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与教师发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案例与教师发展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案例 教师 发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徐子煜徐子煜 20052005年年3 3月月2323日日一、为什么要研究教学案例一、为什么要研究教学案例 1 教师的工作背景教师的工作背景(从案例(从案例“打开火腿肠打开火腿肠”说起)说起)教师要求幼儿说说教师要求幼儿说说“打开火腿肠打开火腿肠”的方法。的方法。第一个班级:幼儿很快说出四种:用嘴巴咬开,用手拧断或用手反第一个班级:幼儿很快说出四种:用嘴巴咬开,用手拧断或用手反复拧后再拉断,用剪刀剪开,用刀切开。复拧后再拉断,用剪刀剪开,用刀切开。于是,老师让幼儿尝试,并让幼儿比较哪一种方法容易打开,在什于是,老师让幼儿尝试
2、,并让幼儿比较哪一种方法容易打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用什么方法。么情况下,可以选用什么方法。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第二个班级:幼儿只说出一种第二个班级:幼儿只说出一种用剪刀剪开。老师反复启发,幼用剪刀剪开。老师反复启发,幼儿还是没有理会。老师只能用儿还是没有理会。老师只能用“不断否定不断否定”的办法的办法“逼逼”幼儿讲出各幼儿讲出各种办法。老师种办法。老师“逼逼”得好累,花了很多时间,办法终于得好累,花了很多时间,办法终于“逼逼”出来了。出来了。活动没有按预想的情境进行。活动没有按预想的情境进行。一、为什么要研究教学案例第三个班级:幼儿说出一种第三个班级:幼儿说出一种用剪刀
3、剪开。老师也用用剪刀剪开。老师也用“不断否定不断否定”来来“逼逼”幼儿讲出各种办法,于是,师幼有了以下一段有趣的对话:幼儿讲出各种办法,于是,师幼有了以下一段有趣的对话:师:这里有一段火腿肠,能不能马上吃?怎么吃?师:这里有一段火腿肠,能不能马上吃?怎么吃?幼:不能。幼:不能。师:为什么?师:为什么?幼:外面有肠衣,要把它剥掉后才能吃。幼:外面有肠衣,要把它剥掉后才能吃。师:怎么剥?师:怎么剥?幼:可以用剪刀打开后再剥。幼:可以用剪刀打开后再剥。师:可以,但现在没有剪刀。师:可以,但现在没有剪刀。幼:去店里买。幼:去店里买。师:我问过了,店里没有。师:我问过了,店里没有。幼:去家里拿。幼:去家
4、里拿。师:家太远,我想很快吃到。师:家太远,我想很快吃到。幼:问(幼儿园的)医生借。幼:问(幼儿园的)医生借。师:医生的剪刀不能用来剪火腿肠。师:医生的剪刀不能用来剪火腿肠。幼:那我们就不吃了。幼:那我们就不吃了。老师老师“步步否定步步否定”幼儿的答问,想让幼儿跳出用剪刀剪开火腿肠的办法幼儿的答问,想让幼儿跳出用剪刀剪开火腿肠的办法(想出其他办法),但始终没有达到目的。活动有点进行不下去了。(想出其他办法),但始终没有达到目的。活动有点进行不下去了。同样一个问题,三个班级的幼儿回答却不一样,试问,老师能够在同样一个问题,三个班级的幼儿回答却不一样,试问,老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将实际教学中将“预设
5、预设”的教学问题落实吗?回答是:不一定。的教学问题落实吗?回答是:不一定。那又是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教师是在教师是在 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 加拿大加拿大 迈克迈克富兰:富兰:变革的力量变革的力量这三个背景下工作的。这三个背景下工作的。教师适应这三个工作背景,需要积累大量的案例。教师适应这三个工作背景,需要积累大量的案例。2 教师的知识背景教师的知识背景 知识的冰山模型知识的冰山模型 美美 知识在线公司知识在线公司 荣荣 杨
6、(杨(Ron YangRon Yang)明确知识明确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主要是事实和原理的知识存于书本,存于书本,可编码(逻辑性)可编码(逻辑性)可传递(共享性)可传递(共享性)可反思(批判性)可反思(批判性)智慧之果智慧之果 默会知识默会知识(怎么想,怎么做)(怎么想,怎么做)本质是理解力和领悟力本质是理解力和领悟力存在于个人经验(个体化)存在于个人经验(个体化)嵌于实践活动中(情境性)嵌于实践活动中(情境性)智慧之根智慧之根“人们所知道的远远胜过可言说的。人们所知道的远远胜过可言说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英国哲学家波兰尼 PoLangPoLang(1
7、9561956)(1)需要重新建构知识与学习的概念(需要关注默会知)需要重新建构知识与学习的概念(需要关注默会知识的建构)识的建构)明确知识明确知识明确知识明确知识默会知识默会知识默会知识默会知识 言传 内化 外显 意会 言传:讲授记忆言传:讲授记忆 听讲为主听讲为主意会:意会:实践感悟实践感悟 在做中学在做中学内化:内化:实践反思实践反思 融会贯通融会贯通外显:外显:畅谈深谈畅谈深谈 逐步清晰逐步清晰学习:学习:怎么学:看中学、听中学、试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怎么学:看中学、听中学、试中学、想中学、议中学、做中学、用中学(积累案例)做中学、用中学(积累案例)学了怎样:听懂了说出来,会做的写出
8、来(说、写案例)。学了怎样:听懂了说出来,会做的写出来(说、写案例)。知识:知识:(3)如何重构知识与学习的概念)如何重构知识与学习的概念 寻找中间地带寻找中间地带 寻找中间地带: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寻找中间地带: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明确知识),明确知识),扎根自身实践(内化扎根自身实践(内化默会知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默会知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执其两端而取其中。执其两端而取其中。“中间地带中间地带”的知识形态是案例。因为:的知识形态是案例。因为:案例描写的是教师的教育事件(说事实)案例描写的是教师的教育事件(说事实)案例用的是教师的话语系统案例用的是教师的话语系统(说行话)(说行话)案例
