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第二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第二章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技术 应用 第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第二章 RFID技术2.1RFID技术基础知识2.2RFID系统组成2.3RFID系统原理目 录C o n t e n t s本 章 学 习 重 点03(1)RFID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2)RFID系统的组成和中间件技术。(3)RFID系统的电感耦合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0201本 章 学 习 重 点物联网的感知层是基础层,承担着信息采集的功能。在物联网中,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对物品自动进行标识和识别,并可以将数据实时更新,是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就在于感知层。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也是目前
2、最重要的自动识别系统。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 RFID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RFID即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达到识别的目的。防水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远便签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大存储
3、信息可以随意修改可识别高速运动中的物体可识别多个标签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和发展,RFID正在成为全球热门的技术。目前,RFID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动物芯片、商品防伪、国防军事、智能交通、电子门票、身份识别和一卡通等多种领域。RFID需要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因此RFID必须遵守无线电频率管理的诸多规范。具体来说,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相比较,RFID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只要通过RFID读写器,不需要接触即可直接读取射频卡内的数据信息到数据库内,且一次可处理多个标签,也可将处理的数据状态写入电子标签。(1)数据的读写功能 RFID在读取上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的限制。RFID电子
4、标签正朝小型化发展,以便于嵌入到不同物品内。(2)电子标签的小型化和多样化 RFID可以非接触读写(读写距离可以从十厘米至几十米),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抗恶劣环境,且对水、油和药品等物质具有强力的抗污性。RFID可以在黑暗或脏污的环境之中读取数据。(3)耐环境性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 由于RFID为电子数据,可以反复读写,因此可以回收标签重复使用,提高利用率,降低电子污染。(4)可重复使用 RFID即便是被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非透明材质包覆,也可以进行穿透性通信。但是它不能穿过铁质等金属物体进行通信。(5)穿透性 数据容量随着记忆规格的发展而扩大,未来物品所需携带的数据量会越来越大
5、。(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将产品数据从中央计算机中转存到标签上将为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射频标签中数据的存储可以通过校验或循环冗余校验的方法来得到保证。(7)系统安全性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 RFID的分类2RFID即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达到识别的目的。1根据标签的供电形式分类RFID电子标签的电能消耗是非常低的
6、(一般是1/100 mW级别)。按照获取电能的方式不同,电子标签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和半有源电子标签。据专家估计,目前市场上80%为无源电子标签,不到20%为有源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电子标签没有内装电池。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 有源电子标签又称主动标签,通过标签自带的内部电池进行供电,其电能充足,工作可靠,信号传送距离远。有源电子标签的缺点主要是价格高,体积大,使用寿命受到限制,而且随着电子标签内电池电力的消耗,数据传输的距离会越来越小,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1)有源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又称被动标签,内部不带电池,需靠外界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无源电子标签
7、典型的产生电能的装置是天线与线圈,当电子标签进入系统的工作区域,天线接收到特定的电磁波,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再经过整流并给电容充电,电容电压经过稳压后可作为工作电压。无源电子标签具有永久的使用期,常用于需要每天读写或频繁读写信息的场合。无源电子标签的缺点主要是数据传输的距离要比有源电子标签短,需要敏感性比较高的信号接收器才能可靠识读。(2)无源电子标签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 半有源电子标签又称半被动标签,可以使用微型纽扣电池给芯片供电,而天线接收、发射仍然通过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获取能量,因此本身耗电很少。标签未进入工作状态前,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相当于无源电子标签,标签内部电池能量消耗很
8、少,因而电池可维持几年,甚至更长。当标签进入读写器的读取区域,受到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激励而进入工作状态时,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信息交换的能量支持以读写器供应的射频能量为主(反射调制方式),标签内部电池的作用主要在于弥补标签所处位置的射频场强不足,标签内部电池的能量并不转换为射频能量。(3)半有源电子标签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2根据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决定着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电感耦合还是电磁反向散射耦合)、识别距离、电子标签及读写器实现的难易程度和设备的成本。电子标签依据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电子标签和微波电子标签。RFID系统主要频段标
