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14周《礼记大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301209
  • 上传时间:2022-08-18
  • 格式:PPT
  • 页数:73
  • 大小:1,0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14周《礼记大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礼记大学 14 礼记 大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礼记礼记大学大学(节选)(节选)礼记礼记最早的封建礼制教科书最早的封建礼制教科书 儒家儒家“十三经十三经”和和“五经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十三经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分别是:诗诗经经、尚书尚书、周易周易、周礼周礼、仪礼仪礼、礼礼记记、左左传传、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孝经孝经、尔雅尔雅 。“四书四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将礼记礼记里的里的大大学学、中庸中庸二篇二篇抽出,与抽出,与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合为合为“四四书书”,并作,并作四书章四书章句句,此后八百年

    2、间,此后八百年间一直是天下士子们的一直是天下士子们的必读之书。必读之书。“五经五经”与与十三经十三经之之“传、传、记记”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谓之谓之“经经”;“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左传左传、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属于属于春秋经春秋经之之“传传”;礼记礼记、孝经孝经、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均为均为“记记”;尔雅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書書 名名性性 質質注注 疏疏易易 經經原為卜筮之書,後經闡釋,乃成哲理原為卜筮之書,後經闡釋,乃成哲理之書。之書。魏魏 王弼注王弼注 唐唐 孔穎達正義孔穎達正義尚尚 書書最早的史書,屬記言體。最早的史書,屬記言體。漢

    3、漢 孔安國傳孔安國傳 唐唐 孔穎達正義孔穎達正義詩詩 經經最早的詩歌總集、文學作品。最早的詩歌總集、文學作品。西漢西漢 毛亨傳毛亨傳 東漢東漢 鄭玄箋鄭玄箋唐唐 孔穎達正義孔穎達正義周周 禮禮記古代官制。記古代官制。東漢東漢 鄭玄箋鄭玄箋 唐唐 賈公彥疏賈公彥疏儀儀 禮禮記古代禮儀。記古代禮儀。東漢東漢 鄭玄箋鄭玄箋 唐唐 賈公彥疏賈公彥疏禮禮 記記本是附於儀禮之後的記,為古代本是附於儀禮之後的記,為古代禮學彙編。禮學彙編。東漢東漢 鄭玄箋鄭玄箋 唐唐 孔穎達正義孔穎達正義左左 傳傳解釋春秋之作,以記史事為主。解釋春秋之作,以記史事為主。晉晉 杜預集解杜預集解 唐唐 孔穎達正義孔穎達正義公羊傳

    4、公羊傳解釋春秋之作,以釋義例為主。解釋春秋之作,以釋義例為主。東漢東漢 何休解詁何休解詁 唐唐 徐彥疏徐彥疏穀梁傳穀梁傳解釋春秋之作,以釋義例為主。解釋春秋之作,以釋義例為主。晉晉 范寧集解范寧集解 唐唐 楊士勛疏楊士勛疏論論 語語記錄孔子言論。記錄孔子言論。魏魏 何晏集解何晏集解 宋宋 邢昺疏邢昺疏 孝孝 經經宣揚孝道之書。宣揚孝道之書。唐玄宗注唐玄宗注 宋宋 邢昺疏邢昺疏爾爾 雅雅最早的訓詁書。最早的訓詁書。晉晉 郭璞注郭璞注 宋宋 邢昺疏邢昺疏孟孟 子子 記錄孟子言行,原為子書,南宋始列記錄孟子言行,原為子書,南宋始列入。入。漢漢 趙岐注趙岐注 宋宋 邢昺疏邢昺疏十三经十三经影响影响 儒

    5、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十三经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典。“三礼三礼”汉代把孔子和弟子对汉代把孔子和弟子对“经经”的解说是的解说是“传传”或或“记记”,礼记礼记因此得名。因此得名。到西汉前期到西汉前期

