值的介绍,理解化学是在原子、2.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自然科学。2了解钠和氯气的性质,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节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研究物质性 质的方法和程序质的方法和程序课时1 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想一想】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别是什么?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我国有哪些化学科学方面的重大发明?答:在基础研究方面,对
3、配位场理论的研究和对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81年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59年开发出氢燃料汽车。【议一议】某同学在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后,他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某气体的性质,这种方法属于()A.实验法 B观察法 C分类法 D比较法答案:B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化学科学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实用性是指化学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化学的发展,将帮助人们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问题。化学的创造性是指人们不但可以从
4、自然界认识和提取很多物质,而且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造物质,并且设计出具有特殊性能或特定功能的分子。2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保、健康等有密切的联系。(1)化学与能源:常见能源有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太阳能、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2)化学与环保:温室效应(CO2)、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酸雨(SO2)、赤潮(化肥、含磷洗涤剂的排放)、白色污染(塑料)等的产生与防治都与化学有关。(3)化学与健康:毒奶粉(三聚氰胺)、齐二药事件(二甘醇)、洪水过后饮用水净化(漂白粉、明矾)、富脂食品防氧化(硫酸亚铁)等。【例1】诺贝尔化学奖曾授予科恩和波普尔以表
5、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讨论分子体系的性质,引发了整个化学领域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的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做实验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也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化学家已能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共同讨论分子体系的性质,说明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的科学。答案:A 量子化学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化学家所使用的工具,将化学带入一个在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的新时代。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了。1随着科技进步,各种各样的发现发明层出不穷,其中有些发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实验,初步获得了室温下水可以变
6、成冰,不导电的塑料通过加入添加剂也能导电等科学认识。这说明()A.实 验 可 以 改 变 物 质 的 性 质 B实验是人们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C 实 验 是 人 们 获 得 认 识 的 惟 一 途 径 D实验是化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解析: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对物质更深入的认识。答案:B 2(原创)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食品添加剂,2008年9月,沸沸扬扬的毒奶粉事件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毒奶粉中掺杂的化学物质是三聚氰胺,其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是一种无机物B加入三聚氰胺能提高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C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是为了改善奶粉的口味
7、D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N6H6解析:从组成上看,三聚氰胺由C、H、N三种元素组成,应是一种有机物,A错;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是为了提高奶粉的含氮量,B、C错。答案:D 3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利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水 氢气氧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钛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C二氧化钛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解析:根据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条件,利用的是太阳能,二氧化钛是催化剂。答案:A 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
8、属,密度0.97 gcm3,熔点较低,硬度较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2钠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4NaO2 2Na2O(白色固体)2NaO2 Na2O2(淡黄色固体)2NaCl2 2NaCl 2NaS Na2S(钠与硫粉研磨时可发生爆炸)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和反应:银白色的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表面先变暗,生成氧化钠;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成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随水分蒸发而结块,变成碳酸钠晶体;碳酸钠晶体最后风化变成碳酸钠粉末。有关反应如下:4 N a O2=2 N a2O N a2
