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第六章循环系统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编第六章循环系统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编 第六 循环系统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第六章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掌握:、掌握:心肌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心脏的泵血过程和心输出量的调节;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熟悉:、熟悉:循环系统的组成;心的位置、外形,形态,心内各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肝门静脉的组成和主要属支;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特点;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3、了解:、了解:全身浅静脉名称及其位置;静脉血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心肌生物电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2、血管生理、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教学难点
2、教学难点】1、心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2、心脏的泵血过程和心输出量的调节。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定义:定义:血液循环是指血液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的舒缩活动作用下,在心脏的舒缩活动作用下,沿着心血管系统在全身周沿着心血管系统在全身周而复始的运行过程。而复始的运行过程。组成:组成:循循环环系系统统 心血管系心血管系 淋巴系淋巴系 心脏心脏 动脉动脉 静脉静脉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血管血管 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结淋巴结 脾等脾等 作用:作用: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动脉动脉是心脏将血液输送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静脉静脉是引导血液流回心是引导血液流回
3、心脏的血管,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是血液与组织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物质交换的场所。淋巴系淋巴系是血液循环的辅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助系统。血血液液循循环环体循体循环环肺循环肺循环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途径第一节第一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循环系统的结构 一、一、心心、心的位置、外形及构造心的位置、外形及构造 、位置、位置: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面裹以心包。面裹以心包。前方平对胸骨体和第前方平对胸骨体和第2 6肋软骨,肋软骨,后方平对第后方平对第3 8胸椎。胸椎。约约2/3在正中线左侧,在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在
4、正中线右侧。2、外形、外形 心的外形为前心的外形为前后略扁似倒置圆锥体。后略扁似倒置圆锥体。外形包括外形包括一尖一尖、一底一底、两面两面(胸肋面、膈面)、(胸肋面、膈面)、三缘三缘(左缘、右缘、下(左缘、右缘、下缘)和缘)和三条沟三条沟(冠状态(冠状态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前室间沟、后室间沟)。沟)。3、构造、构造 、心内膜、心内膜 、心肌层、心肌层 内纵、中环、内纵、中环、外斜外斜3层层 、以外膜、以外膜 、心腔、心腔 房室口的边缘附有瓣膜,房室口的边缘附有瓣膜,为为房室瓣。房室瓣。左房室之间为二尖瓣,右房室之间为左房室之间为二尖瓣,右房室之间为三尖瓣。三尖瓣。在肺动脉和主动脉起始部的内面
5、,都有在肺动脉和主动脉起始部的内面,都有3个袋状瓣膜个袋状瓣膜为半月瓣,分别称为为半月瓣,分别称为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右心房右心房 右心室右心室 左心房左心房 左心室左心室 、心的传导系统、心的传导系统组组成成窦房结:窦房结:是心正常的起博点。是心正常的起博点。房室结:房室结: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向心室。是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传向心室。房室束及其分支:房室束及其分支:在室间隔膜部上缘处分为左、右脚。在室间隔膜部上缘处分为左、右脚。浦肯野纤维网:浦肯野纤维网:最后与心肌纤维相连接。最后与心肌纤维相连接。三三型型细细胞胞 起博细胞(起博细胞(P细胞)细胞)移行细胞移行细胞 浦肯野
6、纤维浦肯野纤维 、营养心脏的血管、营养心脏的血管动脉动脉静脉系统静脉系统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前室间支 旋支旋支 冠状窦及其属支冠状窦及其属支 心前静脉心前静脉 心最小静脉心最小静脉 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的主干走行于心脏表面,其小分支以、冠状动脉的主干走行于心脏表面,其小分支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脏。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脏。、正常心脏的冠脉侧支较细小,血流量很少。、正常心脏的冠脉侧支较细小,血流量很少。二、血管二、血管血血管管壁壁 内膜:内膜:管壁的最
