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说课)人教版课件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科举制的创立(说课)人教版课件2.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举 创立 人教版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说课稿说课稿王天培历史博客王天培历史博客历史课程网推荐历史课程网推荐 第1页,共22页。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册内容。)v说教材v说教法v说学法v说教学过程第2页,共22页。一、说教材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在隋朝时创立完善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按士族出身取仕到按才选拔官吏的一大发展,它在我国绵延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清末才被废除,对我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3页,共22页。2 2、素质教育目标、素质教育目标(
2、1)知识目标 本文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深远影响。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科举制的诞生 科举制的完善 科举制的影响第4页,共22页。(2)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古今选官制度、用人制度的有关资料,从中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交流劳动成果,从中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从中探究其对我们今天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表演科举考试、殿试等历史短剧,通过角色的扮演,使学生从中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历程,不但渗透了知识点的理解,也从中锻
3、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科举制发展线索图”,并给予诠释,从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5页,共22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用人制度的一大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鼓励学生要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第6页,共22页。3 3、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教学重、难点及处理(1)重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在科举制的创立与逐步完善过程中,隋朝的历史任务是破旧立新,确立科举制度,用人权力
4、收归中央,中央突破门第的限制制度,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但隋朝不经常考试,录取的人不多,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制度。唐朝的历史任务是继承发展、健全科举制度扩大国学规模、扩充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等。关于此重点内容,我主要是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法和互动讨论法,在学生自学并展示自学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然后再指导其深入讨论,释疑而解决的。第7页,共22页。(2)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及影响 由于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加上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的进步意义和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5、关于这一难点的处理,我主要是采用对比法,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两种制度的对比讨论,得出科举制的进步所在,从而达到难点的突破。第8页,共22页。二、说教法二、说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我采用了“自学指导”模式,该模式主要由自学、质疑、讨论、指导、释疑五个环节构成。在这个流程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在此模式下,为了“激其情,发其智”在这中间,我主要使用了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第9页,共22页。二、说教法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通过模拟古代科举考试、播放录像片段中华五千年和范进中举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及加深学生对本
6、课知识点的理解及渗透。2、活动教学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表演历史短剧、动手制作线索图等活动,使学生感到课堂的生动有趣,更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3、网络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直观、形像、生动地展示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观,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化难为易、化抽像为具体的作用。总之,在这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这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第10页,共22页。三、说学法三、说学法 初一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
7、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根据以上特点,我对本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对比学习法、体验性学习法及联系实际法。第11页,共22页。三、说学法三、说学法1、分组合作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设计分组收集资料并分别安排任务,同时可给学生必要的指点和帮助,学生在充分预习新课基础上,自由结成学习小组并解决该组任务,更可以组与组交流预习成果,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2、对比学习法 通过对比“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渗透。第12页,共22页。3、体验学习法 通过让学生表
8、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这一活动,使学生以一种体验历史的形态,当历史主人翁,不但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历程,更渗透了对知识点的理解。4、联系实际法 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本课特设了小型课题作业法:自拟建议书,此是对本课内容的升华,更是以史为鉴,让学生谈对当今学校考试制度及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总之,本课的教学方法是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分组展示,全体课堂参与者的观摩、思考、讨论、研究、分析、对比甚至冲突、争论,使每个学习者都
9、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升华知识的学习过程。第13页,共22页。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 遵循人类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学生认识活动的主要特点,按照“自学指导”的互动教学模式,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指导预习;课上:导入新课、展示成果、质疑讨论、小结巩固;课下:课后深思。共三部分六个环节。第14页,共22页。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1、课前导学 本课采用“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并尝试研究性学习。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将班级分为五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一组负责收集隋唐以前我国采取的选官方式的有关资料。二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并负责排演历史短剧科举考试和殿
10、试;三组负责整理及动手描绘“科举制发展示意图”并给予诠释;四组负责了解科举制的影响及排演小品看榜文;五组采访相关单位,了解中外近代人事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关系。第15页,共22页。2、课堂教学(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学生“中国古代说法中的人生四大喜事,具体指什么?”(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紧接着问,“中国古代书生是如何金榜提名?”(科举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紧接着给出连续的设问:(到底科举制如何诞生?科举制又如何考?影响又如何?等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内容),由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第16页,共22页。(2)展示
11、成果 科举制的诞生 按预先安排,教师请第一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派组代表介绍我国隋唐以前采用什么方式来选拔官吏,对不清楚或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鼓励其他同学给予质疑和补充。教师在肯定及点评的基础上给出讨论题:“同学们如何认识这种制度,它存在哪些弊端?”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科举制诞生这一子目上。科举制的完善 由第二小组展示预习成果,表演历史短剧科举考试和殿试,教师给予肯定及点评并鼓励学生在尚不明白的地方向台上的同学提问,台上自答或请同学、老师代答,从而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学会学透。为了加深知识点的巩固,教师请第三组同学代表上台展示“科举制发展示意图”并诠释。教师也鼓励其他同学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