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专业 发展 规划 漫谈
- 资源描述:
-
1、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漫谈一.前言:“老师的理想”二.教师专业发展“五意识”三.在岗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四.结语:规划发展阶段与目标一.前言:“老师的理想”同学们围在老师的身边,畅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长大要当科学家,让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学生乙:我长大要当宇航学家,让宇宙 飞船遨游太空;学生丙:我长大要当农业学家,让农业 插上机械化的翅膀;学生丁:我长大要当海洋学家,去探索 海洋无穷的奥秘;老师听了,高兴地不住点头。最后,一学生问道:“老师,那您的理想是什么?”老师笑呵呵地说:“我的理想是努力使你们实现你们的理想!”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
2、天一书就对“未来教师”的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实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工作: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什么是“好教师”呢?(1)“(1)“好教师好教师”要学会引导。要学会引导。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2)“(2)“好教师好教师”要学会尊重。要学会尊重。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评论家。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当他的学生争取用自己的语言
3、形成他们的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3)“(3)“好教师好教师”要学会关注。要学会关注。一个好的教师力求使他的班上学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师知道首先必须能控制他自己;(4)“好教师”还应具备12种素质 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对个人的关注
4、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 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做一名“好教师”,努力成就学生的梦想,这是“老师的理想”!这需要我们要加速专业发展,以全新的观点和理念擦亮自己教学智慧的眼睛,插上自己腾飞新课程的翅膀。如此,我们就能愉快地走在新课程的道路上,成长为一名成就学生梦想的“好教师”,实现我们“老师的理想”。二.教师专业发展“五意识”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理想目标应涵盖四个基本范畴 专业知识基础的构建,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素养的形成
5、与发展,专业情意的健全。如何实现上述理想目标呢?除了外在影响和外在压力 对教师的培训和逐步完善制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即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订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监控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评价自己专业发展的结果。1.主动发展意识 主动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若仅仅是迫于外在压力,一定是被动的、消极的、表面的、无果而终的;只有以实现自我,甚至超越自我为目标,专业发展才具有真正的内在动力与活力,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克服没有追求、没有方向、得过且过的平庸哲学;才能克服软弱怕苦、姑息缺点、宽恕懒惰的精神状态;才能克服被
6、动学习、不求甚解、容易满足的消极作风;才能主动地去研究数学、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取决于教师对职业的认识。如果仅将教师的职业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与要求,这样的教师就只能成为社会的代言人和工具。如果将教师的职业看成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一种体验幸福的职业,那么他就能体现教师内在的主体价值,就能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生命意义。显然,我们需要的是后者叙述的教师。日常阅读是教师主动发展的行为方式。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抽点时间阅读一些大师们的教育名著,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是必要且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订阅一些专业期刊杂志。因为专业杂志是报道教学新动向、新理论、新观点的最真实、
7、最权威的媒体,是全国优秀教师的思想精华,是其他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无法替代的。只有我们订阅杂志、阅读杂志,才能及时更新与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新课标的教学。案例:我每年订阅的杂志有:数学通报、数学通讯、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教研、中等数学、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等,近100本。这些杂志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有的倾向于教学研究方面,有的倾向于竞赛辅导方面,有的倾向于理论指导方面,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2.问题研究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具备了数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并不代表他对数学问题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也不代表他有很强的独立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更不
8、代表他能将学科形态科学地转化为教育形态。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摸索,不断总结,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问题研究意识,才能将专业发展落到实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师满足于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将教材、教辅资料的内容照搬过来即万事大吉,而对其中蕴涵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凸显了我们教师问题研究意识的严重缺失,以及问题研究能力的不足。这也是阻碍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导致教学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错失对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试想,如果教师都缺乏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又何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
