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社会心理学课件参考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林田
  • 文档编号:3317456
  • 上传时间:2022-08-19
  • 格式:PPT
  • 页数:117
  • 大小:1.1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心理学课件参考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社会心理学 课件 参考 培训
    资源描述:

    1、社会心理学 社会效应“名人效应”“从众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光环效应”“首因效应”“刻板效应”“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鸡尾酒会效应焦点效应登门槛效应几种社会效应隐形的绳子.flv 亚里士多德: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荀子:人能群也 马克思:在一定意义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新结婚时代:你嫁给(娶了)一个人,就嫁给(娶了)他(她)的所有社会关系 新编三个和尚 机制创新 管理创新 技术创新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Myers,2002)主要研究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的或想象的人、群体或社会的影响的一门科学。(Allport,1

    2、985)个人 他人 社会群体一、概述二、社会化与自我三、社会知觉与归因四、社会动机与社会情绪五、态度六、沟通与人际关系七、社会影响八、爱情、婚姻与家庭背景目 录一 研究对象和范围二 发展简史三 研究方法四 主要理论流派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和“社会学的社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学”起源于两个母体的不同视角:心起源于两个母体的不同视角:心理学和社会学。理学和社会学。(一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奥尔波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研究个体的社

    3、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含的存在所影响。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的著名公式勒温提出的著名公式:B=f(P,E)含义:含义: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它所处的情境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它所处的情

    4、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层面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社会学习等 (2)人际层面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3)群体层面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社会影响等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社会影响等 (4)社会层面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风俗、时尚、阶层、阶级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本章主要介绍个体层面,部分涉

    5、及人际和群体层面。本章主要介绍个体层面,部分涉及人际和群体层面。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简史一、一、哲学思辨阶段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启蒙期)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二、二、经验描述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形成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三、实证分析阶段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确立期)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转向应用研究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转向应用研

    6、究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一)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二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三三)伦理原则伦理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一一)观察法观察法 1、自然观察、自然观察 2、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二

    7、二)调查法调查法 1、访谈法、访谈法 2、问卷法、问卷法(三三)档案法档案法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派对社会心理学影响广泛而长久的理论对社会心理学影响广泛而长久的理论流派:流派:一、社会学习论一、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和华生是起源于行为主义,巴甫洛夫和华生是早期代表早期代表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班杜拉和沃尔特斯学习过程的三种机制学习过程的三种机制:联想联想 强化强化 模仿模仿二、社会交换论二、社会交换论主张从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强调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强调“人们之间

    8、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质的一种交换”霍曼斯的五个命题霍曼斯的五个命题三三 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符号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个体的动作和姿势也是一种符号。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学者詹姆斯詹姆斯和和米德,米德,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的是布鲁默。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3个的基本假设个的基本假设四四 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论(一一)弗洛伊德的主要概念和观点弗洛伊德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 意识与潜意识意识与潜意识 2 “力比多力比多”3 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快乐原则

    9、与现实原则 4 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与死本能5 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本我本我 自我自我 超我超我(二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1 霍妮的霍妮的”文化因素论文化因素论”2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个体层面一、社会化二、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三、自我、身份与自尊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社会化社会化一一 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早期社会化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期

    10、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比如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就是一种再叫再社会化。比如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社会化。二二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三三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一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二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四四 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一一)家庭家庭(二二)学校学校(三三)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播媒

    11、体(四四)参参照群体照群体五五 社会化的分类社会化的分类(一一)语言社会化语言社会化 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二二)性别角色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1、性、性 2、性别、性别 3、性别角色、性别角色(三三)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 1、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四四)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1、国家形象阶段、国家形象阶段2、抽象国家观念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3、国家组织系统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一 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

    12、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二二 社会角色的分类社会角色的分类(一一)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如父母角色和老师角色如父母角色和老师角色(二二)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如公务员角色和朋友角色如公务员角色和朋友角色(三三)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如企业家角色和教授角色如企业家角色和教授角色(四四)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如演员角色和性别角色如演员角色和性别角色三三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一一)角色期待角色期待 (二二)角色领悟角色领悟 (三三)角色实践角色实践四四

