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蚜虫识别及蚜茧蜂发生规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烟草蚜虫识别及蚜茧蜂发生规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烟草 蚜虫 识别 蚜茧蜂 发生 规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烟草蚜虫识别及蚜茧蜂烟草蚜虫识别及蚜茧蜂发生规律发生规律 烟蚜识别 烟蚜茧蜂识别 湖南烟蚜发生特征 烟蚜茧蜂发生规律 蚜虫类隶属于同翅目Homoptera胸喙亚目Stemorrhyncha。同翅目Homoptera 胸喙亚目Stemorrhyncha通常包括五个总科:木虱总科Chermidea、粉虱总科Aleyrodoidea、球蚜总科Adelgoidea、蚜总科APhidoidea和蚧总科Coeeoidea 许多学者将球蚜总科和蚜总科两个总科归为蚜虫类APhidina。1、烟蚜(桃蚜)桃蚜是常见多发害虫,是桃、李、杏等经济植物的重要害虫,幼叶背面受害后,向反面横卷或
2、不规则卷缩,使桃叶营养恶化,甚至黄落。蚜虫排泄的蜜露滴在叶上,诱致霉病,影响桃的产量和品质。桃蚜也是烟草的重要害虫,又名烟蚜,烟株幼嫩部分受害后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影响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十字花科蔬菜、油料作物芝麻、油菜及某些中草药常遭受桃蚜的严重为害。桃蚜还能传播多种农作物病毒病。蚜虫以刺吸式口器从植物组织中吸取汁液,,且取食量很大 最少:每小时取食量为其体重的1%最多:达133%致使植物损失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原生寄主雌性蚜和雄性蚜干母次生寄生卵干雌迁移蚜侨蚜回迁蚜(有翅性母、有翅雌性母和有翅雄蚜)异寄主全周期-是指该蚜虫的孤雌世代与两性世代发生在两类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植物上一类是蚜虫在其上发
3、生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并繁殖春季世代的寄主植物-称为该蚜虫的原生寄主另一类是蚜虫只在其上营孤雌生殖的寄主植物,-称为该蚜虫的次生寄主。干母:干母是直接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第一代有翅或无翅,若无翅,则与其后代无翅孤雌蚜常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如触角较短,触角节数较少,触角末节端部、足、腹管、尾片均较短,身体常更圆等;若干母有翅,则与后代有翅蚜差别不大,常常仅触角末节端部较短,次生感觉圈较少,毛较长较多。干雌 干雌是干母所产第一代,触角、附肢、腹管等均较干母长,但与其后代孤雌蚜相比触角、附肢、腹管等则较短。有翅孤雌蚜:在无寄主转移的种类中,各有翅孤雌蚜在形态上无大的差别。在有寄主转移的种类中,迁移蚜(
4、从原生寄主向次生寄主迁移)及回迁蚜(从次生寄主向原生寄主回迁)腹中胚胎不同,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在蚜科等多数科中,二者形态差异很小,大都仅限于触角感觉圈和腹管形状,但在扁蚜科及瘿绵蚜科五节根蚜亚科中,迁移蚜及回迁蚜间在触角、翅、足、毛序、腹管、尾片及体表蜡腺形状、数量等形态特征上常有显著差异。无翅孤雌蚜:干母所产无翅孤雌蚜的后代间也有多态现象。如蚜科中的许多种,第2代与第3代相比,附肢稍短,次生感觉圈较少。棉蚜和大豆蚜等蚜属种类在78月间,常在次生寄主上产生小型蚜,体黄白色,触角5节,分散为害于中下部叶片反面;而非常见的体黄到绿色,触角6节,聚集于幼嫩部分的蚜型。在瘿绵蚜科中,在原生寄主上发生的