9、表述的是教师的真实思想(说真话)案例表述的是教师的真实思想(说真话)案例阐发的是教师的意义理解(说有意义的话)案例阐发的是教师的意义理解(说有意义的话)(2 2)需要认识教师怎么发展,发展什么)需要认识教师怎么发展,发展什么 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之一是有没有实践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之一是有没有实践智慧 要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师观察决断的能要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师观察决断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学案例教学案例 理论理论实践实践专家专家教师教师教学案例对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作用教学案例对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作用 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寻找中间地带
10、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的智慧。”(顾泠沅、易凌峰、聂必凯编著:顾泠沅、易凌峰、聂必凯编著:寻找中间地带寻找中间地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03年年6 6月月)用案例重构知识与学习后,教师与专家、理论与实践用案例重构知识与学习后,教师与专家、理论与实践都得以顺畅地沟通。都得以顺畅地沟通。3 教师发展的突破口教师发展的突破口 改变知识结构改变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发展中知识结构的变化表教师专业发展中知识结构的变化表4 教师发展的环境教师发展的环境 积极参加以案例(课例)为载体积极参加以案例(课例)为载体的,包括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包括实践反思、伙
11、伴合作、专业引领“3 3要素要素”的的“校校(园)本研修(园)本研修”。“校(园)本研修校(园)本研修”既是教师教学方式、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历练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校(园)本研修校(园)本研修”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三位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三位一体)的真正主人。一体)的真正主人。职职初教师初教师 经验教师经验教师 专家教师专家教师一般原理一般原理知识知识一般原理知识一般原理知识+典型案例知识典型案例知识一般原理知识一般原理知识+典型案例知识典型案例知识+恰恰当运用
12、原理于案例的策略。当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少有案例少有案例(少默会)(少默会)已积累了一批案已积累了一批案例(开始例(开始“默默会会”)能将案例内化为教学策略(更多的积能将案例内化为教学策略(更多的积累和默会)累和默会)二、教师发展中的问题二、教师发展中的问题二、教师发展中的问题二、教师发展中的问题 教师在职培训的困惑教师在职培训的困惑 怎样促使明确知识内化为默会知识怎样促使明确知识内化为默会知识以往培训采用的是以往培训采用的是“听讲模式听讲模式”。它基于两个假设:。它基于两个假设:以为教师听了就能懂以为教师听了就能懂 懂了就会用。懂了就会用。但是但是“听了未必真正接受(真懂)听了未必真正接受
13、(真懂)”。传播学的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对立的不协调信息,而积极接触与认为,人们总是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对立的不协调信息,而积极接触与 之协调的信息(之协调的信息(L.FestingerL.Festinger)。更何况教育是个容易保守的事业,教师对)。更何况教育是个容易保守的事业,教师对 不协调信息易于排异、歪曲,难以重构。不协调信息易于排异、歪曲,难以重构。(顾泠沅、王洁:(顾泠沅、王洁: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范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范 式革新式革新,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交流材料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交流材料,20032