    13、 角色失调角色失调(一一)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二二)角色不清角色不清 (三三)角色中断角色中断 (四四)角色失败角色失败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自尊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毁灭了他,人却

    14、仍然要比致他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这段话精辟地揭示了自我意识于人的特殊性和重要这段话精辟地揭示了自我意识于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性。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自我自我 身份与自尊身份与自尊一一 自我自我自我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始于自我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始于1919世纪末美国学者詹姆斯。世纪末美国学者詹姆斯。(一一)自我的概念自我的概念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

    15、心理状态、人际关系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主我与客我主我与客我 镜我镜我(二二)自我的结构自我的结构1物质自我物质自我 2心理自我心理自我 3社会自我社会自我 4理想自我理想自我 5反思自反思自我我(三三)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决定期待。(四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生理自我(生理自我(8个月到个月到3岁)岁)社会自我(社会自我(3到到13、14岁)岁)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

    16、五五)自我概念的测量自我概念的测量三三 自尊自尊(一一)自尊的概念自尊的概念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的结果。国际自尊心理协会执行理事长布兰登认为:国际自尊心理协会执行理事长布兰登认为:“自尊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位于生命的中自尊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感觉,位于生命的中心心”“具有高度自尊的人不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具有高度自尊的人不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不会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不会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的快乐在于自己就是自己,而不是比别人好的快乐在于自己就是自己,而不是比别人好”无臂女人任吉美.flv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詹姆斯在詹姆

    17、斯在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自尊:自尊=成功成功/抱抱负负(二)一些影响自尊的因素1、家庭中亲子关系;2、行为表现的反馈;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三)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一、社会知觉二、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三、归因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一一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及对自己的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有的知觉。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行为原因知觉行为原因知觉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知觉物知觉社会知

    18、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归因理论由各种自然信息形成的知觉二二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一一)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经验图式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引导和解释释作用。作用。图式的主要作用:图式的主要作用:图式主要影响注意选择、记忆、图式主要影响注意选择、记忆、和人际知觉。和人际知觉。(二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三三)认知者的情绪认知者的情绪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一一 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印象是

    19、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关认知客体的形象。二二 印象形成的效应印象形成的效应(一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

    20、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吉姆走进议价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吉姆走进议价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他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路上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了。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了。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出了校门,他走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马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

    21、姆在回家的马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吉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上服务员的注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上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的椅子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的椅子上喝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上喝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去了。“吉姆是怎样的一个人?吉姆是怎样的一个人

    22、?”(二二)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以偏概全以偏概全”(三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容易产生偏见。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容易产生偏见。1970年我国台湾省社会心理学家李本华年我国台湾省社会心理学家李本华等人调查台湾大学对其他国家国民的印等人调查台湾大学对其他国家国民的印象,这些大学生看法比较一致,他们认象,这些大学生看法比较一致,他们认为:为: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美国人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日本人善于模仿、进取、尚武、有野心日本人善于模仿、进取、尚武、有野心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

    23、、热情、开朗法国人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三三 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一一)加法模式加法模式 (二二)平均模式平均模式 (三三)加权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 (四四)中心品质模式中心品质模式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印象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形成的实际情况。四四 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一一)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也叫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印象管理,也叫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印象形成印象形成:信息输入信息输入 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信息输出信息输出(二二)印象

    24、管理的作用印象管理的作用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的一种方式(三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3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4 投人所好投人所好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归因归因一一 归因的概念归因的概念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二二 行为原因的分类行为原因的分类(一一)内因与外因内因与外因 内

    25、因: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内因: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境及努力程度等外因: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外因: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内归因、外归因、综合归因内归因、外归因、综合归因(二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人格特征、能力、工作性质、任务稳定性:人格特征、能力、工作性质、任务难度难度易变性:情绪、气候条件等易变性:情绪、气候条件等(三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对对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归因,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归因,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预变化预测测对对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归因,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归因,更