5、第2代孤雌蚜常与次生寄主上的无翅孤雌蚜的形态构造不相同。扁蚜科的一些种类在其次生寄主上可产生蚊型或粉虱型蚜虫。性母蚜 性母蚜是产生雌性蚜和雄性蚜的一个有翅孤雌蚜世代,可以从次生寄主回迁到原生寄主植物上孤雌繁殖雌、雄两性世代。瘿绵蚜科的许多种,其性母蚜为有翅型,所产雌性蚜与雄性蚜均为无翅型。蚜科中有些异寄主全周期型种类中尚有有翅雌性母,可从次生寄主迁飞到原生寄主上孤雌繁殖出无翅的雌性蚜。在次生寄主上可发生无翅雄性母,孤雌繁殖出有翅雄蚜,迁飞到原生寄主,与雌性蚜交配。有翅性母蚜、有翅雌性母蚜和有翅孤雌蚜形态相似,其间差异即为迁移蚜与回迁蚜的区别。雌性蚜 一般与无翅孤雌蚜相似,但繁殖方式不同。仅球蚜
6、科有产卵器,根瘤蚜科罕见,其他科均退化。但根瘤蚜科和瘿绵蚜科雌性蚜与孤雌蚜差别较大,雌性蚜无有功能的喙,不取食。瘿绵蚜科雌性蚜通过脱皮负生长,在与同样小型的雄蚜交配后,仅产一越冬卵。雌性蚜:五节根蚜亚科卵不产出体外,雌性蚜死亡。雌性蚜大都无翅,只有少数例外,如毛管蚜属、新叶蚜属、平翅绵蚜属的种类,其与孤雌蚜的区别常仅限于外生殖器稍不同。另外雌性蚜附肢往往较短,后足胫节膨大并出现蜡腺状构造,常称伪感觉圈,实为雌性信息素腺,可与孤雌蚜区别。雄性蚜 常是最活泼,运动和感觉器官最发达的型。多数体窄长,有翅,附肢延长,次生感觉圈增多。腹部窄小弯曲,背面常有背中横带,外生殖器明显。卵 大都长椭圆形,初生时
7、黄色,后变为绿色,最后为光亮黑色。大都单个产于原生寄主植物芽苞附近,如桃蚜、棉蚜及苹果蚜的卵,或产卵于榆树皮裂隙中,如秋四脉绵蚜Tetraneura akinire Sasaki,或产卵于植物根部。球蚜总科孤雌蚜和性蚜均卵生。若蚜 一般尾片发育不完全,无生殖突及生殖板,无中胸腹岔,体内无成熟若蚜胚胎,大都无次生感觉圈,与成蚜有明显区别。蚜虫一般有4个若虫期,每脱1次皮增加1龄。第一龄若蚜触角4或5节,第二龄大都5节,第三龄5或6节,第四龄及成蚜6节。如果成蚜触角5节,则除第一龄外,其他龄全为5节。若蚜 第一龄若虫触角节往往无毛。触角各节、胫节及腹管的长度与相对长度在各龄期常不同。有翅若蚜前翅、
8、后翅翅芽到第四龄才分离。腹部背板、尾片及尾板毛数随龄期增加而增多。腹管顶端有膜质盖,中央有新月形骨化板,可控制开口排出分泌物。位于腹部背板V或VI、或二者之间;分泌物为粘性蜡质物,遇空气即凝固,涂抹在进攻性天敌体表可阻止其捕食活动。腹管分泌物中还含有数种报警信息素,用来警告同种其他个体。甘蓝蚜萝卜蚜桃蚜1、烟蚜、烟蚜种名为害部位为害状活蚜色泽蚜虫体形额瘤形状触角/体长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pseudobrassicae叶反面、嫩梢幼叶畸形、卷缩,嫩梢节间变短弯曲淡绿至墨绿,略披薄粉卵圆形中额瘤与额瘤隆起0.57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叶反面有大量白粉黄
9、绿色、厚披白粉纺锤形中额瘤与额瘤稍隆起0.59烟蚜Myzus persicae叶反面有时叶变形蜡白到黄绿色、有时赭赤色有光泽长卵圆形额瘤显著内倾0.95十字花科植物上几种蚜虫的区别十字花科植物上几种蚜虫的区别 烟蚜:无翅孤雌蚜体长2.6 mm,宽1.1 mm,额瘤显著。向内倾斜,触角6节,第3节无感觉孔,腹管圆筒状,尾片园锥形,有曲毛6-7根;有翅孤雌蚜头胸黑色,腹部背面中央有一黑褐色近方形斑,两侧各有一列黑斑,触角6节,第3节有次生感觉圈9-11个,腹管末端明显缢缎;若虫;4个龄期,第一龄若蚜触角4或5节,第二龄大都5节,第三龄5或6节,第四龄及成蚜6节 2、烟蚜茧蜂 蚜虫的寄生蜂分为初寄生