7、内层,由内管壁的最内层,由内 皮和内皮下层组成。皮和内皮下层组成。中膜:中膜: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外膜: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动脉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静脉静脉动脉和静脉又分为动脉和静脉又分为大、中、小和微动、静脉四级大、中、小和微动、静脉四级 1 1、动脉、动脉动动脉脉 大动脉:包括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大动脉:包括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 动脉、椎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又称动脉、椎动脉和髂总动脉等。又称弹性动脉。弹性动脉。中动脉:除大动脉外,其余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中动脉:除大动脉外,其余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 脉大多属于中动脉
8、。又名脉大多属于中动脉。又名肌性动脉。肌性动脉。小动脉:管径小动脉:管径1mm以下至以下至0.3mm以上的动脉称为小以上的动脉称为小 动脉。也属动脉。也属肌性动脉。肌性动脉。微动脉:管径在微动脉:管径在0.3mm以下的动脉。内膜无内弹性以下的动脉。内膜无内弹性 膜,中膜由膜,中膜由12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层平滑肌组成,外膜较薄。2 2、静脉、静脉 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毛细血管汇合成微静脉和小静脉。毛细血管汇合成微静脉和小静脉。较大的静脉具有由内膜向内折叠而形成瓣膜,防止血较大的静脉具有由内膜向内折叠而形成瓣膜,防止血液
9、倒流。液倒流。静脉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系统容量,收集血液返回静脉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系统容量,收集血液返回心房。心房。静脉有浅、深之分,浅静脉互相连通,深静脉通常与静脉有浅、深之分,浅静脉互相连通,深静脉通常与同名动脉伴行。同名动脉伴行。体循环静脉可分为体循环静脉可分为3大系统大系统 体体循循环环静静脉脉 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收集头部、上肢和胸背部等处静脉血返回收集头部、上肢和胸背部等处静脉血返回 心脏的管道。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收集腹部、盆部、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静脉血回心的下肢静脉血回心的 一系列管道。一系列管道。心静脉系:心静脉系:收集心脏静脉血收集心脏静脉血的的 管道。
10、管道。3 3、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口径最小的血最广、口径最小的血管,许多毛细血管分管,许多毛细血管分支在组织间吻合成网。支在组织间吻合成网。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是: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是:身体左右对称部分的血管分布通常也具有对称性;身体左右对称部分的血管分布通常也具有对称性;血管分市与机能相适应;血管分市与机能相适应;血管走行多与长轴并行,常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血管走行多与长轴并行,常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成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束一般位于关节屈侧;包裹成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束一般
11、位于关节屈侧;在容易受到牵引或挤压的地方在容易受到牵引或挤压的地方(如关节周围如关节周围)以及经以及经常变换形状的器官常变换形状的器官(胃、肠胃、肠)处,血管大多吻合成网或处,血管大多吻合成网或弓。弓。三、淋巴系统三、淋巴系统组成组成淋巴管道淋巴管道 淋巴器管淋巴器管 淋巴组织淋巴组织 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干淋巴干 淋巴导管淋巴导管 淋巴结淋巴结 脾和胸腺等脾和胸腺等 、淋巴管道、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淋巴管 淋巴干(淋巴干(9条条)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 左、右静脉角左、右静脉角 淋巴结淋巴结 、淋巴结、淋巴结 形态: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结构,
12、为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大小不一。大小不一。功能:功能:产生淋巴细胞、浆细产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抗体以及滤过淋巴液。胞和抗体以及滤过淋巴液。在体表极易摸到的淋巴结群在体表极易摸到的淋巴结群有有头颈部淋巴结群、腋窝淋头颈部淋巴结群、腋窝淋巴结群、腹股沟淋巴结群。巴结群、腹股沟淋巴结群。、脾、脾 位置:位置:位于左季肋部位于左季肋部第第9-11肋间,其长轴与肋间,其长轴与第第10肋走向一致。肋走向一致。功能:功能:、造血功能、造血功能 。、贮血、贮血 、血液滤过、血液滤过第二节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A、根据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可将