9、O H2O=2NaOH2NaOHCO29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 Na2CO310H2O(2)与水反应实验现象及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原因解释浮在水面上(浮)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一个闪亮小球(熔)钠熔点较低,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反应原理:2Na2H2O=2NaOHH2(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22NaH2SO4=Na2SO4H2钠与酸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酸反应,如果钠过量,再与水反应。(4)与盐溶液反应钠投入氯化钠溶液中,只有氢气放出:2Na2H2O=2NaOHH2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并有蓝色沉淀生成:2NaCuSO42H2O=Na2SO4Cu(O
10、H)2H2钠投入浓的氯化铵溶液中,有氢气和氨气逸出:2Na2NH4Cl=2NaCl2NH3H2(5)与含羟基的有机物反应2Na2C2H5OH2C2H5ONaH22Na2CH3COOH2CH3COONaH2由于CH3COOH、H2O、C2H5OH中羟基氢活泼性依次减弱,因此钠与其反应时剧烈程度依次减弱。【例2】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 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 熔 成 小 球 并 在 液 面 上 游 动 B有气体产生C 溶 液 底 部 有 银 白 色 物 质 生 成 D溶液变浑浊解析:将钠块投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钠与水剧烈反应,所以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钠与水反应的一系
11、列变化。随着2Na2H2O=2NaOHH2反应的进行,水被消耗,且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溶液中的Ca(OH)2会析出一部分。答案:C 钠虽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列,但由于钠可首先与水接触并反应生成NaOH和H2,因此钠与CuSO4、MgSO4等盐溶液反应时,并不能将Cu、Mg等金属置换出来。4(200911月潍坊)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2.3 g钠与97.7 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4%B钠跟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因为析出了金属铜C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失去电子被氧化,作氧化剂,故Na具有强氧化性D钠、钾是
12、低熔点的轻金属,所以钠、钾合金在常温时柔软似蜡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2.3 g钠与水反应生成4.0 g NaOH,放出0.1 g H2,溶液的质量为99.9 g,所以NaOH的质量分数4%,A正确;B中暗斑是因为反应时剧烈放热致使表面部分Cu(OH)2分解为CuO(黑色),而非Cu,故B错;Na只具有弱氧化性,故C错;D中钠钾合金常温下为液态。答案:A 5已知钠能与水、乙酸等含有羟基(OH)的化合物反应,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是()水NaOH溶液0.1 mol/L盐酸0.1 mol/L FeCl3溶液乙醇A.B C D解析:c(H)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其中显酸性的是、
13、,但是因Fe3水解显弱酸性,故其排列顺序为c(HCl)(H)c(FeCl3)(H)107 mol/L,而是碱溶液,c(H)107 mol/L,中水呈中性,c(H)107 mol/L,所以c(H)的大小顺序是:,即为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答案:C 6小明同学在学习了钠的性质后,特别是对钠与盐溶液的反应产生了疑问,例如: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反应全过程的有关现象。合作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先向试管内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液面上覆盖一层汽油,然后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待试管中汽油层消失后,往试管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并迅速塞上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1)实
14、验中汽油的作用是 。(2)加入钠后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 _沉淀生成。(3)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立即投入钠粒,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 。(4)写出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1)由于Fe(OH)2极易被氧化,要完整地观察到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有关现象,务必要将反应体系中的空气排净。汽油具有挥发性和不溶于水的性质,它的作用是受热时变为蒸气,可以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净。(2)金属钠投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首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硫酸亚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Fe(OH)2。(3)由于钠与水反应剧烈且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生成的H2、汽油和试管里
15、的空气混合,易燃烧发生爆炸。(4)Na与Fe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FeSO42H2O=Fe(OH)2Na2SO4H2,离 子 方 程 式 为:2 N a F e2 2H2O=Fe(OH)22NaH2。答案:(1)受热时汽化,其蒸气将反应体系中的空气排净,起保护生成的Fe(OH)2不被氧化为Fe(OH)3的作用(2)白色(3)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生成的H2、汽油和试管里的空气混合,易燃烧发生爆炸(4)2NaFe22H2O=Fe(OH)22NaH2化学式Na2ONa2O2电子式 生成条件常温加热(或点燃)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氧元素化合价21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16、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例3】(2010模拟精选,北京东城模拟)200时,11.6 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若反应后固体增加了3.6 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5.8 B11.6 C23.2 D46.4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O2的物质的量为n(O2)0.25 mol,由CO2、H2O与Na2O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知CO2和H2O的总物质的量为0.25 mol20.5 mol,则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 23.2 gmol1,也可巧解,CO2