9、性学习呢?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尤其是在先进的理念向具体实践转化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不少难题也只有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和研究才能解决。比如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一直都很好,但到了高中数学就学不好,这是为什么?这背后有没有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有些学生看起来一天学的很轻松,玩的也很开心,但考试成绩一直很好,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秘密?同样的一节课,给不同老师上,但结果会不一样,这又如何看待?等等。案例:双曲线定点弦存在性的研究 老师,这“不存在”的直线方程从何而来 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的深入思考,就此写成的论文刊登在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北京教育。论文3.实践反思意识 实践基础上的反思,
10、是指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研究其他教师和提高在课堂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取,而是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对于自己、与自己的专业活动相关的事或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美国教育家波斯纳在总结教师的发展时曾得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杜威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提出适当的怀疑而不是毫无批判地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实践进行反思”。教师工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增强实践反思意识,强调反思性实践,是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
11、有效途径。一堂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成败;一道题目,反思解题方法的优劣。特别是对当前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会使我们对课改中出现的新理念、新做法有进一步的认识。要学会在实践中反思,让微小的瑕疵转化为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学会在读书中反思,让书籍成为你精神生长的支点;要学会在科研中反思,让教学和科研成为生成教育智慧的契合点。“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汲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也就没有飞跃。“反思”是思想者的灵魂。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断地思考,才会有进一步的探索和
12、成功。案例1:对新课程两个月的教学反思 从2006年秋季开始,我省普通高中从高一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当时我任教高一年,经过两个多月的新课改实践,作为亲历者回首走过的路程,有许多困惑、思考与体会。通过对两个月以来教学的反思,我为市新课程教师培训作了专题报告,反思之作对新课标理念下高一数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6000字)刊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课件案例2:对新课程两年的教学反思 2008年8月,对两年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学作了较为深入的反思,指出了新课改带来的成效及当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反思之作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现状及其对策探析(6000字)一文,刊于华南师范
13、大学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10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2010年3期全文转载;论文案例3:对新课程五年的教学反思 反思五年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学,为2011年省高中教师高端培训作了“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认识”的专题报告。课件4.专家引领意识 这里所说的“专家”,他们具有高尚的品德,高深的学问,平易而近人;他们往往既占领理论制高点,又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他们往往更能敏锐地洞察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要害。增强专家引领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听专家的讲座,看专家的著作与文章,向专家请教,与专家交流,体会专家的思想并付诸于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效途径。案例1:得到
14、陈中锋老师的引领 近年来三次高考命题(陈老师为审题组长)、三次省质检考命题、四次考试说明编写与审读、基地校专家组活动等,得到陈中锋老师的悉心引领与指导,专业得到有效发展。案例2:得到陈清华教授的引领 参加2010年高考命题(陈教授为命题组长)和省学科带头人培训(陈教授为首席专家)等,得到陈清华教授的引领与指导,专业得到有效发展。案例3:得到许耀德老师的引领 十多年来跟从许耀德老师参加省市的各种活动,得到他的栽培、推荐与引导。案例4:对新大纲指导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一文的撰写 珍惜参加02年省教育厅举办的“新大纲新教材”培训的机会,认真听取专家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写出对新大纲指导下
15、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一文。本文共7000余字,刊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2002年10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年3期全文转载,获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入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中国教育教学文集论文5.合作发展意识 合作发展是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在一个良好的、人人都关注教学的教师共同体内,可以通过相互听课、同课异构,交流数学课中自认为成功与失败的体验。或通过题目研讨、案例研究、文献研究等方式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合作过程中,努力理解数学问题,理解教育规律,从而不断对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杨振宁博士指出:“如
16、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交流不会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愿意交流,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你的声音。像Email、QQ、BBS、Weblog(博客)等,都是网络交流的很好平台。案例1:与省内专家合作交流 近年来,福建省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建议、福建省高考总复习纲要、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等几十万字材料的合作编写,给我提供了与省内专家合作交流的机会,加速了专业发展。案例2:高考复习“二分三合”备课法 由于新课程高考复习的特点,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有