14、003)。)。“接受了未必会用接受了未必会用”,哲学认识论的哲学认识论的“默会知识论默会知识论”观点指出,专业人员所观点指出,专业人员所 具有的知识大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个体化的,而且嵌入于情境活动之具有的知识大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个体化的,而且嵌入于情境活动之 中(需要中(需要“做中学做中学”)才能学会()才能学会(M.PolanyiM.Polanyi,1956,1956)。)。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讲授为主的培训后,都很难把听来的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讲授为主的培训后,都很难把听来的知识和技能 运用到日常课堂上,成为难以消解的困惑。运用到日常课堂上,成为难以消解的困惑
15、。结论:幼儿教师的隐观念(长期积淀的旧教育观结论:幼儿教师的隐观念(长期积淀的旧教育观念)与显观念(念)与显观念(不断接触到的新教育观念不断接触到的新教育观念)的的矛盾非常突出,他们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矛盾非常突出,他们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旧教育观念的巢臼而旧教育观念的巢臼而“难以自拔难以自拔”。2 2 消解困惑的措施及新的困惑消解困惑的措施及新的困惑第一个措施第一个措施推介同一层级教师间的互助支援推介同一层级教师间的互助支援国外: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国外: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有有75%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
16、容。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乔依斯与许瓦斯,(乔依斯与许瓦斯,Joyce&Showers,1982Joyce&Showers,1982的等组实验)的等组实验)美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在中小学中推介同一层级教师间的互美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在中小学中推介同一层级教师间的互助支援助支援,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国内:长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同一层级、同一学科(领域)教师国内:长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同一层级、同一学科(领域)教师间的互助支援,希望借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间的互助支援,希望借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进教师发展。但是
17、但是新的困惑随之出现新的困惑随之出现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课程发展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课程发展处于大变动时期,先进的理念如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处于大变动时期,先进的理念如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互助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互助常常会常常会“萝卜烧萝卜萝卜烧萝卜”,出现同水平反复。,出现同水平反复。第二个措施第二个措施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case methods
18、 of teaching)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能促进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这种方法最早论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能促进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这种方法最早应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将其使用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应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将其使用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教学(CopelandCopeland,19101910),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同样取得显著成效。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案例讨论被移用到教师培训中来,现已发展为课例学习案例讨论被移用到教
19、师培训中来,现已发展为课例学习 (LessonLessonStudy)Study)。但是但是新的困惑随之出现新的困惑随之出现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毕竟与医生、律师、工程师有所不同,比如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毕竟与医生、律师、工程师有所不同,比如说后者技术含量高、文本知识为主,前者工艺性特别讲究、经验知识说后者技术含量高、文本知识为主,前者工艺性特别讲究、经验知识为主为主 ;后者的学习与培训采用书面个案讨论很能有所建树;后者的学习与培训采用书面个案讨论很能有所建树,而前者还而前者还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表明,事实表明,“教