    26、可能对行为做出准确准确预测预测三三 控制点理论控制点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罗特罗特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外控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外控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四四 归因原则归因原则(一一)不变性原则不变性原则(海德海德)(二二)折扣原则折扣原则(凯利凯利)(三三)协变原则协变原则(凯利凯利)三维理论三维理论:1 特异性信息特异性信息 2 共同性信息共同性信息 3 一致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三高三高外部归因外部归因两低一高两低一高内部归因内部归因五五 影响归因的因素影响归因的因素(一一)社会视角社

    27、会视角 (二二)自我价值保护自我价值保护 自我防卫策略自我防卫策略动机性归因偏差动机性归因偏差(三三)观察位置观察位置 (四四)时间因素时间因素一、社会动机概述二、主要社会动机类型三、社交情绪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概述社会动机概述一一 社会动机的概念社会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原因二二 动机过程动机过程社会动机的功能社会动机的功能四四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

    28、活动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大致呈倒U型曲线型曲线,即中等强即中等强度的动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活动效率最高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主要的社会动机主要的社会动机一一 亲和动机亲和动机亲和是人际吸引的亲和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最低层次(一一)亲和的起源亲和的起源亲和亲和起源于依恋起源于依恋(二二)亲和的作用亲和的作用1、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2、获得信息、获得信息3、减轻心理压力、减轻心理压力4、避免窘境、避免窘境(三三)影响亲和的因素影响亲和的因素1、情景因素、情景因素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

    29、合动机越强 2、情绪因素、情绪因素高恐惧者亲和倾向较高高恐惧者亲和倾向较高高焦虑者亲和倾向较低高焦虑者亲和倾向较低3、出生顺序、出生顺序长子、长女恐惧时合群倾向更明显长子、长女恐惧时合群倾向更明显“有事你说话”、“实在人”开宝马车的家政人员.doc三三 权力动机权力动机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倾向二二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在成就动机上做出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在成就动机上做出开拓性贡献开拓性贡献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目标的吸引力目标的吸引力 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 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个体施展才干

    30、的机会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1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 2 强调成就强调成就 追求成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就的社会氛围四四 侵犯行为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侵犯行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一一)侵犯的构成侵犯的构成侵犯是由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三方面的因素构成(二二)侵犯的原因侵犯的原因1 本能论的解释本能论的解释2 挫折挫折侵犯学说侵犯学说挫折:既指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挫折:既指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也指行为受阻

    31、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紧张状态多拉德: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多拉德: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后果洛伦茨洛伦茨: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意义: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意义 侵犯的激发外向侵犯直接侵犯 挫折(目标受阻)其他反应(如退缩)替代侵犯内向侵犯(如自杀)挫折侵犯理论模型(三三)侵犯的影响因素侵犯的影响因素1、情绪唤起水平、情绪唤起水平2、道德发展水平、道德发展水平3、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4、社会角色与群体、社会角色与群体5、大众传媒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影响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去个性化去个性化”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五五 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

    32、众和社会,不利他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期待回报的行为利他行为的性质:由利他动机引起的一种以人利他行为的性质:由利他动机引起的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的影响:利他行为的影响:1、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情境、时间压力、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情境、时间压力、利他的对象的特点利他的对象的特点(他人在场(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往往有对利他行为往往有负面负面影响)影响)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心境心境内疚内疚人格人格利他技能利他技能嫉妒情绪的特点:嫉妒情绪的特点:1、具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2、具有持续性、具有持续性3、具有对抗性、具有对

    33、抗性4、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性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社交情绪一一 社交情绪的概念社交情绪的概念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得满足的反映。二二 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一一)社交焦虑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仅次于是仅次于抑郁抑郁和酗酒外,和酗酒外,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大危害人类的心理

    34、健康问题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报警器”,过,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毒药”(三三)羞耻与内疚羞耻与内疚一、态度形成二、态度转变三、态度测量第五节 态 度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态度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有的学者甚至把社会心理学视为研究态度的有的学者甚至把社会心理学视为研究态度的科学科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态度形成一、态度的概念一、态度的