17、效性研究与高考命题趋势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条有效捷径。但这些工作劳心费力,时间跨度长,单靠个人完成效率很低,准确率也很差,必须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为此,必须打破教师单兵作战的困境,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合作交流来做好各种资源的整合,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取得学科复习效益的整体提升。我们进行的一种有效的集体备课尝试“二分三合”备课法 可资借鉴,它是教师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有益尝试。具体地讲,即从“合”(集体决策)到“分”(分工备课)、到“合”(达成共识)再“分”(分头施教)又“合”(集体评议)五个步骤。简称为“二分三合”法。1)(合)集体决策。统一好标准与目
18、标,为教学定向,避免错误;2)(分)分工备课。让备课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查寻相关资料,研究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书面形式或课件的形式第一次备课;3)(合)达成共识。是指大家通过交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第二次备课);4)(分)分头施教。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5)(合)集体评议。针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不断修改和完善各个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从时间上讲,在上课的前两三周,备课组就下两周课程进行集体决策、分工备课,上课前几天达成共识,分头施教后集体评议。这样,小组合作备课、协同施教、及时反馈,小
19、组成员细化分工,大范围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使每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对学生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他们得到了全校本学科较高智慧和水平的教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在提高,也促使着数学教师由传授型不断向研究型转变。三.在岗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倡导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如此,自然能站好讲台,凸显自我。1.为什么都要谈“研究”当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即研究者”、“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概念充斥于各级课改培训会议及各类报刊之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都要谈“研究”?答案很明确:“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
20、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任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更何况,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 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转变成教育的专家,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一句话:职业使然,时代呼唤!2.搞怎样的研究 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一种直接指向实践,重在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也就是说,我们所从事的研究,我们所需要的研究,应是针对自身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的反思性实践研究。是“行动研究”,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应是源自自己课堂、教学和学生中的。切不可忽视教师教育研究的内在特质,切不可忽视对自身研究的准确定位。比如,对
21、于高考数学题,部分考生对常规问题的解答可谓潇洒自如,让人赏识有嘉,可一旦应对压轴题,则判若两人。或干脆到此“戛然而止”,或抓不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浮游于问题之外。很少见到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彰显考生功力和灵性的完整解答。至于新颖别致、颇具创意的方法更是风毛麟角。为何考生过不了压轴题这道坎呢?难道仅仅归因于压轴题肩负着区分 考生水平的重任,既考知识更考能力,难度上去了,自然多不作为吗?类似的经历我们每个老师都有。这些见怪不怪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吗?案例1:对高考压轴题破解对策的研究 针对高考压轴题,我为省学科带头人培训作了高考数学复习在制高点上思考的讲座。课F:数学高考复习在至高点上思考
22、(2012,5,13).ppt件案例2:对高考解题策略的研究 对高考选填题与解答题的解答策略作了专题报告特殊化、极限化、坐标化与转换、猜想、控制、构造。课件1课件2案例2:对考试大纲的研究 2009年3月,针对考试大纲的变化对高考复习的影响,为市高三学科会作了专题报告,论文关注考纲变化,引领高三复习(5000余字)一文,刊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研究。课件论文案例3:对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 针对2010年福建高考试卷引发的讨论与思考,我认真分析复习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为省初等数学学会学术年会作与时俱进审视高考数学总复习的报告,以期改进高考复习策略。课件 从2009年高考试题谈复习教学的八个关注(1万
23、余字),刊于华南师范大学中学数学研究2010年1期,这是对新课程数学高考复习策略的研究之作。论文 为2009年福建省高三骨干教师培训作报告,主要内容数学新课程高考复习的实践与认识兼谈2009年福建高考试题(8000字),刊于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数学通报2010年3期。论文课件案例4:对教研论文写作的研究 为福建师范大学2011届本科生作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及论文写作漫谈的报告;为福建教学学院“名师网上授课”作“中学教师教研论文写作漫谈”的视频,并被开发成课程资源。课F:中学教师教研论文写作漫谈2011,9,18.ppt件案例5:对立体几何变化的研究 立体几何是新课改内容变化最大的,研究这一部分的复习
24、对策,我写了2011年高考立体几何复习教学建议一文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并为省“名师网上授课”作了视频报告。课件1案例6:自主招生教学对策的研究 对自主招生考试的教学对策作了研究,作了自主招生考试的教学对策的讲座,应陈清华教授要求写了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对数学教学的启示一文。课F:自主招生试题对数学教学的启示.ppt件论F:自主招生试题之难及其对教学的启示1.doc文案例7:高考数学考查特点的研究 对新课程高考考试“能力立意、多思少算”等特点作了研究,作了多思少算高考数学解题的基本方略、数学高考命题特征对复习教学的启示等讲座。课件1课件23.怎样“在岗”搞研究 3.1 研究如何站好讲台 教师搞研
25、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所进行的研究就是要聚焦课堂。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整个教学流程中的每一环节。1)教学设计 现今有些省、市在职称评定中已将提供上一学年的备课笔记更改为教学设计。这不是文字的更动,而是对传统的备课笔记中的缺憾所采取的应对良策。备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然而,传统的备课,多有教的思考,少有学的研究;多有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探究,少有将其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研讨;多有课前的思考,少有课后的反思。而今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下充分的余地。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编撰者。因此,这种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