20、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培训仅用案例讨论的形式,教师培训仅用案例讨论的形式,成效远不如其他职业那样突出。成效远不如其他职业那样突出。第三个措施第三个措施改变培训模式改变培训模式讲授先行的传统模式:讲授先行的传统模式:1 2 31 2 3实践先行的改进模式:实践先行的改进模式:2 3 12 3 13 3 幼儿幼儿学习的学习的变化变化2 2 教师教师实践的实践的改变改变1 1 知识、知识、信念的信念的改变改变 (David Clarke&Hilary Hollingswoth,2003)但是但是新的困惑随之出现新的困惑随之出现 未对实践先行的改进模式未对实践先行的改进模式作系统研
21、究作系统研究将教学、研究、进修三者将教学、研究、进修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教师的行动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形成教师的行动教育模式*因而未能解决教师研修的难题因而未能解决教师研修的难题先进理念如何向教学行为转移先进理念如何向教学行为转移?*未能系统介入伙伴合作与专业引领因素,赋行为跟进予知识、信念未能系统介入伙伴合作与专业引领因素,赋行为跟进予知识、信念的改变的改变小结:值得借鉴的国内外经验教训小结:值得借鉴的国内外经验教训教师研修难题教师研修难题先进理念如何向教学行为转移?先进理念如何向教学行为转移?侧重参与式讨论的案例教学侧重参与式讨论的案例教学 缺乏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缺乏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同事
22、间的伙伴合作同事间的伙伴合作 缺乏纵向理论、经验、方法缺乏纵向理论、经验、方法的专业引领(萝卜烧萝卜)的专业引领(萝卜烧萝卜)对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对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 “行动教育行动教育”模式模式 以课例为载体的以课例为载体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两次反思两次反思”,包含实践反思、伙,包含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行为跟进)伴合作、专业引领(行为跟进)对优秀教师成长经验提炼对优秀教师成长经验提炼分析:分析:“行动教育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的基本模式原行为阶段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的关注新理念的 课例设计课例设计新
23、行为阶段新行为阶段关注幼儿获得的关注幼儿获得的 行为调整行为调整更新理念更新理念反思反思1 1:寻找自身与:寻找自身与他人、与理念的差距他人、与理念的差距改善行为改善行为反思反思2 2:寻找设计与:寻找设计与现实(幼儿)的差距现实(幼儿)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课例为载体/建立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建立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念高地、教学设计、反复实践、行为反省理念高地、教学设计、反复实践、行为反省三、我们关注教师发展的实践三、我们关注教师发展的实践三、我们关注教师发展的实践三、我们关注教师发展的实践活动名称:鸡蛋的沉与浮活动名称:鸡蛋的沉与浮实践反思:如何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反思:如何面对新的
24、教学理念由两难问题引出由两难问题引出的话题的话题这个活动分两部分,一是让幼儿用多种办法准确分出生的和熟的蛋。这个活动分两部分,一是让幼儿用多种办法准确分出生的和熟的蛋。二是在生鸡蛋里再分出好的和坏的。当第一个过程完成后,教师将二是在生鸡蛋里再分出好的和坏的。当第一个过程完成后,教师将分出的鸡蛋放在水里让幼儿观察:为什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分出的鸡蛋放在水里让幼儿观察:为什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这时,幼儿纷纷猜测:起来?这时,幼儿纷纷猜测:“沉下去的鸡蛋重,沉下去的鸡蛋重,浮起来的轻。浮起来的轻。”“蛋黄重的鸡蛋沉下去,蛋黄轻的浮起来。蛋黄重的鸡蛋沉下去,蛋黄轻的浮起来。”“”“大的蛋
25、沉下去,小的大的蛋沉下去,小的蛋浮起来。蛋浮起来。”“”“蛋壳厚的沉下去,薄的浮起来蛋壳厚的沉下去,薄的浮起来”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好的蛋会沉下去,坏的蛋会浮起来。好的蛋会沉下去,坏的蛋会浮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回答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点头,一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回答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点头,一味附和,不时说附和,不时说“好,请坐。好,请坐。”“”“嗯,你的发言很积极嗯,你的发言很积极”,竟然没,竟然没有有纠正幼儿上述种种错误的说法。纠正幼儿上述种种错误的说法。由此引出的话题由此引出的话题:如何对待幼儿的答疑?幼儿回答错了要不要纠正?如果当场如何对待幼儿的答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