    6、礼记礼记共有共有131131篇。篇。相传相传戴德戴德选编其中选编其中8585篇,称为篇,称为大戴礼记大戴礼记;戴圣戴圣选编其中选编其中4949篇,称为篇,称为小戴礼记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以小戴本专称。礼记礼记和和周礼周礼、仪礼仪礼合称合称“三三礼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礼记礼记(公元前(公元前475475年公元年公元220220年)年)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明经书仪礼仪礼的文章选集,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礼

    7、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其它典籍。关于其内容:关于其内容:礼记礼记记录古代礼节习俗、礼仪制度及记录古代礼节习俗、礼仪制度及礼论,礼论,记载礼制、礼意,记录孔子及其弟记载礼制、礼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礼的产生和变迁子语录、礼的产生和变迁;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历史、文艺、教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历史、文艺、教育、日常生活、天文及历法、地理知识等育、日常生活、天文及历法、地理知识等诸多方面,它诸多

    8、方面,它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哲学和伦理思想。东汉郑玄将东汉郑玄将4949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篇分为通论、制度、祭祀、丧服、吉事等八类。吉事等八类。近代梁启超则分为五类:近代梁启超则分为五类:一、通论礼仪和学术一、通论礼仪和学术,有,有礼运礼运、经经解解、乐记乐记、学记学记、大学大学、中庸中庸等篇。等篇。二、解释二、解释仪礼仪礼1717篇,篇,有有冠义冠义、昏义昏义、乡饮酒义乡饮酒义、射义射义、燕义燕义等篇。等篇。三、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三、记孔子言行或孔门弟子及时人杂事,有有孔子闲居孔子闲居、孔子燕居孔子燕居、檀檀弓弓、曾子

    9、问曾子问等。等。四、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四、记古代制度礼节,并加考辨,有有王王制制、曲礼曲礼、玉藻玉藻等多篇。等多篇。五、为五、为曲礼曲礼、少仪少仪、儒行儒行等等篇的格言、名句。篇的格言、名句。礼记礼记乐记乐记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

    10、矣。王道备矣。礼记礼记乐记乐记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礼制行矣。流。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而乐兴焉。春作夏长,春作夏长,仁仁也;秋敛冬藏,也;秋敛冬藏,义义也。也。仁仁近于乐,义近于礼。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礼乐明备,天地官矣。“乐由中出乐由中出”、“礼自外作礼自外作”“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礼自外作。”生于人心者,生于人心者,本于性情,人情之所不能免,故称本于性情,人情

    11、之所不能免,故称“乐乐由中出由中出”。先王功成治定而制礼,先王功成治定而制礼,“礼者君之大柄礼者君之大柄也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礼记礼记礼礼运运),故称,故称“礼自外作礼自外作”。这就把礼乐同人的心理本性和仁义、和这就把礼乐同人的心理本性和仁义、和王者的政治实践联系起来。王者的政治实践联系起来。祭统祭统 第二十五第二十五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于心也

    12、,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贤者能尽祭之义。(祭如在)(祭如在)经解经解 第二十六第二十六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豪厘,缪以千里。”此之谓也。此之谓也。儒家六艺(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成),成就最大的是就最大的是“礼礼”、“易易”。仁、义、礼、乐仁、义、礼、乐既各有不同含义和侧重,既各有不同含义和侧重,又相互错综援引,互为因果。各个概念又相互错综援引,互为因果。各个概念在本义上各

    13、有出处限定,在支义和引申在本义上各有出处限定,在支义和引申义上则相互推演,在内容上相互涵括重义上则相互推演,在内容上相互涵括重复,复,在哲学概念上共同构成多元而统一、在哲学概念上共同构成多元而统一、封闭而自洽的哲学体系。封闭而自洽的哲学体系。在在易传易传和礼记以后,儒家思想体系和礼记以后,儒家思想体系五五经、六艺齐备,仁与义,礼节与乐和并举,经、六艺齐备,仁与义,礼节与乐和并举,礼、乐、政、刑并行,天理、国法、人情礼、乐、政、刑并行,天理、国法、人情一体,儒家学说哲学概念的多元结构最后一体,儒家学说哲学概念的多元结构最后形成,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论证也由此而形成,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论证也由此而告

