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讲解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然辩证法概论讲解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概论 讲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1页,共104页。本篇讨论的科学技术认识和实践的一般本篇讨论的科学技术认识和实践的一般方法论,是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技术之方法论,是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技术之间方法,对哲学而言是特殊的一类,对间方法,对哲学而言是特殊的一类,对具体科学技术而言,又是一般的。具体科学技术而言,又是一般的。第2页,共104页。科学认识科学认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意识反映,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意识反映,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实现主客体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实现主客体间相互作用的中介三个要素间相互作用的中介三个要素第3页,共104页。科学认识的客体:科学对象科学认识的客体:科学对象科学对象是主体进行科学认识活动的
2、客体,是那些对科学对象是主体进行科学认识活动的客体,是那些对主体对象性活动具有现实意义而被纳入其结构中并与主体对象性活动具有现实意义而被纳入其结构中并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事物。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事物。它包括物质与精神、天然它包括物质与精神、天然(可观测而不能直接干预可观测而不能直接干预)与与人工人工(可直接干预和改造可直接干预和改造)对象等类型。对象等类型。第4页,共104页。科学认识的主体:科学工作者科学认识的主体:科学工作者无论是作为历史的、现实的,还是潜在的认无论是作为历史的、现实的,还是潜在的认识成果或知识系统,尽管科学劳动者与科学识成果或知识系统,尽管科学劳动者与科学认识工具
3、、科学认识对象相互联系、制约及认识工具、科学认识对象相互联系、制约及相互作用,但它相互作用,但它支配和控制支配和控制前二者。因而其前二者。因而其是科学知识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革命是科学知识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也是科学认识论首要的问题。的因素,也是科学认识论首要的问题。第5页,共104页。科学认识的主体的科学认识的主体的历史与逻辑结构历史与逻辑结构n历史结构历史结构个体个体(19(19世纪以前世纪以前)如阿基米德如阿基米德,欧几里德欧几里德,哥白尼哥白尼,伽利略伽利略,开普勒开普勒,牛顿牛顿集体或组织(集体或组织(1919世纪至世纪至2020世纪初)世纪初)卡文迪许、李比希、
4、爱迪生实验室卡文迪许、李比希、爱迪生实验室社会(社会(2020世纪初以后)世纪初以后)曼哈顿计划:曼哈顿计划:1.51.5万科技人员参与万科技人员参与,耗资耗资2020亿美元亿美元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200200家公司家公司120120所大学所大学400400万人万人,耗资耗资300300多亿多亿第6页,共104页。n逻辑结构逻辑结构由个体、集体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科学工作由个体、集体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科学工作者构成有机统一整体。者构成有机统一整体。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关系。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关系。此结构表明认识主体自个体到社会的发展此结构表明认识主体自个体到社会的发展历程
5、,体现了主体的社会化和科学综合化历程,体现了主体的社会化和科学综合化程度的提高,二者互为因果。程度的提高,二者互为因果。第7页,共104页。科学共同体结构科学共同体结构“核核”式结构式结构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类型结构能力类型结构第8页,共104页。“核核”式结构式结构它是指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由合作者、助手它是指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由合作者、助手及其学生等所形成的科学共同体结构。此乃其本质及其学生等所形成的科学共同体结构。此乃其本质特征的显现。特征的显现。由于学术由于学术“大师大师”的杰出成就、崇高品德和威望或的杰出成就、崇高品德和威望或卓越组织领导能力等,而对其他同行
6、等产生极强烈卓越组织领导能力等,而对其他同行等产生极强烈的吸引力、凝聚力,进而以其为核心形成一个严密的吸引力、凝聚力,进而以其为核心形成一个严密的核式结构。如以尼耳斯的核式结构。如以尼耳斯玻尔为核心的哥本哈根玻尔为核心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学派等。第9页,共104页。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此指科学共同体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各此指科学共同体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各年龄段的科学劳动者的比例构成关系。它关系到科技年龄段的科学劳动者的比例构成关系。它关系到科技人才群体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人才群体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由于各年龄段的科学劳动者在知识结构、能力、经验、由于各年龄段的科学劳动者在知识结构、