13、心肌细胞分为:、根据组织学和电生理学特点,可将心肌细胞分为:B、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速度的快慢及其不、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速度的快慢及其不同产生机制,又可将心肌细胞分成:同产生机制,又可将心肌细胞分成:普通的心肌细胞普通的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细胞等。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细胞等。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窦房结窦房结P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细胞和房室结细胞等。特殊心肌细胞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等。窦房结细胞、浦肯野细胞等。、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
14、制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定义:定义: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呈极化状态。这种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呈极化状态。这种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电位。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的静息电位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的静息电位不稳定,称为不稳定,称为舒张期电位。舒张期电位。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肌细胞静息电位产生主要是由于K+外流所形成。外流所形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复极过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长,动作电复极过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长,动作电位升支与降支不对称。位升支与降支不对称。
15、快、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快、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细种细种胞类胞类去极去极速度速度振振幅幅 复极复极 过程过程兴奋兴奋传导传导快细快细反胞反胞应应 快快 大大缓慢并可缓慢并可分几个时分几个时相(期)相(期)快快慢细慢细反胞反胞应应 慢慢 小小缓慢且无缓慢且无明显的时明显的时相区分相区分 慢慢 1 1、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五个时相(期)。五个时相(期)。0期:期:膜内电位迅速由静息状态的膜内电位迅速由静息状态的-80-90mV 迅迅速上升到速上升到0电位,并继续上升到电位,并继续上升到+3
16、0mV 左右,形成左右,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动作电位的升支。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0 期去极与期去极与Na+快速内流有关。快速内流有关。当膜电位由当膜电位由-90mV 升升至至-70mV 时,更多的时,更多的Na+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此电位水平即称为此电位水平即称为阈阈电位。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快,动作电位升支陡峭。这种期去极化速度快,动作电位升支陡峭。这种0期去期去极化过程由快极化过程由快Na+通道开放而出现的电位变化称为通道开放而出现的电位变化称为快快反应电位。反应电位。故具有这种特性的心肌细胞称为故具有这种特性的心肌细胞称为快反细胞。快反细胞。1期:期:膜电位膜电位迅速由迅
17、速由+30mV 下下降到降到0mV 左右。左右。K+跨膜外流是引跨膜外流是引起起1期复极化的主期复极化的主要外向电流。要外向电流。2期:期:在在1期复极达期复极达0mV 左右后,复极速度极为左右后,复极速度极为缓慢,记录的动作电位图形较平坦,故又称缓慢,记录的动作电位图形较平坦,故又称平台期。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平台期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2期主要是期主要是Ca2+的的缓慢内流和少量缓慢内流和少量K+外流所形成。外流所形成。3 期:期:膜内电位由膜内电位由0 mV 左右较快下降至静息电位左右较快下降至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水平,完成复极化过程。或舒张电位水平,完成复极
18、化过程。3 期的形成主要期的形成主要K+外流。外流。从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完毕的这段时间,称期复极化完毕的这段时间,称为为动作电位时程。动作电位时程。4期:期:是动作电位是动作电位复极完毕后的时期。复极完毕后的时期。在非自律细胞如心房在非自律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细胞肌,心室肌细胞4 期期内膜电位稳定于静息内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称为电位,称为静息期。静息期。在自律细胞在自律细胞4 期内膜电位不稳定,有自发的缓慢去极期内膜电位不稳定,有自发的缓慢去极倾向称为倾向称为舒张除极。舒张除极。在在4 期内,期内,Na+-K+泵把泵把Na+、Ca2+排出细胞外,把外排出细胞外,把外流
19、出去的流出去的K+摄取回细胞内。摄取回细胞内。快反应自律细胞,在快反应自律细胞,在4 期内膜电位不稳定,期内膜电位不稳定,主要是主要是Na+随时间推随时间推移而渐增的内向流动移而渐增的内向流动所引起所引起。2 2、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慢反应细胞电位具有以下特点:慢反应细胞电位具有以下特点:、静息电位和阈电位、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比快反应电位低。比快反应电位低。、0 期去极化速度慢,期去极化速度慢,振幅也低。振幅也低。、动作电位不出现明、动作电位不出现明显的显的1 期和平台期。期和平台期。、引起、引起0 期的内向正期的内向正离子也与快反应电位不离子