    14、完成。告完成。(封闭的多元性,诸概念相互转化,相互(封闭的多元性,诸概念相互转化,相互阐释:天、地、仁、义、礼、乐、王制、阐释:天、地、仁、义、礼、乐、王制、圣人、君子、小人,被安排在严整有序的圣人、君子、小人,被安排在严整有序的系统之内。)系统之内。)中庸中庸第一章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15、。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礼记中庸第三十一中庸第三十一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三十一中庸第三十一 子曰: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

    16、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子曰:“道其不行矣夫!道其不行矣夫!”子曰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不可以为道。”中庸第三十一中庸第三十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虽柔必强。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第三

    17、十一中庸第三十一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然后行。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容。诗诗曰: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其

    18、此之谓与!“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君子而时中(君子的常守中道,表现为君子君子的常守中道,表现为君子随时而作,却又不离中道随时而作,却又不离中道);小人之中庸也,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宋代,程子:宋代,程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集注中庸集注

    19、说:说:“游氏曰:以性情言之游氏曰: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是也。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是也。然则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然则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中庸与中庸与“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中庸中庸始于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道之谓教”而终于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无臭。至矣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儒家的儒家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至诚、至善,达到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0、”、“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的境界。界。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 (1 1)天道与人道合一)天道与人道合一 中庸中庸说: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21、。也。”(2 2)天性与人性合一)天性与人性合一 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那人性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应该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只有也应该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只有如此,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才能如此,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才能达到中庸之道。达到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3 3)理性与情感合一)理性与情感合一 中庸中庸说: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而皆中节谓之和”,只有,只有“致中和致中和”才能天才能天人合一(人合一(“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4 4)外内合

    22、一)外内合一 中庸中庸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诚者,自成也;而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 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德、九经等。(1 1)五达道)五达道 :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子、:中庸之道调节君臣、父子、夫妻、

    23、兄弟以及朋友的关系。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关系。(2 2)三达德,就是智、仁、勇。)三达德,就是智、仁、勇。子曰: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国家矣。”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3 3)九经)九经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

    24、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诸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1 1)慎独自修)慎独自修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2 2)忠恕宽容)忠恕宽容 曾参说: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25、,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谓仁之方也已。”所谓所谓“能近取譬能近取譬”就是将心就是将心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比心,就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3 3)至诚尽性)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的原则至诚尽性的原则 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天

    26、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结论:过犹不及,不及更不及!恰好合结论:过犹不及,不及更不及!恰好合适便是奇绝完满。适便是奇绝完满。表记第三十二表记第三十二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惮也,言足信也。儒行第四十一儒行第四十一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立有如此者。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

    27、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兼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儒者兼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如此者!课文:课文:礼记礼记大学大学 大学大学原是原是礼记礼记中的一篇,作于春秋中的一篇,作于春秋时期,写定于战国时期。按传统说法,时期,写定于战国时期。按传统说法,大大学学是孔子门生是孔子门生曾参曾参所作。所作。(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

    28、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大学其实就是指关于人生的学问,指做人的大学其实就是指关于人生的学问,指做人的学问,指端正心态的学问。学问,指端正心态的学问。礼记礼记大学第四十二(节选)大学第四十二(节选)1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于至善。2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3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近道矣。开宗明义。首章。开宗明义。首章。直指直指“大学之道大学

    29、之道”的根本宗旨。的根本宗旨。郑玄: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郑玄: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政也。朱熹:朱熹:da4da4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亲民、止于至善,“此三者,大学之纲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领也。”孔颖达:孔颖达:大学大学之篇,之篇,论学成之事,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於天下,却本明德能治其国,章明其德於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从诚意为始。所由,先从诚意为始。首章分析:A A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于至善。B B要素:修身和知道要素:修身和知道修身:修身:知止