10、蜂和重寄生蜂2 类。其中初寄生蜂400 多种,隶属2 科,即蚜茧蜂科Aphidiidae 和蚜小蜂科Aphelinidae。重寄生蜂33 种,隶属5 科,分别是金小蜂科Pteromalidae、跳小蜂科Encyrtidae、姬小蜂科Eulophidae、大痣细蜂科Megaspilidae 和瘿蜂科Cynipidae。蚜茧蜂在世界范围内广范存在,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寄生许多种类的蚜虫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亚科(Aphidiidae),它是蔬菜、果树和农作物主要害虫烟蚜(Myzus persic
11、ae(Sulzer))、萝卜蚜(Liaphis erysimi Kailenbach)和麦长管蚜(Macrociphon avenae(Fabr.))、棉蚜(Aphis gossypii)、大豆蚜(Aphis glycines)、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菜缢管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 (Davis)、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Sitobion akebiae(Shinji)、蔷薇谷网蚜S.ibarae(Matsumura)等蚜虫的重要天敌。目前中国蚜茧蜂科己知种类有130余种 蚜
12、茧蜂将卵产入蚜虫体内,利用卵巢液和毒液调控寄主发育。蚜茧蜂幼虫在其发育后期,具颚幼虫吃空蚜虫体内的所有组织,利用其锋利上颚刮食蚜虫体内壁,蚜虫只剩下干化的表皮(即僵蚜),作为蚜茧蜂的避护场所,蚜茧蜂在僵蚜内部或者下部织茧!化蛹。成虫在僵蚜腹末咬一圆孔羽化,成虫体小,黑褐色 在蚜茧蜂胚胎发育期内寄主的取食不受影响,龄蜂幼虫则可降低蚜虫取食量,龄时取食恢复正常,当蜂发育到龄时寄主取食量又再度降低 龄幼虫被完全杀死 在自然条件下,多数蚜茧蜂在僵蚜中以蛹进行冬眠,多数学者通过将僵蚜进行低温贮藏来累积、扩繁放蜂数量 烟蚜茧蜂的幼虫分为4个龄期,其中第一个龄期的发育时间较长,约在2.5d左右,第二、第三和
13、第四个龄期均为1.5d左右 龄幼虫头部较大,有一对镰刀状上颚,着生在头部前方的正下方,从幼虫背面不可见,尾部有一尾片,上密背刚毛,故称为尾颚型幼虫 龄幼虫上颚消失,体节明显,尾状物明显缩短,刚毛稀疏;发育至龄幼虫时,也没有上颚,此时气管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幼虫发育至IV龄幼虫时,上颚又出现,此时的上颚的骨化程度明显高于龄幼虫,骨化程度更强,更为粗壮,IV龄幼虫末期,利用其上颚在桃蚜的腹部咬一个洞,开始吐丝结茧;结茧完成后,此时,中肠和后肠己经相通排出蛹便,进入预蛹期;在IV龄幼虫末期即老熟幼虫阶段复眼己清晰可见,为橙红色,口器部分结构明显烟蚜茧蜂的个体发育.1.卵;2.龄幼虫初期.3,4.龄幼虫
14、末期和身体背部及尾片上的刚毛.5,6.龄幼虫及I龄幼虫蜕皮.7,8.I龄幼虫及其尾片.9,10.龄幼虫及其气管系统,11,12.龄幼虫及其气管系统 蛹期复眼逐渐由淡红-红褐色-黑褐色,单眼3个,初期橙红色明显,触角、翅和各足均无色透明,且紧贴虫体,随蛹的发育颜色加深,逐渐离开蛹体 僵蚜:全脉蚜茧蜂属,僵蚜呈黑色,烟蚜茧蜂僵蚜为黄褐色;雌蜂成蜂体长2.8-3.0mm,触角长2.0-2.2mm,17-18节,腹部较细长,尾部有突出的产卵器,胸部颜色较雄性浅,呈黄褐色。雄蜂长2.4-2.6mm,触角2.0-2.1mm,19-20节。头黑褐色,胸部黑色,并胸腹节黄色,腹部末端椭圆 麦长管蚜茧蜂(雌)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