20、也与快反应电位不同。同。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0 期去极化主要与期去极化主要与Ca2+内流有关。内流有关。窦房结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如下:窦房结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如下: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除极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除极达到阈电位水平时,激活膜上钙通道激活膜上钙通道 引起引起Ca2+内流而导致内流而导致0 期除极。随后,钙通道期除极。随后,钙通道逐渐失活,逐渐失活,Ca2+内流逐内流逐渐减少,同时膜上一种渐减少,同时膜上一种钾通道被激活,出现钾通道被激活,出现K+外流,由于外流,由于Ca2+内流减内流减少,少,K+外流逐渐增多而外流逐渐增多而出现复极化。出现复极化。、慢反
21、应细胞的、慢反应细胞的4 期缓慢除去的发生机理也与快期缓慢除去的发生机理也与快反应细胞不同。反应细胞不同。慢反应电位的慢反应电位的4 期缓慢去极主要由期缓慢去极主要由K+外流的进行性外流的进行性减衰和以减衰和以Na+为主的缓慢内流所引起。为主的缓慢内流所引起。心肌细胞快、慢反应电位比较表心肌细胞快、慢反应电位比较表 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 快反应电位快反应电位 慢反应电位慢反应电位 激活与失活激活与失活 快快 慢慢 离子活动(除极)离子活动(除极)钠钠 钙钙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80-95mV -40-70mV 阈电位阈电位 -60-70mV -30-40mV 除极速度除极速度 200 1000
22、V/S 1 10V/S 除极幅度除极幅度 100 130mV 35 75mV 传导速度传导速度 0.5 30m/s 0.01 0.1m/s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二、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兴奋性自律性自律性传导性传导性电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收缩性收缩性机械特性机械特性、兴奋性、兴奋性 心肌属于可兴奋组织,在受到适当刺激时可产生动作心肌属于可兴奋组织,在受到适当刺激时可产生动作电位,即具有兴奋性。电位,即具有兴奋性。1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发生兴奋时,从动作电心肌细胞发生兴奋时,从动作电位的位的 0期到期到3期复极达期复极达 -55mv这一期间内,
23、任这一期间内,任 何强的刺激都不能产生何强的刺激都不能产生 去极化反应,这个时期去极化反应,这个时期 称为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由于从由于从0期开始到期开始到3期膜电位恢复到期膜电位恢复到到到-60mV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心肌不能产内,心肌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生新的动作电位,因此这段时间称因此这段时间称为为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在在3期复极化膜电位由期复极化膜电位由-55mV继续恢复到约继续恢复到约-60mV的的这段时间内,如果给予一个足够强的刺激,肌膜可产这段时间内,如果给予一个足够强的刺激,肌膜可产生局部的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发生动作电位,这一生局部的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发生动作
24、电位,这一时期称为时期称为局部反应期。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相当于膜电位从相当于膜电位从-60mV复极至复极至-80mV的时期。此期内只有给予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的时期。此期内只有给予大于阈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段时间称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段时间称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超常期 相当于膜电位从相当于膜电位从-80mV复极至复极至-90mV的的时期。这期间给予低于正常阈强度的刺激即能引起动时期。这期间给予低于正常阈强度的刺激即能引起动作电位。可见,此期作电位。可见,此期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故称高于正常,故称超超常期。常期。超常期后,膜复极
25、超常期后,膜复极完毕达静息电位,完毕达静息电位,兴奋性恢复正常。兴奋性恢复正常。2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或最、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大复极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引起、引起0期去极化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性状:的离子通道性状:3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心肌不会像骨骼骨那样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会像骨骼骨那样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如果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如果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