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由用户(随风20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知识点 梳理 doc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
2、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
3、,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打 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的勇气
4、,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三、文言实词1师:军队2伐:攻打3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4间:参与5鄙:鄙陋,指目光短浅6安:养7专:独占8徧:同“遍”,遍及,普遍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0.帛:丝织品 11信:言语真实 12孚:为人所信服
5、 13福:赐福,保佑 14狱:案件(今义:监狱) 15虽:虽然(即使) 16察:弄清楚17情:实情 18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9属:类20可以:可以用来,可以凭借 21鼓:击鼓 22败绩:溃败 23驰:驱车追赶 24逐:追逐,追赶 25克:战胜 26作:振作27再: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28衰:减弱 29竭:耗尽30盈: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31测:推测,估计32伏:埋伏33靡
6、:倒下四、中考题集锦 1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答:战争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在作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而是善于捕捉战机(“齐人三鼓”的时候进攻、“辙乱旗靡”的时候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战胜争利后,分析取胜原因,精辟深刻。2. 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
7、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答: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能联系选文通顺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若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3. 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答: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4.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齐人三鼓之时,第二次是在辙乱旗靡之时(用原文填空
8、,)。5. 你认为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答:(1)齐国是侵略国,鲁国是反抗的正义战争(齐师伐我);(2)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选择“齐人三鼓”的进攻时机和“辙乱旗靡”的追击时机;(4)鲁庄公任用能人曹刿, 让他亲自参与指挥作战。6. 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答: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
9、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7. 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8.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答: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9
10、.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答: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10.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答: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既克, 公问其故。11. 你认为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答: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三取胜而不知胜因。可见鲁庄公是一个目光短浅,鲁莽草率,昏庸无能,急躁冒进的人。 &nbs
11、p; 12你觉得鲁庄公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吗?答:一、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二、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 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三、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四、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 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12、曹刿论战复习导引一、理清线索,概括段意。1、本文有几条线索?(1) 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论战(2)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问战参战论战2、概括段意作者按照“公将战”“战于长勺”“既克”先后次序叙事。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突出了曹刿有关取信于民、人心向背的战略思想。第 1 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第 2 层,是写曹刿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以突出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第二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第三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突出了曹刿的以弱胜强必须抓准战机、谨慎从事的战略思想。这一段话用两个“夫”字领起两层意思:第 1 层:提出了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
13、机发动反攻的观点。第 2 层:提出了作战中必须随时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二、课文内容分析1、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爱国精神,反衬肉食者目光短浅。2、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的对话有几问几答?重点说明了什么? 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全文中的作用?(1)既是对统治者的蔑视(流露出鄙视的神态),有显示出曹刿的自信。(2)为下文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埋伏笔。(3)衬托出曹刿的远见卓识。4、战局初开庄公“将鼓之”,齐军刚败,庄公“将驰之”,刻画出鲁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表现了庄公不懂战术急躁冒进的
14、情绪。(军事上)5、曹刿的语言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和动作“下视”“登轼而望”等,表现了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表现了他谨慎的对待强敌,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的杰出军事才能。(审时度势, 讲究战略战术)6、第二段曹刿的回答十分简略,并未作详细的解说,为什么?(1) 为下文曹刿的“论战”留下伏笔,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效果。(2) 当时战争态势紧张。(3) 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中心,为下文写战后分析时,让曹刿能集中“论战”,从而表现了他的“远谋”。7、“即克,公问其故”的作用?(1) 承上启下。(2) 鲁庄公胜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见他完全不懂军事,点出了他的“鄙”。(3) 因公之“问”,自
15、然引出曹刿的“论战”。8、“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1) 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看敌情,贸然进军。(3) “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知什么原因9、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1)战前的预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3)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10、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什么?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有利战机,知己知彼、后发制人。11、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取胜的原因。(1) 政治方面: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
16、) 军事方面: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有利战机,知己知彼,后发制人。12、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1) 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爱是“人和”因素。(2) 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 因素。(3) 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4) 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三、课外延伸:1、能不能说鲁庄公是一位昏君?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终于认识到国君必须忠实地为老百姓办事,才能取信
17、于民,才能在战争中得到人民的支持;在战争的过程中,能听取曹刿的意见,并充分的信任。这表明他与一般的昏君是有区别。2、学习这篇文章后,对我们有何启示?(1) 从曹刿的角度: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机遇,抓住有利时机。做事学习要细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2) 从鲁庄公的角度: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管在任何时候,要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做事需要深思熟虑,不能向庄公那样急躁冒进。3、毛泽东高度评价“长勺之战”的经验春秋时期,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用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
18、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 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 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4、中国的战史多次取胜的事例:(1)楚汉成皋之战;(2)新汉昆阳之战;(3)袁曹官渡之战;(4)吴魏赤壁之战;(5)吴蜀彝陵之战;(6)秦晋淝水之战等 这些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四、写作特色:1、文章详略得当。记述一次战役,可写的内容很多;但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所以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第一段,就曹刿“何以战”
19、这一问题,写曹刿与庄公的三次对话,突出了曹刿有关取信于民、人心向背的战略思想。第三段写曹刿论取胜的原因,突出了曹刿的以弱胜强必须抓准战机、谨慎从事的战略思想。一、三两段,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刻画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主题,效果非常显著。对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的人数装备、战斗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进程的叙述,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充分地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好处: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2、文章结构严谨。(1) 过渡
20、句。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渡到第二段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2) 前后照应。例如:第一段中“肉食者鄙”与第二段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和第三段中“既克,公问其故”相照应。第二段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与第三段中“辙乱”“旗靡”相照应等。3、运用对比的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一、原文、译文和注释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修:长,指身高;昳丽:光艳美丽;而,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2.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一天早晨,邹
21、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服:穿戴;窥镜:照镜子; 谓曰:对说;其,他的;孰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3.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美甚,美得很;漂亮极了;甚:很,极; 及:赶得上,比得上;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者,也:文言文判断句式。5.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动宾倒置;而,连词,表示顺承关
22、系,“就”。6.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第二天,有个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旦日,明天,指第二天;与,介词,跟;若,比得上;7.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以为,认为;其,指徐公;孰,同“熟”,仔细;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8.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
23、“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寝,躺着;思之,想这件事;思之,这件事;欲,想要;于,介词,向,对;美,以为美;美我,以我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助词,无实义;私我:偏爱;9.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