7、能力、经验、体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由单一年龄段所构成的共同体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由单一年龄段所构成的共同体也有诸多劣势和弊端。因此,只有将各年龄段体也有诸多劣势和弊端。因此,只有将各年龄段(老中老中青青)科学劳动者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最科学劳动者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大功能。第10页,共104页。专业结构专业结构此指共同体成员中各学科此指共同体成员中各学科(如数理化、生物等基础学科如数理化、生物等基础学科)和各专和各专业业(如化工、机械等如化工、机械等)领域内专业人才的数量、分类及其相互之领域内专业人才的数量、分类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间的比例构成关系。专
8、业结构的合理化要求其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其确定依据或专业结构的合理化要求其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其确定依据或标准是其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的需要。标准是其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的需要。例如,贝尔实验室例如,贝尔实验室900900多名有学位的科技人员中,电子和电讯多名有学位的科技人员中,电子和电讯工程占工程占39%39%,计算机、数理、机械和化学工程及其他人员占,计算机、数理、机械和化学工程及其他人员占61%61%。第11页,共104页。能力类型结构能力类型结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想象能力科学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批判思考能力第12页,共104页。主体认识客体的手段(中介):
9、科学工具主体认识客体的手段(中介):科学工具包括物质形态的科学仪器、观念形态的科学方法,以包括物质形态的科学仪器、观念形态的科学方法,以及思维符号形式的科学语言在内的科学工具系统,在及思维符号形式的科学语言在内的科学工具系统,在科学知识或认识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科学知识或认识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获取科学事实、构建科学理论,以及陈述科学事实和获取科学事实、构建科学理论,以及陈述科学事实和表述科学理论的工具;是表述科学理论的工具;是“接引接引”或或“引渡引渡”主体完主体完成认识任务和实现认识目的中介;是使主体由此达彼、成认识任务和实现认识目的中介;是使主体由此达彼、由表及里
10、、由现象至本质、由主观至客观的推进器。由表及里、由现象至本质、由主观至客观的推进器。第13页,共104页。科学仪器科学仪器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信息联系、引致相互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信息联系、引致相互作用,以达到把握科学对象实物形态的工具作用,以达到把握科学对象实物形态的工具总和,是为实现科学认识目的而创立和使用总和,是为实现科学认识目的而创立和使用的人工制造物;是人的各种器官的拓展和延的人工制造物;是人的各种器官的拓展和延伸;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物化。伸;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物化。第14页,共104页。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广义的科学方法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而从事广义的科学方法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而
11、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认识活动的所有方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认识活动的所有方法的总称。的总称。狭义的科学方法是主体凭借理论知识的指导狭义的科学方法是主体凭借理论知识的指导而使用的一种主观手段,是知识与手段的统而使用的一种主观手段,是知识与手段的统一。一。第15页,共104页。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科学事实科学事实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复杂性研究复杂性研究第16页,共104页。科学问题科学问题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建构知识的一般程序亚里士多德的建构知识的一般程序:观察个别事实观察个别事实归纳归纳出解释性原理出
12、解释性原理演绎出关于个别事实的知识演绎出关于个别事实的知识 早期科学家和科学哲学的经验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早期科学家和科学哲学的经验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科学事实,因此他们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推崇是科学事实,因此他们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推崇“中性观中性观察察”、“头脑白板理论头脑白板理论”。后来的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都主张科学研究始于问题,后来的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都主张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推崇推崇“问题引导观察问题引导观察”、“理论渗透观察理论渗透观察”。分歧在于科学发展的程度分歧在于科学发展的程度在科学发展的早期,科学理论的许多领域还是空白,因此,科学研究的在科学发展
