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疾病与营养的关系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304853
  • 上传时间:2022-08-18
  • 格式:PPT
  • 页数:57
  • 大小:9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疾病与营养的关系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疾病 营养 关系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临床营养学临床营养学第一章第一章 疾病与营养疾病与营养第一节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第一节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一)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类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之中。用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之间呈负相关。(二)高脂蛋白血症 因血浆中的脂类是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认为用高脂蛋白血症这个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脂类代谢失常情况。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二、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2、,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脂肪酸的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长链脂肪酸有使血脂升高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且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n-3系列中的EPA(C20:5)和DHA(C22:6),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反式脂肪酸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都观察到膳食胆固醇可影响血中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使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少,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免胆固醇

    3、在血管壁沉积,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三、膳食热能、碳水化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当人体长期摄入的热能超过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组织,形成肥胖。肥胖者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膳食中碳水化物摄如过多,除引起肥胖外,还可直接诱发高脂血症。四、膳食蛋白质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证明,动物性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性蛋白质明显。而植物大豆蛋白质则有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五、维生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维生素E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具有防治心血管病的作用。维生素C参与胆固醇代谢形成胆酸的羟化反应,使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泛酸

    4、、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等,在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水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六、膳食纤维与动脉粥样硬化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七、无机盐、微量元素与动脉粥样硬化(一)镁和钙 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保护心机细胞完整性的功能。动物缺钙可引起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二)铬和硒 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缺乏可引起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清胆固醇增加,动脉受损。缺硒可引起心肌损害,促进冠心病的发展。(三)钠 钠被认为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八、其他因素 大量饮酒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饮茶有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沉

    5、积,抑制血小板凝集。大蒜和洋葱有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香菇和木耳都有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九、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 控制总热能摄入,保持理想体重。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植物性蛋白质,少吃甜食。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饮食易清淡、少盐。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少饮酒。第二节第二节 膳食、营养与糖尿病膳食、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诊断和分型(一)诊断标准 成人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值 7.8mmol/L。二)分型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提出的糖尿病分型标准,糖尿病可分为:型糖尿病,及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6、和其他型糖尿病。三、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原则(一)糖尿病综合调控原则 我国学者结合国内外的实际经验,提出了糖尿病综合治疗原则,即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八十年来糖尿病热能分配的变化八十年来糖尿病热能分配的变化热能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3.饮食调控原则 (1)合理控制总热能 体重是检验总热能摄入量是否合理控制的简便有效的指标,因此,不论是肥胖者或消瘦者均应控制体重在理想体重范围内。(2)选用高分子碳水化物 碳水化物供能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最好选用吸收较慢的多糖,如玉米、荞麦、燕麦、莜麦、红薯等。(3)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 可选用高纤维膳食,每日膳食

    7、纤维供给量约为40g。(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每天脂肪供能占总热能的比例不高于30%。一般建议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为1:1:1;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在300mg以下。(5)选用优质蛋白质 多选用大豆、兔、鱼、禽、瘦肉等食物,优质蛋白质至少占1/3。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可占总热能的10%20%。(6)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多选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摄入甜水果或水果用量较大时要注意替代部分主食。(7)食物多样:糖尿病人常用食品一般分为谷类、蔬菜、水果、大豆、奶、瘦肉、蛋、油脂等八类。每天都应吃到这八类食品,每类食品选用13种。(8)合理进餐制度 糖尿病人进餐时间要定

    8、时、定量,一天可安排36餐。三餐比例可各占1/3,也可为1/5、2/5、2/5或其它比例。(9)防止低血糖发生。(10)急重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摄入应在医师或营养师的严密监视下进行。4.糖尿病食谱 常用两种方法编制食谱,即食品交换份法和营养成分计算法,也可用电脑软件进行编制。第三节第三节 膳食、营养与肥胖膳食、营养与肥胖肥胖的定义及诊断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肥胖表现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超重并不一定都是肥胖。机体肌肉组织和骨骼如果特别发达,重量增加也可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这

    9、种情况并不多见。针对肥胖的定义,目前已建立了许多诊断或判定肥胖的标准和方法,常用的方法分为三大类: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和化学测量法。其中人体测量法应用最多,常用的指标有身高标准体重法、皮褶厚度和体质指数。(二)肥胖发生的外因 主要是指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认为社会因素、饮食因素和行为心理因素,可能是造成肥胖的的原因。(三)肥胖的分类 肥胖按发生的原因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三大类。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一)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肥胖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肥胖可导致儿童血脂浓度增加、血压增高。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肥胖症能导致混合型肺功能障碍。对

    10、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对体力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二)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危害 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一些研究还证明了肥胖与胆囊病有关。极度肥胖者肺功能可能异常,而且肥胖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常发生异常。四、肥胖的流行病学 1986年,我国八城市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肥胖儿童检出率为0.91%,男性0.93%,女性0.90%。1996年上述八个城市0-7岁儿童单纯性肥胖为男性2.2%,女性1.9%,比10年前分别增加了2.36倍和2.11倍。五、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肥胖的首要措施是在公众中宣传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教育、指导居民合理平衡膳食的