    30、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则近道矣。C C三者关系三者关系“正确的认知、精进的修养、根正确的认知、精进的修养、根本的思维方式。本的思维方式。”二、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31、。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亲民)。国治而后天下平(亲民)。“明明德明明德”和和“亲民亲民”的关系的关系“明明德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者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回环往复)(回环往复)“物格而后知至物格而后知至国治而后天下国治而后天下平。平。”亲民亲民”“知道知道”和和“修身修身”的关系的关系”大学大学之道之道”(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诚身有道:

    32、不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明乎善,不诚其身矣。”)继而论说修身的步骤。由外在的实践到内心继而论说修身的步骤。由外在的实践到内心的修养的修养。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比较比较中庸中庸:至诚尽性的原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至诚尽性的原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

    33、以与天地参矣。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比较比较中庸中庸:子曰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不可以为道。”中庸中庸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诚者,自成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宜也。”礼记礼记大学大学(节选)(节选)三、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三、自天子以至庶人

    34、,壹是皆以修身为以修身为本。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此谓知之至也。回应篇首:回应篇首:“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后,则近道矣。”“明明德明明德”和和“亲民亲民”的关系的关系“明明德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者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回环往复)(回环往复)“物格而后知至物格而后知至国治而后天下国治而后天下平。平。”亲民亲民”“知道知道”和和“修身修身”的关系的关系”大学大学之道之道”比较:礼记比较:礼记中

    35、庸三十一中庸三十一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的境界。比较比较庄子庄子天地天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

    36、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汎观而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汎观而万物者应备。万物者应备。故通于天下者,德也;行于万故通于天下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

    37、万物化,渊静而百姓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定。记记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而鬼神服。”大学第四十二大学第四十二(接课文接课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

    38、曰: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第四十二大学第四十二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人交止于信。子曰:子曰:“听讼,吾犹人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以德(以德去刑)去刑)大学第四十二大学第四十二 生财有大道,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

    39、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孟献孟献子曰: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用者,必自小人矣。参考备忘:庄子参考备忘:庄子天地天地 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

    40、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情。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因此,古代通晓大道的人,首先阐明自然的因此,古代通晓大道的人,首先阐明自然的规律而后才

    41、是道德,道德已经阐明而后才是规律而后才是道德,道德已经阐明而后才是仁义,仁义已经阐明而后才是职守,职守已仁义,仁义已经阐明而后才是职守,职守已经明确而后才是事物的外形和称谓,外形和经明确而后才是事物的外形和称谓,外形和称谓已经明确了而后才是依其才而任其职,称谓已经明确了而后才是依其才而任其职,依才任职已经明确而后才是恕免或废除,恕依才任职已经明确而后才是恕免或废除,恕免或废除已经明确而后才是是非,是非明确免或废除已经明确而后才是是非,是非明确而后才是赏罚。而后才是赏罚。赏罚明确因而愚钝与聪颖的人都能相处合宜,赏罚明确因而愚钝与聪颖的人都能相处合宜,尊贵和卑贱的人也都能各安其位;仁慈贤能尊贵和卑

    42、贱的人也都能各安其位;仁慈贤能和不良的人也才能都袭用真情。必须区分各和不良的人也才能都袭用真情。必须区分各自不同的才能,必须遵从各自不同的名分。自不同的才能,必须遵从各自不同的名分。用这样的办法来侍奉帝王,用这样的办法来用这样的办法来侍奉帝王,用这样的办法来养育百姓,用这样的办法来管理万物,用这养育百姓,用这样的办法来管理万物,用这样的办法来修养自身;智谋不宜用,必定归样的办法来修养自身;智谋不宜用,必定归依自然,这就叫做天下太平,也就是治理天依自然,这就叫做天下太平,也就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下的最高境界。庄子庄子天道天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