13、的早期,科学理论的许多领域还是空白,因此,科学研究的起点从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更多的是观察而不是问题起点从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更多的是观察而不是问题第17页,共104页。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第18页,共104页。问题的分类问题的分类n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n陈述性、过程性和因果性问题陈述性、过程性和因果性问题n真问题和假问题真问题和假问题n待解问题与无知问题待解问题与无知问题n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内核和保护带内核和保护带n技术问题技术问题:做什么?怎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何谓问题?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盾(边界)何谓问题?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矛
14、盾(边界)第19页,共104页。科学问题的意义科学问题的意义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n科研立题时调研的重要性科研立题时调研的重要性n就科技工作者个人而言的问题,对整个科技群体来说,可能并不就科技工作者个人而言的问题,对整个科技群体来说,可能并不成为一个问题成为一个问题n经过调研后被正式确定的问题,已经过详细的思考,包含经过调研后被正式确定的问题,已经过详细的思考,包含问题意义、求解目标、预设求解范围和求解方法,提供了问题意义、求解目标、预设求解范围和求解方法,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解决问题方向。比较明确的解决问题方向。n问题的提出既取决于科学家的理论背
15、景或修养和逻辑推理能力,问题的提出既取决于科学家的理论背景或修养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也取决于其直觉和洞察力。同时也取决于其直觉和洞察力。第20页,共104页。选题的限制性原则选题的限制性原则n需要性原则需要性原则社会建制的要求社会建制的要求n创造(新)性原则创造(新)性原则知识非独占性的要求知识非独占性的要求n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逻辑与经验主义的要求逻辑与经验主义的要求n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社会行为的要求社会行为的要求n综合折中地应用这些原则综合折中地应用这些原则第21页,共104页。科学事实科学事实n科学事实是主体科学事实是主体借助于语言文字借助于语言文字对在对在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中所感知
16、中所感知的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等经验事实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等经验事实的的描述、陈述和判描述、陈述和判断。断。n科学事实不同于客观事实科学事实不同于客观事实(时空中客观存在的事件、现时空中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象和过程),而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与判断,二者在内,而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与判断,二者在内容上不具等价性;容上不具等价性;n科学事实不同于不可辩驳的理论原理。但它具有可靠性、个科学事实不同于不可辩驳的理论原理。但它具有可靠性、个别性、相对独立性或不变性等特征。别性、相对独立性或不变性等特征。n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发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主体构筑科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发生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
17、主体构筑科学知识殿堂的地基和原料。学知识殿堂的地基和原料。n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是检验和评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是检验和评价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基本手段。价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基本手段。第22页,共104页。科学观察方法概念科学观察方法概念n所谓科学观察方法指的是主体在一定理论所谓科学观察方法指的是主体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指导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自然发生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自然发生的自然现象,即感知客观事物,获取科学事自然现象,即感知客观事物,获取科学事实这一感性材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实这一
18、感性材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n观察者不干预自然过程观察者不干预自然过程 n主要是经验方法主要是经验方法第23页,共104页。科学观察方法的特征科学观察方法的特征(1 1)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主体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2 2)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3 3)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第24页,共104页。科学观察方法的类型科学观察方法的类型(1 1)从主体与被观察对象的关系疏远程度看,可将其)从主体与被观察对象的关系疏远程度看,可将其分为分为直接直接(肉眼肉眼)与间接与间接(仪器仪器)观察方法观察方法;(2 2