    35、概念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总的评价和和稳定性的反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应倾向。(一)态度的特点:(一)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和稳定性。内在性、对象性和稳定性。(二)态度的成分(态度的(二)态度的成分(态度的ABC)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 2 情感成分情感成分 3 行为倾向成分行为倾向成分在三种成分不协调时在三种成分不协调时,情感成分情感成分往往占有往往占有主导主导地位地位(三)态度与行为(三)态度与行为三三 态度的维度态度的维度方向方向 强度强度 深度深度 向中度向中度 外显度外显度四四 态度的形成态度的形成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态度转变一一 态度转变模型态度转变模型美国学

    36、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的态度转变的模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的态度转变的模型型二二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一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1 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威信 威信越高,与接受者的相似性越大,说服的威信越高,与接受者的相似性越大,说服的效果越好效果越好2 传递者的立场传递者的立场 3 说服的意图说服的意图 4 说服者的吸引力说服者的吸引力(二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1、信息差异、信息差异2、畏惧、畏惧中等强度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较好的说服效果果3、信息倾向性、信息倾向性4、信息的提供方式、信息的提供方式(

    37、三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性2、人格因素、人格因素3、个体的心理倾向、个体的心理倾向(四四)情境情境1、预先警告、预先警告2、分心、分心3、重复、重复三三 态度转变理论态度转变理论(一一)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POX模型模型P个体、个体、O他人、他人、X另一个对象另一个对象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或两种是否定,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或两种是否

    38、定,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平衡状态。P-o之间的关系最重要,之间的关系最重要,P-o若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若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衡为强不平衡。P-o若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若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平衡。你和你的女朋友都喜欢打网球,那么在打网球这件事情上就是你和你的女朋友都喜欢打网球,那么在打网球这件事情上就是一种平衡和协的关系一种平衡和协的关系(强平衡关系强平衡关系)。你们都不喜欢某种运动,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你们仍然是平衡的你们都不喜欢某种运动,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你们仍然是平衡的关系关系(强平衡关系强平衡关系)。但如果你喜欢户

    39、外的运动而对方却喜欢在家里呆着,你们之间但如果你喜欢户外的运动而对方却喜欢在家里呆着,你们之间在这个方面就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在这个方面就会出现不平衡的状态(强不平衡关系强不平衡关系)。如果你和一个你讨厌的人如果你和一个你讨厌的人(你们的关系是否定的你们的关系是否定的),偏偏你们都,偏偏你们都喜欢打网球,如果不幸在一个球场上相遇。这时会出现不平衡喜欢打网球,如果不幸在一个球场上相遇。这时会出现不平衡(这时的不平衡是弱不平衡这时的不平衡是弱不平衡)。如果你喜欢户外的运动,而你讨厌的人不喜欢户外的运动,那如果你喜欢户外的运动,而你讨厌的人不喜欢户外的运动,那你们也不因为这种喜好发生关系,这时也会是一

    40、种平衡你们也不因为这种喜好发生关系,这时也会是一种平衡(弱平弱平衡衡)。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角色扮演与态度转变角色扮演与态度转变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态度测量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目前还无法直接测量,一般目前还无法直接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使用间接方法。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量表法、投射法、行为测量法表法、投射法、行为测量法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罗)、罗夏的墨迹测验夏的墨迹测验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作原理。联想法构造法(主题统觉测验)人际层面一 沟通概述二 体语沟通三 人际关系概论四 人际吸引

    41、五 人际互动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一 沟通的概念沟通的概念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和和大众沟通大众沟通。二二 沟通的结构沟通的结构三三 沟通的功能沟通的功能获取信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满足需求;获取信息;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满足需求;减小冲突;协调群体内行动。减小冲突;协调群体内行动。四四 人际沟通的分类人际沟通的分类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现实通与平行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沟通与虚拟沟