17、和H2O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介于4418之间,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Na2O2与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1)气体体积关系由以上方程式得:CO21/2O2H2O1/2O2可见,不论是CO2、H2O(g)的单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混合气体时不论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通过足量Na2O2时,气体体积减半,气体体积的减少量即为生成氧气的量。(2)固体质量关系由化学方程式得:与CO2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是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与H2O反应时固体增加的质量是与H2O等物质的量的H2的质量。据此
18、可得,若H2或者CO或者通式符合(CO)m(H2)n(m0、1、2,n0、1、2)的物质在O2中燃烧,将其产物通过足量Na2O2固体,反应完后,固体增重的质量等于与O2反应的物质的质量。(3)Na2O2与CO2、H2O的反应也可用差量法计算,差量既包括质量差和物质的量差,也包括体积差,前者适用于所有物质,后者则只适用于气体。当一个反应不知道进行到何种程度时,应用差量法进行计算是非常方便的。应用时可将差量m(或n)、V看做方程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先根据方程式求出系数差量,再代入实际差量进行计算。7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
19、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A.3 4 1 B3 3 2 C6 7 3 D6 9 0解析:设反应前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3 mol,当Na2O2与CO2反应时2Na2O22CO2=2Na2CO3O2n 2 1 1 n(CO2)n(O2)(99)mol1 mol反应掉的CO2为2 mol,生成的O2为1 mol,剩余气体分别为N2:3 mol,O2:4 mol,CO2:1 mol。答案:A8.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X、Y、Z为常见的化合物。Y的摩尔质量数值比Z的小16,乙、丙的摩尔质量相同,B的摩尔质量数值比D的小2,B、X的摩尔质量相同。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1
20、)写出丙的化学式 ;B的化学式 。(2)写出YZ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室贮存Y溶液时易变质,请写出检验Y溶液是否变质所需试剂是 。解析:由Y的摩尔质量数值比Z的小16,可知丙单质可能为O2,甲 A B,这样连续被氧化的单质有:Na、S、N2等。由乙、丙(O2)的摩尔质量相同,可知乙为S,甲、乙反应生成X,所以甲为钠。推出各物质后,最后再重新核对一遍,如果有一项不符合,应重新再推。答案:(1)O2Na2O2(2)2Na2SO3O2=2Na2SO4(3)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活泼金属的代表,关于钠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考查在复习中要重视。【例题】(2009上海单科,10)9
21、.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A.0.2 mol中子B0.4 mol电子C0.2 mol质子 D0.4 mol分子 审题视点: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重水的组成。2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原子组成的考查是一个突破,复习时应注意对常见反应的拓展。思路点拨:由反应方程式:2Na2D2O=2NaODD2,可知9.2 g金属钠完全反应产生0.2 mol D2,一个D原子中含1个质子、1个电子、1个中子,故选B。正确答案:B 错因分析 1不能正确判断钠和重水反应的产物。2对反应中产生氢气的组成不明确。【例题】(12分)2009年10月1日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示了很多先进武器
22、和装备,其中海军潜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填写表中空格:(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B饱和NaHCO3溶液CD 利用物质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作为考查物质性质的切入点,一是考查知识,二是联系了实际,符合高考命题的规律。显然A装置是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CO2,而这样制得的CO2中由于含有HCl、H2O(g)等杂质气体会影响后面实验的验证,所以B装置是用来除
23、去气体中混有的杂质HCl,C装置是潮湿的CO2与Na2O2反应的装置,为了防止没有反应完的CO2对后面氧气的收集及检验造成干扰,因此,在装置D中应装入NaOH溶液以除去O2中混有的CO2。(1)CaCO32HCl=CaCl2H2OCO2(2)(3)2Na2O22CO2=2Na2CO3O2(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B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C过氧化钠与CO2和水蒸气反应,产生O2DNaOH溶液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研究和学习物
24、质的性质就是为更好的利用物质,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在复习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训练提高能力。点击此处进入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作业手册第第30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走进高考第一关走进高考第一关:教材关教材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体液调节:_等化学物质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如CO2等等)通过通过_传送的方式对生命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活动进行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比较激素激素 体液体液调节类型调节类型比较项目比较项目反应速度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范围作用时
25、间作用时间作用途径作用途径神经调节神经调节_准确、比较准确、比较_时间短暂时间短暂_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比较比较_比较广泛比较广泛时间时间_运输运输迅速迅速局限局限反射弧反射弧缓慢缓慢较长较长体液体液实例实例水和盐的平衡调节水和盐的平衡调节: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人的体温及其调节垂体垂体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含义含义: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人身体内部的温度来源来源:体内体内11_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意义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保证12_等生命活动正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常进行调节调节相对恒定的原因相对恒定的原因:13_调节结构调节结构 感受器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