19、)依据观察结果的陈述特征分为)依据观察结果的陈述特征分为定性与定量观定性与定量观察方法;察方法;(3 3)根据其目的不同包括)根据其目的不同包括记录性记录性(获取感性材料获取感性材料)与与检验性检验性(将结果与已有标准对照将结果与已有标准对照)观察方法观察方法;(4 4)根据其是否与实验结合分为)根据其是否与实验结合分为自然与实验观察方自然与实验观察方法法。第25页,共104页。科学观察方法的基本原则科学观察方法的基本原则1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所知道的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所知道的2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和系统的含义不同全面和系统的含义不同3 3、典型性原则、典
20、型性原则极端性情况和普遍性追求的矛盾极端性情况和普遍性追求的矛盾第26页,共104页。科学观察方法的作用科学观察方法的作用(1 1)是科学认识的源泉;)是科学认识的源泉;(2 2)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3 3)当研究主体尚不能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当研究主体尚不能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时,观察就比实验成为更主要的方法。时,观察就比实验成为更主要的方法。第27页,共104页。科学观察方法的局限科学观察方法的局限n眼见为实的局限眼见为实的局限n“理论渗透观察理论渗透观察”的非客观性的非客观性n测量的准确性问题测量的准确性问题n自然过程的非规律性自然过程的非规律性第2
21、8页,共104页。观察渗透理论观察渗透理论n(1 1)观察由感知、判定和观察陈述三个要素所构成,三者)观察由感知、判定和观察陈述三个要素所构成,三者缺一不可;缺一不可;n(2 2)观察对象与理论或先行假设所启示的期待及观察者)观察对象与理论或先行假设所启示的期待及观察者所受训练密切相关;所受训练密切相关;n(3 3)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依赖于理论、观察者知识背景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依赖于理论、观察者知识背景及其经验;其经验;n(4 4)观察对象和观察场合的选择深受理论、观察者知)观察对象和观察场合的选择深受理论、观察者知识结构、心理倾向(兴趣爱好等)影响。识结构、心理倾向(兴趣爱好等)影响。第29
22、页,共104页。科学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方法n实验方法与观察方法都是科学认识主体作用于实验方法与观察方法都是科学认识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基本方法。客体的基本方法。n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后者是前者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在现代科学认识过前提,前者是后者的发展。在现代科学认识过程中二者关系更加密不可分,而在主体对超宇程中二者关系更加密不可分,而在主体对超宇观、宇观、微观以及超微观世界的探索中尤其观、宇观、微观以及超微观世界的探索中尤其如此。如此。第30页,共104页。科学实验方法概念科学实验方法概念指主体根据一定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指主体根据一定研究目的,
23、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器和设备,人为地干预、控制或模拟人为地干预、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和过程自然现象和过程,并以,并以纯粹、典型纯粹、典型形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有利于研究的科学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有利于研究的科学方法。法。第31页,共104页。实验方法的类型实验方法的类型析因析因(探求因果联系探求因果联系)实验判与决性实验实验判与决性实验定性与定量实验定性与定量实验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直接与间接实验直接与间接实验实验室与野外实验实验室与野外实验地面与空间实验地面与空间实验实物与思想或理想实验实物与思想或理想实验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实验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实验第32页,共104页。实验方
24、法的特点实验方法的特点n简化、纯化实验对象简化、纯化实验对象n可强化研究对象可强化研究对象(创造在自然条件难以出现创造在自然条件难以出现的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如超高低温度、压力、磁场等如超高低温度、压力、磁场等)n可使对象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可使对象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n可模拟某些自然现象和过程。(米勒模拟原始可模拟某些自然现象和过程。(米勒模拟原始大气条件下氨基酸产生过程实验)大气条件下氨基酸产生过程实验)第33页,共104页。实验的一般程序实验的一般程序n制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n实施操作实施操作n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结果的分析与处理实验的作用实验的作用验证验证证实或证伪证实或证伪理论
25、来源理论来源第34页,共104页。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n机遇是相对于观察原来的目的计划而言的,其机遇是相对于观察原来的目的计划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就是意外性主要特征就是意外性n对机遇要有思想准备对机遇要有思想准备n首先观察者对所进行的观察的背景知识要有彻底首先观察者对所进行的观察的背景知识要有彻底的理解,对相关知识有广泛的了解,否则难于判的理解,对相关知识有广泛的了解,否则难于判断何者可以纳入已知的背景知识之内,何者无法断何者可以纳入已知的背景知识之内,何者无法纳入纳入n其次观察实验要细致认真,不放弃任何一点一滴其次观察实验要细致认真,不放弃任何一点一滴的可疑之处的可疑之处n
展开阅读全文