9、准与特性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低频段电子标签简称低频电子标签,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300 kHz。典型工作频率有125 kHz,133 kHz(也有接近的其他频率的,如TI公司使用134.2 kHz)。低频标签一般为无源电子标签,其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读写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低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电子标签需位于读写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低频电子标签的读写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1 m。1)低频段电子标签低频标签存在的优势是u标签的芯片多采用普通的CMOS工艺,工作频率不受无线电频率管制约束;u比较廉价、省电;同时可以穿透水、木材、有机组织等。低频标签常适合近距离的、
10、低速度的、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如动物识别)等。低频标签的劣势主要体现在:u标签存储数据量较少;只能适合低速、近距离识别应用;u与高频标签相比,标签天线匝数更多,成本更高一些。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低频标签的典型应用有动物识别、容器识别、工具识别、电子闭锁防盗(带有内置应答器的汽车钥匙)等。低频标签有多种外观形式,应用于动物识别的低频标签外观有项圈式、耳牌式、注射式、药丸式等。(a)低频动物耳标 (b)低频动物脚环常见低频电子标签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中高频段电子标签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30 MHz,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 MHz。该频段的电子标签,从射频识别应用角度来说,因其
11、工作原理与低频标签完全相同,即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所以宜将其归为低频标签类中。另一方面,根据无线电频率的一般划分,其工作频段又称为高频,所以也常将其称为高频标签。2)中高频段电子标签高频标签一般也采用无源设计,其工作能量同低频标签一样,也是通过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从读写器耦合线圈的辐射近场中获得。标签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时,标签必须位于读写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中频标签的读写距离一般情况下也小于1 m。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高频标签的基本特点与低频标签相似,由于其工作频率的提高,可以选用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高频标签由于可方便地做成卡状,典型应用包括电子车票、电子身份证、电子闭
12、锁防盗(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等。(a)高频IC卡 (b)RFID门票常见高频电子标签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超高频与微波频段的电子标签也简称微波电子标签,其典型工作频率为433.92 MHz,902928 MHz,2.45 GHz,5.8 GHz。微波电子标签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与无源电子标签两类。工作时,电子标签位于读写器天线辐射场的远区场内,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耦合方式为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读写器天线辐射场为无源电子标签提供射频能量,将有源电子标签唤醒。相应的射频识别系统读写距离一般大于1 m,典型情况为47 m,最大可达10 m以上。读写器天线一般均为定向天线,只有在读写器天线定向
13、波束范围内的电子标签才可被读写。3)超高频与微波电子标签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微波电子标签的典型特点主要集中在是否无源、无线读写距离、是否支持多电子标签读写、是否适合高速识别应用、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容限、电子标签及读写器的价格等方面。微波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储容量一般限定在2 Kbit以内,从技术及应用的角度来说,微波电子标签并不适合作为大量数据的载体,其主要功能在于标识物品并完成无接触的识别过程。典型的数据容量指标有1 Kbit,128 bit,64 bit等。微波电子标签的典型应用包括移动车辆识别、电子身份证、仓储物流应用、电子闭锁防盗(电子遥控门锁控制器)等。(a)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14、(b)机场行李自动分拣系统微波电子标签应用场景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3根据标签的可读性分类(1)只读(RO)标签 只读标签内部有只读存储器(ROM)。ROM中存储有电子标签的标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在电子标签制造过程中,由制造商写入ROM中,即电子标签在出厂时已将完整的信息写入电子标签。这种情况下,在应用过程中,电子标签一般具有只读功能。也可以在电子标签开始使用时由使用者根据特定的应用目的写入特殊的编码信息。(2)可读可写(RW)标签 可读可写标签内部的存储器,除了ROM、缓冲存储器之外,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这种存储器一般是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它除了具有存储数
15、据功能外,还具有在适当的条件下允许多次对原有数据的擦除以及重新写入数据的功能。可读可写电子标签还可能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用于存储电子标签反应和数据传输过程中临时产生的数据。(3)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标签 一次写入多次读出(WORM)的电子标签既有接触式改写的电子标签存在,也有无接触式改写的电子标签存在。这类WORM电子标签一般大量用在一次性使用的场合,如航空行李标签、特殊身份证件标签等。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4根据标签的工作方式分类(1)主动式电子标签 一般来说,主动式RFID系统为有源系统,即主动式电子标签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地发送数据给读写器,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只需
16、穿透障碍物一次。由于主动式电子标签自带电池供电,它的电能充足,工作可靠性高,信号传输距离远。主要缺点是标签的使用寿命受到限制,而且随着标签内部电池能量的耗尽,数据传输距离越来越短,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2)被动式电子标签 被动式电子标签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制自身的信号,标签产生电能的装置是天线和线圈。电子标签进入RFID系统工作区后,天线接收特定的电磁波,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供给电子标签工作,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读写器的能量必须来回穿过障碍物两次。这类系统一般用于门禁或交通系统中,因为读写器可以确保只激活一定范围内的电子标签。(3)半主动式电子标签 在半主动式RFID系统里,电子标签本身带