    42、通。五五 沟通网络沟通网络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体语沟通体语即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体语即身体语言,是非语词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等。一一 目光与面部表情目光与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语形式二二 身体运动和触摸身体运动和触摸手势语占重要位置手势语占重要位置触摸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人在触摸和身

    43、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三三 姿势与装饰姿势与装饰四四 人际距离人际距离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公众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一一 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的联系其特点是: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其特点是: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二二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三三 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奥特曼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奥

    44、特曼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我暴露自我暴露逐渐增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深度的一个敏感的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探测器”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4个水平。个水平。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第二是态度;第三是自我概念首先是情趣爱好方面;第二是态度;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第四是隐私方面。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第四是隐私方面。四四 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相互性原则、相互性原则2、交换性原则、交换性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

    45、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五五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舒舒茨提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茨提出,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三种需要、)理论。三种需要、六种取向、童年经历。六种取向、童年经历。(一)人有三种基本人际需一)人有三种基本人际需要: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需要心灵是一栋不能没有主人的房子,天使不住进来魔鬼就要窃据。有了钱,你可以买楼;有了钱,你可以买楼;但买不到一个家。但买不到一个家。有了钱,你可以买一张床;但买不到充足的睡眠。有了钱,你可以买一张床;但买不到充足的睡眠。有了钱,你可以买书;有了钱,你可以买书;但买不到知识。但买不到知识。有了

    46、钱有了钱,你可以买医疗服务;但买不到健康。你可以买医疗服务;但买不到健康。有了钱,你可以买地位;但买不到尊重。有了钱,你可以买地位;但买不到尊重。有了钱有了钱,你可以买血液;但买不到生命。你可以买血液;但买不到生命。有了钱,你可以买性;但买不到爱。有了钱,你可以买性;但买不到爱。有了钱,我们就有足够快乐吗?有了钱,我们就有足够快乐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如何用黑夜给我们的黑色眼睛,去看到光明的一面。没有人能剥夺我们的快乐,只有我们自己。你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寬度;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已;你不能預

    47、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人际吸引一一 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的概念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人际吸引分为:人际吸引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喜欢和爱情。二二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熟悉与邻近(、熟悉与邻近(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关系呈倒U型曲线型曲线)2、相似性、相似性3、互补(需要、社会角色、人格某些特、互补(需要、社会角色、人格某些特征)征)4、外貌、外貌5、才

    48、能、才能6、人格品质、人格品质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人际互动人际互动一一 人际互动的定义人际互动的定义二二 人际互动的形式人际互动的形式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人际互动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一)合作及其基本条(一)合作及其基本条件件1、目标的一致、目标的一致2、共识与规范、共识与规范3、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以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以悦纳的心态善待自己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外化内不化换一双眼睛看世界人际间的哲学群体层面 第七节 社会影响一、从众二、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三、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从众从众一一 从众的概念从众的概念从众是在从众是在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下,个体

    49、在认知、判断、信念与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行为等方面自愿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称“随大流随大流”。特点有三:特点有三:1、群体压力可以存在,也可以是想像的;、群体压力可以存在,也可以是想像的;2、个体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无意识;、个体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无意识;3、自愿性、自愿性二、从众的功能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从众还具有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功能。从众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三、从众的类型:三、从众的类型:1、真从众、真从众2、权宜从众、权宜从众3、反从众、反从众四、从众行为的原因:四、从众行为的原

    50、因:1、寻求行为参照、寻求行为参照2、对偏离的恐惧、对偏离的恐惧3、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五、影响从众的因素:五、影响从众的因素:1、群体因素、群体因素2、个体人格因素、个体人格因素明确性明确性专栏:阿希的从众研究专栏:阿希的从众研究1.标准线段 2.比较线段阿希实验使用卡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生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生于19821982年重复了年重复了阿希的实验。阿希的实验。被试是三十名大学生,实验情境仿照阿希实验。被试是三十名大学生,实验情境仿照阿希实验。研究结果与阿希实验的结果相类似,表明中国人研究结果与阿希实验的结果相类似,表明中国人同样表现出感知方面的从众反应,获得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课件参考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174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