    43、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鑑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天地之鑑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虚则静,静则动,

    44、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

    45、,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文本内涵解析文本内涵解析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教育的途径在于以内心修养为本,以教育的途径在于以内心修养为本,以外在实践为末外在实践为末文本艺术分析文本艺术分析排比和蝉联句法排比和蝉联句法逻辑感和不容置疑的雄辩气势逻辑感和不容置疑的雄辩气势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1 1、“内圣外王内圣外王”何

    46、以成为中国古代有志之士何以成为中国古代有志之士用以自励并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用以自励并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2 2、“三纲目三纲目”、“八条目八条目”内容指的是什么?内容指的是什么?3 3、道德的修养与知识的探索是什么关系?二、道德的修养与知识的探索是什么关系?二者能否统一起来?者能否统一起来?萧天石:道儒之辩萧天石:道儒之辩 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贵道德而小仁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贵道德而小仁义,轻礼法,贱兵刑。后世之学老子者,义,轻礼法,贱兵刑。后世之学老子者,则诎儒学,儒学亦诎老子;圆道不同,不则诎儒学,儒学亦诎老子;圆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夫天下,殊途而同归,相为谋,岂谓是邪?

    47、夫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一致而百虑!至乎其极,大通于一,岂有分至乎其极,大通于一,岂有分邪?是谓玄同!邪?是谓玄同!(道海玄微道海玄微)老子本经曰:老子本经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而乱之首也。”此言为治之层次也。盖道不足此言为治之层次也。盖道不足以化,则行之以德;德不足以立,则惠之以仁;以化,则行之以德;德不足以立,则惠之以仁;仁不足以怀,则制之以义;义不足以革,则裁仁不足以怀,则制之以义;义不足以革,则裁以礼;礼不足以齐,则刑之以法,法不足以治。以礼;礼不足以齐

    48、,则刑之以法,法不足以治。则威之以兵;而以为拨乱反正之资。老子于礼则威之以兵;而以为拨乱反正之资。老子于礼治之后,不忍言矣。老子又曰:治之后,不忍言矣。老子又曰:“大道废,有大道废,有仁义。仁义。”又曰:又曰:“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故故韩愈谓老子韩愈谓老子“小仁义小仁义”者,此也。法刑与兵戎者,此也。法刑与兵戎之事,老子尤厌之。故为之加叙此数语以启之事,老子尤厌之。故为之加叙此数语以启下文。不补此数语,厚传之儒道互相诎者,便下文。不补此数语,厚传之儒道互相诎者,便无所承矣。无所承矣。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P1大学语文复习提纲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09200920102010

    49、上学期上学期 一、填空:一、填空:1 1、现代文和古代文部分所有篇目的基础知、现代文和古代文部分所有篇目的基础知识;识;2 2、课堂讲授篇目为重点,包括文学知识、课堂讲授篇目为重点,包括文学知识、语言能力问题、思想分析等。语言能力问题、思想分析等。二、古文翻译成现代文二、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复习课文复习课文(10%)(10%)兰亭集序、世说新语、庄子兰亭集序、世说新语、庄子秋水、礼记秋水、礼记大大学等。学等。三、简答三、简答(40%)(40%)1 1、季羡林说:、季羡林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尾巴翘得尾巴翘得越

    50、高,危险性越大。越高,危险性越大。”这时就什么问题而说的?这时就什么问题而说的?季羡林的基本观念是什么。季羡林的基本观念是什么。2 2、陈省身说:、陈省身说:“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的内在含义有哪几方的内在含义有哪几方面?面?3 3、贾平凹散文、贾平凹散文秦腔秦腔里面说:里面说:“说穿了,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试说试说明观众欣赏秦腔艺术中明观众欣赏秦腔艺术中“过瘾过瘾”可能包含的内可能包含的内容。容。4 4、贾平凹散文、贾平凹散文秦腔秦腔里面说:里面说:“秦人自古秦人自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4周《礼记大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30120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