17、有电池,但是电子标签并不通过自身能量主动发送数据给读写器,电池只负责对电子标签内部电路供电。电子标签需要被读写器的能量激活,然后才通过反向散射调制方式传送自身数据。一般来讲,无源系统为被动式,有源系统为主动式。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 依据封装形式,RFID标签可分为信用卡标签、线形标签、纸状标签、玻璃管标签、圆形标签及特殊用途的异形标签等;根据耦合方式、工作频率和作用距离的不同,RFID无线信号传输分为电感耦合方式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两种;按照数据在RFID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全双工系统、半双工系统和时序系统等。RFID的种类及特点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RFID技
18、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该技术被英军用于识别敌我双方的飞机,此系统称为敌我识别系统(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 System,IFFS)。IFFS通过雷达发射微波查询信号,英方飞机上安装的识别电子标签可以对微波信号做出相应回执,这种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现代空中交通管制的基础,也是早期RFID技术的萌芽,主要应用在军事、实验室等。1948年HarryStockman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RFID研究论文“Communication by Means of Reflected Power”,以及信息技术(如晶体管集成电路、微处理芯片、通信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
19、,拉开了RFID技术的研究序幕。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RFID技术论文及专利文献,RFID的应用此时也应运而生,出现了商用RFID系统电子商品监视(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EAS)设备。EAS被认为是RFID技术最早且最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的系统。20世纪70年代,RFID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各种机构都开始致力于RFID技术的开发,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且将RFID技术成功应用于自动汽车识别(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AVI)的电子计费系统、动物跟踪及工厂自动化等。0102032.1 RFID技术
20、基础知识20世纪80年代是充分使用RFID技术的十年,更加完善的RFID应用开始涌现。世界各个国家对RFID的应用兴趣不尽相同,在美国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传输业和访问控制,在欧洲则是将短距离通信的RFID技术应用于动物监控。第一个实用的RFID电子收费系统于1987年在挪威正式投入使用。1989年美国达拉斯南部高速公路也开始使用不停车收费系统,纽约港务局和新泽西港务局在林肯路的汽车入口处也使用了RFID系统。在欧洲,微型电路(EM)从1971年开始研究超低功率的集成电路。1982年,米克朗集成微电子学开始了ASIC(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并在1987年由其奥地利分公司开始开发识别和智能卡芯片。
21、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20世纪90年代是RFID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十年,在这期间电子收费系统在美国开始大量部署,在北美共约有3亿个RFID标签被安装在汽车尾部。1991年,世界第一个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开始投入使用。1992年,世界第一个电子收费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的集成系统在美国休斯顿安装并使用。多个地区和公司开始注意到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即运行频率和通信协议的标准化问题。只有提供了统一的标准,RFID才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当时E-zPass系统能够兼容美国七大地区的电子收费系统,通过这套系统,附带同一个标签的汽车在七大地区均可使用。1995年,飞利浦半导
22、体公司收购了Mikron Graz。如今微型电路和飞利浦半导体公司是欧洲的主要RFID厂商。从技术上看,数年前,所部署的RFID应用基本上都是低频(LF)和高频(HF)的被动式RFID技术。低频和高频系统都具有优先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有效距离。有效距离限制了可部署性,数据传输速度则限制了其可伸缩性。因此,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甚高频(UHF)的主动式标签技术,提供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快的传输速度。2.1 RFID技术基础知识目前,我国的RFID产业链已经逐步形成,产业链中包括如下7个主要环节:RFID标准制定;RFID芯片制造和设计 天线设计和制造 封装技术 标签材料的后续加工 系统和数据管
23、理软件平台的构建 RFID应用系统的开发标签制造商主要使用封装完毕后的标签材料进行后续加工,处于产业链中的第5个环节。目前,中国已经将RFID技术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2.2 RFID系统组成 RFID系统组成2RFID的工作过程是标签进入磁场通过天线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的能量将储存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发送出去,或是以自身能量源主动发送 某 频 率 的 信 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接收标签信息并译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相关处理2.2 RFID系统组成从RFID的工作过
24、程可以看出,最简单的RFID系统是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完整RFID系统还应包括主机。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是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等几部分组成。RFID系统结构图2.2 RFID系统组成1信号发射机信号发射机典型的形式是电子标签,也即射频卡。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在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
25、出去。2信号接收机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读写器或阅读器。读写器的基本功能:u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u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2.2 RFID系统组成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等。识别数据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编制在一起,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向外发送。读写器通过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数据流的发送。一旦到达读写器的信息被正确的接收和译解后,读写器通过特定的算法决定是否需要发射机对发送的信号重发一次,或者知道发射器停止发信号,这就是“命令响应协议”。使用这种协议,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读写多个标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