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柱 脊髓 MR 检查 技术 常见疾病 诊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脊柱与脊髓脊柱与脊髓MRMR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与常见疾病诊断脊柱与脊髓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检查技术脊柱MR检查的应用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脊柱疾病的敏感性和软组织对比度明显较平片和CT高 多轴向、多方位扫描 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最适合检查椎间盘、韧带、肌肉和骨髓病变 显示骨质和钙化能力逊于CT和平片颈椎的MRI检查【线圈】颈椎专用线圈 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12 头颈联合线圈【体位】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颈椎常用检查序列【扫描方位】矢状面T1WI、T2WI 横断面T2WI 冠状面T2WI椎管内病变,外伤者观察有无环枢椎半脱位,观察两侧脊神经根及臂丛 矢状面脂肪抑制(fs
2、T2WI或STIR)观察有无外伤后骨髓水肿、感染、创伤、转移瘤等【扫描参数】层厚3mm,层间距0.5cm FOV 220-260mm 矢状面、冠状面相位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减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吞咽运动伪影 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方向TR(ms)TE(ms)ETLNEX层厚T1WI300-60020423T2WI2500-400090-1107-162-43 怀疑椎骨或软组织病变时,T2WI应行脂肪抑制 颈椎增强扫描最好亦采用脂肪抑制 为减轻脑脊液流动伪影,可施加流动补偿技术 为减少吞咽运动伪影,可在咽喉部设置空间预饱和带(相位编码非上下方向)胸椎的MRI检查【线圈】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
3、圈:C234【体位】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胸椎在同一矢状面上,不可人为造成脊椎侧弯而影响胸椎全长在同一矢状层面显示胸椎常用检查序列【扫描方位】矢状面T1WI、T2WI 横断面T2WI 冠状面T2WI:椎管内病变,椎旁脓肿,脊柱侧弯 脂肪抑制T2WI:观察骨挫伤、转移瘤【扫描参数】层厚3mm,层间距0.5cm FOV 260-360mm 矢状面、冠状面相位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减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 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减少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TR(ms)TE(ms)ETLNEX层厚T1WI300-60020423T2WI2500-400090-
4、1107-162-43腰椎的MRI检查【线圈】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456【体位】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腰骶椎在同一矢状面上 有宫内节育器的,应先取出节育器;若伪影小,可接受MRI检查腰椎常用检查序列【扫描方位】矢状面T1WI、T2WI 横断面T2WI 冠状面T2WI:椎管内病变,椎旁脓肿,脊柱侧弯 脂肪抑制T2WI 观察椎体骨挫伤;感染;转移性肿瘤 鉴别新鲜与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鉴别椎体血管瘤与脂肪沉积TR(ms)TE(ms)ETLNEX层厚T1WI300-60020423-4T2WI2500-400090-1107-162-43-4【扫描参数】层厚3-4mm,层
5、间距0.5cmFOV 260-360mm矢状面、冠状面相位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减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腹腔脏器、大血管伪影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避免腹腔脏器的呼吸运动伪影及大血管的搏动伪影 怀疑椎骨或软组织病变时,T2WI应行脂肪抑制 腰椎T1WI增强扫描最好亦采用脂肪抑制 为减轻脑脊液流动伪影,可施加流动补偿技术 为减少腹腔脏器造成的运动伪影,可在腰骶椎前方设置空间预饱和带脊柱与脊髓正常解剖骨性脊柱椎骨之间的连接椎管及其内容全脊柱扫描 T2WI-SAG全脊柱扫描 T1WI-SAG骨髓 骨髓的组织构成:包括血管、神经、造血细胞、脂肪组织、骨性成分和结缔组织。红骨髓有造血活性;含有丰富