    11、可操作方法改掉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肥胖治疗原则是达到能量平衡、促进脂肪分解。其方法控制总热能摄入,加强体育锻炼。第四节第四节 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膳食、营养与骨质疏松一、骨质疏松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对该定义应从四方面加以理解和认识。即骨量改变、骨结构改变、骨强度改变和骨折部位。骨质疏松分为三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型(亦称高转换或绝经后型骨质疏松),以骨吸收增加为主。型(亦称低转换或老年型骨质疏松),以骨形成减少为主。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方法基本上以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减少为依据。二、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的发

    12、病率随年龄呈指数形式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同样随年龄呈指数上升。我国13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协作组根据人群骨密度累积下降率的规律,利用综合评分法对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预测,我国患有一度以上的骨质疏松症人数约为6320万人,占总人口的5.6%。三、营养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一)钙对骨质状况的影响 钙摄入不足可能妨碍青少年骨质正常发育。提高钙摄入可以使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增加。老年人因钙摄入和钙吸收功能降低,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钙丢失加速。(二)其他营养素对骨质状况的影响 与骨代谢有关的营养素:磷 增加膳食中磷的摄入量可以降低钙的肠道吸收。特别是高磷低钙的膳食对处于骨质增长期的儿童青少年可能

    13、会妨碍骨质正常生长发育,而对于钙吸收和转运低下的老年人,则可能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加速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维生素D:适当补充维生素D能够延缓骨质丢失和骨折发生率。蛋白质:蛋白质大量摄入时可使尿钙排泄量增加。而经尿丢失过多的钙与骨量减少和髋骨骨折率升高有关。其他:还有膳食纤维、氟、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硅和硼等。四、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 从营养角度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应放在保持骨质峰值,延缓绝经期妇女及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骨质丢失速率上。再注意平衡膳食,保证足够热能、蛋白质的基础上,提供充足的钙摄入量十分重要。从长远考虑4550岁以上的所有人都应保证1000mg/d以上的钙摄入。

    14、第五节第五节 膳食、营养与肿瘤膳食、营养与肿瘤 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最直接、最经常、最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膳食营养与肿瘤的关系在探讨肿瘤的病因、找出肿瘤防治措施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癌症的流行病学 1998年卫生部信息中心公布,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6个省、区、市全部抽样地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水平为108.3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略高于农村;引起人口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为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直结肠肛门癌、以及白血病;肺癌和肝癌呈明显逐步上升趋势。二、营养、食物与肿瘤的关系(一)膳食因素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总的膳食质量决定于

    15、体内营养状况,从而决定着癌变过程的转归。(二)饮食致癌的可能机制 饮食中的致癌物或直接前体有可能启动癌变过程。促进内源性致癌物的产生。转运致癌物至其作用部位。通过其代谢作用改变了组织对致癌物的易感性。基因调控。膳食中缺乏抗癌成分。不良饮食习惯(三)食物与癌 1.大豆与癌:大豆摄入量与乳腺癌、胰腺癌、结肠癌等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呈相反关系。2.茶叶与癌:茶叶尤其是绿茶,对实验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3.蔬菜、水果与癌: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摄入蔬菜和水果与上皮癌、特别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癌症的危险性呈负相关。如十字花科蔬菜、葱属、蘑菇、绿叶蔬菜和水果。4.动物性食物与癌:含有大量红肉(指

    16、牛、羊、猪肉)、蛋类和乳及乳制品较多的膳食,有可能增加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性。5.酒精与癌:酒精可增加口咽部、喉、食管和肝癌的危险性。三、防癌的膳食建议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会专家小组提出的膳食建议,其内容包括:食物多样、减少总脂肪、盐的摄入、保持体力活动、维持适宜体重等14条。第六节第六节 营养与免疫营养与免疫一、蛋白质与免疫功能 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当蛋白质营养不良时,其有关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免疫器官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明显影响胸腺及外周淋巴器官的正常结构。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损,其结构和功能恢复极为缓慢。(二)细胞免疫 蛋白

    17、质营养不良时主要影响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总数显著减少,对抗原诱导的增殖反应降低。(三)体液免疫 蛋白质营养不良时,上皮及粘膜组织分泌液中SIgA显著减少,溶菌酶水平下降,使其组织抵抗力降低,甚至可导致感染扩散。二、维生素与免疫功能(一)维生素A 维生素A及衍生物作为一种营养素从多方面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粘膜局部免疫力降低,淋巴器官萎缩,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免疫反应下降,使机体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抗原成分产生的特异抗体明显减少。(二)维生素E 研究表明,维生素E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分化,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三)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促进淋巴母细胞生成及免疫因子产生。维生素C缺乏能使免疫功能降低。三、微量元素与免疫(一)铁 研究结果表明,铁缺乏能损害免疫功能。使胸腺萎缩,T淋巴细胞分泌减少和吞噬细胞的杀菌活性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过量铁摄入也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二)锌 锌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和功能有重要作用。锌缺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十分迅速而且明显。包括对免疫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均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疾病与营养的关系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048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