6、的血窦系统,且血管网丰富。黄骨髓无造血活性,主要由脂肪细胞构成。红黄骨髓婴儿至成人进行生理性转换。正常骨髓MR表现脊柱及脊髓常见病MR诊断脊椎发育畸形 椎体融合 环枕融合 脊椎裂 侧向半椎体 矢状椎体裂 椎弓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矢状椎体裂腰椎度滑脱发病机制 屈曲性创伤压缩或楔形骨折:椎体前部楔形变、粉碎性骨折、后纵、黄、棘间、棘上和囊韧带断裂 过伸性创伤安全带型骨折:前纵韧带断裂、椎骨后部骨折 轴向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突骨折 旋转性创伤:单侧椎弓根骨折脊柱创伤Denis脊柱三柱概念判断脊椎创伤的稳定性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前2/3 中柱:椎体、椎间盘后1/3、后纵韧带
7、后柱:椎体后方的椎骨部分,包括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和棘突,黄、棘间、棘上韧带。压缩性骨折 以胸腰椎最常见,损伤机制为脊椎过屈,引起前柱压缩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及纤维环及椎间盘的前2/3.爆裂骨折 常压迫脊髓,损伤机制为椎体的轴向压缩,形成上和/或下部终板粉碎骨折,前中柱受累,可累及后柱 中柱:椎体及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后1/3+后纵韧带 后柱: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和棘突T8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 常引起神经损伤。受伤机制为屈曲加旋转和剪力,三柱都有损伤。主要表现为椎体脱位、关节突绞锁,常伴骨折。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骨折、骨挫伤陈旧性骨折与新鲜骨折脊髓创伤急性脊髓损伤水肿、出血、挫伤脊柱慢性损伤创伤
8、性椎管狭窄、骨质增生脊髓慢性损伤 蛛网膜下腔粘连、纤维化:T1、T2蛛网膜下腔信号不均匀,见条状索状影 创伤性脊髓软化:髓脂质液化 脊髓瘘管形成:脊髓软化灶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脊髓空洞 脊髓萎缩脊髓水肿 脊髓出血男,35岁,腰1骨折后复查。骨折致椎管狭窄软化灶环枢椎半脱位环枢椎半脱位化脓性脊椎炎 化脓性脊椎炎多发生于成人;腰椎椎体多见 包括脊椎骨髓炎和椎间盘炎 症状:发病起,恶寒、高热,腰背部剧痛,局限性棘突叩击痛。活动后加重疼痛,休息后缓解 MR早期显示骨髓水肿和周围软组织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 可见软组织脓肿、硬膜外/硬膜下积脓 MRI显示骨质破坏、骨质
9、硬化、骨贅和骨桥形成1个月后女,83岁,腰背痛1月脊椎结核 以腰椎最多,胸腰段次之,颈椎少见。包括椎体结核和附件结核,前者分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被破坏的椎体和椎间盘T1WI呈较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检查多不均匀强化。脓肿和肉芽肿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 增强检查可不均匀、均匀或环状强化 可出现椎旁脓肿、硬膜外脓肿:壁薄且均匀强化中心型(椎体型)中心型(椎体型)多见于胸椎 椎体内骨质破坏。可有小死骨。因椎体破坏和脊柱承重的关系,椎体常塌陷变扁或呈楔形,甚至整个椎体可完全被破坏消失边缘型(椎间型)腰椎结核多属此型 椎体的前缘、上或下缘局部骨质首先破坏,再向椎体和椎间盘
10、侵蚀蔓延,椎间隙变窄为其特点之一。女,女,22岁,反复胸背岁,反复胸背痛痛3个月,双下肢无个月,双下肢无力力2个月个月韧带下型(椎旁型)常见于胸椎 病变在前纵韧带下扩展 椎体前缘骨质破坏 椎间盘完整。病变发展,向后扩散可累及多个椎体及椎间盘。男,男,20岁,反复胸背痛伴消岁,反复胸背痛伴消瘦瘦1个月个月男,30岁,腰背痛伴双下肢乏力20多天 硬膜外脓肿T1WI增强扫描椎体融合,后突畸形脊椎血管瘤 病理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 椎体多见,附件少见。水平骨小梁被侵蚀,留下垂直的骨小梁;易出血有血栓形成;血管之间为脂肪性骨髓组织。MR:信号较为复杂,可呈长T1长T2信号,亦可呈短T1长T2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